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元素的配比筛选,确定了应用试验配方,经试验表明:配方10号:IAA+营养源2;配方22号:IAA+营养源4拌料添加到栽培茵基质中后,经 IAA 的生长调节作用及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可有效促进茵丝健壮生长,栽培菌菌丝生长周期可缩短7-10d,出耳期可促进黑木耳原基的形成,增产20%以上。配方38号:KT+营养源1在出耳期喷施后,有效促进原基的形成及子实体的分化,延缓子实体中蛋白质的降解,提高黑木耳的抗病性,保证了黑木耳的品质和质量,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芯替代木屑作为基质栽培黑木耳新品种"牡耳一号",试验设置5个配方,玉米芯添加量分别为0、15%、30%、45%、60%。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替代量为30%时,接菌后菌丝萌发快,生长期间菌丝浓密洁白,污染率低,开口后菌丝愈合快,原基形成早,较其它配方木耳产量高。  相似文献   

3.
在研发利用胡枝子屑为替代原料栽培黑木耳生产技术中,通过对不同替代料和不同配方的黑木耳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时间、采收时间、平均产量、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形态6个方面对比试验分析,筛选出了胡枝子屑栽培黑木耳最佳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胡枝子屑栽培黑木耳最佳培养料配方为胡枝子屑86.5%+麦麸10%+豆饼2%+石膏1%+石灰0.5%;胡枝子屑为原料配方生产的黑木耳产量显著大于杞柳配方(P<0.05),与杞柳屑配方相比,产量增加12.50% ~ 13.75%.  相似文献   

4.
对筛选出的大兴安岭种源兴安1号、kyz(科研站)、hjy1(韩家园)和兴科6(古源)等4个黑木耳品种与黑29(对照)进行栽培特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兴安1号的菌丝体生长整齐、健壮、浓密,子实体耳片较厚,色黑,平均单袋鲜产量为638.4g,较对照品种增产5.7%;兴安1号黑木耳适合寒温带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利用树锦鸡儿枝条粉碎物作为黑木耳栽培原料,通过供试配方对黑木耳菌丝生长情况及产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树锦鸡儿枝条粉栽培黑木耳,产量与阔叶木屑栽培原料栽培相当;在树锦鸡儿枝条粉中添加30%以上的阔叶木屑,菌丝浓密,生长势强,日均长速快,黑木耳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以元蘑1号和元蘑5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秋季闲置黑木耳棚室进行元蘑栽培研究,对2种元蘑菌株菌丝长势、生长速度、污染率、出菇集中程度、子实体形态特征、单袋产量和生物转化率进行比较研究,筛选适合秋季黑木耳棚室栽培的元蘑菌株。结果发现:元蘑1号菌丝生长速度较元蘑5号快,污染率较元蘑5号低;出菇管理中发现,元蘑1号出菇较集中,子实体品质、单袋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均较元蘑5号高。结论为元蘑1号适合利用黑木耳棚室栽培出菇。  相似文献   

7.
选择蒙古栎、白桦、落叶松和胡枝子作为黑木耳栽培原料,通过试验研究,遴选黑木耳最适原料。蒙古栎、白桦木质栽培原料栽培黑木耳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干)和产量性状上均表现最好;落叶松为原料培养料配方黑木耳原基整齐度最好。4个木质栽培原料作为培养料栽培黑木耳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蒙古栎、白桦和胡枝子均适宜作食用菌原料林,但由于蒙古栎生长速度较慢,较难在短期内提供大量优质食用菌原料,本研究建议不采用蒙古栎作为食用菌短期原料林树种。研究成果将会解决食用菌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原料短缺等问题,对食用菌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是一种较适宜在辽东山区林下栽培的食用菌。辽东山区黑木耳林下集约栽培技术主要分为菌袋培养和林下栽培管理两部分:菌袋培养包括培养基配方、制袋、菌丝培养等;林下栽培管理包括耳场选择、清场、摆袋、水源选择、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干制加工等。  相似文献   

