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播期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45-347
采用品种、播期双因素裂区设计,系统研究了不同播期下不同玉米品种品质的差异,旨在找出供试玉米品种最优品质的播期。结果表明,强盛49号和屯玉6号的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是在第3播期最高;在试验播期内,二者的淀粉含量在晚播处理下高于早播处理;推迟播期,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呈现减少趋势,淀粉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表明要获得较好的籽粒品质,可以通过提前播种来实现。研究结果可作为供试品种在类似地区优化品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影响玉米高产的因素,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屯玉6号生长的影响,将屯玉6号在6个不同播期下进行种植,分别测定其在各个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适期早播能够增加株高和总叶数,有利于叶片干物质的积累,初步得出屯玉6号在当地的最适播期为4月17~22日。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播期对鲜食春大豆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充分发挥各鲜食春大豆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市场价值,本研究以7个鲜食春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各鲜食春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生育期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苏成2号’、‘苏成4号’、‘苏成6号’、‘苏成7号’、‘新三号’在第2播期产量最高;‘苏成8号’、‘苏新6号’在第3播期产量最高;各品种开花期和采收期随着播期延迟而缩短;并在不同播期下,株高、分枝数、始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鲜重及单株鲜籽重均发生显著变化。综上,只有适期播种,各鲜食春大豆品种才能发挥最高的产量潜力,建议第1播期应选择‘苏成4号’,第2播期选择‘苏成6号’,第3播期选择‘苏新6号’。  相似文献   

4.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评比展示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几年审定,在太原市有推广价值的19个中晚熟玉米品种进行评比展示,结果表明,晋玉168产量居第一位,平均产量11938.5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21.5%;晋玉811产量居第二位,平均产量11871kg/hm2,比对照增产20.8%;先玉335产量居第三位,平均产量11232kg/hm2,比对照增产14.3%;强盛49产量居第四位,平均产量11077.5kg/hm2,比对照增产12.8%;屯玉50产量居第五位,平均产量10947kg/hm2,比对照增产11.4%;永玉3号产量居第六,平均产量10839kg/hm2,比对照增产10.3%;潞玉6号产量居第七位,平均产量10728kg/hm2,比对照增产9.2%;强盛12产量居第八位,平均产量10128kg/hm2,比对照增产3.1%;农大84产量居第九位,平均产量10051.5kg/hm2,比对照增产2.3%;农大95产量居第十位,平均产量9963kg/hm2,比对照增产1.4%;强盛16居第十一位,平均产量9952.5kg/hm2,比对照增产1.3%。建议2008年太原市春播中晚熟玉米主推品种是晋玉811、先玉335、晋玉168、强盛49、永玉3号、农大84;搭配品种是潞玉6号、农大95、强盛16、强盛12。春播中熟主推品种是先玉335。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春玉米品种强盛16、屯玉99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施氮量和4个种植密度,通过统计穗长、穗粗、穗质量、秃尖长、百粒质量和产量,分析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种植密度有利于穗长,不利于秃尖长.种植密度对穗粗、穗质量、百粒质量影响不大;在玉米产量方面,强盛16、屯玉99表现出协同性,均随着种植密度的上升先上升后下降;强盛16最佳的种植密度为6.0×104株/hm2,屯玉99最佳的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施氮量对玉米的穗长影响不明显,对穗粗、穗质量、秃尖长有明显影响,但最终反映在百粒质量和产量上的影响却不明显;强盛16、屯玉99较佳的施氮量均为360 kg/hm2.通过对山西春玉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研究,强盛16获得最高产量为795 kg/667 m2,屯玉99获得最高产量为684 kg/667 m2.  相似文献   

6.
以4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粒重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存在差异,洛旱6号、洛麦21号和豫麦49不同播期之间的籽粒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但播期对偃展4110的千粒重影响不大。在不同播期下,灌浆过程中平均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的影响较大。播期对不同品种灌浆高峰出现的日期影响基本一致,早播期>晚播期>中播期.但较早播种时,洛旱6号、洛麦21号和豫麦49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晚播时偃展4110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播期对4个品种产量的影响均以中播最高,在河南旱区生态条件下,似偃展4110的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洛旱6号、洛麦21号等似豫麦49的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7.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来研究豌豆品种中豌6号播期、密度和施肥因素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中豌6号产量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增加密度可显著提高中豌6号产量(P〈0.05);播期对中豌6号株高和主茎节数影响最大;播期、密度、施肥3个因素对其有效荚数都具有很大影响;有效分枝数受播期和施肥因素的共同影响。综合考虑,中豌6号在重庆地区最优栽培措施为:播期10月23日、密度30×104/hm2、不施肥,此时产量可达2 455.8 kg/hm2。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垦啤麦2号大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垦啤麦2号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及确定晚播下限.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的6个播期中,4月25日播期最好,实际产量、幼苗的长势长相及各项产量指标均达最优.垦啤麦2号播期在本地区最迟不能超过5月5日,否则产量和品质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对马铃薯“丽薯6号”产量与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新品种丽薯6号进行不同播期试验,探讨不同播期对马铃薯丽薯6号产量与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马铃薯的生育期和产量、产值有着显著影响;第5播期(12月25日)产量和产值最高,折合单产达55 313.88 kg/hm2,产值达16.63万元/hm2,产量第2位为第4播期(12月15日)达50 380.30 kg/hm2,产值第2位是第3播期(12月5日)为15.63万元/hm2;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在玉溪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冬作马铃薯丽薯6号最佳播期为12月5-25日。  相似文献   

