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选体重 2 2 g左右的健康稚鳖 30只 ,平均分成 2组 ,分别饲喂Lys为 1 42 %、2 92 %的等能等氮饵料 45d。结果表明 :Lys缺乏组 (低Lys组 )晒背率、惊吓逃跑率、摄饵量 (P <0 0 1)、增重 (P <0 0 1)、蛋白质和赖氨酸沉积效率(P <0 0 1)、肝RNA含量 (P <0 0 5 )、肝重 (P <0 0 1)和肝L -Lys -α -酮戊二酸还原酶活性 (P <0 0 1)下降 ,腐斑率、加热器附近出现率和饵料系数高 ,当Lys水平提高到 2 92 % ,这些指标得以显著或极显著改善。根据生长试验结果说明 :赖氨酸是鳖的必需氨基酸 ,赖氨酸缺乏引起鳖生长受阻、生活力和疾病抵力下降、体蛋白和肝蛋白合成能力下降、肝生长受阻和肝L -Lys-α -酮戊二酸还原酶活性下降等缺乏症  相似文献   

2.
饲料中添加赖氨酸甲酯对草鱼生长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健康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360尾(始重8.34g±0.02g),按照养殖试验要求分成4组(对照组、A、B、C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放30尾,分别投喂基础日粮(对照组,w(Lys)=1.25%)、添加赖氨酸盐酸盐日粮(A组,埘(Lys)=1.625%)和添加不同剂量赖氨酸甲酯盐酸盐日粮(B组,W(Lys)=1.50%;C组,w(Lys)=1.625%)。结果表明:添加赖氨酸甲酯后,B、C组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P〈0.05);鱼体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沉积率显著提高(P〈0.05),体脂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晶体赖氨酸的A组,上述指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和A组草鱼摄食后,血清中游离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浓度在1h左右达到高峰,而B、C组在3h左右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3.
不同大豆蛋白对幼建鲤体蛋白质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用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去皮豆粕蛋白(DSBM)两种蛋白源分别替代鱼粉的饲料对10~35g幼建鲤CyprinuscarpioVar.Jian体蛋白质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用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水平对幼建鲤的蛋白质效率比(PER)和蛋白质沉积率(PPV)的影响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随着用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比例的增加,蛋白质效率比和蛋白质沉积率均极显著下降(P<0.01),当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比例超过60%时,蛋白质沉积率极显著下降(P<0.01);饲料中用去皮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比例对幼建鲤的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沉积率影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蛋白质沉积率极显著下降(P<0.01),蛋白质效率比显著下降(P<0.05),当用去皮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达50%时,可以使幼建鲤的蛋白质沉积效率极显著降低(P<0.01),这说明用大豆分离蛋白和去皮豆粕两种大豆蛋白分别替代鱼粉蛋白后,均可以引起10~35g幼建鲤的蛋白质沉积效率下降;在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3%的幼建鲤饲料中,用大豆分离蛋白和去皮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分别为40%和25%。  相似文献   

4.
