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酸处理蚕卵酯酶A4的活性变化及其与滞育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从家蚕C108品种蚕卵精制酯酶A4,首次测定了产卵后24~96h浸酸蚕卵酯酶A4的ATPase活性。蚕卵经盐酸处理后在体外5℃1~2d或体外25℃1~3h出现酶活性峰。与低温活化蚕卵比较,产卵后24~96h的浸酸蚕卵,在体外5℃酶活性峰出现时间提早了8.5~22d,在体外25℃提早了3~9h。浸酸后蚕卵迅速解除滞育,滞育发育时间显著缩短。将不同卵龄未浸酸蚕卵与盐酸处理蚕卵酯酶A4的ATPase活性峰出现时间差制成曲线,在体外5℃或25℃的结果几乎都完全与5℃冷藏时蚕卵的滞育发育时间曲线重叠。盐酸处理蚕卵酯酶A4的活性变化与蚕卵活化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产后100小时内蚕卵的即时浸酸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液温46.1℃,比重1.075的盐酸浸渍8个家蚕现行品种(或杂交型式)产下后20至100小时的滞育性卵(25℃保护中),无论是普通孵化率,还是实用孵化率(二月或一日),要达到一定高值,在5至23分钟浸酸时间内,浸酸时期越迟,所需浸渍时间越长。产下后100小时以内的蚕卵,浸酸后都有较高的实用孵化率,而且产下后60至100小时的蚕卵比产下后20至40小时的蚕卵有效盐酸浸渍时间范围更广,安全系数更大。所有供试蚕品种,达到95%以上两日实用孵化率所需的盐酸浸渍时间分别为:产后20至40小时蚕卵5分钟;60小时蚕卵11至14分钟(7532×75新在14分钟时略低);80小时蚕卵14至23分钟;100小时蚕卵为20至23分钟。浸酸时期越迟催青经过也越长,25℃中催青的收蚁时间,产后20至40小时浸酸卵为浸酸后第11日,产后60、80、和100小时浸酸卵分别为浸酸后第12、13和14至15日。由于浸酸时期推迟,加上催青经过延长,产后20至100小时浸酸卵,收蚁时间可在蚕卵产下后第12至19日变动,这样不仅扩大了即时浸酸的适期范围,还可代替因收蚁推迟而需要的浸酸前冷藏处理。  相似文献   

3.
家蚕滞育卵浸酸后易溶性蛋白的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明浸酸解除家蚕卵滞育的关联蛋白,可为改进和提高蚕种的人工孵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经2.5℃冷藏45 d的家蚕品种"7.湘×9.芙"滞育卵为材料,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比较浸酸与未浸酸蚕卵易溶性蛋白的差异变化。在未浸酸蚕卵的双向电泳图谱中共检测到523个蛋白质斑点,其中特异性蛋白质斑点41个;浸酸卵共检测到526个蛋白质斑点,其中特异性蛋白质斑点44个。浸酸与未浸酸蚕卵能相互匹配的蛋白质斑点有482对,匹配率91.897%。经对比分析,浸酸活化后的蚕卵蛋白出现了一些特异性的蛋白质斑点,或某些蛋白质斑点在含量上出现了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4.
家蚕卵短期冷藏浸酸开始冷藏时的卵龄对浸酸成绩影响很大。提早冷藏开始时期对提高现行蚕品种短期冷浸孵化整齐度并无益处。苏5×苏6和浒花×秋星及其反交品种蚕卵的入库适期为产卵后45~50小时(25℃保护下)。生产上的问题是精确判断入库适期有困难。  相似文献   

5.
蚕卵干燥是秋种浸酸或冬季浴种中的一项重要工序。缩短干燥时间,是保证蚕种品质的重要一环。目前蚕卵干燥普遍采用梯形架蚕筐,蚕筐内铺防于纸,上摊少量蚕卵,在晾种室内备有横向排风扇吹风,以加强室内气流,促使加快于燥时间。但这种蚕卵干燥法,干燥时间长,特别在秋种浸酸时,则接触自然高温的时间也长,且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占用晾种室面积大。为此设计一种  相似文献   

