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棉田用农药次数及用药量逐步减少,致使棉盲蝽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 0 0 2 - 2 0 0 3年7月2 2日、8月7日在城南长屯村调查,平均百株虫量达2 0头左右,最高的已达5 0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45 % ,叶片平均受害率70 % ,蕾铃脱落中有40 %~5 0 %是棉盲蝽造成的,造成叶片破碎,破头疯大量发生,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1危害症状棉盲蝽于6月上旬侵入棉田,8月中旬迁出,在棉田活动长达80天左右,以成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安徽沿江地区在棉花生产上遇到近 1 0年来最为恶劣的灾害性气候 :前期持续低温阴雨 ,中后期持续高温干旱 ,严重影响了棉花正常生长发育 ,导致生育期推迟 ,蕾铃脱落率增高 ,成铃率减少 ,单产大幅度降低。1原因分析1 .1灾害性气候。 3- 4月份低温阴雨天气 ,对棉花苗期生长有一定影响 ;6月 2 9日到 8月 1 0日的持续 42天日平均最高气温超出 35℃高温干旱天气和 8月 1 1日到 8月 2 0日日平均气温在 2 5℃以下的低温阴雨天气 ,严重影响了棉花正常生长发育 ,造成花粉败育和蕾铃脱落 ,棉株中部形成空枝。据对望江、宿松两县 3万公顷棉田调…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 ,随着化学肥料大量使用 ,有机肥料逐渐减少 ,导致棉田缺硼症愈来愈严重 ,就石首棉区而言 ,目前有 70 %的棉田表现缺硼症。据调查 ,缺硼棉田 ,棉株顶芽坏死 ,棉株矮化多分枝 ,下部老叶肥大 ,暗绿色 ,变脆 ,叶脉突出 ,顶部新叶变小 ,边缘和主脉失绿 ,叶柄上出现绿色浸润状环带突起 ,严重缺硼时 ,叶片反向卷曲、皱缩 ,苞叶张开 ,蕾铃易脱落 ,结桃少。 2 0 0 2年在缺硼棉田采取叶面喷硼与不喷硼对比试验结果显示 ,喷硼棉花蕾铃脱落率为43%~ 5 6% ,每公顷产皮棉 1 44 0~ 1 5 4 5 kg,比不喷硼棉田的蕾铃脱落率低 1 8%~ 2 4 %、皮棉增…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盆地作为一个古老的植棉区 ,有着特殊的光热资源 ,全年≥ 1 0℃积温为 550 0℃ ,无霜期长达 2 2 4天 ,这些条件为棉花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年有效结铃期达 90天 ,单株结蕾数超过 60个。但其不利因素是酷暑高温造成大量蕾铃脱落 ,5~ 8月最高气温超过 35℃的天数为 1 0 5天 ,40℃以上的天数为 45天。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吐鲁番地区存在着以密度为主要区别的多种栽培方式。我们试图通过调查不同密度条件下的蕾铃脱落情况 ,为不断完善各种栽培方式提供必要的依据。试验品种为岱 - 80 ,密度设 3个处理 ,即稀植 6.2万株· hm-2…  相似文献   

5.
魏伟 《中国棉花》2003,30(5):40
20 0 1年泗县良种棉加工厂引种九杂 4号0 .6公顷 ,2 0 0 2年发展到 1 3公顷 ,两年的种植结果显示 ,九杂 4号均比本地其它品种显著增产。1种植表现九杂 4号株型高大 ,整个生育期长势强 ,茎秆粗壮 ,两年中连续暴风雨期间均未出现倒伏 ;果节短 ,成铃率高 ,下部果枝一般成铃 5~ 8个 ,铃大 ,单铃重 5 .6g,增产潜力大 ,高产田块单产子棉 640 5 kg·hm-2。表 1  2 0 0 1年九杂 4号成铃调查品种  8月 2 0日   8月 2 5日 铃/个花蕾/个脱落率 / %铃/个花蕾/个脱落率 / %子棉产量 /kg· hm- 2九杂 4号 38.5 19.830 .6 4 2 .0 17.5 31.4 5 35 5 .0…  相似文献   

6.
江苏棉区通常将7月20日以前开的花能结住的桃称伏前桃,7月21日~8月15日开花结住的桃称伏桃,8月16日以后开花结住的桃称秋桃。由于棉花幼铃有脱落习性,某一时段内开的花能结住多少桃,需通过挂牌或画株式图的方法才能确定,这很麻烦,现介绍一个更简便的方法。众所周知,棉铃的脱落,绝大部分集中在3~8天的小铃。笔者4年对6个棉花品种30株所有果节做了记载,550个开花的果节,开花后8天内的幼铃脱落数占落铃的87.94%。如从棉铃体积衡量,幼铃脱落的比例更大,大铃基本不脱落。夏季从开花到形成大铃(直径2cm)的间隔天数一般为7~8天,温度低时9天左右…  相似文献   