在水温30℃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为期56d的稚鳖和幼鳖摄食—生长试验,稚鳖组设饥饿、1%、2%、4%和饱食5个摄食水平,幼鳖组设饥饿、1%、2%和饱食4个摄食水平。结果表明,中华鳖稚、幼鳖鳖体干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比能值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5),摄食水平对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稚、幼鳖灰分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52%、和5.99%。体重对中华鳖鳖体干物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干物质和脂肪含量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饱食状态下,中华鳖稚、幼鳖鳖体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饥饿和非饱食状态下,幼鳖鳖体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稚鳖;幼鳖鳖体的比能值高于稚鳖,但二者的差异仅在饥饿状态下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重对中华鳖鳖体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鳖体灰分含量的平均值为5.76%。回归分析表明,中华鳖鳖体比能值、蛋白质、脂肪和灰份含量与其干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协方差分析表明,体重对上述关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不同市售饵料对金鱼(初始体重(4.733±0.33)g)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色素沉积的影响。试验共设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的水族箱中随机放金鱼30尾,每天投喂2次饵料,试验期共56d。结果表明,2号饵料对金鱼体重的增加及体蛋白、脂肪和体色素的沉积有显著影响(P〈0.05),饵料营养指标为:粗蛋白31.90%,粗脂肪3.36%;粗灰分7.340;钙1.09%;总磷0.28%;色素2.80(吸光度)。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以豆粕及杂粕为基础的无鱼粉蛋鸡日粮中,不同蛋氨酸,赖氨酸水平对海兰褐商品蛋鸡产蛋中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蛋氨酸、赖氨酸)4水平的完全交叉分组试验设计,选取46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2160只用于试验,试验分为1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鸡.试验为期9周,从蛋鸡46周龄开始至54周龄结束.蛋氨酸的4个水平分别为0.28%,0.33%,0.38%,0.43%,赖氨酸的4个水平分别为0.65%,0.72%,0.79%,0.86%.结果表明:①日粮蛋氨酸水平对蛋鸡产蛋中后期产蛋率有显著影响(P〈0.01),随蛋氨酸水平增加,产蛋率均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蛋氨酸水平为0.33%时,产蛋率表现最好.日粮赖氨酸水平对蛋鸡产蛋率没有影响(p〉0.05),但高水平的赖氨酸有提高产蛋率的趋势.日粮蛋氨酸及赖氨酸对产蛋率的影响具有交互效应(0.01〈p〈0.05),蛋氨酸0.33%与赖氨酸0.65%组合产蛋率最好.②蛋鸡产蛋中后期,蛋氨酸水平在0.28%~0.43%,赖氨酸水平在0.65%~0.86%,各组蛋质量无差异(p〉0.05).③日粮蛋氨酸水平对蛋鸡产蛋中后期采食量没有影响(P〉0.05).日粮赖氨酸水平对蛋鸡产蛋中后期采食量有显著影响(0.01〈p〈0.05).④日粮蛋氨酸水平对蛋鸡血清总蛋白有影响(0.01〈P〈0.05),蛋氨酸0.33%组血清总蛋白明显高于蛋氨酸0.38%及0.43%组(0.01〈P〈0.05),El粮赖氨酸水平对蛋鸡血清总蛋白无影响(P〉0.05).日粮蛋氨酸、赖氨酸水平对蛋鸡中后期产蛋性能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配制蛋白水平分别为34%,37%,40%,43%和46%的五组等能饲料,饲养中华鳖日本品系稚鳖(370±005 g)8周,探讨饲料不同蛋白水平对稚鳖生长、饲料利用率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鳖的增重率、饲料利用效率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在43%蛋白饲料组达到最佳值(P<005);当饲料蛋白含量增加到46%,试验鳖生长表现不再显著提高(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试验鳖胃、肝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胃和肝脏蛋白酶活性均在43%蛋白饲料组达到最大值,肠道蛋白酶活性在46%蛋白饲料组最高。各组织中淀粉酶活性以及肝脏脂肪酶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显著下降(P<005),胃和肠道脂肪酶活性下降趋势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随机将960只65周龄产蛋率为52 3%的海兰褐商品蛋鸡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采用全饥饿法,B组采用阶段控制体重法,C组采用高锌日粮法(2%的氧化锌),D组采用低钙低盐法(Ca:0 09%,Na:0 027%)。结果表明,B组、C组的方法换羽效果好,换羽期死亡率显著(P<0 05)降低;C组胫骨、肝脏中的锌含量还极显著地提高(P<0 01)。D组换羽不成功,换羽后产蛋率、产蛋量和胫骨中的钙、磷含量极显著(P<0 01)降低,换羽后料蛋比和破软蛋率极显著(P<0 01)升高。故作者推荐用阶段控制体重法或高锌日粮法取代全饥饿法诱导换羽。  相似文献   

9.
