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级稻具有适应性广、高产稳产、抗性好、米质优等特点,目前各地推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且很多地方根据当地生产环境条件,利用超级稻作再生稻栽培也迅速发展起来,已成为当地改革耕作制度,破解双季稻改为单季稻或由单季稻发展为双季稻的难题。这种耕作模式可明显节省劳力和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对超级稻病虫种群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进行调查研究,采取检疫、农业、物理、生物、生态控制措施,减轻超级稻病虫的发生及为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鄂西北蔬菜病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陕、豫接壤的鄂西北地区地处中原腹地的南北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持续增加。其中襄樊市1995年蔬菜种植面积6.43万hm^2,产量281.1万t,而2002年种植面积推广至11.92万hm^2,产量达到459.2万t,分别比1995年增长85%和98.9%,年递增率平均为12%和14%。  相似文献   

4.
2001年大丰市蔬菜病虫发生特点及其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2 0 0 1年蔬菜病虫发生概况大丰市是苏北沿海蔬菜种植大市 ,全市 2 0 0 1年蔬菜、特经种植面积达 6 .2万hm2 次 ,其中保护地面积 1万hm2 。 2 0 0 0年被命名为江苏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主要以葱蒜类、茄果类、叶菜类、瓜类、豆类为主。 2 0 0 1年蔬菜病虫发生总的特点是 :病虫害种类多 ,春夏季病害重于虫害 ,秋季虫害重于病害。细菌性病害与偶发性害虫危害重于常年。1.1 春夏季发生及危害偏重的病虫大蒜叶枯病、大蒜细菌性软腐病、猝倒病、枯萎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毒病、二代菜青虫、小菜蛾。而常发性病虫害莴苣霜霉病、菌…  相似文献   

5.
受多种因子影响,2000~2004年,孝昌县水稻病虫发生特点也出现新的变化,防治策略也相应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全市近两年玉米病虫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初步归纳,结合钻蛀性害虫、食叶及吸汁害虫、叶部病害及茎部病害对玉米病虫发生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将近两年全市玉米病虫防治中所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刘尧高  方祀法  王兰英 《江西植保》2003,26(4):174-175,173
木豆在生长过程中遭受病虫害侵害,导致严重减产,为了种好木豆,我们对木豆的病虫发生为害与防治进行了研究,对木豆病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害虫47种[1],病害5种[2],并对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系统观察与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再生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修水县再生稻种植的区域已从“双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扩展到双季稻区” ,出现了“双改再”的局面。2 0 0 1年全县再生稻栽培面积为 3 3 3 .3hm2 ,其中“双改再”面积为 1 53 .3hm2 。经测产验收 ,头季稻为 450Kg 667m2 ,再生稻 2 50Kg 667m2 ,出现了一批单产 3 0 0Kg 667m2 以上的村 ,3 50Kg 667m2 以上的组和 450Kg 667m2 的高产田块。本文就再生稻高产与头季稻的关系及病虫害发生等作一简要介绍。.1 再生稻的高产依赖于头季稻1 .1 再生稻叶片少而小 ,穗粒较小 ,穗均粒 3 5~ 42粒 ,母…  相似文献   

9.
童相安  李国瑞 《杂草科学》2000,(4):32-32,38
席草生长期长,前期生长量小,加之间歇灌溉,土壤干湿交替,田间杂草种类多,密度高,危害重,杂草已成为影响席草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1992~1997年我们在进行杂草调查的基础上,研制席草田专用除草剂并实施配套防除措施,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席草田杂草发生特点11 席草田的杂草种类沿淮席草田杂草有25科53种,其中禾本科8种,莎草科7种,蓼科4种,苋科4种,十字花科4种,千屈菜科3种。发生数量依次为禾本科>莎草科>苋科>蓼科>十字花科>千屈菜科;危害严重度依次为蓼科>禾本科>苋科>莎草科>千屈菜科>十字花科。杂草优势种为禾本科的看麦娘、稗草,莎草…  相似文献   

10.
分为细菌性和真菌性霉斑或褐斑穿孔病。细菌性穿孔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也能侵害果实和枝梢。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病斑。以后病斑干枯,边缘发生一圈裂纹,容易脱落,形成穿孔;褐斑穿孔病侵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在叶片两面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  相似文献   

