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占有量约23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5%,而农业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3/4,我省自然特点是春旱秋涝,十年九旱,旱涝交替,干旱缺水是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扣除北京、天津用水,全省人均地表水量仅200—300立方米,多年来靠开采历史上积累的深层地下水维持生产和生活(年开采150亿立方米,超采50亿立方米)。旱作节水农业是我省农业的重中之重,开发推广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又是我省旱作农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新疆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常年少雨,水资源短缺。新疆农业用水量比较大,所以节水灌溉是新疆农业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新疆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是个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干旱缺水严重的省份.多年来,吉林省十分重视旱作节水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形成了适应吉林省特点的旱作节水农业配套技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旱作节水经验.为进一步促进吉林省农业的发展,维护粮食的安全,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速农业跨越式发展进程,提出吉林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4.
正辽西地区干旱缺水较为严重,而农业生产用水资源更为紧缺。为缓解水资源危机、有效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日益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在辽西地区,主要利用日光温室在冬春季节进行蔬菜、花卉等的反季节生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温室环境相对湿度较高时,很容易诱发多种病害。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能控制灌溉用水量、降低温室内相对的湿度、大幅节省生产成本,同时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当前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状况下,积极宣传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意义重大。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在有效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的基础上促进其产出的提升,能够真正实现对农田灌溉用水的精准管控,有效降低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助于控制农业灌溉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展开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用水量也逐渐增大,因此,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敦煌这样干旱缺水的地区更显得迫切。  相似文献   

7.
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节水措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与水资源密不可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量逐渐增加,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如果能有效节约水利工程用水,在农业水资源灌溉中应用节水措施有助于尽量减少水资源的使用。我国各地区都致力于更加注重节水,发展农业水利工程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和质量,达到节水的目的,杜绝技术、意识和管理上的严重浪费,推广节能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8.
旱作节水技术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大省,又是土壤水分蒸发量大、降雨量少、干旱缺水严重的省份。因此要促进吉林省农业的发展、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一项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干旱严重缺水的状态。因此,大力节水护水,是国家多年努力的目标,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用水量的占比一直很高。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比例是63.1%。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又占农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国家之一。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今年我国发生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大面积旱灾再一次表明,干旱缺水日益成为威胁农业发展的主要危害,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成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但是,目前一些地方对农业节水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在工作思路上要作调整。 在认识上,要由就节水论节水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上转变。传统意义的农业节水,主要指减少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的渗漏等浪费,方式则主要通过开展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而从世界银行、以色列等开展节水的实践经验看,节水的实际意义在于减少水资源的无效损失量,提高单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这是在节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基于此,农业节水应包括提高自然降水、灌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水资源日趋紧缺,发展节水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方向。2008年我国北方遭遇了50年不遇的严重干旱,更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小麦具有很大的节水潜力,而且可以节水与高产优质并重。近两年,我县通过承担衡水市小麦节水稳产技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在山东省农业发展中,农田水利灌溉的节水问题十分突出。本文将就现阶段山东省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趋势和农业生产要求,对节水措施进行具体分析。通过相关的节水技术,提升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尽可能多地控制农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高效节水型农业技术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省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长年降水少,地上水和地下水贮量不足,干旱严重制约着山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尽快摆脱干旱威胁,加快旱区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走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之路。耕作节水、化学节水、生物节水、灌溉节水、工程节水等5个方面是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综合节水系统工程的主要组成,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4.
高效节水型农业技术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长年降水少,地上和地下水贮量不足,干旱严重地制约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尽快摆脱干旱威胁,加快旱区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走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道路。生物节水、耕作节水、化学节水、工程节水、灌溉节水等五个方面,是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综合节水系统工程的主要组成,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5.
河北低平原浅层咸水的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低平原气候干旱,淡水资源严重匮乏,而浅层咸水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利用浅层咸水是河北低平原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调查了河北低平原浅层咸水目前的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和水资源环境的日趋恶化,节水已成为我国解决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农业灌溉用水是我国用水的第一大户,其用水量占全国工农业总用水量的80%以上。且整体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潜力是十分巨大的。本文介绍几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以期为节水灌溉的发展多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农田水利节水技术是以农业稳产高产为目的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可用于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水情,改善土壤含水量、含盐量以及酸碱度,防治干旱、洪涝等地质灾害。可以说,农业水利节水技术与农业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发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必要性,简单介绍了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农田水利技术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球面临着气候变暖、干旱加剧,淡水资源减少,降水分布不均,地表水奇缺,地下水开发难度大的局面,因而节水农业的综合开发势在必行,干旱对本市水稻发展有一定影响,早稻生产呈上升趋势。本中心自1998年起,在全市旱地、低洼易涝地、部分水稻田建立早稻引种示范基地,经  相似文献   

19.
<正> 干旱缺水是困扰我国农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节水灌溉是解决我国农业干旱缺水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70%~80%。从各地抗旱实践并结合我国资源情况来看,发展节水灌溉,其技术水平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只有成本低、效果好、农民积极性高的节水技术,才能促进大水漫灌向节水灌溉转变,浇地向浇庄稼转变。  相似文献   

20.
舟山市海岛节水农业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市地处海岛,水资源十分紧缺。我市年人均水资源仅556m^3,不到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1/4,为严重缺水地区。本岛的年水资源总量是2.79亿m^3,而且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一年中雨季集中在梅雨期和台风季节。连续的几年干旱对工农业带来的损失证明“舟山发展水为先”的道理完全正确。我市2003年初建成了大陆引水一期工程,年供水能力2000万m^3,为抗击2004、2005年的严重干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每t水的成本为3元以上,水成本很高。为此,政府不得不考虑把原先以农业灌溉为主的水库水源转向城区供水,但已经明显不足的水资源还要不断地向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等非农产业转移,加剧了农业用水短缺的矛盾。这就要求农业通过节水灌溉、调整种植结构等各项技术措施尽可能节约用水量,以缓解日益突出的用水矛盾。因此,舟山海岛节水农业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农业生产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舟山海岛节水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