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喷施沼液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病虫害防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沼液喷施对小麦产量、品质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沼液,可使小麦成熟期提前,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小麦生育后期是喷施沼液的关键时期,后期喷施沼液效果优于前期喷施沼液。说明喷施沼液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少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沼渣、沼液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具有广泛的综合利用价值。详述了沼液在种植业上的应用,沼液、沼渣肥料在农作物上的应用,以及沼液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沼液浸种对秧苗生长、病虫害发生、稻谷产量的作用,笔者进行了早稻沼液浸种与常规浸种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4.
沼液在我国植物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液能够防治90多种农作物病害和60多种害虫,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并且不会给环境带来危害,也不会导致病虫害抗性等问题。沼液之所以能够防治植物病虫害,主要是有提高植物抗病虫能力,对病虫的直接抑制作用和对病虫的直接杀灭作用,因此,利用沼液防治植物病虫害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沼液对梨树植株浸种的影响,沼液在云和雪梨的利用以及在病虫害上的防治等3个方面对沼液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作者希望通过对沼液的利用,建成一个生态环保、兼顾经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从浸种、喷施、防治病虫害、饲料添加等多方面介绍了沼液的综合利用技术。实践证明,合理利用沼液可节约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农田施用沼液增产提质效应及水土环境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部分关于沼液农田施用增产提质效应及对水土环境影响的研究成果,表明沼液对于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促进植物种子萌发、防治病虫害、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具有积极作用,但大量施用时对于水土环境存在污染风险。说明在沼液施用程中,应充分考虑作物及农田对于沼液的承载能力,在对土壤及地下水没有污染的前提下选择用量,对其在农产品生产中的安全性进行系统、定量的监测和安全评价,这样既能节省对化肥的需求,减少农民的生产成本,又为沼气工程处理沼液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利于预防农田消纳沼液时潜在的环境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8.
沼液抑制三七镰刀菌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沼气发酵残留物应用于种植业,能防治作物病虫害、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农产品品质。有关沼液抑制或杀灭植物病原菌的机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以三七镰刀菌为供试菌株,改变沼液的原料来源、pH值、温度和微生物状态,测定沼液对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原料来源的沼液对病菌有相同的抑制趋势,pH值在上限值为9.0,下限值为5.0的时候仍然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沼液随温度的升高抑制效果减弱[1~4]。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浓度沼液喷施对葡萄叶蝉及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田间和温室试验各设6个处理,从葡萄展叶期开始定期喷施不同浓度沼液,开展霜霉病病原菌接种试验和叶蝉危害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沼液喷施对葡萄叶蝉危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与未喷施沼液的T0相比,露地栽培叶蝉危害显著降低,且随着喷施沼液浓度的提高而逐步下降,喷施沼液原液叶蝉危害率为17.40%,防治效果达49.12%;不同浓度的沼液喷施葡萄叶片对不同栽培环境下(露地和温室)葡萄霜霉病均具有防治效果,且喷施80%浓度沼液效果最显著,防治效果分别达58.54%和50.56%。研究结果揭示了沼液在葡萄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沼液可在葡萄栽培中得到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沼渣、沼液在黄瓜种植上进行的肥料试验,分析其对黄瓜的产量、品质、生理性状的影响及对病虫害的防治情况,结果表明沼肥对黄瓜的产量、品质、生理性状的影响和病虫害的防治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红枣施用沼液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陕西省榆林市属全国红枣主产区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红枣的营养性与无公害性日益受到重视。近年由于受枣树病虫害的影响,红枣的商品价值与营养价值受到一定影响。为探究沼液在果树上的应用效果,发挥沼气池综合效益,2004—2005年,榆林市能源办安排专人在佳县佳芦镇屈家壮村屈殿强家实施了枣树施用沼液的应用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2.
