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韭菜根蛆 为害特点韭菜根蛆简称韭蛆,成虫叫迟眼蕈蚊,是一种专门以为害韭菜为主的地下害虫,幼虫钻食韭菜地下部分,轻者地上叶片瘦弱、枯黄、萎蔫断叶,重者成墩死亡。以幼虫在韭根周围3~4厘米土中或鳞茎内休眠过冬,1年发生4~6代,世代重叠。3月韭菜开始萌动。幼虫开始取食,4—5月是棚栽和露地韭菜被害盛期,7-9月为害减轻,9月下旬-10月中旬再度为害.11月幼虫越冬,温室韭移栽后温暖的环境使韭蛆继续发生为害,12月-翌年2月为严重为害期。  相似文献   

2.
为害韭菜的几种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韭菜迟眼蕈蚊韭菜迟眼蕈蚊,属双翅目、迟眼蕈蚊科。别名黄脚蕈蚊、韭蛆。主要为害韭菜。据调查此虫在韭菜栽种区为害比较严重,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产量损失可达30%以上。幼虫(蛆)聚集在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初孵化的幼虫先为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两季特  相似文献   

3.
为害韭菜的根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韭菜迟眼蕈蚊,另一种是葱蝇。  相似文献   

4.
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俗称为韭蛆,是韭菜生产中的一种主要害虫。在华北地区,韭菜迟眼蕈蚊在露地一年发生3~4代,4—10月是为害期;在保护地内一年发生2—3代。韭蛆头部漆黑有光泽,身体为白色,虫体细,长度为6~9毫米。主要在韭菜地下根茎部钻蛀为害,轻者造成叶片枯黄,重者使得韭菜全株枯死,不能再发新芽。药剂灌根是防治韭蛆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韭菜根蛆为害特点韭菜根蛆简称韭蛆,成虫叫迟眼蕈蚊,是一种专门以为害韭菜为主的地下害虫,幼虫钻食韭菜地下部分,轻者地上叶片瘦弱、枯黄、萎蔫断叶,重者成墩死亡。以幼虫在韭根周围3~4厘米土中或鳞茎内休眠过冬,1年发生4~6  相似文献   

6.
针对韭菜标准大棚、小拱棚和露地3种栽培模式,利用黄板诱杀技术,研究宁波地区迟眼蕈蚊成虫在韭菜不同栽培模式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标准大棚中韭菜迟眼蕈蚊1年发生5代,小拱棚和露地栽培模式中1年发生4代;标准大棚中越冬代高峰期为3月中旬,小拱棚和露地栽培中为4月中下旬;全年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高峰在春季,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夏季不发生,秋季发生高峰为10月中下旬;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关键防治期春季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秋季为10月底至11月上旬。  相似文献   

7.
韭菜迟眼蕈蚊,属双翅目眼蕈蚊科,其幼虫称为韭蛆,是目前韭菜生产中为害最重的害虫之一.韭蛆在我国北方各地均有发生,我地永年县韭菜生产区尤为严重.它主要危害韭菜、洋葱、大葱和大蒜.幼虫聚集根部和茎部危害,致使韭菜叶枯黄而萎蔫断叶,重者鳞茎腐烂,韭菜成墩死亡,严重时整畦毁种或毁棚.  相似文献   

8.
韭蛆也称迟眼蕈蚊,是韭菜的主要虫害.韭蛆25 ~ 30 d完成1个世代,越冬期近半年左右.初孵幼虫先取食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幼嫩的茎部取食为害.  相似文献   

9.
韭蛆防治四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蛆又叫黄脚蕈蚊、迟眼蕈蚊,属双翅目、眼蕈蚊科,是韭菜上的主要虫害之一。一年发生3~4代,成虫于韭株周围土缝或土块下产卵,幼虫孵化后聚集在韭菜地下部鳞茎和幼嫩茎  相似文献   

10.
韭菜韭蛆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蛆属双翅目,尖眼蕈蚊科。是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是韭菜地下主要害虫。在乐都县高庙镇早地湾、长里村及洪水镇双塔营、上窑洞等温室韭菜主产村普遍分布,为害严重。幼虫聚集韭菜地下为害,钻食韭菜鳞茎,造成地上叶片瘦弱、枯黄、萎蔫断叶,腐烂以及成墩成片死亡。韭蛆在温室中可周年发生,冬季以12—2月为严重为害期,夏季以5-6月和8-9月是为害盛期。幼虫喜湿怕干,沙壤土利于韭蛆发生为害。对于韭蛆的防治,应掌握农业措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并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韭菜迟眼蕈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是韭菜生产中最主要的害虫,并日趋严重.该文综述了韭菜迟眼蕈蚊研究进展,包括韭蛆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为害及影响为害因素、发生规律和综合控制等.  相似文献   