选用经基础日粮暂养1周后尾均初始体重为(1.01±0.05)g的健康南美白对虾为试验动物,以基 础日粮为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4,6和8 g/kg氧化三甲胺(TMAO)为试验组,每组均设3个重复,饲喂 8周,研究TMAO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养分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6和8 g/kgTMAO添加 组南美白对虾的终末平均体重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和4 g/kgTMAO添加组南美白对虾的饵料 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添加4和6 g/kgTMAO均可显著 提高南美白对虾对干物质、粗蛋白和灰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3)2,4和6 g/kgTMAO添加组南美白对虾的 肝胰脏蛋白酶、肝胰脏淀粉酶和肠道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4和6 g/kgTMAO添加组南 美白对虾的肠道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提高(P<0.05);8 g/kg添加组仅肝胰脏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相 比显著提高(P<0.05);添加TMAO对胃蛋白酶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营养水平饵料对初始体重为4.63g金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色素沉积的影响,共设3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水箱,每箱随机投放金鱼30尾,每天投喂2次,试验期共60d。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水平的饵料对饵料系数、营养物质和色素沉积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金鱼体重和体长影响显著(P〈0.05),其中以消化能12.77KJ·kg^-1、粗蛋白37.50%、赖氨酸2.20%、蛋氨酸0.73%、钙1.09%、磷0.80%的饵料饲喂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储藏对配合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 ,研究了贮藏中温度 (6~ 42℃ )、时间 (3~ 5 7d)、水分 (9%~ 18% )三因素动态变化对 10~ 2 0kg仔猪配合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贮藏中温度升高极显著降低全价颗粒饲料蛋白质溶解度 (PS)和总赖氨酸 (TLys)含量 (P <0 0 1) ,显著降低有效赖氨酸 (ALys)和蛋氨酸 (Met)含量 (P <0 0 5 ) ;时间延长极显著降低PS、TLys和Met含量 (P <0 0 1) ,显著降低ALys含量 (P <0 0 5 ) ;水分增加极显著降低PS和TLys含量 (P <0 0 1) ,温度与时间互作极显著降低PS(P <0 0 1) ,温度与水分互作极显著降低TLys含量(P <0 0 1) ;水分增加呈二次曲线降低粗蛋白 (CP)含量 (P <0 0 5 ) ,温度、时间、水分均对真蛋白 (TP)含量无显著影响 (P >0 0 5 )。全价颗粒饲料在储藏中含水量高于 12 12 % ,增加CP含量损失 ;温度、时间、水分高于 18 45℃、2 0 95d、12 0 4% ,降低PS ;温度高于 8 5 5℃ ,ALys含量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12.
高铜饲粮中VE的添加时间对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 36头约克猪 ,研究了高铜 (2 5 0mg/kg)饲粮中VE的添加时间对 2 0~ 10 0kg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 ,对照组饲粮不添加VE ,试验组分别在 2 0kg、6 0kg、80kg体重时添加 2 0 0mgVE/kg。结果表明 ,饲粮处理对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添加VE有提高 6 0~ 80kg阶段ADG、降低F/G的趋势 ,添加时间越长 ,效果越明显 ;添加VE趋于减少鲜猪肉滴水损失和失水率 (P >0 0 5 ) ,显著提高肌肉铁、铜和VE含量 (P <0 0 1或 0 0 5 ) ;从 2 0kg开始添加VE能降低冷存前 6d的TBA值和滴水损失 (P <0 0 5 ) ,提高前 3d的肉色评分 (P <0 0 5 ) ;从 6 0kg和 80kg体重开始添加VE对冷存 3d猪肉的TBA值、滴水损失和肉色评分也有改善的趋势 (P >0 0 5 )。由此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 ,从猪 2 0kg体重开始在饲粮中添加 2 0 0mgVE/kg可明显降低猪肉变质速度 ,延长贮存期 ;6 0kg以后添加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 2× 3因子设计 ,研究在 2 0~ 10 0kg生长肥育猪饲粮中停用高铜的 3种不同时间 (分别于试猪体重达到 2 0kg、6 0kg和 80kg时停止饲喂 2 5 0mg/kg的高剂量铜 )及停用高铜后添加VE(2 0 0mg/kg)对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共 6个处理 ,每个处理 3次重复 ,每次重复 3头试猪。 5 4头体重为 2 0kg左右的约克猪按体重大小被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结果表明 ,饲粮处理对试猪全期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但停铜后添加VE有改进饲料利用率的趋势 ,明显提高肌肉铁和VE含量。停用高铜对肉质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但停铜后添加VE可明显降低 4℃贮存猪肉的TBA值 (P <0 0 1) ,趋于降低滴水损失 (P >0 0 5 ) ,显著提高肉色评分(P <0 0 5 )。添加VE越早 ,上述改进的幅度就越大。由此结论 ,高铜的使用时间对猪肉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 ,提早添加VE可改进肉质  相似文献   

14.
