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球囊霉属VA菌根菌制成的菌剂接种黎蒴实生苗,与对照相比,株高4个月以后增加52.99%。株高、地径和根部干重8个月以后分别增加75.93%、30.67%和71.75%,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在接种的植株根部可发现VA菌根特有的泡囊和从枝结构。试验结果表明,VA菌根菌对黎蒴的生长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非灭菌条件下)应用VA菌根菌对翻白叶树幼苗进行人工接种,接种苗木3个月后,接种苗生长速度明显大于对照苗,3个月时高于对照40.1%,至6个月时接种苗高生长高于对照苗的59.1%,9个月时高于对照53.7%;对苗木根系进行镜检,发现接种苗与对照苗均有VA菌根菌感染,接种苗感染率为100%,对照苗感染率为10%,接种苗的VA菌根菌感染程度远大于对照苗。试验证明,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对翻白叶树幼苗接种VA菌根菌,能显著促进其高生长。  相似文献   

3.
黎蒴栽培生根难已成为限制黎蒴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选用3种菌根菌进行黎蒴幼苗根系接种试验,结果发现试验所用菌根菌均有较高的感染效率,其感染能显著增加黎蒴根系须根数量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彩色豆马勃GZ01菌株的感染率高达100%,诱导黎蒴根系须根数量增加350%,地下生物量增加125%,是黎蒴菌根化育苗的最适宜菌株;另外,育苗基质中增加泥炭土比率以及多施肥多浇水能显著提高菌株的感染率,可分别提高23和20个百分点,黎蒴根系须根数量增加33%和66.7%,提高黎蒴菌根化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4.
黎蒴栽培生根难已成为限制黎蒴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选用3种菌根菌进行黎蒴幼苗根系接种试验,结果发现试验所用菌根菌均有较高的感染效率,其感染能显著增加黎蒴根系须根数量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彩色豆马勃GZ01菌株的感染率高达100%,诱导黎蒴根系须根数量增加350%,地下生物量增加125%,是黎蒴菌根化育苗的最适宜菌株;另外,育苗基质中增加泥炭土比率以及多施肥多浇水能显著提高菌株的感染率,可分别提高23和20个百分点,黎蒴根系须根数量增加33%和66.7%,提高黎蒴菌根化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占相思菌根调查及人工接种结果表明 :马占相思在自然界能形成外生菌根及VA菌根。在贫瘠的立地条件下 ,外生菌根的子实体多 ;在较肥沃的立地条件下 ,外生菌根的子实体少 ,优势外生菌根菌是多根硬皮马勃菌 (Sclerioermapolyrhium)。马占相思对VA菌有较强的选择性和其特定的优势VA菌根菌 ,即从马占相思根部分离的VA菌。用优势外生菌根菌及优势VA菌根菌对马占相思苗木进行接种 ,都能形成菌根 ,且都能显著地提高马占相思的生长。马占相思优势VA菌接种效果优于多根硬皮马勃菌  相似文献   

6.
马占相思菌根调查及人工接种结果表明:马占相思在自然界能形成外生菌根及VA菌根。在贫瘠的立地条件下,外生菌根的子实体多;在较肥沃的立地条件下,外生菌根的子实体少,优势外生菌根菌是多根硬皮马勃菌(Sclerioerma polyrhium)。马占相思对VA菌有较强的选择性和其特定的优势VA菌根菌,即从马占思根部分离的VA菌。用优势外生菌根菌 及优势VA菌根菌对马占相思苗木进行接种,都能形成菌根,且都能显著地提高马占思的生长。马占思优势VA菌接种效果优于多种硬皮马勃菌。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黎蒴(Castanopsis fissa)与菌根食药用菌的共生效应,利用7个菌根食药用菌菌种对黎蒴幼苗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48周后,接种粗柄白磨9006菌株、黑孢块菌9004菌株、红根须腹菌9480菌株、黄硬皮马勃0207菌株和彩色豆马勃0003菌株的黎蒴苗高与未接种植株相比增幅大于等于10.48%;黄硬皮马勃0207菌株苗高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P<0.05);红根须腹菌9480菌株生物量表现最优,其次为黄硬皮马勃0207、彩色豆马勃0003和黑孢块菌9004菌株;黎蒴对7个菌根食药用菌种的菌根感染率均在82.6%以上.华南地区珍稀野生菌正红菇0204菌株和鳞盖红菇0005菌株对黎蒴苗高生长促进不明显,但总生物量优于未接种处理,以正红菇0204菌株最优.综合比较,红根须腹菌9480菌株接种黎蒴苗可建立显著促进黎蒴苗期生长的高效共生体,而0204菌株接种黎蒴苗木是营造黎蒴食用菌林的理想菌株.  相似文献   