11.
2006—2007年,在桃江县稻瘟病重发区应用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药剂防治新技术防治两优0293大田生育期主要病虫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防控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危害,对大部分病虫防效好于常规施药技术,且比常规施药技术减少农药用量42.38%~68.59%、增产2.46%~118.00%;其中施用52.5%丙环唑•三环唑悬乳剂处理对稻瘟病的防效高、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特用玉米及其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玉米种植结构处于调整阶段 ,随着包括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一系列特用玉米的发展 ,玉米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就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特用玉米发展与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6个超级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初步研究了两种氮肥用量条件下对水稻产量性状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360 kg/hm2与施纯氮180 kg/hm2相比,水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增加,单株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1 hm2稻田减产6.2%~10.3%。氮肥施用量过高,造成水稻生育后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水稻纹枯病和烟煤病危害加重,尤其是易引起腐生性煤炱菌的滋长。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稻病虫害防治中长期存在控害保产与生产无公害稻米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几种效果显著的非化学控害增产技术。其中,利用水稻遗传背景、对病虫抗感水平等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多样性种植,控制稻瘟病的效果达42.12%~76.68%,抑制白背飞虱若虫数量增长效果明显,增产糯稻或优质稻600~1050 kg/hm2,平均增收约1 500元/hm2;稻鱼共育控制稻飞虱的效果为63.77%~86.89%,对纹枯病病株抑制率70.52%,控制稻田杂草效果为89.57%,平收获鲜鱼319.5~1 177.5 kg/hm2,水稻产量比对照区增产7.05%~10.11%;稻鸭共育控制稻飞虱效果63.73%~77.18%,控制稻螟效果30.11%,控制纹枯病效果19.33%~67.03%,对稻田杂草控制效果91.96%,减少施肥30.6%、农药59.3%,减少投入1 987.05元/hm2。  相似文献   

15.
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发生危害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不同生育期接入不同虫量褐飞虱研究其危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超级稻甬优6号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褐飞虱接入虫量(X)与其产量损失率(Y)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相关模型分别为:分蘖期Y=9.08X-8.333 3(n=6,R=0.842 5*)、孕穗期Y=3.741 4X-6.057 1(n=6,R=0.900 8*〖KG-*2〗*)、灌浆期Y=0.122X-1.0(n=6,R=0.958 3*),从而拟定超级稻甬优6号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的防治指标分别为2.0、3.0、35.0头/丛,确保超级稻甬优6号优质高产,为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的持续控制提供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稻病虫总体调查和预报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病虫总体调查、预报是与总体化防相配套的测报技术。它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调查研究水稻—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环境—管理的多维关系,并以水稻生育期为阶段进行总体预报。文章介绍了总体调查预报的基本方法,并对病虫的总体组成和主、次种类,总体发生程度、总体发生期和防治适期等进行了初步界定。  相似文献   

17.
超高茬麦套稻田杂草发生特点、成因及化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1年对江苏省5个不同生态区125个麦套稻田示范点的田间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掌握了麦套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种类多、发生早、群体大、危害重。免耕方式、前茬余草和前期田间管理粗放是造成杂草发生严重的原因。通过试验提出了"前封后杀"的化除策略,并研究出多项配套化学除草技术,促进了超高茬麦套稻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沿黄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纹叶枯病的防效可达73.72%~88.40%;使用5%氟虫腈拌种并在移栽前使用10%吡虫啉喷雾的防效为70.48%~76.82%;秧田使用10%吡虫啉和80%敌敌畏混和喷雾的防效为78.85%~82.47%;使用5%氟虫腈喷雾的防效为77.18%~83.88%.  相似文献   

19.
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超级杂交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e experiments of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super hybrid rice (SHR) combinations to sheath blight (ShB)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and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NF) dosage and fertilization methods on ShB occurrence were conducted in Hangzhou during 2005-2006.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sistance level of different SHR combinations to ShB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the same combination, the severity of ShB depends on the seeding and transplanting period. The disease index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itrogen dosage, but depended on resistance level of combination. The ShB severity of susceptible combination showed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F dosage. At the flowering stage, there were no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method on the occurrence of ShB, but the fertilization method showed significantly effect at dough stage. The occurrence of ShB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supply rate of nitrogen at different rice growing stage. When the total NF supply was 165 kg per hectare, the occurrence of ShB with high NF rate (80%) at early stage (as basal and tillering fertilizer) and low rate (20%) at late stage (as panicle fertilizer) wa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low NF rate (60%) in early and high NF rate (40%) as panicle fertilizer. The result was the reverse of conventional viewpoint about that high NF supply at rice late growing stage might lead to severe occurrence of ShB.  相似文献   

20.
对昆明市主要鲜切花百合、月季、香石竹、菊花和非洲菊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及其危害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