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鲍的养殖形式很多,目前主要有浅海筏式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以及海底养鲍等生产形式。 这里仅就我们几年的小规模试验和生产实践,谈谈海底养鲍有关技术方面的粗浅看法。 一、海底养鲍是一种合理的养鲍生产形式。 所谓海底养鲍,就是采取科学手段、合理的方法,将人工培育的鲍苗,投放于预先选择好的海 区底部,让其自然生长的一种生态系或半生态系的养鲍生产形式。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投资少。海底养鲍不论那种形式,投资都很少,不用像工厂化养鲍那样建设水、气暖配套的生 产车间;也不用像筏式养鲍那样购置根橛、筏架、浮漂等养成器材。所以投资和生产费用很少。 2.成本低。海底养鲍不用人为地进行水体交换,不用人为地供暖保温,器材和人工费用都很 少,所以它的生产成本是很低的。  相似文献   

2.
张起信  王淑华 《海洋渔业》1994,16(6):269-270,268
<正> 所谓工厂化养鲍是指在傍海处建起的水、气、暖配套的养鲍车间,将鲍苗在室内的养鲍槽中,直接养至成鲍的一种高密度养鲍形式。 工厂化养鲍较筏式养鲍,投资大、成本高、技术含量高,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优点是可人为地控制鲍的生态环境,有效地防除敌害,鲍生长快、成活率和回捕率高。所以,只要认真地研究和解决现在尚存在的问题,工厂化养鲍同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前,养殖鲍鱼的主要方式有四种:工厂化养鲍、坑道养鲍、筏式养鲍、及浅海增殖养鲍。坑道养鲍及浅海增殖养鲍,投资小、风险少、见效快,是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因此坑道的开发利用及浅海区域的增殖,已成为热点。现就其优劣势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试验目的 鲍鱼,作为海产八珍之一,历来倍受市场青睐,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但其养殖模式多年来一直未有较大的突破,从潮间(下)带垒石蒙网养鲍、坑道养鲍、潮间带岩礁池养鲍到浅海沉箱养鲍,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历程.其中以潮间带岩礁池养鲍比较成功;其他如潮间带垒石蒙网养鲍因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缺陷,目前已基本被淘汰;浅海沉箱养鲍因管理不便、用药困难、产量和效益较低,养殖规模日渐缩小;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坑道养鲍,因生产成本较高,利润空间较小,生产前景也不乐观.本试验意在探讨一种投资少、管理工艺简单、易被群众接受的养鲍模式,以期缩短鲍鱼养殖周期、增加养殖产量、促进渔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张起信 《海洋渔业》1997,19(4):176-177
<正> 浮筏式养鲍简称筏式养鲍,这是目前人工养鲍的主要生产形式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投资成本不大,生产费用较低,易被群众接受。现将浮筏式养鲍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海区选择 筏式养鲍的海区选择,虽然不受海区底质状况限制,但也并不是所有海区都适于养鲍。只有那些海流畅通、水质清澈无污染、海水透明度在200~250cm、平均流速35~55cm/s、水深8~15m、年水温变化范围2~26℃、年盐度变化范围30~32‰、无大风浪侵袭、最大波高小于1.5m的海区为筏式养鲍的理想海区。 2.器材选择 筏式养鲍的器材选择原则:一是安全可靠,二是使用合理。所使用的物资器材一定要绝对坚固,且不可用废旧物资代替。具体要求是:  相似文献   

6.
在碧波粼粼的渤海湾中,镶嵌着一串闪光的“珍珠”——长山列岛。存岛上有个远近闻名的“三八”养鲍场,那就是山东省长岛县北隍城山前村妇代会养鲍场。 提起养鲍鱼,人们都会认为那只是男爷们才能干的事。的确如此,在以往,女人养鲍鱼可谓是根本不可预见的“幻想”。而今,山前村的“三八”养鲍场无疑是冲破了女人不能养鲍的藩篱,成为全县妇女集体养鲍的先例。它的建成和发展尤如一颗钻入晴空的礼花瞬  相似文献   

7.
浅析福州鲍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显示,至2010年,全国鲍养殖产量约5.65×104 t,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6%.其中福建省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8.7%.福州市2011年鲍养殖产量为3.15×104 t,占全省的52%,其中连江县是全国鲍养殖第一大县,为“中国鲍鱼之乡”.福州鲍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年产值30×108元的海水养殖支柱产业,在渔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对其发展起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其对策是:加强海域规划布局,促进养鲍业有序发展;强化种业体系建设,加快优新品种引进选育;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养鲍业风险;创新养殖技术模式,提高养鲍业整体效益;加快配合饲料研发,保障养鲍饲料供应;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鲍产品的附加值;创品牌、拓市场,助推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鲍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为"海产八珍"之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贝壳是名贵的药材称"石决明".中国是世界第一养鲍大国,2009年的养殖产量达到42 375 t,占世界鲍总产量的82.33%以上;2010年中国养鲍产量达56 511 t,其中福建养鲍产量为41 300 t,占全国的73.01%[1].但由于经过多年的人工自繁自育,未人工选育新优化品种,出现鲍种质严重退化现象.同时,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养殖环境的日趋恶化,病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养鲍业的发展.笔者对当前鲍养殖现状进行综述,提出鲍养殖模式向生态养殖模式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张起信  张积伟 《海洋渔业》1995,17(2):80-81,75
工厂化养鲍较筏式养鲍、潮间带蓄水养鲍及海底养鲍等形式相比,存在投资大、成本高、技术含量高、易发病等问题。优点是可以人为调节控制鲍的生态环境、生长好、回捕率高。所以,只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现存问题,工厂化养鲍同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本文是总结了荣成市多年工厂化养鲍的基本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撰写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杜守恩  万荣 《海洋渔业》1997,19(4):172-175
<正> 我国自古以来把鲍鱼列为海产“八珍之冠”,从食用到药用都有很高的价值,目前鲍鱼国内外市场走俏,世界市场缺口达5000t。由于国内养殖对虾虾病流行,扇贝出口销路不畅,养鲍已成为热点。国内沿海一些有条件养鲍的省市,都把养鲍列入渔业的新经济增长点,一些跨行业的企业也把投资的目光转向养鲍业,沿海的个体业者也自发联合承包岩礁滩涂,投资修堤安闸养鲍。本文根据国内养鲍的实际情况、鲍鱼生物学特性、养殖工程技术和多年的生产实践,分析了养鲍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介绍了潜堤拦网养鲍工程设计技术,以为投资养鲍的领导、企业家和个体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