8.
在清远地区对华南乡土阔叶树种黧蒴接种5个外生菌根(ECM)真菌,造林5个月后观测ECM菌根菌对该树种生长和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ECM菌对藜蒴树高生长和保存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彩色豆马勃对黎蒴的促生性最好,红菇和正红菇两个ECM菌对藜蒴苗高生长和保存率也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接种效果不如彩色豆马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遗传背景马尾松二代家系容器苗在磷添加和接种菌根菌相互作用下的生长及磷吸收利用差异,为马尾松优质容器苗精准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3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马尾松二代家系容器苗为材料,在低P(50 g·m-3基质)和高P(900 g·m-3基质)2个小区内,分别设置接种和不接种菌根菌2个处理,分析马尾松不同家系容器苗生长及磷素利用差异。[结果 ]磷添加对3个家系马尾松容器苗各生长指标及各器官P吸收利用均有促进作用,容器苗苗高、地径、整株干质量、整株P含量和吸收量高P水平较低P水平分别增加8.70%、21.73%、61.62%、30.25%和112.08%,高径比和根冠比降低10.62%和19.82%。接种菌根菌后,容器苗苗高、地径、整株干质量和整株P吸收量相比不接种分别增加2.34%、6.40%、20.69%和18.08%,高径比、根冠比和整株P含量分别降低4.09%、3.87%和3.23%。接种菌根菌可减小马尾松容器苗不同磷添加水平下地径和根冠比的差异,同时减小不同家系间的生长差异。磷添加×接种菌根菌对马尾松容器苗茎和根P吸收量有显著促进作用,高P水平下接种菌根菌对生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不同家系对磷添加和菌根处理的生长响应不同,53号家系对磷添加最敏感,15号家系对接种菌根菌最敏感,37号家系较均衡。[结论 ]马尾松容器苗磷添加效应较家系和菌根处理明显,生产中可根据3个家系对磷肥的不同响应合理施肥,同时通过接种菌根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VA菌根菌对白藤幼苗生长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lomus mosseae和G.epigaeus两种内生菌根菌可与白藤幼苗根部形成菌根共生体。接种7个月的藤苗高生长比对照增加23.36—27.63%;叶面积增加47.55—77.36%;叶片数量增加17.4%以上,幼苗根部含磷量提高6—40%。  相似文献   

11.
桉树菌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外调查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的桉树菌根虽然较贫乏,但仍发现有9种外生菌根真菌。在平均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及有相当降雨量的条件下,菌根菌子实体可大量产生;不同立地条件对外生菌根的分布有密切关系。使用5种不同的接种方法对桉树幼苗进行接种,均有较好的接种效果,其中,VA 菌根土接种,孢子菌剂接种,罐栽菌木接种及 Mycobeads 接种均有较好的效果,而且方法简单,使用方便。一年生桉树接种苗比对照株高生长平均增加14.3%;胸径平均增加13.67%;处理区一年生幼树蓄积比对照区每公顷增加5.12m~3,增加39.9%,投入与产出比为1∶15。  相似文献   

12.
在木麻黄无性系水培苗上接种13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菌株,观察菌根菌对木麻黄无性系苗高生长和造林12个月后树高、胸径和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都极显著地促进了木麻黄无性系小苗苗高的生长,最大的比对照苗高增加了68.5%,最小的也比对照增加了14.7%;造林12个月后,多数菌根菌对木麻黄无性系的促生作用明显下降,只有2~3个菌根菌株可以显著或极显著地促进木麻黄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1998~1999年在田间条件下布置了毛白杨VA菌根(包括根内球囊霉菌和单孢球囊霉菌)与外生菌根硬皮马勃混合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对毛白杨苗高生长量有促进作用,且以根内球囊霉菌作用最明显,单孢球囊霉菌处理次之,硬皮马勃处理最差.水涝大大降低人工接种菌根菌的效果,严重影响VA菌根和外生菌根菌单独接种及混合接种的效应,根内球囊霉菌甚至会抑制毛白杨苗木的高生长,VA菌根和外生菌根间的负交互作用也不对苗高生长产生影响.菌根真菌的感染率随时间变化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变化.  相似文献   

