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建设产业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西南喀斯特岩溶区石漠化与当地长期以来的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恰当解决有着直接关系.岩溶山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是一种经济建设,即建设“商品生态”、实现“生态致富”.生态产业化是解决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将“石漠化治理”与“治穷”融为一体,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中西部水土保持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提出“十一五”期间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的相应思路和对策。东部地区大力控制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实施更高层次的综合治理。中部地区围绕农业生产大局,改善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西部地区作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战场,立足于国家生态安全,建设东、中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建议“十一五”期间在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上游区、西南岩溶地区、东北黑土区、京津风沙源区、北方沙化草原区,以及太行山、大别山、沂蒙山等革命老区实施7大重点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3.
辽阳市弓长岭人参谷生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是辽宁省试点项目.该流域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三区治理思路,根据本流域具体情况设置河道及周边整治区、生态综合治理区、生态自然修复区3个功能区,每个区域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的植物、工程、生态修复措施,构筑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3道防线,实施了面源、沟道、污水、垃圾、厕所污...  相似文献   

4.
<正> 西沟小流域是郑州西部土石山区的一个典型小流域,1980年被河南省列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后,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八年的连续治理,取得了显著治理成效,收到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黄淮过渡地带的治理摸索出了宝贵的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5.
岩溶石漠化是广西脆弱生态恢复建设中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1988、1998和2008年3个时相的TM/ETM卫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综合碳酸盐空间分布图、石漠化状况实地调查结果和历史资料,基于3S技术,构建岩溶石漠化遥感监测和分级评价模型,研究广西平果县岩溶区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岩溶石漠化遥感监测和分级评价模型能够反映平果县石漠化状况,基本符合实地调查结果;2)平果县岩溶石漠化主要分布在该县西南部和中部,1988-2008年,平果县总体石漠化程度经历了稍加重然后逐渐变轻的变化趋势,石漠化呈现动态、缓慢、反复、可治理等特点.建议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改善的治理策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和区域生态建设的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是江西省崩岗分布最广泛的区域之一,也是最早开展崩岗治理的地区。近年来,赣县区通过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建设,对区域内崩岗开展了集中治理。金钩形项目区按照“一路五区”的总体布局开展崩岗治理工作,其中:“一路”是指一条既串联赣县区崩岗治理历史脉络,又沿线展示崩岗治理过程的主轴道路;“五区”是指生态修复保护区、农事开发活动区、人居环境维护区、文化传承区、乡愁体验区。通过分区治理,有效防治了区域水土流失,改善了脆弱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为南方崩岗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当务之急和重点任务是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水土流失是西部面临的首要环境问题 ,因此 ,在进入 2 1世纪的头 10年 ,中国政府将投巨资重点开展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加大对东北黑土区、珠江上游岩溶地区水土流失防治的力度 ,并且开展更大范围的生态修复 ,争取到 2 0 10年使西部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2008年织金县积极参与10个地级试点村寨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在治理中,从改变当地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着手,对区域内供水、供电、交通、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建设。在林业局、新村办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生态家园试点村寨建设中累计新增种植各种果树及绿化苗木68 500株,除绿化美化房前屋后外,集中建杨梅园13.33 hm2、樱桃园4.67 hm2、梨园3.33 hm2,从而基本完善了10个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点上的产业发展规划和试点示范。并对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南岩溶区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但对于其治理的生态效应尚缺乏一套科学客观、简单可行的快速评价方法。通过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专家经验判断相结合,构建了西南岩溶区不同尺度下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综合量化模型。实例研究表明:该评价方法兼顾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对西南岩溶区坡面、小流域和区域尺度的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进行快速的量化评价,可为今后西南岩溶区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的监测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勋瑞 《中国水土保持》2006,(7):F0003-F0003
宁夏隆德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80km^2,年均隆水量520mm,年均土壤侵蚀模数2550t/km^2。在3年试点期间,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封禁宣传,注重部门协调,辅以人工治理,实施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技术服务等措施,使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效地促进了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