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谚     
黄金万两,不如秋霖一场。秋霖夜雨肥过粪。秋后霜多籽不实。田怕秋来旱。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秋天怕夜明,夜晴变天多。  相似文献   

2.
农谚     
立冬不砍菜,受害莫要怪。小雪不畏寒,建设丰产田。大雪冰封山,积肥管麦田。冬至副业忙,有钱又有粮。小寒三九天,把好防冻关。大寒不停闲,总结再向前。  相似文献   

3.
农谚     
七月秋风雨,八月秋风凉。立秋温不降,庄稼长得强。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相似文献   

4.
小农谚     
小雪六雪不冠雷,小囊六素粒兽谁.六雷三白定丰年.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六寒是三自,农人衣食足腊月冻,来年丰.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六寒不寒,人言不守.小寒六寒不冷,小暑六暑不想.  相似文献   

5.
农谚浅释     
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源远流长。它短小精炼,简捷明快,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有些农谚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又没有明确界限。一句农谚说明一个问题,其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科学原理,即使在现代,对于指导我们的农牧业生产仍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农家服务社》栏目内增设农谚浅释篇,刊载民间广为流传的农谚,并邀请有关专家对农谚中的科学原理作简要注释,供读者欣赏、实践、体验。同时,欢迎广大农民朋友、热心读者收集当地农谚,尽量加以科学注释,赐稿予本刊。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使这一古老的农耕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6.
农谚浅释     
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种植/华北)这一农谚是指山西和华北各地秋作物的适宜播种期不宜超过芒种节气。因为芒种在公历6月上旬,这时气温已高,正常春播的农作物经过1~2  相似文献   

7.
农谚浅释     
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源远流长。它短小精炼,简捷明快,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有些农谚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又没有明确界限。一句农谚说明一个问题,其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农谚浅释     
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源远流长。它短小精炼,简捷明快,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有些农谚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又没有明确界限。一句农谚说明一个问题,其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农谚浅释     
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源远流长,它短小精炼,简捷明快,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有些农谚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又没有明确界限。一句农谚说明一个问题,其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科学原理,即使在现代,对于指导我们的农牧生产仍有重要的意义。从本期起,本刊在《农家服务社》栏目内增设农谚浅释篇,刊载民间广为流传的农谚,并邀请有关专家对农谚中的科学原理作简要注释,供读者欣赏、实践、体验。同时,欢迎广大农民朋友、热心读者收集当地农谚,尽量加以科学注释,赐稿予本刊。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使这一古老的农耕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电气化》2003,(12):47-47
阴历二十四节气必须翻检历书 ,始能查出 ,而阳历之二十四节气 ,分布于十二个月 ,有一定的日期 ,相差不过一天 ,容易记忆。见表 1。表 1 节气推算表季节阴历月序节气阳历常见日期春正月 立春 2月 4、5日雨水 2月 18、19日二月惊蛰 3月 5、6日春分 3月 2 0、2 1日三月清明 4月 4、5日谷雨 4月 2 0、2 1日夏四月立夏 5月 5、6日小满 5月 2 1、2 2日五月芒种 6月 5、6日夏至 6月 2 1、2 2日六月 小暑 7月 7、8日大暑 7月 2 2、2 3日季节阴历月序节气阳历常见日期秋七月 立秋 8月 7、8日处暑 8月 2 3、2 4日八月白露 9月 7、8日秋分 9月 2 3、2 …  相似文献   

11.
《农机科技推广》2014,(6):53-54
<正>麦子熟了,黄澄澄地铺满大地。5月30日下午,寿县安丰塘镇大树村,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色麦浪里紧张作业,隆隆机声过处,一米多宽的小麦被割倒粉碎,透着麦香的麦粒收入仓内。完成了一轮作业,农机手徐明麻利地跳下来,摘下草帽,抹着汗珠对记者说:每天早上四点多就起床,要一直忙到晚上九十点钟才收工,一天能收割七十亩。不远处,年过六旬的王安杰老两口正望着自家麦  相似文献   

12.
扶耕·辟耕     
王二宝今年五十多岁了,是全村有名的种地好手,在他种的地里找棵草是很困难的。一年四季中的二十四节气,他背的滚瓜烂熟。什么时间耕地,什么时间下种,他全按节气干。如种小麦,他非顶秋分种不行,因当地农谚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宜时。  相似文献   