9.
将5种寒地黑木耳优良栽培菌种在紫外灯下进行紫外线诱导培育,通过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测定试验、袋料栽培试验,综合菌丝生长情况、抗逆性商品性能等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雪梅一两三诱变2号菌丝粗壮、洁白,污染率低,且子实体性状较好,出耳产量较高,比较适宜在寒地栽种,命名为XM02。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Au962菌株是我所从全国七省市引进及采集野生种中筛选出来,经提纯、复壮获得的新菌株,届中温型品种,具有菌丝生长健壮、出耳齐、早、抗杂性强,耳片黑大、肥厚,产量高等特点,适合于代用料栽培。1生物学特性1.1营养:菌丝体分解、吸收利用木屑、玉米芯原料中的有效成分能力较强,它们能够提供给菌丝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碳源,添加效皮、米糠、豆饼粉补充氮源及微量元素的不足,从而促进菌丝生长,缩短出耳期,提高产量。呈.2温度:拘于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4—28℃,菌丝生长温度为5—30℃,最适温度22~26℃,5℃以下菌丝生长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确定了利用黑木耳菌糠栽培黑皮鸡枞的最佳配方为菌糠35%、木屑45%、麦麸15%、玉米粉2%、豆粉1%、白灰1%、石膏1%。该配方在子实体产量、生物学转化效率等方面的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差别不大,且略优于对照组;黑皮鸡枞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也较空白对照大致相同。试验证明了利用黑木耳菌糠栽培黑皮鸡枞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利用菌草为木屑替代料栽培黑木耳,设置栽培试验配方比例,进行菌包成本、产量、营养成分、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菌包成本节支10%,产量增产9.4%,黑木耳品质明显提高,纯收益增长427.27%。说明菌草做为部分替代木屑栽培基质的代用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以引进的4个大球盖菇菌株为对象,观察在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以及栽培种培养基上菌株的菌丝生长状况,在栽培料上进行了产量试验。结果筛选出2个适宜东北地区栽培的大球盖菇优良菌株,其菌丝生长均匀、浓密,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子实体丛生,菌盖酒红色,菌柄粗壮。  相似文献   

14.
在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八家子镇泉水洞林场,采集到一株野生猴头菌株,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菌种,对其进行了菌丝体生长速度、菌丝特性试验,并进行了出菇试验,观察分析农艺性状,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子实体大、菌刺长、圆整紧实、颜色洁白、形态好,适合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15.
将在寒地采集的10种野生黑木耳菌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测定试验、袋料栽培试验,及综合菌丝生长情况、抗逆性商品性能等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野生2号、野生5号菌株表现优异,分别命名为JD02和LX05。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从温度、光照、pH值、碳源、氮源5个方面对促进虫草菌子实体生长做了测定,并用不同的虫体、茧、组合和半组合培养基进行虫草子实体的培养。从我们研究的虫草属的三个菌种:Ⅰ号菌、Ⅱ号菌、Ⅲ号菌可以初步得出结论:1、在相同的条件下,Ⅲ号菌生长速度最快,Ⅰ号菌次之,Ⅱ号菌最慢。2、葡萄糖是虫草菌的良好碳源。3、酒石酸铵是虫草菌最好氮源。4、Ⅰ号菌、Ⅲ号菌在pH=6时生长最好,Ⅱ号菌在pH=4时生长最好。5、三种菌均在25℃长势最好。6、全光照不利于虫草菌丝的生长。7、多种培养基和昆虫有利于营养体的生长,但仅有一种昆虫幼虫长有子实体。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浓度的CrCl3.6H2O于平菇栽培期间进行拌料处理,研究铬对平菇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01~100mg/L的CrCl3.6H2O拌料能够有效地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及产量的提高,当浓度达500mg/L时则会抑制平菇的菌丝生长和降低子实体的产量。同时,各处理组随着培养料中CrCl3.6H2O量的增加,平菇子实体内富铬量也随之增大。从CrCl3.6H2O拌料对平菇的菌丝生长、子实体的产量以及富铬量的安全性综合考虑,采用CrCl3.6H2O于平菇栽培期间进行拌料处理的浓度以1~10mg/L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对延边农科院在长白山区安图县二道白河镇附近的山上采集到的6株野生黑木耳子实体进行研究,将其编号为:"A1~A6",通过对子实体组织分离获得菌种,进行小区出耳试验、品比试验等相关指标筛选,最终获得优良菌株。可以看出几个试验菌株的原种、栽培种生长情况、耳片品质及产量上均优于对照或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选育菌种上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适菌种。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浓度的CrCl3.6H2O于平菇栽培期间进行拌料处理,研究铬对平菇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01~100mg/L的CrCl3.6H2O拌料能够有效地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及产量的提高,当浓度达500mg/L时则会抑制平菇的菌丝生长和降低子实体的产量。同时,各处理组随着培养料中CrCl3.6H2O量的增加,平菇子实体内富铬量也随之增大。从CrCl3.6H2O拌料对平菇的菌丝生长、子实体的产量以及富铬量的安全性综合考虑,采用CrCl3.6H2O于平菇栽培期间进行拌料处理的浓度以1~10mg/L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山核桃外果皮与桑枝屑不同配方组合栽培黑木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3 a对山核桃外果皮与桑枝屑不同比例配方组合生产栽培黑木耳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桑枝屑中添加30%~40%的山核桃外果皮栽培黑木耳,其产量、品质、出耳率均接近单纯桑枝屑配方栽培木耳,每袋干耳产量在74 ~ 74.5g,其中40%山核桃外果皮加12%麸皮其排田量、成品率和单袋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山核桃陈外果皮配制的菌棒其排田数、成品率、单袋重普遍优于新外果皮配制菌棒,并以40%陈山核桃外果皮+47%桑枝屑+12%麸皮+1%石膏配方组合为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