6.
产卵后4日内不同保护温度对蚕卵浸酸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蚕卵产下至产后4日的各个不同浸酸处理时期内,不同保护温度对浸酸成绩的影响。产后4日内,以20、25、(?)0℃及变温(昼12小时30℃,夜12小时20℃)保护,浸酸后都有实用价值的高实用孵化率出现,但不同保护温度通过影响蚕卵胚子的发育和滞育进程来影响浸酸孵化率。保护温度越高,蚕卵发育越快,达到高实用孵化率所用的酸刺激量也要求越大。在20~30℃的范围内,保护温度高与低,恒温与变温之间对孵化蚁蚕的体质及发育整齐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青志勇 《四川蚕业》2010,38(1):40-40
<正>即时浸酸蚕种是指蚕蛾产卵后在正常温度(24~25℃)保护下,经20个小时左右,给越年蚕卵以盐酸浸渍处理,使其停止滞育的过程,从而使越年蚕卵继续发育至孵化。在生产中,采用此法主要是为调节夏季用种的供应。但由于运输关系,各生产单位根据各自的用种计划,自行进行蚕种即浸,然后入库作短期冷藏、以备出库,然即浸蚕种由于各种因素,易造成蚕卵孵化不齐,给生产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8.
二化性家蚕滞育过程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二化性家蚕卵以25℃和15℃催青,可分别诱导成虫产下子代滞育和非滞育卵,而即时浸酸和5℃左右的低温处理可以分别阻止和解除胚胎滞育。利用1-氯-2,4-二硝基苯(CDNB)显色法测定了经上述处理后的胚胎滞育过程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活性,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后期的蚕卵经25℃催青,卵中的GST活性显著高于15℃催青蚕卵;蚕卵即时浸酸未显著改变胚胎滞育发动阶段蚕卵中的GST活性;5℃低温处理显著提高了滞育卵中的GST活性,但是未能显著改变即时浸酸卵的GST活性。上述结果表明,蚕卵中的GST活性变化与二化性家蚕胚胎滞育诱导和解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盐酸处理蚕卵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徐世清 《蚕业科学》1994,20(4):214-219
盐酸处理家蚕滞育性蚕卵后,蚕卵RNA和DNA的含量在处理后10小时内未测出变化;以摄入RNA的3H—尿嘧啶量表示的蚕卵RNA合成能力在处理后24小时有微弱上升。处理后40小时内,蚕卵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一直稳定于92—98mg/g·卵;处理蚕卵的蛋白质SDS—PAGE图谱与对照未浸酸蚕卵相同,处理卵有一条区带的蛋白质含量比未浸酸卵显著减少,盐酸处理后5小时内,蚕卵酯酶A及酯酶A4的活性有显著地提高,而未浸酸蚕卵仍处低活性状态。说明盐酸处理在激活蚕卵的遗传情报系统大量合成新物质之前,已对蚕卵内存在的某些活性物质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卫阳 《江苏蚕业》2006,28(2):19-21
<正>春制蚕种冷藏浸酸主要供应秋用蚕种,实际生产中冷藏浸酸蚕种容易出现孵化不良、死卵多等问题,提高冷藏浸酸蚕种的孵化率,确保秋用蚕种质量,是蚕种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蚕种冷藏浸酸的生物学原理分析冷藏浸酸蚕种在产卵后25℃左右保护约2d后开始冷藏,冷藏过程中蚕卵的滞育进程虽然迟缓下来,但不停止,至少在冷藏开始后20-30d内蚕卵没  相似文献   