饲粮添加高铜和VE对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用 36头约克猪研究了在 2 0~ 10 0kg饲粮中添加高铜和VE对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 2×2因子设计 ,在对照饲粮中添加 2 5 0mg/kg铜或 /和 2 0 0mg/kgVE。结果表明 ,单独添加高铜或VE或二者同时添加有提高ADG、降低F/G的趋势 ,二者同时添加显著降低全期F/G(P <0 0 5 )。单独添加高铜趋于提高眼肌面积 ,不影响屠宰性能和肌肉养分含量 ,对冷存肉 (4℃贮存 )的滴水损失、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 (TBA)值和肉色无明显影响 (P >0 0 5 )。单独添加VE有提高眼肌面积和鲜肉肉色评分、降低鲜肉滴水损失和失水率的趋势 (P >0 0 5 ) ,提高鲜肉Fe、Cu和VE的含量 (P <0 0 5 ) ,降低冷存 9天猪肉的TBA值 (P <0 0 1)和滴水损失 (P >0 0 5 ) ,稳定冷存猪肉的肉色达 6~ 9d(P <0 0 5 )。同时添加高铜和VE的作用规律与单独添加VE时相同 ,但作用程度略低于后者。本研究表明 ,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 2 5 0mg铜 /kg对猪肉品质无不良影响 ,而添加 2 0 0mgVE/kg可改善猪肉品质 ,延长贮存期  相似文献   

15.
塑料薄膜包装对花椰菜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0.005mm、0.007mm、0.025mm聚乙烯(PE)膜,TY-1保鲜袋和CF-8硅窗保鲜袋包装对花椰菜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经45d贮藏后结果表明:以上各处理的失重率分别为7.36%(P<0.01)、5.89%(P<0.01)、4.08%(P<0.01)、2.37%(P<0.01)、1.28%(P<0.01),而对照为31.84%;抗坏血酸含量(mg/100g)处理组分别为10.94(P>0.05)、52.07(P<0.01)、45.89(P<0.01)、42.23(P<0.01)和44.13(P<0.01),而对照为7.934mg/100g。试验组固形物(TSS)含量均比对照组降低了27%~44%。3种包膜处理的有机酸含量则比对照高出39%~58%,各处理间以0.07mmPE单花头包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饲养方案对猪生产性能及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不同饲养方案对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共分 4个处理 :处理 1,对照 ,按常规饲养标准饲养 ;处理 2 ,按组装新方案饲养 (生长期添加 2 0 0 μg/kg的酵母铬 ,肥育期添加 2 0 0mg/kgVE ,且肥育期饲粮能量浓度在对照组基础上降低 0 4Mcal/kg、蛋白质降低 2 % ) ;处理 3,90 %对照饲粮 +10 % (按风干基础计 )青饲料 ;处理 4 ,90 %新方案饲粮 +10 % (按风干基础计 )青饲料。每个处理 5个重复 ,每个重复 1头猪。 2 0头 2 0kg左右的长白×约克杂交生长猪 ,按体重大小随机分配到各个处理组中。试验至 10 0kg左右体重结束。猪自由饮水和采食。结果表明 :①饲喂适量青饲料能显著降低猪的背膘厚和提高瘦肉率 (P <0 0 5 )。按风干基础计 ,用青饲料替代 10 %基础饲粮 ,使背膘厚降低 2 0 0 %~ 2 3 0 %、瘦肉率提高 4 0 %~ 4 5 % ;②饲喂适量青饲料有降低猪肉滴水损失和提高肉品风味的作用 ,背最长肌中次黄嘌呤核苷含量提高 6 0 %~ 8 0 % ;③生长期补充 2 0 0 μg/kg的酵母铬对生产性能无影响 ,有改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的趋势 ,对其它屠宰性能指标和肉质参数无影响 ;④肥育期添加 2 0 0mg/kg的VE对肉色、pH值及滴水损失等肉质指标无影响 ;⑤肥育期适当降低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提高瘦肉率和降低  相似文献   

17.