12.
韭蛆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韭蛆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属杂食性害虫,尤其嗜食韭菜、露地蔬菜。年生6代,以幼虫在寄主根际越冬,历年4~5月是严重为害期,夏季锐减,9月以后为害又上升,11月越冬。保护地蔬菜周年发生。成虫产卵趋向隐蔽、湿润和寄主茎部有腐败物的场所。卵成堆状,单雌产卵量通常在40~210余粒。幼虫共四龄,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具有群集为害性、趋湿性、半腐生性、分泌丝线拉丝网及结茧化蛹习性。经试验,用草木灰和细砂覆盖地面的方法,造成干燥的生态条件,对控制发生效果显著;药剂防治适期,露地韭菜4月中、下旬,保护地11月下或12月上旬。  相似文献   

13.
聂忠菊 《油气储运》2006,(11):42-43
韭菜根蛆简称韭蛆,成虫叫迟眼蕈蚊,属双翅目眼蕈蚊科,幼虫称为韭蛆。幼虫常聚集于韭菜地下危害,钻食根部,假茎和鳞茎被危害后引起幼茎腐烂,地上部茎叶变黄,萎蔫下垂,用手轻轻一提就可拔出,严重者韭菜整墩死亡,一年中可多次危害。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韭蛆的繁衍生存,土壤干旱时会使其向韭菜根部集中,危害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温室韭菜地迟眼蕈蚊种群动态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棋盘式取样及黄板诱集等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日光温室韭菜地中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的种群动态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全年有2个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上旬、6月下旬;成虫全年有3个发生高峰,分别在4月底、5月底、6月下旬,其中5月底的峰值最高;7月中旬至8月下旬未观察到韭菜迟眼蕈蚊;4月下旬后,被害株率已超过80%。  相似文献   

15.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俗称"韭蛆",是危害韭菜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大中棚韭菜田发生危害严重,轻者造成黄叶倒伏,重者缺苗断垄,甚至毁种,严重影响韭菜的产量和质量。一、危害特点迟眼蕈蚊以幼虫  相似文献   

16.
韭菜迟眼蕈蚊是韭菜的主要害虫。以幼虫(韭蛆)为害韭菜叶鞘、幼芽和鳞茎,引起鳞茎腐烂、叶片枯死。轻者造成缺苗断垄,重者全田毁灭。近年来由于冬春保护地面积的发展,使韭菜形成了周年生产、全年供应的局面,韭蛆的为害也随之日趋加重。生产上又因防治不当,  相似文献   

17.
菜田地蛆的种类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过几年的调查,我区菜田地蛆种类除种蝇、葱蝇、萝卜蝇外,还有韭菜迟眼蕈蚊、京菇历眼蕈蚊、束植蝇和锡花蝇等。一、不同菜田地蛆种类及优势种: 1.瓜类及豆类菜田:主要为种蝇、韭菜迟眼蕈蚊。而以种蝇为优势种,为害刚萌芽的种子和幼苗。 2.葱蒜、韭菜类菜田:主要为葱蝇、锡花蝇韭菜迟眼蕈蚊和京菇历眼蕈蚊,葱蝇为大蒜优势种,韭菜迟眼蕈蚊和锡花蝇是葱和韭菜的优势种。 3.十字花科菜田:主要为束植蝇和萝卜蝇、种绳等,束植蝇和萝卜蝇为优势种。二、优势种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1、种蝇、葱蝇、锡花蝇和束植蝇均为一年2代,以蛹在被害作物根际周围8—14cm土层中越冬。种蝇、束植蝇在4月上出现成虫(葱蝇和锡花蝇为4月中至5月上)。4月下至5月上为盛期(葱蝇和锡花蝇为5月下至6月),种蝇产卵前期10  相似文献   

18.
葱须鳞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郫县等露地韭菜(黄)产区,近年出现了一种发生比较普遍、严重为害韭菜叶片的害虫,农民误认为是"韭蛆"。经过笔者实地调查之后,首次将其诊断为葱须鳞蛾。葱须鳞蛾与韭蛆的区别是:葱须鳞蛾属鳞翅目菜蛾科葱小蛾,以幼虫啃食危害韭菜叶片;韭蛆,即迟眼蕈蚊的幼虫,属双翅目害虫,以幼虫钻蛀危害韭菜根及假茎。葱须鳞蛾在我省有较大发生面积,韭菜受该虫危害后,一般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产量和品质损失,在严重发生的田块,若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全田叶片几乎全部从基部断裂、腐烂。2012年3月下旬,笔者在  相似文献   

19.
韭菜迟眼蕈蚊(韭蛆)是我国特有的蔬菜害虫,尤其喜食韭菜。农业上多采用药物的方法进行防治,但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本文根据韭菜迟眼蕈蚊(韭蛆)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特点,总结了其绿色防控技术,旨在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韭菜迟眼蕈蚊(韭蛆)。  相似文献   

20.
韭蛆即韭菜迟眼蕈蚊,双翅目眼蕈蚊科,是为害韭菜的主要害虫.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在北方的韭菜产区发生尤为严重,春秋季保护地和冬季温室盖韭均有严重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