11.
短期冷藏浸酸蚕种浸酸前的保护与蚕卵活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短期冷藏浸酸卵,从冷库取出后经过一定时间的中间温度保护后浸酸,能有效地促使卵内酯酶A活性的提高,同时蚕卵胚胎发育整齐度提高,孵化整齐度也提高。从中间温度的效果讲,以冷库外库(14~16℃)2小时后再经较长时间自然温度(23~26℃,6小时左右),或外库保护后再经35℃左右2~4小时保护效果最明显。这一倾向在冷藏时间较短,蚕卵较难活化和酸刺激量不足时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由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感染引发的家蚕微粒子病可以通过胚种垂直传播,如能在蚕种人工孵化处理过程中杀灭家蚕微孢子虫,阻断其胚种传播,将有效控制病害对养蚕业尤其是蚕种制造业造成的危害。对家蚕二化性四元杂交组合两广二号的带毒卵进行高温即时浸酸处理,考察浸酸温度和浸酸时间对蚕卵中Nb的灭活作用及实用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卵后20 h的带毒蚕卵用47.5℃或48℃质量浓度为1.075 g/m L的盐酸溶液分别浸渍6.0、6.5和7.0 min,对蚕卵实用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依据蚕卵孵化后饲养至3龄眠蚕用显微镜镜检Nb的数据,测算高温即时浸酸处理对家蚕微粒子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可达90%~97%。此外,采用Real-time PCR扩增方法,检测高温即时浸酸处理组蚕卵孵化蚁蚕样本中的Nb孢子目标基因的相对拷贝数,较常规浸酸处理组蚕卵孵化蚁蚕样本下降了97%~99%。上述结果表明高温即时浸酸处理对蚕卵中的Nb孢子有显著的杀灭作用,能有效阻断家蚕微粒子病的胚种垂直传播,可作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一种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双控干热空气处理设备可应用于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为了解使用该设备是否会影响蚕种质量,对经干热空气处理后的蚕种进行常规与非常规浸酸(不同浸酸时间)以及在不同条件下保护,调查蚕种的孵化率和蚁蚕生命力,据此确定适合的浸酸与保护条件。结果表明:经过干热空气处理的蚕种即时浸酸适期为卵产下在25℃环境中保护24 h后,最适浸渍时间正交种为8.0 min、反交种为9.5 min,浸酸后的蚕种直接催青,或22℃调节3~4 h再转15℃调节13h、37 h、2.5 d后催青,或22℃调节16 h再转15℃调节1 d、2 d后催青,其实用孵化率均可达到93%以上;经干热空气处理的蚕种短期冷藏(保护至卵色呈赤豆色)和长期冷藏(保护至卵色呈固有色)后按常规浸酸,其实用孵化率也可达到93%以上,并且孵化蚁蚕的体质亦无不良影响。经双控干热空气设备处理的蚕种,蚕卵胚胎发育比正常条件下的蚕卵胚胎发育慢,故即时浸酸适期也要相应推迟;经干热空气处理后的蚕种依然耐冷藏,对孵化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25℃保护时间短、尚未完全进入滞育的蚕卵,用一般即时浸酸方法处理,即可使2天孵化率达到90%以上。但保护时间长、完全进入滞育的蚕卵,低浸酸强度下,滞育解除率少,且有一部分已解除滞育卵蚁蚕不能破壳孵化而死亡;高浸酸强度下,一部分已解除滞育的胚胎不能发育到成熟就死亡;加上来自不同母蛾的蚕卵对盐酸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因此,用一般的浸酸方法处理,难以达到实用孵化的目的。本研究通过特殊浸酸方法,可使在25℃下保护15天和10天、5℃低温冷藏0至50天不等的滞育卵的2天孵化率接近或达到90%。  相似文献   