选择初重为201±001 g团头鲂幼鱼720尾,分别饲喂生物素添加量为0,002,005,016,062和249 mg·kg-1等氮等能的纯化饲料,研究饲料中添加生物素对团头鲂幼鱼肠道消化酶活力、胴体组成及肝脏抗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团头鲂幼鱼肠道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随生物素含量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它们分别在生物素含量为062和016 mg·kg-1时达到最大值。饲料生物素含量为016 mg·kg-1组的团头鲂幼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低的水分和较高的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生物素含量从0上升至005 mg·kg-1时,GSH含量,GSH Px、SOD活性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5);当其含量进一步升高至249 mg·kg-1时,三者均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宜浓度生物素可以提高团头鲂幼鱼肠道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胴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及肝脏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选择 12窝仔猪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2窝 ,从 7日龄开始进行为期 8周的饲养试验 ,在4周末断奶 ,研究了基础日粮中添加寡聚糖、益生素、金霉素以及寡聚糖取代部分抗生素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寡聚糖或其与金霉素配伍 ( 2 5mg及 12 .50mg· kg-1饲粮 )使用 ,使仔猪在 0~ 4周日增重分别提高 16.81% ( P>0 .0 5)、 15.91 ( P>0 .0 5)、 15.32 ( P>0 .0 5) ;腹泻率分别降低 7.83 ( P<0 .0 1)、 8.68 ( P<0 .0 1)、 8.35( P<0 .0 1)。在 5~ 8周 ,使仔猪日增重分别提高 9.55 ( P>0 .0 5)、 4 8.84 ( P<0 .0 5)、 38.74( P<0 .0 5) ;料肉比分别降低 0 .2 1( P<0 .0 5)、 0 .4 1( P<0 .0 1)、 0 .4 6( P<0 .0 1) ;腹泻率分别降低 12 .78 ( P<0 .0 1)、 2 2 .2 3 ( P<0 .0 1)、 2 0 .88 ( P<0 .0 1)。 0 .15益生素使 0~ 4周的仔猪腹泻率降低 4 .82 ( P<0 .0 5) ,在 5~ 8周使料肉比降低 0 .17( P<0 .0 5) ,腹泻率降低 4 .90( P<0 .0 5)。金霉素 ( 50 mg· kg-1饲粮 )组在 5~ 8周腹泻率降低 5.16% ( P<0 .0 5)。抗生素、益生素在 0~ 4及 5~ 8周对日增重的影响不大 ( P>0 .0 5)。 2 1日龄和 4 9日龄取新鲜粪样测定结果表明 :寡聚糖或寡聚糖与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能量(DE:3-0 ~3-8Mcal/kg) ,粗蛋白质水平(CP:15% ~25% ) 与赖能比[(Lys∶DE) :0-6 ~1-2(g.Lys)/( MJ.DE)] 对28 日龄断奶仔猪( 长白×汉梅) 的日增重(ADG) ,饲料转化率(F/G) 、日采食量(ADFI) ,血浆尿素氮(PUN) 及血浆游离赖氨酸的影响,试验期42d。结果表明: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对仔猪生产性能均有影响( P< 0-01 ) ,其中以赖能比的作用最重要。仔猪28 ~60 日龄(5 ~15kg) 与60 ~70 日龄(15~20kg)的ADG、ADFI、F/G 及70 日龄的PUN 均随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的改变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28~60 日龄,随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增加,ADG 和F/G 改善;60~70 日龄能量水平为3-4 Mcal/kg 左右,ADG 和F/G 达最佳,高于此水平ADG 和ADFI下降,F/G 增大。在试验条件下,根据影响规律将仔猪营养需要划分为28~60 日龄与60 ~70 日龄两阶段,28 ~60 日龄与60~70 日龄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 赖氨酸) 需要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