10.
为给太原地区麦茬夏播玉米适宜播期和适宜栽培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早、中、晚3个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从早熟到晚熟表现延长加剧的趋势.品种间、播期间以及品种与播期互作间玉米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品种间表现为‘九玉5号’>‘并单6号’>‘冀承单3号’>‘九玉早熟1号’,播期间表现为6月25日>6月30日>7月5日,播期与品种互作表现为6月25日夏播‘并单6号’产量最高,6月30日夏播‘九玉5号’和7月5日夏播‘九玉早熟1号’品种均可获得较高玉米产量.播期推迟,百粒重减轻,穗行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因此,在太原地区冬小麦收获后,6月25日—7月5日可以选择不同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夏播,早播对实现玉米高产有利,为获得不同播期条件下较高玉米产量必须注重品种熟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了密度对两个春播玉米品种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盛49和奥玉3101的叶面积指数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前期叶面积指数增长较慢,中期增长速率加快,到吐丝期达到最大,密度对两个品种的LAI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两个品种的穗数、穗粒数以及百粒重均与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其中穗数与密度存在正相关线性关系,而穗粒数和百粒重与密度的线性关系表现为负相关;两个品种的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产量和密度之间呈二次回归方程。本试验条件下,强盛49的最适宜密度约为4.2645万株.hm-2,奥玉3101的最适宜密度约为5.3745万株.hm-2,在此密度下,两个品种的产量分别达到11 820.3kg.hm-2和11 225.55kg.hm-2。  相似文献   

12.
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密1号产量居第1位,平均为18 291.0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4.4%,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7.1%;强盛19号产量居第2位,平均为16 351.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20.1%,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3%。而且高密1号株型紧凑,叶片上冲,适宜密植,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产量居第5位的强盛29号,无论是产量还是综合性状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可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豫麦49-198群体质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豫麦49-198提供适宜播期,以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群体总茎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早播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衰减快;就花后干物质积累而言,以适播的最多,晚播次之,早播最少。不同播期间籽粒产量呈现出适播>晚播>早播,且不同播期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适播的穗粒数与千粒重较其它播期的有所下降。在基本苗195万/hm2情况下,河南中部地区豫麦49-198的适宜播期是10月12日,此期播种有利于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盆周山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播期对玉米高产机制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品种玉米的最适播期。[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通过形态指标动态变化的测定和产量的测定,研究了4个播期对3个玉米品种(川单428、正红311、川单418)叶片生长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在盆周山区,3个玉米品种的平均产量在播期为3月27日的最高,达6 565.84 kg/hm2,比其他3个播期(4月6日、3月17日和4月16日)高2.02%、8.18%和14.53%。适期(3月27日)播种,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较高 叶面积指数较高,且与其他播期差异显著 叶绿素相对含量也较高,前期上升幅度大后期下降缓慢。[结论]播期对玉米生长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重大,最适播期均在3月27日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对迟熟中粳稻扬2023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在大田试验中,设6个播期(5月8日1、5日2、2日2、9日、6月5日1、2日),调查各播期水稻叶龄、始穗期、株高、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不同播期对所调查性状的影响。[结果]在5月8日至6月12日期间,随着播期的推迟,扬20238主茎叶片数减少、播始历期缩短;不同播期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平均产量最高(27.9g),随播期推迟,单株产量逐渐降低;各播期单株有效穗数达到显著差异、穗粒数达到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多,分别为8.2个和140.7个;随播期推迟,结实率和千粒重也逐渐降低。[结论]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奥玉3101和强盛4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个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密度及其品种和密度互作间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性关系,强盛49号密度为42650株/hm2时产量最高,奥玉3101密度为53745株/hm2时产量最高;品种、密度以及品种和密度互作对2个玉米品种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差异影响均达显著水平,而对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差异影响均不显著;在密度为2.4万~3.6万株/hm2的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都呈上升趋势,在3.6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播期播量对阜阳地区烟农5158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方法]在阜阳毛桥村和中北村开展烟农5158小麦品种6个播期(9月30日、10月5日、10月10日、10月15日、10月20日、10月25日)3个播量(180万、240万、300万苗/hm2)试验,调查株高、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结果]播期和播量对烟农5158的产量影响较大;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升高后降低,10月1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10月5日播种的次之,10月15日后播种的产量显著降低;同一播期,产量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加;潮土产量高于砂姜黑土。同一播期,随着播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同一播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单位面积穗数逐渐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砂姜黑土与相应潮土间在产量三要素方面差异不明显。同一播期,播量越大,植株越高;同一播量,播期越早植株越高;砂姜黑土株高比相应潮土矮,播期越早株高差异越小。[结论]烟农5158在当地的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最佳播期在10月10日,在适宜播期范围内,适宜播量为240万苗/hm2,这可为烟农5158在当地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AMMI模型在小麦播期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丰产性、稳定性是评定小麦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AMMI模型是近年来研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一个比较好的模型。本文运用AMMI模型对小麦播期试验的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就产量而言,郑麦9023和豫麦49较对照(豫麦18)增产;对于品种稳定性来说,豫麦49最好,郑麦004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