7.
从棉花的蕾铃脱落生理谈棉花的高产稳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棉花生产中,蕾铃的脱落仍是一个大问题。一般蕾铃脱落率常达60~70%。一块丰产棉田,应该“三桃”结得多。但旺长高大的棉花,中下部棉铃大多脱落,即使结到6~6万个棉铃,大部是顶上部的秋桃,棉铃小,霜后花多,产量不高,品质也差。这种棉田,要获得高产,不是简单的一个减少脱落率的问题,而是在于减少中下部蕾铃的脱落,凋整结铃部位。所以,控制棉花前期  相似文献   

8.
中棉所41在大荔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种植表现1 .1出苗好、苗壮、早发。中棉年 41前期发育较快 ,较其它抗虫棉品种普遍早出苗 2~ 3天 ,早现蕾 3~4天 ,株高高出 1 5 cm,从根本上解决了转基因抗虫棉弱苗晚发的问题 ,有利搭好丰产架码。1 .2成铃早 ,结铃性强。中棉所 41成铃比其它品种早 2~ 3天 ,单株成铃 2 8.3个 ,比对照多 4.2个 ,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大面积示范田每公顷铃数达到1 5 7.5万个 ,比对照高 37.5万个。1 .3抗旱性、抗虫性强 ,适应性强。 2 0 0 2年 7月中旬到 8月上旬长达一个多月的伏旱中 ,中棉所 41田间长相明显优于其它相邻的 99B,蕾铃脱落最低 ,比对照低 8.3%…  相似文献   

9.
棉事指导     
棉花中后期管理要点1 花铃期管理即从开花到棉铃吐絮 ,一般从 7月上旬到 8月下旬 ,约5 0~ 60天。这个时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 ,也是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最容易发生矛盾的时期。此期如果管理不当 ,不是造成棉花徒长 ,就是早衰。徒长使蕾铃大量脱落 ,早衰则影响结铃 ,都不能高产。这个时期的管理应当是促进生育健壮 ,充分延长结铃期 ,尽量提高成铃率和铃重。1 1 重施花铃肥 这个时期是棉花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这时吸收的氮、磷、钾肥占到棉花一生中吸肥总量的 60 %以上 ,所以重施花铃肥是争取桃多、桃大、不早衰的关键措…  相似文献   

10.
20 0 1 - 2 0 0 2年连续在小寨乡进行棉花高浓度叶面喷肥方法试验 ,试验地肥力中等 ,采用地膜覆盖 ,两年平均密度每公顷 7万株 ,小区面积 66.7m2 ,3次重复 ,喷施时间为 8月 5日、1 2日和 2 0日共 3次。肥料配比为 :A:2 %尿素 + 1 %磷酸二氢钾 ;B:3%尿素 + 2 %磷酸二氢钾 ;C:4%尿素 + 3%磷酸二氢钾 ;D:5 %尿素 + 4 %磷酸二氢钾。每次每公顷施用量为 75 0kg,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于9月 1 5日分别考察各小区的铃数、蕾铃脱落情况和铃重 ,各小区单独计收产量。1试验结果不同浓度的叶面喷肥 ,对棉花均有增产效果 ,两年平均增产幅度在 2 .9%~…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宜城市棉花研究所引进中棉所 48,在璞河镇武湖村、王岗村、于河村 3个村进行试验示范 ,采用麦套和油后移栽两种方式。在 2 0 0 4年度阴雨多、寡照少的条件下 ,每公顷子棉产量达 375 0~480 0 kg。1生育特点及丰产性示范结果表明 ,该品种杂交优势强 ,品质优良、色泽好、衣分高、抗虫抗病、产量高。据田间调查 ,6月 2日现蕾 ,比荆楚 1 80提前 7~ 1 0天。脱落少 ,脱落率 9%~ 1 5 %左右 ,单株三桃平均 5 8.5个 ,比当地推广的荆楚 1 80、德棉等品种多 5~ 1 2个。该品种适合单行种植 ,行距在 1 .3m、株距在 67cm以上 ,果枝长达 1 m,株…  相似文献   

12.
随着棉花生产的发展 ,棉花的种植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近年本地引进简化植棉技术 ,经过 3年的试验示范认为 :该技术简化了田间作务工序 ,实现了高产优质 ,创新发展了植棉技术 ,使大田棉花增产 1 5 %~ 2 0 %。多点示范田单株结铃 60~ 80个 ,最多的单株成桃 2 34个 ,每公顷产子棉 60 0 0 kg以上 ;改变了棉花个体与群体生长环境 ,解决了棉花生产中的一播全苗、蕾铃大量脱落和高产田田间荫蔽、下部烂铃的问题 ;其播种方法简单 ,不整枝 ,省工5 0 %左右。1搞好备耕。简化栽培必须从备耕开始 ,抓好每一个生产环节 ,合理轮作倒茬 ,施足底肥 ,深耕冬…  相似文献   