13.
麦收九分熟,不收十分落。6月初,在安徽省界首农户范连礼家的麦地里,由4台谷王小麦机组成的公益收割队,正全力抢收小麦。十几分钟后,收割机缓缓驶到田边,随着粮箱打开,颗粒饱满的新麦瞬时倾泻下来,不一会儿,几条麻袋就装得满满的。手捧着新打下来的麦子,范连礼老人激动得笑逐颜开。  相似文献   

14.
麦客,原意是指流动的替别人割麦子的人。在我国北方,由于各地麦子成熟时间的差异,一些以收割麦子为职业的人,当麦客挣钱。小麦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后,每年都有大量收割机走南闯北收割小麦,现在叫跨区机收小麦,他们因和麦客有着相似点,也被称为麦客,因其是机械收割也被称为“铁麦客”、“现代麦客”。“镰刀麦客”背影已远走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徐宋社区的马建祥一家是典型的“麦客世家”。说起来很有意思,老马一家祖孙三代都是麦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到麦收时节,马建祥就会腰上别一把镰刀,背上铺盖和干粮袋,远走他乡为别人收割麦子,是远近闻名的“镰刀麦客”。回忆起当年,马建祥感慨万千:“那时候,辛辛苦苦干一天,能挣上10元钱就很知足了。从早干到晚,浑身褪层皮,第二天还得接着干。”直到80年代中期,老马看到了农忙时割麦有市场,就用1500元买台小四轮拖拉机,又花800元买了村里首台推倒式小麦收割机,麦收时给麦农割麦。当时机子很稀罕,割1亩地就能赚到7元钱。1991年,老马家盖起了3问砖瓦房,其中70%的花费都是马建祥割麦挣来的。  相似文献   

15.
青青麦香     
<正>晚风吹来一地的麦香,像悠远古意的素琴在心间缓缓流过。那些青涩的,初露锋芒的麦子,随风起舞,一个浪头高过一个浪头,妖娆着生命的河流。如果说粗犷的土地是父亲的家园,那么青青的麦田更像一条母亲的河——一条只知奉献,不求索取的母亲河。我们就像她怀里一个长不大的婴儿,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着。  相似文献   

16.
杨扬 《山西农机》2011,(6):20-21
“喂,在哪嘞?王庄?几亩地啊……”5月28日早上5时30分,家住驻马店市驿城区关王庙乡何庄村的麦客何彦龙接到邻村王庄打来的电话,约好了上午8时收麦子。  相似文献   

17.
麦客,原意是指“三夏”期间以替别人收割麦子为职业的人。在我国北方,由于各地麦子成熟时间的差异,一些人以当麦客挣钱。农业实现机械化后,每年都有大量收割机走南闯北跨区收割小麦,他们因和麦客有着相似点,又是用机械收割也被称为“现代麦客”。  相似文献   

18.
"睡醒了吗?范师傅。"6月4日,天刚一亮,村民叫喊着正在睡梦中的"麦客"范加江。"嗯、嗯……"听到有人叫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一咕噜从帐篷里爬了起来。"不好意思,睡过了。昨晚睡得太晚了,一直收到11点半,才睡觉。"麦客范加江摸出手机,看了看时间,才4时25分。  相似文献   

19.
走近田间地头,乐陵市5.3万hm2小麦丰收在即,满眼金黄的麦子,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往年"三夏"期间,农民都会忙着打场,忙着置备"三夏"生产所需工具,在外打工的农民忙着回家  相似文献   

20.
麦客,原意是指流动的替别人割麦子的人。农业实现机械化后,每年都有大量收割机走南闯北收割小麦,亦称跨区机收,他们因和麦客有相似之处,也被称为麦客。诸城市贾悦镇徐宋社区的马建祥一家是典型的"麦客世家",祖孙三代都是麦客。第一代:"镰刀麦客"背影已远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到麦收时节,爷爷马建祥就腰上别一把镰刀,背上铺盖和干粮袋,远走他乡为别人收割麦子,是远近闻名的"镰刀麦客"。忆起当年,马建祥感慨万千,"那时候,辛辛苦苦干一天,能挣上10元钱就很知足了。从早干到晚,浑身褪层皮,第二天还得接着干。"80年代中期,老马看到农忙时机械割麦有市场,于是花1500元买了台小四轮拖拉机,又花800元买了村里首台小麦割晒机,为四邻八乡割麦赚钱。那时机械少,割1亩地能赚到7元钱。1991年,老马家盖起了3间砖瓦房,其中70%的花费都是马建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