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十年代以来,飞播工作开始进入地类交错、宜播地比较分散的地区,采用现行播区规划设计方法,宜播面积率往往低于部颂规程要求。笔者根据这一要求,在飞播造林区划中采用播区综合取舍方法,对播区类型进行设计,商洛地区通过合理取舍,把播区宜播面积提高5%,成本降低5%。进一步提高了飞播成林效果,扩大了飞播造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一、进一步提高播区勘察设计质量飞播造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施工面积集中,投资额大,播前必须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规划设计方案,各级都应重视这项工作。要在飞播宜林地概查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踏开步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每个播区,在飞播的前两年,应由林业勘察设计部门进行全面踏勘,调查飞播区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及社会经济条件,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投资概算,纳入国民经济计划。飞播前一年,应进行以炼山为主的植被处理,并退耕陡坡农田。播区设计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1.缩小播区,提高播区有效面积率。我省农田开垦指数高,荒山与农田、牧场插花相当普遍,加之近年来飞播造林工作的发展,适宜飞播连片的大面积荒山、荒地愈来愈少,致使目前所选设的播区宜林面积率亦  相似文献   

3.
五丁关飞播实验林区位于宁强县城以北,是宁强林业的北大门。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该实验林区以五丁关播区为中心,连同周围茅庵寺、滴水铺、旋家坪和四道水共五个播区,总面积18.8万亩,其中有效面积11.44万亩,成林面积8.67万亩。而五丁关播区设计面积5900亩,实测面积6800亩,成林面积 5396亩,占实测面积的79.3%,是我县飞播造林成效最好的播区。 五丁关飞播实验林区在省、市林业部门的支持下,1984年经省上批准建立为全省油松飞播实验林区,又将80年代初期飞播成功  相似文献   

4.
由于飞播造林对树种选择的局限性以及立地条件对树种要求的严格性,使飞播造林播区设计质量能否得到保证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建水县1995年飞播造林播区设计中立地条件与树种设计的分析和评价、旨在对今后提高飞播造林播区设计质量方面提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飞机播种造林,落种的均匀发度是保证实播有效面积的基础。为了合理利用飞播种子,提高实播有效面积率,我们于一九八一年结合飞播造林生产试验,对油松种子的落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设计播带的宽度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提高飞播成效,成阳市加强对飞播种源质量管理,加大对播区地面处理工作力度,全面采取人工砍灌和挖设接种坑等措施,为开展飞播造林创造了良好的立地条件.目前,成阳市平均每年实施播区地面处理的面积,已占到整个播区面积的30%左右,这给实施人工点播提供了有利的支持,飞播用种主要为油松、侧柏等树种.  相似文献   

7.
由于飞播造林对树种选择的局限性以及立地条件对树种要求的严格性,使飞播造林播区设计质量能否得到保护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建水县1995年飞播造林播区设计中立地条件与树种设计的分析和评价、旨在对今后提高飞播造林播区设计质量方面提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安康曾经是一个"林草丰美,山青水秀"的宜人之地,后历经移民垦荒,战乱等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从1980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把飞播造林作为荒山绿化,改善生态环境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平均每年以25万亩的飞播速度,先后在汉滨区、紫阳、汉阴、石泉、旬阳、白河、岚皋、宁陕8个县区开展了大规模飞机播种造林活动,连续坚持2 3年飞播造林不间断,全市累计飞播造林269个播区,飞播设计总面积580.25万亩,其中人工模拟飞播59个播区,面积59.2万亩,2001年后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飞播造林33个播区,设计面积84.4万亩,有效面积73.6万田.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青山.  相似文献   

9.
石泉县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截至2009年5月进行了4次飞播造林,涉及六个播区,面积98970亩,其中2000年对梧桐沟、七里沟、金家沟、大雁山四个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2002年对肖家梁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2003年对金家沟、大雁山播区进行了复播;2009年对黑家山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通过飞播造林成苗和成效调查得知,飞播造林为我县的植树造林绿化、林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省从1979—1986年,在伏牛山北坡飞播油松13万公顷。通过对其中29个飞播区3.1万公顷的调查,有效面积2.2万公顷,成效面积0.7万公顷,占有效面积的31.8%。为了提高飞播造林成效,我们调查研究了该区的17个飞播区,找出了影响播效的主导因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洋县自1982年起连续8年开展飞播造林,累计在12个播区飞播造林49.12万亩,有效面积35.92万亩。在飞播中,我们始终坚持播、管、补、封相结合,以补促播,以封保播,每结束一个播区,就及时查苗,根据成苗  相似文献   

