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特点 生态农业是全面规划、相互协调的整体农业,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着眼于相互协调、自成系统的整体功能,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则是衡量整体功能的标准。生态农业有一定的层次和等级,其层次有上下之分和大小之别,有生态农业县、生态农业乡、生态农业村、生态农业专业户和生态农业田块。生态农业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大系统,它的整体包括横向和纵向两部分,横  相似文献   

2.
<正>高效生态农业的四个特点就是"四更",即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多劳动力就业。它既是对"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常规农业粗放增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又是普通生态农业与效益农业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上的对接。互联网与高效生态农业的联姻,既有利于解决生产端面临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生态农业的定义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二、生态农业的特点1.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克苏地区是自治区重要的粮、棉、绿色林果生产基地。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以发展农村沼气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引导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初步达到了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正>高效生态农业的四个特点就是"四更",即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多劳动力就业。它既是对"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常规农业粗放增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又是普通生态农业与效益农业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上的对接。互联网与高效生态农业的联姻,既有利于解决生产端面临的问题,也有利于化解销售端遇到的矛盾。利用互联网提升高效生态农业生产的精细化水平。因地制宜地采取农业物联网,提升高效生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农业机制的内在本质关系和特点出发,分析了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和客观本质,提出了今后十年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任务: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生态农业机制,发挥其先进模式的示范推广作用;二、要在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基础上,划分农业生态经济区,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三、应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为中心,搞好区域综合开发和综合发展规划,协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四、从地区实际出发,切实实行农,林、牧、渔,乡镇企业协调发展,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建立良性、高效生态经济模式,提高生态农业的结构功能;五、强化宏观管理,采取配套措施,积极推动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农业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生态农业系统功能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的指导思想和主攻方向的陈述,提出了可供该区选择的发展模式,旨在建立黄河三角洲农业生态复合系统,并确保农业生产系统内物流、能流和价值流的合理流动,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变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以及生态农业的五个主要特点,指出了目前对生态农业的一些片面看法和理解,文章着重讨论了生态农业建设以及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六个重要方面;提高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种植、养殖及加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优化及三者的协调;建立、改造并促进良性循环的乡村工业;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改善;不断有选择地采用先进技术;农村文化技术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最后,作者提出了生态农业的五个基本研究步骤。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古以农为本,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占据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为此,须兼顾农业发展的"质"与"量"。一方面,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发展高效农业。另一方面,农业发展过程中要以自然承载力为依据,实现生态安全。研究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以及各部分协调关系正是为了实现高效生态农业目标,试图找出福建省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方向,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帮助。该文以"压力-状态-响应"的思路构建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压力、状态、响应类指标的协调关系,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态农业的基础建设阶段,重点是对生态农业建设基础的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改造;第二阶段是生态农业的总体建造与系统运转阶段,着重实现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使农业生态系统由恶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农业经济系统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大规模的商品经济;第三阶段是生态农业整体发展的成长阶段,以促进农业系统走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协同增长的健康发展道路为核心。文章重点讨论“三效益”的相互关系及协同增长等问题,並试图阐明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是此阶段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人们利用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进行的综合生产活动,农业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复杂的系统。人们要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调控管理农业生态系统,才能实现生产目的。人在农业生产中的一切活动,必然都是在生态系统之中进行的,必须服从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建立人和自然协调和谐的关系,是人和自然交往中共同繁荣的必要条件,也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传统的生态农业经验,必须把它和现代农业的新技术因地制宜地结合起来,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2.
利用改进的DFSR(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3—2012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统计数据,对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由"经济滞后型"转变为"环境滞后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度相对较高,协调度相对较低。为推进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同发展,需要大力实施农业资源集约发展战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和人口科学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0—2021年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下的31个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体系指标为研究内容,分析并构建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运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期内3个系统总体上沿着农业社会滞后-农业经济滞后-农业环境滞后的轨迹演变。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的中度失调衰退,经过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到2021年的良好协调,耦合协调度等级从失调阶段不断向耦合协调阶段发展。研究发现,农业生态滞后逐渐成为新疆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农业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是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的关键。因此,新疆农业的发展首先应保护生态环境并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其次要利用好农业社会系统的发展优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最后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助推新疆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的关键是要分析与掌握生态农业经济体系最根本的运动规律,其建立要符合整体的生态规律,然后研究考察土地的特征特点,结合实际人为的调整制定最优方案,最终建设一套稳定的、节约资源的、合理有效的、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农业生态系统,借此系统来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以实现资源的增值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业是推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结合每个地区的发展现状并因地制宜地进行功能定位、明确建设重点对于生态农业效益的提升将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以中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福建省为研究区域,从自然资源、农业发展、城市建设3方面共15个指标构建福建省生态农业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结合各市公布的《统计年鉴》(2011—2018年)以及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农业厅等相关部门所发布的政府统计公报,求取各指标数据均值,以此作为数据样本并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进行生态农业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福建省生态农业功能分区大致形成山区城市组合、沿海城市组合与经济特区分别聚合成类的三区布局,整体呈现"一心、两区、多翼"的生态农业功能分区格局.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大量指标数据变化规律来探讨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态势在时间维度上的总体特征,以及各功能区的区划成因.最后,基于聚类结果进一步将三区定义为沿海都市现代化生态农业功能区、山区城市特色生态农业功能区和滨海特区休闲生态农业功能区,并对各个功能区的优劣势及未来发展定位做深入分析,提出建设重点,以期能为福建省生态农业统筹规划、联动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云南山区面积大,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收入低,生态农业建设应站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高度,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通过科学调整土地的利用和农业生产结构,培育资源,优化生态.  相似文献   

17.
<正>农业主体功能和空间布局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中办国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化农业主体功能和空间布局,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应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合理区分农业空间、城市空间、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区域布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恶化,集中表现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各地都正在寻找能够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途径,德宏州也在发展生态农业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生态农业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德宏作为一个边疆农业州,如何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高产、稳产、优质,对德宏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1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德宏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的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提出,是  相似文献   

19.
发展高效的生态农业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和经济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发展原则,以实现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目标的现代农业。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对生态农业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系统梳理美国、德国、日本发展生态农业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生态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生态农业法律制度保障体系、建立长效财政支农机制、深入生态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及推广、发展生态农业新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既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和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当前,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共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