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相连续固体床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相连续厌氧消化比单项厌氧消化的发酵更好,这种消化方式的沼气产量大,对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消化更充分,是一种适合在我国推广的物质与能量多重循环利用的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方式.固体床反应器利用厌氧消化的原理,把通过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发酵残余物作为肥料.为此,对两相连续固体床厌氧消化反应器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厌氧消化反应器.  相似文献   

2.
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水果蔬菜废弃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水果蔬菜废弃物的一些研究情况以及处理这些废弃物的厌氧反应器的应用情况,指出厌氧消化工艺是处理蔬菜和水果废弃物的一种很有前途的工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和干湿绿化废弃物(Gd,Gw)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温(35℃)共厌氧消化的方法,研究了干湿绿化废弃物与污水污泥(S)VS混合比分别为1∶2,1∶3时,与单纯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相比,在产甲烷量和溶解性有机物转化率上的差异,明确添加绿化废弃物对污水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VS条件下,绿化废弃物与污水污泥混合体系的甲烷产量与有机物转化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污水污泥体系;不同混合比对绿化废弃物和污水污泥共厌氧消化的甲烷产量有明显影响,且相同VS混合比的湿绿化废弃物较干绿化废弃物产甲烷量高;湿绿化废弃物与污水污泥VS混合比为1∶2时,混合体系单位VS累积产甲烷量最高,达291.58m L·g-1VS,较污泥单独厌氧消化提高了14.29%,较相同VS混合比干绿化废弃物提高了6.27%;最优产气工况Gw∶S为1∶2时,SCOD和溶解性碳水化合物、溶解性蛋白质和VS的转化率较污泥单独厌氧消化分别提高了2.28%,10.22%,16.89%和14.70%。由于添加绿化废弃物后,混合体系相比单独污水污泥系统,提高了有机物转化效率,是其产甲烷量较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农牧废弃物多元混合物料协同厌氧消化对产甲烷性能的影响,文章以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分别设定了单一原料、两种及3种混合原料发酵组,在中温(37℃±1℃)和固体质量分数为12%条件下进行厌氧消化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厌氧消化的协同作用贡献率为25.84%~39.83%,显著提高了产甲烷能力。三物料混合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明显优于两种混合物料,当牛粪、蔬菜废弃物和玉米秸秆VS混合比例为1∶0.4∶0.6时,累计甲烷产量达到最大值20713 m L,比其他单一物料和混合物料厌氧消化甲烷产量提高了11.86%~23.65%。修正的Gompertz方程能较好反映物料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拟合结果的R2在0.9872~0.9986之间。该研究结果可为农牧废弃物多元混合物料厌氧消化产沼气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丹麦Ribe厌氧消化工程是对动物粪污和其他适宜有机废弃物一起进行混合消化的厌氧消化工程,该工程已运行10余年,利用厌氧消化残余物作肥料已有多年大田试验和实践经验.以下是他们利用厌氧消化残余物作肥料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6.
在中温(35℃)条件下对苎麻废弃物进行厌氧消化试验,比较污泥驯化与否对厌氧消化体系的产气量和甲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污泥驯化,苎麻废弃物展现出厌氧消化可行性,经过污泥驯化后,厌氧消化产气速率提升,产气缓滞期得到明显缩减或消除,原料产甲烷潜力达到44 mL·g-1鲜料,即194 mL·g-1TS。其中,日产沼气和日产甲烷高峰期从2天延长至6天。此外,采用驯化后的污泥,CH_4百分比在5天内迅速上升至55%,并在后期一直稳定于60%左右,表明污泥驯化使苎麻废弃物厌氧消化过程得到了较大促进。  相似文献   

7.
以厌氧消化为核心的沼气和生物天然气技术,是实现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尾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提出适用于我国不同区域的厌氧消化及资源化技术模式,对于我国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综合文献和实地调研的情况,对我国四类典型区域开展了农业废弃物厌氧消化及资源化技术模式适应性分析,构建...  相似文献   

8.
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技术是实现废物污染防治和能源回收利用的有效方法。本文从厌氧消化机理、消化工艺(反应器类型、工艺参数等)、消化产气率的提高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有机废物厌氧消化过程中氨氮的抑制性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波  徐剑波  蔡伟民 《中国沼气》2003,21(3):26-28,31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在不同条件下的氨氮的抑制性影响、氨氮对于厌氧消化过程产生抑制性影响的原因、氨氮对于厌氧消化过程抑制性的模式和建议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厌氧共消化的目的是从有机质中最大程度地回收资源,相比较于单消化法,共消化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高含油脂(FOG)底物因在共消化过程中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生物甲烷产量而备受关注。但是油脂在厌氧消化中存在的各种抑制因素限制了甲烷产量及设备运行,所以解决这些抑制因素至关重要。论述了长链脂肪酸对厌氧共消化的抑制作用,探讨了在添加FOG后厌氧消化反应器稳定性的变化,分析了在FOG参与厌氧共消化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介绍了对厌氧共消化系统进行监测、预警、调控的几种厌氧消化模型。  相似文献   