15.
将产卵后 2 4~ 96h( 2 5℃ )的蚕卵 ,用相同或最佳盐酸刺激量 (浸酸后点青最快、点青卵率最高 )浸酸处理 ,卵龄越大 ,蚕卵点青越迟。蚕卵的点青时间在一定范围内随盐酸刺激量增大而提前 ,超过这一范围 ,则随刺激量增大而延迟。卵龄增大 ,蚕卵酯酶A4和ATPase特征性活性峰出现时间延迟 ;蚕卵经盐酸处理 ,该时间明显提前。产卵后 96h盐酸处理蚕卵 ,酯酶A4的活性峰出现时间随盐酸刺激量增大而提前。随着浸酸卵龄和盐酸刺激量的改变 ,蚕卵酯酶A4的活性峰出现时间与蚕卵点青时间发生一致的变化。盐酸刺激量能够影响蚕卵的活化 (或滞育发育期 )和发育速度。酯酶A4的ATPase活性变化能够反映盐酸处理蚕卵的滞育程度及所使用的盐酸刺激量  相似文献   

16.
蔡晓明  朱勇 《四川蚕业》2006,34(1):10-16
为了探寻已经进入滞育状态的蚕种的利用方法,对夏芳×秋白、洞庭、碧波等蚕品种,在蚕卵产下后,放置于室温下6~50d,其间用盐酸、硫酸进行浸渍处理、发现滞育卵可以解除滞育而孵化。对滞育卵浸酸发现:含多化性血缘品种的孵化率明显优于不含多化性血缘的品种;浸酸处理后,蚕卵胚胎发育开差较大,孵化明显不齐。对滞育卵进行浸酸时间与孵化率回归相关分析发现,其最佳浸渍时间为24min,在6~24min范围内,蚕卵孵化率随浸渍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超过24min时,蚕卵的孵化率随浸酸时间延长而减小。蚕卵在47℃浸渍42min和46min后,明显有死卵的发生。根据回归分析,夏芳×秋白的最高孵化率为62.7%,虽然试验中部分蛾区有100%的孵化,但群体总体孵化并未达到80%,若要在生产实际中应用,滞育卵浸酸方法尚须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正> 1988年秋季,东台蚕种场04批蚕种苏_3·秋_3×苏_4,在盐城市蚕种冷库即时浸酸,因意外事故,在蚕卵产下后近两日,积温达400~460℃,卵色达近赤豆色时方浸酸。对  相似文献   

18.
沈敏华 《蚕桑通报》1999,30(1):58-58
夏秋期蚕种常采用即时侵酸的方法来满足生产的需要。即时浸酸是指在产卵后一定的时间内给蚕卵以浸酸处理,停止其滞育进程,使胚胎活性化,进而发育至孵化的方法,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为保证即时浸酸蚕种质量,达到孵化齐一的目的,笔者认为必须把好制种关,掌握四个浸酸关键。一、严格把好制种关是保证即浸蚕种质量的基础在制种过程中,产卵时间的控制,分批投绒制种,产卵后至浸酸前的保护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处理都会影响即时浸酸种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制种环节中的各项技术措施,把好制种关。1.调节好产卵期温湿度产卵室温度以25℃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冬季收蚁的滞育蚕卵孵化法实验徐厚镕(安徽农业大学轻工学院蚕桑系230036)春制滞育蚕种,需要在夏秋季使用时,生产上一般采用冷藏浸酸法,即:滞育卵从母蛾产下后在,25℃温度中保护3天左右,卵色变为赤豆色,入库冷藏。根据生产需要,可用卵色深浅不同、冷藏...  相似文献   

20.
影响家蚕卵短期冷藏浸酸成绩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正> 家蚕卵短期冷藏浸酸方法在秋季蚕种供应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在冷藏时间较短时,部分蚕品种,特别是现行春用品种的孵化不够稳定,对生产有较大影响。近年来,蚕种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和经验总结工作,本文将这方面的内容作了归纳,并结合谈谈笔者的理解和体会,以图为生产提供一点资料。一、影响短期冷藏浸酸种浸酸成绩的因素(一)蚕卵条件的影响1.蚕卵的滞育性家蚕卵短期冷藏浸酸孵化的方法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