沼液沼渣暗灌施肥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沼液沼渣既是速效与迟效兼备、速效多于迟效的有机肥,又是防治病虫害的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性的"生物农药"。但由于没有沼液沼渣这种液态沼肥的机械化施肥技术和装备,无法施用于田间。同时,由于大中型沼气工程缺乏沼液沼渣的消纳途径,制约了沼气产业的发展。为此本文设计出一种液态沼肥暗灌施肥机械,该机械采用分配器对沼肥进行分配和防堵,一次进地能完成开沟、松土、施肥、起垄及镇压多道工序,减少了拖拉机及罐车进出耕地的次数。同时分析了分配器中沼液沼渣在管道中的流动性,发现其能集中沼液沼渣从总管到分管的瞬时流体能量。最后对施肥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机具通过拖拉机配套牵引能进行沼肥运输、抽排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用沼渣替代部分草炭配制育苗基质和沼液配制复合营养液,以及黄瓜穴盘嫁接育苗的穴盘选择、基质用料、品种选择、播种、嫁接技术、嫁接苗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反渗透技术的沼液浓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沼气工程中沼液产量大、处理成本高、储存运输困难和营养物质含量偏低等问题,提出采用高耐污反渗透技术对沼液进行浓缩的建议.实验分析了沼液的浓缩效果,考察了浓缩后透过液水质.实验结果表明,反渗透技术对沼液浓缩效果良好,对电导率,COD,NH3-N的浓缩效果达90%以上,透过液水质能够达到调浆等回用标准.通过对浓缩液农用指标的测试发现,浓缩液所含营养物质是原液的4倍,可以实现普通肥料等效施用效果,并在病虫害防治、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具有优势,有进一步商业化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沼气发酵液及其处理液对乌塌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浓度沼液能促进乌塌菜种子的发芽,高浓度的沼液抑制乌塌菜种子的发芽。沼液经过不同的处理后抑制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消除,经较高浓度的高温灭菌沼液和pH值为6.3的沼液处理过的乌塌菜种子的发芽率均比相应浓度的原沼液高。将沼液分离成水溶性、中性脂溶性、酸性脂溶性三部分,通过发芽实验结果表明,抑制种子发芽的因素主要存在于沼液的水溶性部分,脂溶性部分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6.
早,中稻沼液浸种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天喜 《中国沼气》1995,13(2):33-34
早、中稻沼液浸种试验湖北省农科院土肥所湖北省沼液浸种技术指导组(韩天喜执笔)我省沼液浸种技术发展很快,1993年浸种面积近120万亩。为了验证沼液浸种的增产效果,我们在抓好面上的沼液浸种技术推广的同时,安排了六个晚稻沼液浸种的正规试验,结果表明,晚稻...  相似文献   

17.
沼渣沼液对提高红提葡萄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使用沼渣、沼液追喂、喷洒葡萄,提高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量,叶面喷施减轻病虫害,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在篱架上方搭建遮雨棚技术,使果实提早上市,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沼液和沼渣是新型环保优质肥料,其中含有较全面的养分和丰富的有机质,可促进农作物生长和提高其产量与品质。沼肥的施用有沼液浸种、沼液沼渣旱土育秧、沼渣作大田基肥和沼液叶面喷施等简易方法,是农村能源建设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苹果树沼液施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晓宏 《中国沼气》2010,28(1):42-43,36
施用沼液对果树进行灌根和叶喷,可有效改变果树结果枝的比例,新梢增长增多,花芽成花率提高,果形指数增大,叶片浓绿肥厚,病虫害减轻,商品果率提高,果园产量、产值与化肥处理和清水对照相比,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定量分析沼液施用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及重金属累积的综合效应,旨在明确等氮沼液对作物产量、土壤肥力参数和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为优化沼液施用综合管理措施,发挥沼液施用积极效果提供数据参考。运用Meta分析方法将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有关等氮沼液(BS)和全施化肥(CF)处理对作物和土壤肥力影响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共选出有效文献62篇,获得可进行分析的试验数据591组。研究结果表明:与全化肥处理相比施用沼液作物增产7.62%但差异不显著(p=0.07);土壤容重降低6%、总孔隙度增加14%、较大团聚体含量增加10%~20%,差异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总氮、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和电导率增幅6%~20%并导致盐分累积加剧(p<0.05);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及微生物碳氮含量、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增幅6%~21%(p<0.001);土壤Cu、Zn和As含量比全化肥(CF)处理显著增加10%~18%。沼液施用对作物增产和土壤肥力提升显著正效应,需要考虑沼液施用年限、土壤类型、作物种类,严格控制施用量降低盐分和重金属累积风险,实现沼液安全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