12.
试论提高秦巴山区飞播造林成效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山大沟深、坡陡山高,很多地方人力无法作业,飞播造林是最佳途径.1983年开始飞播,累计飞播43个播区,有效面积69万亩,占人工总造林面积69.8%,其中天保工程28个播区29.8万亩.飞播最早的阴坡山、石门垭、北羊山等8个播区11万亩已郁闭成林,三里峡、金鸡岭、大磨沟、石家沟等19个播区15万亩已基本成林.  相似文献   

13.
万县地区已飞机播种造林20年,共飞播7个县,151个播区,总面积30万公顷(含重播面积),其中宜播面积2 3万公顷.据1983年和1987年两次飞播成效调查,在1983年以前飞播的17万公顷宜播面积中,成效面积7万多公顷,占宜播面积的41.2%,飞播造林直接投资705万余元,每公顷造林成本41.50元,以成效面积计算,每公顷成本为101元.实践证明,飞播造林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用工少、活动范围广等特点,是加快绿化步伐的有效造林方式之一.本文以我区1978年至1982年5年的飞播造林为依据,对飞播造林成本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安康市汉滨区的飞播造林始于1969年春季文武山播区,在飞播造林成功实施后,全区的飞播造林工程掀开了新的一页.从1969年春季飞播至今,累计完成飞播造林47个播区135.8万亩,成林保存面积为49.0万亩,造林保存率占作业面积36.1%,占有效面积45.3%,超过了国家规定成林保存面积占作业面积30%的标准.目前累积完成投资2206万元,地方群众投工100多万个.  相似文献   

15.
巫山山脉油松飞播造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川东、鄂西大巴山、巫山、齐跃山海拔1900—2200米飞播的华山松,落针病危害严重,生长衰退,有的成片死亡,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为扩大飞播树种引进油松,营造混交林,以解决华山松遭受病虫害问题。 1979年从河北引进油松进行飞播造林试验,到1981年底止,已飞播6个播区,有效面积一十万九千亩。本文根据3年来对青山头播区飞播油松后的效果调查,讨论油松在巫山,大巴山飞播造林成功的可能性,为提高油松飞播成效及播区选择、播种期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6.
商洛地区飞播造林始于1975年,截止目前,已在160个播区飞播造林450万亩,其中有效面积336.4万亩。据历次飞播成效调查,1991年以前飞播的成林面积为187万亩,其面积占到全区用材林面积的22.5%。  相似文献   

17.
宝鸡市从1980年开展飞播造林,15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 ——造林规模有了新的突破。全市飞播造林作业面积达到202万亩,其中实际完成面积163万亩,复播39万亩。万亩以上的播区有69个,占到播区总数85个的81%。“八五”期间,每年飞播造林15万多亩,较飞播初期扩大了3倍。飞播的县区也由原来  相似文献   

18.
岐山县飞播造林始于1988年。目前,全县播区总面积19.01万亩,有效面积16.55万亩。 种子落地,“管”字上马。多年来,县林业局一直把播区管护作为飞播造林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 太行山区飞播造林试验始于1982年,目前已发展到四市九县,飞播造林面积达95.9万亩,在播区内补造补植面积近40万亩。几年来的飞播造林实践证明,在太行山区飞播造林是成功的,它是加速绿化太行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油松飞播造林落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飞机播种造林落种的均匀度是保证实播有效面积的基础。为了合理利用种子,提高实播有效面积率,我们于1981年结合飞播造林生产试验,对油松飞播落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设计播带的宽度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在播区内与飞行航迹相垂直的三条中航线上,分别按每相隔10米设接种布1块,面积1×1平方米。为防止因偏播而漏接种子,同时设置3带。飞行高度由机组用无线电测高仪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