11.
陈卫平 《中国沼气》2001,19(1):20-21
本文对含有大量金属铬的皮革污泥厌氧消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含金属铬的皮革污泥完全可以进行厌氧消化,消化液中的Cr^3 可能与消化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生成硫化铬沉淀,余下的铬离子不致对产甲烷菌产生毒害。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超市生物质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新途径,文章以腐烂、变质或过期的香蕉、土豆、鱼和酸奶等为原料,研究其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中温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结果表明:与粪污、秸秆、餐厨废弃物等常规原料相比,超市生物质废弃物具有极佳的产沼气能力,在发酵原料:接种物总固体(TS)比例约1∶3条件下,TS和VS产气率分别达1077.9 mL·g-1和1147.1 mL·g-1,TS和VS降解率最高,分别为57.5%和67.7%,产气平均CH4体积分数55.7%。表明超市生物质废弃物可作为有潜力的厌氧消化原料。  相似文献   

13.
厌氧共消化是市政有机固废减量化资源化的主流工艺之一,然而湖北省武汉市仍缺乏具有本地代表性的厨余垃圾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效能及潜在影响的相关研究。通过生化产甲烷潜力批式实验、动力学分析和共消化性能评估考察了武汉本地典型厨余垃圾和剩余污泥的比例对厌氧共消化效能和潜在应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厨余垃圾与剩余污泥共消化的产甲烷速率比厨余垃圾单独消化提高了40%~96%;厨余垃圾与剩余污泥的最佳比例为2∶1(基于VS),此时实际产甲烷潜力为408 mLCH4·g-1VSadded,比理论叠加值提高了11.2%;厌氧消化的渗透率达到60%时,武汉本地的厨余垃圾和剩余污泥通过厌氧消化回收的能量高达6100万m3CH4·a-1或2亿kWh·a-1,可以供应约7.6%的居民生活天然气需求量或1.7%的电力需求量,可为武汉本地乃至全国的厨余垃圾和剩余污泥共消化提供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中试规模农村生产生活有机废弃物的厌氧消化过程,利用MATLAB进行ADM1模型的拟合仿真研究.结合投料方式,通过校准kLaCH4,kLaH2,kLaCO2值,模拟序批式混合有机质厌氧消化过程中CH4,CO2的产量.得到的累积产气量模型拟合度较好,R2高于0.98.对CH4和CO2的单日产气量,以及由此计算得出的...  相似文献   

15.
详述了环境条件对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的影响,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阐明了合理的厌氧消化工艺流程,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在我国的推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硫酸盐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硫酸盐对厌氧消化的影响钱泽澍(浙江农业大学,杭州,310029)在有机物的厌氧消化过程中,硫酸盐对厌氧消化影响的研究在国外已有不少报道。国内有些单位也在从事该项研究。本文对硫酸盐在厌氧消化中的作用作一概述,与有关研究者共同探讨。1硫酸盐还原细菌在厌氧...  相似文献   

17.
有机废物两相厌氧消化的基质特异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叶芬霞  李颖 《中国沼气》2002,20(3):8-12
本文介绍了两相厌氧消化在各种有机废物处理上的基质特异性和应用,简要分析了两相厌氧消化的研究动态,并指出了当前两相厌氧消化在有机废物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黄瓜藤、西瓜蔓、小白菜、西红柿茎秆和青草5种常见的设施种植废弃物为原料,对其理化特性、产气潜力等进行实验分析,旨在确定种植废弃物厌氧消化处理的可行性,并探讨种植废弃物集中厌氧处理的原料保障问题。试验结果表明,黄瓜藤、西瓜蔓、小白菜、西红柿茎秆和的碳氮比分别为46.68,14.53,58.79,28.34和47.33,产气潜力分别为0.45,0.51,0.53,0.44和0.38 m3·kg-1TS,是沼气工程的理想原料。为保障以设施种植废弃物为原料的沼气工程的可持续化运行,建议在规模化果蔬加工交易场所或在设施种植地圆形原料收集区域内建设沼气工程,原料供应不足的季节采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原料补给混合发酵。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混合共厌氧消化的方法,在中温条件下(35℃±0.5℃),控制餐厨垃圾(F)与市政污泥(S)挥发性有机物(VS)的比例分别为0∶1,2∶1,1∶1,1∶2和1∶3,研究了不同混合比条件下,系统的产气性能,VS去除率以及对溶解性COD、溶解性蛋白质、溶解性碳水化合物的转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市政污泥单独厌氧消化相比,混合共厌氧消化在提高产气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系统内溶解性有机物的转化率。其中混合比例为2∶1组效果最佳,沼气产量达到451.29 mL·g~(-1) VS,相对于市政污泥单独厌氧消化提高了55.09%;VS去除率为66.51%,较市政污泥单独厌氧消化提高了20.51%;溶解性COD、溶解性蛋白质及溶解性碳水化合物转化率分别达到80.00%,94.38%和63.32%,比市政污泥单独厌氧消化分别提高了15.91%,42.17%及11.24%。说明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混合共厌氧消化确实可以显著提高厌氧消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厌氧消化残留物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农药虽然一度为作物的增产带来一定的好处,但长期使用必然导致环境污染和病虫害抗性问题。厌氧消化残留物是一种广谱性“生物农药”,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已经对23种病害和14种虫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防治效果与许多现行使用的农药相当。长期使用厌氧消化残留物这种“农药”,不会对环境带来污染,也不会产生病虫害的抗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