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在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CSII组(n=26)和MSII组(n=22)两组,CSII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MSII组的患者采用胰岛素笔降糖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天血糖谱的变化,观察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CSII组与MSII组相比,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但胰岛素泵降糖效果优于胰岛素笔。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诺和锐组(n=40)和诺和灵组(n=38),分别给予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进行血糖控制,治疗2周后比较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日胰岛素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2组FPG、2HPG、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诺和锐组FPG、2HPG和日胰岛素用量较诺和灵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组与诺和灵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2/40vs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均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但诺和锐30更具优势且每日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及血糖控制平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CSII,简称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和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治疗的5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CSII组及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以及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较MSII组明显缩短[(4.2±1.0)hvs(9.5±1.8)h,P〈0.01],胰岛素用量较MSII组咀显减少[(33.5±5.6)Uvs(59.7±6.2)U,P〈0.01]。CSII组发生低血糖、羊水过多及巨大儿者明显少于MSII组(P〈0.05),两组的早产、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以快速控制高血糖,减少母儿并发症,其临床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妊娠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治疗组)和诺和灵N组(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符合妊娠期要求的糖尿病饮食及运动和教育,治疗组使用地特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对照组使用诺和灵N控制空腹血糖,两组均为每晚睡前皮下注射,两组均辅以三餐时门冬胰岛素治疗,全部患者观察3个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更好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更高的治疗达标率,更少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在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中比诺和灵N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组(40例)和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42例)。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组采用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采用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中餐前口服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根据血糖调整用药剂量,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82例均完成16周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后两组各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瑞合列奈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注射液强化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Ⅱ型糖尿病患者86例,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教育,低热量、低脂肪饮食,中等体力活动,戒烟、限酒,血压高者给予降压等,血脂异常者给予调脂.治疗组给予诺和锐30注射液3餐前皮注(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笔芯,早、晚餐前30 min皮注.观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FBG、2hPBG、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变化.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用诺和锐30强化治疗后,FBG、2hPBG、HbA1c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0.01,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锐30强化治疗,血糖平稳,低血糖发生率减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3例2型糖尿病或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别应用上述三种基础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降糖治疗,比较胰岛素使用剂量,降糖效果,体重变化情况,低血糖发生次数等。结果三组降糖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t组(地特胰岛素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Gla组(甘精胰岛素组)和NPH组(中效胰岛素组)(P<0.05);NPH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前2组明显升高,Det组和Gla组低血糖发生率相近。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中长效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降糖治疗,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在安全性及体重增加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用地特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5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加用地特胰岛素组(Det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组(NPH组),治疗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Det组和NPH组HbA1c、FBG、2hPG均较基线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t组体质量增加较NPH组更少(P0.01);Det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4%,较NPH组的6.8%更低(P0.01)。结论加用地特胰岛素或NPH均可有效控制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但地特胰岛素在减少患者体质量增加及低血糖发生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血糖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均高于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维持血糖稳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并连续服用洛伐他汀8wk,对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显著 (P<0.01),且副作用发生率低而轻微.结论: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调节作用疗效肯定,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对并发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6例先行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二组保持原有治疗方案,干预组加用罗格列酮4mg/d。每天查血糖二次以上,根据血糖水平,每两周调整一次胰岛素剂量。结果:干预3月后,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由(12.2&#177;1.2)次/月下降至(5.7&#177;2.1)次/月,下降幅度52.8%;对照组由(12.1&#177;1.5)次/月下降至(9.2&#177;1.9)次/月,下降幅度2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强化治疗中,配合密切血糖监测,加用罗格列酮可降低低血糖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蝮蛇抗栓酶对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为抗凝降粘药在糖尿病的防治作用中提供有意义的线索。