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高原旱井集雨补灌工程的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属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干旱是制约这里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因干旱水平梯田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林果生长状况相对较差,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很低,生态环境恶劣。但黄土高原平均降雨443mm,是其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量的9.2倍。在地表水开发利用余地很小,地下水又开采过度的严酷现实面前,收集利用雨水成为黄土高原治旱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旱井集雨补灌工程,提一粗浅的定量评价方案,以期对该工程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集雨节灌旱地春小麦最佳补灌时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对春小麦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出覆膜春小麦不同生育期灌水30mm,与不灌水相比,均有增产效果。其中在拔节期灌水30mm产量可增加371.1kg/hm^2,水分利用率提高11.2%。考虑降雨分布等因素,认为拔节期是地膜春小麦集雨节灌最佳补水时期。  相似文献   

3.
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雨水资源利用的特点,研究和筛选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旱地农业配套栽培技术,形成集雨节灌工程技术应用模式、旱地农业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提出适合彭阳县乃至宁南山区集雨补灌的高效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并在彭阳县王洼镇集雨利用技术集成示范区进行示范.  相似文献   

4.
一、集雨蓄水技术简介 1。集水区的确定 在山地丘陵区一般根据小流域或分水岭来确定集水区。在一个流域再根据地形、地貌、坡度、植被、农田分布等因素确定小集水区,以小集水区为单元修筑沟或埂,使集水面上的降雨径流沿沟或埂汇集并定向流动。在平川或旱垣地区多根据自然坡降、径流流向建设道路状集水区,或利用废旧的渠道、坑塘、洼地、荒地进行地面处理后用于集水区。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补灌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技术及设施为基础 ,分析该区集雨水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通过优化的补充灌溉方式 ,研究了不同作物在不同时期的补充灌溉定额、灌溉次数以及灌溉效果。试验研究表明 ,旱作区集雨补灌采用不同的微灌方式 ,在作物关键需水期和受旱后补充灌水 ,有显著的增产和保苗稳产效果。旱后补偿效应的研究表明 ,在作物受旱后供水 ,水分利用效率 (WEU)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准格尔旗属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该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年内降雨时空分配极不平衡,造成降雨与作物需水期的严重错位,修建集雨蓄水工程进行集雨补灌有效缓解了水分供需错位的矛盾且为保证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了必要条件。采用工程集水、覆膜坐水、滴灌等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有效水分,减少田间土壤水分损失,增加产量,达到防旱抗旱的目的。为此探讨了集雨补灌条件下所采用的灌溉技术以及灌溉制度的拟定,为集雨补灌旱作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7.
集雨限量补灌条件下带田玉米土壤水分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旱地小麦/玉米带田集雨限量补灌条件下玉米带0~90cm土层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其生长发育进行了分析,认为玉米全生育期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较为一致,基本上呈以小喇叭口期为峰值的"单峰"曲线。并建立了0~30、30~60、60~90及0~9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以此来预测试验条件下套作玉米带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的动态。  相似文献   

8.
对旱地小麦/玉米带田集雨限量补灌条件下小麦带0~90cm土层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其生长发育进行了分析,建立了0~30cm、30~60cm、60~90cm及0~9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并就旱地发展小麦/玉米带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种植模式和补灌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集雨补灌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不同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与补灌措施下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叶片 SPAD 值、0~200 cm土壤水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欠水年补灌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FMRF70)种植模式不仅能够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玉米籽粒性状表现。干物质积累增加2.51%~26.88%,叶面积指数增加5.06%~14.37%,叶片 SPAD 值增加1.56%~8.75%,穗长增加0.3%~13.3%、百粒重增加3.3%~4.7%。全膜双垄沟播(FMRF70)种植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使0~200 cm土壤平均贮水量增加8.0 mm^23.54 mm,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FMRF70>FP>FMRF60>FMRF50,产量增加19.20%~78.96%, WUE 提高15.97%~70.00%,差异显著( P <0.05)。可见,全膜双垄沟播(FMRF-70)种植模式结合灌浆期适量补灌是半干旱区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会宁县远离海洋,暖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降水量少、变率大,降水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农作物生长期与主要降雨期不同步,其中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径流调控的集雨补灌苹果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优质苹果主产区黄土高塬沟壑区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常受干旱与水土流失及不合理施肥因素的制约,通过在典型高塬沟壑区塬面的降雨径流收集补灌苹果的水肥耦合试验,分析集雨补灌苹果利用模式的配置指标。结果表明适宜于黄土高塬沟壑区的集雨补灌苹果利用模式指标参数可初步确定为:不同降水保证率年份收集全部径流所需修建固化土集流面面积为360~570 m2/hm2,配置水窖容积为107.44 m3/hm2;补灌灌水定额57.75m3/hm2;补灌时间为萌芽期和果实膨大期;施肥纯量基准为0.2 kg/株;肥料配比N∶P∶K为1∶2∶2,同时该模式产投比达到1.41,且能有效的减少地表径流量,防止水土流失。最后提出了此模式适宜应用和推广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集雨补灌条件下旱塬小麦玉米带田节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旱塬地区小麦套作玉米带田集雨限量补灌条件下带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叶日积(LAD)及作物复合群体生长率(CGR)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发展小麦玉米带田限量补灌(35mm)的最佳生育时期为小麦抽穗期和玉米抽雄开花期,有条件时灌2水以小麦抽穗期、玉米抽雄开花期和小麦扬花期、玉米吐丝期为宜。这与各处理0~90cm土层水分利用效率的大小表现一致。带田复合群体总LAD、平均CGR灌水与不灌水处理间差别不明显,说明LAD、CGR并非单一水分因素所致,水分条件的改善对此二者的作用仅为其中一个方面,今后的栽培管理中也应重视其它方面如增施有机肥等。  相似文献   