14.
VA菌根菌对红桂木的接种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A菌根真菌(Vesicular Arbuscular mycorrhiza),为泡囊-丛枝状菌根菌,是一种分布极广的内生菌根真菌.菌根真菌侵染植物根部,与根部共生,形成菌根.由于菌根的形成具有促进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改善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等作用,因此,近年来人工菌根菌接种作为一种环保而有效的生物技术,逐渐在农林业生产上得到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蓝桉和尾叶桉混合菌根研究Ⅱ.混合菌根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接种苗木在生长量和生物量上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生长优势,ECM真菌蜡蘑菌单接种及其与4种VA菌根菌剂混合接种,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在接种后16周时,与对照苗相比,蓝桉和尾叶桉接种苗木的高生长量最大增幅分别为28.86%(LS)和86.65%(LG);两种桉树地上部分平均干质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29.93%(LS)和133.34%(L),地下部分分别为119.93%(LF)和174.83%(LG)。桉树对不同菌根菌及其组合的菌根依赖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对混合接种的真菌组合有相对高的菌根依赖性,而对土壤菌剂依赖性很小。菌根感染与苗木生物量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还证实了P素对桉苗生长的促进作用,P素水平对菌根的接种效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松乳菇(Lactariusdeliciosus01,02)、华南牛肝菌(Suillusplacidu504)和双色蜡蘑(LaccariabicolorS238N)4株外生菌根真菌固体纯培养接种物,对马尾松进行了圃地育苗接种试验。接种6个月后取样,比较了接种和未接种马尾松幼苗的生长、菌根侵染率和氮磷钾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和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种幼苗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和氮磷钾含量等显著增加,菌根感染率超过65%以上,较对照均达显著水平(P<0 05)。  相似文献   

17.
混合接菌对马尾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证明,菌根菌混合接种对宿主植物生长具有正效应。本试验中发现,504、EG、HX和Pt2四种菌根菌混合接种能显著促进幼苗生长,与单一接种相比有显著性提高。在促进幼苗生物量的积累上,四种菌根菌混合接种分别比504、EG、HX和Pt2单一接种增加了379.68%、184.84%、126.21%和38.21%,比对照增加了467.79%。  相似文献   

18.
对厚荚相思苗期进行接种根瘤菌、菌根菌、根瘤菌+菌根菌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的促生效果显著。幼苗高生长、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根瘤个数、根瘤重量平均数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3.36%。73.30%,89.69%,224.01%和186.96%。接种各菌种对幼苗的促生效果排序为:菌根菌+根瘤菌〉根瘤菌〉菌根菌〉对照。苗木根部菌根菌感染强度排序为:菌根菌〉菌根菌+根瘤菌〉对照。  相似文献   

19.
红菇和正红菇菌种接种三个乡土树种的苗期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正红菇和鳞盖红菇2个菌种,对木荷、红锥和黎蒴3个乡土树种的苗木进行接种试验,定期观测苗木的苗高、地径及最终生物质量。结果表明两个菌种对3个乡土树种的苗期生长均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接种270d后,3个树种接种处理苗期的苗高、地径、地下干质量和地上千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显著优于未接种对照苗的各生长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红锥接种苗的苗期各生长指标极显著优于未接种对照苗;黎蒴和木荷接种苗苗期的各生长指标与未接种对照苗有显著差异。菌根感染强度及依赖性分析结果表明,红锥的感染强度为4级,属强依赖性;黎蒴与木荷的感染强度为一般,属弱依赖性。红锥树种可与两个红菇菌形成较佳的共生体,其中以鳞盖红菇的接种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西澳粘滑菇在尾叶桉上的菌根合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经特殊培养的西澳粘滑菇菌种,人工接种在尾叶桉幼苗根部,35d后有60%的幼苗根部都长出1~2个子实体,经鉴定,该子实体为原接种菌。菌根感染率检查结果表明,有80%幼苗形成菌根。生长8个月的幼苗其平均树高比未接种苗增加52.2%,地径增加29.4%,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68%及214.3%。西澳粘滑菇不仅在华南地区桉树上可以完成菌根合成,而且对幼树生长的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是华南地区桉树的优良菌根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