方法 :以蝮蛇抗栓酶治疗 2型糖尿病 2 2例 ,与未用蝮蛇抗栓酶治疗 2 0例作对照。 2组采用降糖药物相似。结果 :蝮蛇抗栓酶治疗组血糖下降 ,血液粘滞性降低 ,胰岛素敏感性增加 ( P<0 .0 1 ) ,而对照组无上述变化。结论 :蝮蛇抗栓酶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微循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机制来促进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胰岛素抵抗与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检测 10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有微血管并发症 5 3例 ,无微血管并发症 5 3例 ,以及 5 3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并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两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ISI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ISI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血糖、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呈显著正相关 (r=0 .62 4,0 .42 8,0 .3 46,0 .3 82 ,P值分别 <0 .0 0 1,0 .0 1,0 .0 5 ,0 .0 1) ,与 ISI呈显著负相关 (r=-0 .3 5 2 ,P<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持续性的高血糖、高血液粘度 ,糖尿病病程的延长 ,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1,5-脱水葡萄糖醇(1,5-AG)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34例)和胰岛素组(36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1,5-AG、血尿酸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HbA1c、血尿酸较治疗前下降,而1,5-AG较治疗前上升(P0.01)。胰岛素组治疗后FPG、HbA1c低于吡格列酮组,1,5-AG、血尿酸高于吡格列酮组(P0.01)。吡格列酮组降低血尿酸作用比胰岛素组更显著(P0.01),胰岛素组升高1,5-AG作用比吡格列酮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后1,5-AG与FPG均呈显著负相关(r=-0.774,P0.01;r=-0.582,P0.01),(r=-0.800,P0.01;r=-0.586,P0.01);1,5-AG与血尿酸无相关性(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使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胰岛素降低血糖,进而导致1,5-AG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急性脑梗死高血糖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1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对照组90例.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普通胰岛素静脉滴注.在末梢空腹血血糖值维持在3.5~6.1mmol/L下,调整胰岛素用量,第1周平均每日20u,第2周 10~12u,共14d,并分别于第 3d、第 7d、第 21d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以判断疗效.结果:①治疗组第 3d恶化率9.68%,第 7d有效率45.16%,第 21d有效率77.42%,对照组分别为38.33%、16.67%、46.67%.各时段两组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P<0.01);②胰岛素用量随病程减少.结论:胰岛素干预治疗对控制脑梗死病情进展,缩短病程和改善预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诺和灵30R(Norolin 30R)联用倍欣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SFS)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30例SFS的患者停用磺脲类药,改用诺和灵30R和倍欣(Basen,Voglibose)联合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BG)分别从治疗前(15.5±3.6)mmol/L和(26.9±5.3)mmol/L降至(6.8±0.7)mmol/L和(9.5±1.2)mmol/L(P均<0.001),平均住院时间为17.4±5.8天.结论诺和灵30R和倍欣联用可在短期内有效控制SFS患者的血糖水平,是治疗SF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康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常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同时加用胰康胶囊。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降低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1.7%,两组之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只是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比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胰岛素、C-肽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胰康胶囊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86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入院时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指数与Killip分级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健康正常人(A组),86例非糖尿病急性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Killip分级分组,其中KillipⅠ级(B组)54例,KillipⅡ级(C组)15例,KillipⅢ级以上组(D组)17例,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稳态模型(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IR)及计算住院病死率。结果:B、C、D组的IR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0.01),B、C、D组的ISI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0.01),IR及ISI水平B、C、D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的IR与Killip分级和住院病死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AMI患者入院时的胰岛素抵抗性可预示AMI的严重程度,胰岛素抵抗性越强则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低热量饮食对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手术后体重变化及代谢综合征、胰岛素用量和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按体重指数 (BMI)将 86例 T2 DM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 ,各组再分 A、B两组。在使用胰岛素治疗前提下 ,A组患者采用中低热量饮食 ,每日总热量约 462 1 .1 6k J;B组患者采用普通 DM饮食 ,每日总热量约 7740 .4k J,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测量患者体重并计算称体重下降净值、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用药情况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肥胖患者 A组体重、胰岛素用量、伤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 B组 (P<0 .0 1 ) ,血糖、血脂改善程度明显优于 B组 (P<0 .0 5)。非肥胖患者 A组体重、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 B组(P<0 .0 1 ) ,但血糖、血脂改善及伤口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中低热量饮食可降低肥胖 T2 DM手术患者的体重 ,有助于代谢综合征的改善 ,并有助术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采用反馈-渐进式培训法提高非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注射技术操作技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非内分泌科需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4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16例,接受传统健康教育讲座方式学习胰岛素笔注射技术;实验组24例,由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成员对其采用反馈-渐进式培训法教授胰岛素笔注射技术。出院前对2组患者进行胰岛素笔注射技术操作考核,比较2组患者胰岛素笔注射技术的操作合格情况。结果实验组培训后考核成绩合格率达75%,对照组培训后考核成绩合格率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采用反馈-渐进式培训法指导患者胰岛素笔注射技术,对非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前正确、熟练掌握胰岛素笔注射技术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