13.
集雨补灌区谷子种植方式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分析了旱地谷子水分供需特征及耗水规律,旨在通过改善土壤供水能力、土壤温度和降雨空间分配,提高灌水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终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枯水年或丰水年,覆膜坐水+膜上灌水1次的处理增产效果最好,较对照增产130%左右,采用农田微集水技术的沟植垄盖处理具有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能力和较强的气候适应性,较对照增产67.5%~105%。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垄沟集雨栽培条件下冬油菜蕾薹期的适宜补灌量,设置垄沟集雨雨养(T1)、垄沟集雨补灌60 mm(T2)和120 mm(T3)3个处理,并设平作补灌120 mm作为对照(CK),通过2年田间试验,系统地对比分析了不同补灌处理对冬油菜0~30 cm和30~10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地上部干物质量、主根性状和侧根密度、产量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不同时期0~3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花期和角果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明显高于T1和CK处理,T2和T3处理角果期的主根直径和干质量、0~10 cm和10~20 cm侧根密度显著增加,且T2和T3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2和T3处理能显著增加油菜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T2和T3处理2年平均分别比T1增产50.99%和58.15%,比CK增产53.89%和61.19%;T2和T3处理2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比T1分别提高37.28%和25.98%,比CK分别提高92.77%和76.90%。2年中T3处理均能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但T3与T2处理间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T3较T2仅增产4.74%,但T2比T3能够减少灌水量60 mm,减少耗水量45.5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97%。从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垄沟集雨种植并在蕾薹期补灌60 mm(T2)为较优的冬油菜栽培灌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同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全县总耕地面积4.22万hm^2,其中,旱地面积2.99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0.8%。千米为大同县传统的种植作物,玉米播种面积2.53万hm^2,旱地玉米种植面积达1.67万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5.7%。南于大同县春季多风,  相似文献   

16.
注水补灌,也称注射灌溉,是指采用特制的注水补灌设备直接向农作物和树木根部土壤注灌水(或水、肥、药液)的一种抗旱节水方法,用很少量的水保障农作物和造林的成活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决了干旱缺水季节农作物补水保丰产的难题。该技术与设备同集雨窖储水利用和地膜覆盖相组合,抗旱节水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机械化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存在的传统地膜覆盖模式纳墒与保墒不充分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农机化新技术。该项  相似文献   

18.
宁夏中部干旱带特色农业节水补灌技术与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夏中部干旱带规划发展特色节水补灌农业7.67万hm2。结合灌区发展规划,重点对特色农业补充灌溉的供水方式、田间灌溉方式、作物种植方式、轮作制度、补灌制度、配套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工程设计,提出水源工程、输水管网工程、田间灌溉管网工程、轮灌方式的设计内容与标准,分析了补灌区管理机制、管理方式、田间灌溉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面沟播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生产过程中的选茬、施肥、整地、覆膜、选种及种薯处理、播种、密度、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运用,对于提高马铃薯种植水平和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技术适用于干旱和山区广大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种植马铃薯使用.  相似文献   

20.
张秀荣 《河北农机》2023,(6):151-153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对农业发展十分重视,随着时代的逐步演进,工业科技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而在现阶段,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信息化时代要将智慧型技术融入到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支撑性作用,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也存在着基础性保障,当前信息化不断发展,需要进一步重视到将新型方式融入农业发展过程中,因此本文分析了智慧型农业的相关概念与意义,阐述了在现阶段智慧型农业技术发展中存在的缺陷,论述了智慧型技术对于农业种植方面的影响,最后从农业的生产管理方面加强对推动智慧型农业技术发展策略进行论述,将智慧型技术服务于农业的生产发展,将有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因此农业运用现代化技术能够带动农业的统筹发展,智慧型农业技术对于我国农业种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