13.
1主要优势1 .1早熟性好。中棉所 2 9生育期 1 2 5天左右 ,比常规棉短 8~ 1 0天 ,属中早熟型品种 ,与油菜接茬 ,解决了本市麦改油带来的棉花迟发迟熟技术难题。据1 1月下旬 39户典型棉农调查 ,中棉所 2 9霜前花率达 87.8% ,比常规棉高 32个百分点 ,后期烂铃率低2 3个百分点。1 .2丰产潜力大。 ( 1 )结铃集中 ,成铃率高。 1 998年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中棉所 2 9在 9月 1 5日株平成桃 2 2 .4个 ,下中上层及内、外围的成桃率分别为31 .6%、32 .0 %、1 8.4%、34.8%、1 3.4% ,比鄂抗棉9号分别高 1 1 .4、1 0 .1、4.3、8.7、4.2个百分点 ,据持续干…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镇平县常年种植棉花6666.7 hm2.据近3年的跟踪调查,一般棉田蕾铃脱落率为50%~60%,严重田块达80%.每年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蕾铃脱落而减产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棉花公顷 1 50 0 kg优质轻型模式栽培原理与调控技术研究”,采用麦 (油 )后移栽地膜棉方式 ,利用棉花生育期间 ( 7月 2 0日~ 8月 3 1日 )光照足 ,降水适中的条件 ,全面调整肥水运筹 ,促进棉花成铃与温、光、水、肥同步 ,使棉花多结优质桃 (伏桃、早秋桃 ) ,从而提高优质铃率。并通过一系列轻型(简化 )栽培技术 ,将每公顷用工量从 73 5个压缩到50 0个左右 ,下降 3 2 .6 %。该课题 3年平均每公顷产皮棉 1 76 8.1 kg( 1 997~ 1 999三年平均 ) ,较对照增产 2 .4% ,试验表明轻型栽培产量并没有因栽培技术简化而下降 ,相反还稍有增加 (表 1 )…  相似文献   

16.
棉花蕾铃脱落是长时期以来影响棉花产量的关键。缩节胺能适当控制棉花的营养生长 ,有利于塑造理想的株型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在一定程度可以减轻棉花的蕾铃脱落。为了探索新的生长调节剂 ,2 0 0 2年对“棉多收”的增产效果进行了试验。1材料和方法1 .1供试材料。 1现混现用型“棉多收”:分为 A、 B两组分各 1 0 ml于使用时现混现用 ,即 :先将其中一个组分溶入 1 2 kg清水中、混匀 ,再将另一个组分溶入、混匀。 2预混型“棉多收”:分为 A、B两个组分 1 0 ml于使用前许多天即混合待用 ,用时溶入 1 2 kg清水。 3对照 :喷同量清水。 4供…  相似文献   

17.
潜江市是全国优质棉产棉大市,近年植棉面积3万公顷左右,杂交棉占90%以上。其生育特性与常规棉差异很大,但由于许多棉农沿用传统经验种植,造成大量蕾铃脱落,降低了产量优势。据杂交棉典型田块生育状况调查:2002—2004年平均单株蕾铃脱落率分别为65.8%、77.6%、74.6%。杂交棉脱落增多,已成为夺取棉花高产的障碍因子,因此分析栽培管理因素对脱落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蕾铃脱落,增加结铃,提高单产是当务之急。1主要原因1.1品种选择不当。抗病品种面积小,近几年,枯、黄萎病逐年加重,两病发生面积占总面积50%以上;杂交棉F1面积小,面积的42.5%…  相似文献   

18.
棉花蕾铃脱落,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但有一个明显的事实为人所共知,这就是个体单株脱落率低,群体单株脱落率高。其原因是密度大了,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群体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内部矛盾激化,蕾铃大量脱落。我们摸索了二十几年,找到了一种“棉花别枝法”,改变个体株型以适应群体发展的需要,效果很好。1977年的试验结果是,实行别枝的密度9880株单株成桃7.9个,单产皮棉211斤,比不别枝的对照单产140斤,增产51.3%。试验证明,在一般水平条件下,密度在8000—12500株,采用别枝法,蕾铃脱落率可由原来70—80%降低到40—50%。基本上实现既要高密度,  相似文献   

19.
棉花蕾铃脱落是影响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一个重大问题,蕾铃脱落率一般为7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因此,认识蕾铃脱落的规律,弄清蕾铃脱落的原因,掌握减少蕾铃脱落的措施,对提高棉花单产非常重要。 1982年6月在望城公社卫东大队五队作了关于蕾铃脱落情况的田间调查。按五点取样,每点固定10株,共调查50株。脱落率的计算是以脱落数除以果节数。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97年 ,6连副连长杨素珍首先在自己新开垦的盐碱地棉田发现 1株长势良好、果枝上长有“孪生桃”的棉株 ,成熟后单独采摘 ,第二年种在庭院菜地里 ,这样连续扩繁 ,直至 2 0 0 1年才种植 2 5 3株。她每年都进行重点筛选 ,选用“孪生桃”进行人工点播 ,“孪生桃”由最早占整株的 6 0 %,发展到现在的90 %以上。平均每株结伏前桃 1 5个 ,单桃直径 3~ 5厘米棉花家族喜添“孪生桃”@阎常$新疆博乐85团宣传科 @史银芝$新疆博乐85团宣传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