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4种药剂对辣椒疫霉菌防效的测试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化学农药是辣椒疫病综防的重要措施之一。为筛选高效防病药剂,1990年10月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辣椒疫霉菌效果的平皿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2.
辣椒感染疫霉菌后几种酶活性及同工酶谱带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莽草酸途径是植物形成抗性物质的途径之一,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这条代谢途径上的定速酶。  相似文献   

3.
 疫霉菌自身不能合成甾体物质,当饲以适量的甾醇类物质时,可促进卵孢子生成,不同类型的甾体物质在疫霉菌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生理活性表现不一。本文简要报导不同种类动物激素(丙酸睾酮、甲基睾酮、康力龙、黄体酮、雌二醇)在不同浓度下对异宗配合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营养生长和卵孢子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霜霉威(Propamocarb商品名普力克)、甲霜灵(Metalaxyl商品名瑞毒霉)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6个菌株作用方式的体外测定结果表明,霜霉威浓度在2000ppm时对P. capsici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成,游动孢子的释放、游动及休止孢萌发、菌丝体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甲霜灵对P. capsici的各种孢子的产生及菌丝体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菌丝体生长抑制的Ec50和Ec95分别为0.5596ppm和2.1511ppm;对孢子囊形成抑制的Ec50和Ec95分别为0.1520ppm和15.0032ppm。0.1ppm的甲霜灵可显著抑制卵孢子的生成。但500ppm的甲霜灵对于游动孢子的释放和休止孢萌发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霜霉威和甲霜灵的体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800ppm的霜霉威对辣椒疫霉菌的内吸保护防效达94%,1.0ppm的甲霜灵对该病的防效达100%。室内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甲霜灵与霜霉威对P. capsici没有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福建省辣椒疫霉菌群体遗传结构的表型特征,对分离自福建省15个市(县)的300株辣椒疫霉菌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及生理小种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288株为A2交配型,12株为A1交配型,出现频率分别为96%和4%,以A2占优势,在各采集点均有分布。263株对甲霜灵表现敏感,28株为中间型,9株为抗性,分别占总体的87.67%、9.33%和3.00%,甲霜灵敏感菌株为主要菌系。根据菌株对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的致病性测定结果,可将辣椒疫霉菌划分为3个生理小种,其中168株为小种3,126株为小种2,6株为小种1,分别占56%、42%和2%,小种3为福建辣椒疫霉菌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6.
不同地区辣椒疫霉菌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利用12个十碱基随机引物对来自我国7个不同地理区域的56个辣椒疫霉菌株进行RAPD分析,探索了我国主要辣椒种植区间的辣椒疫霉菌的遗传分化关系。结果表明:1)受试56个菌株共产生7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为56条,占80%,说明我国主要辣椒种植区的辣椒疫霉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根据引物扩增的DNA指纹图谱,运用UPGMA分析法,以遗传相似系数0.6为阈值,将供试56个菌株划分为8个基因型(I、II、III、IV、V、VI、VII、VIII),发现除少数来自相近地理海拔的绝大多数菌株被划分为同一个基因型外,其它不同地理区域的菌株基因型的划分与地理来源无直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不同地理区域辣椒疫霉病发生情况,提出我国辣椒疫霉菌基因型的划分除少数与地理区域有关外,其它绝大多数地区的辣椒疫霉菌基因型的划分与地理来源无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接种条件下比较了6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引起的番茄猝倒病的控制作用,室内测定了其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释放游动孢子3种不同菌态的毒力。结果表明:在对番茄安全的剂量下进行土壤处理时, FDA3 霉灵、稻瘟灵对番茄猝倒病的防效为80%~90%,霜霉威和代森锰锌的防效为60%~70%,甲霜灵和异菌脲的防效在50%左右;供试杀菌剂浸种处理对番茄猝倒病的防效都较低,均在60%以下。甲霜灵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释放游动孢子的毒力最高,EC50值分别为0.304、0.742和2.725 mg/L; FDA3 霉灵、稻瘟灵对致病菌孢子囊形成的毒力较高,EC50值分别为0.875和2.888 mg/L,但对菌丝生长和释放游动孢子的EC50 值均在20 mg/L以上;代森锰锌的毒力中等,对3种菌态的EC50值分别为3.402、10.243和23.561 mg/L;霜霉威和异菌脲对病原菌3种不同菌体形态的毒力都较低,EC50>100 mg/L。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辽宁省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优势小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物制剂对辣椒疫病的影响,于2013—2014年在辽宁省辣椒种植区采集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33个分离物,对分离物进行单孢子囊纯化鉴定,采用单基因鉴别寄主技术鉴定生理小种,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优势小种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测定了生物制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菌株Pc-2、Pc-5和Pc-6等23株菌株为3号生理小种,占分离物总数的69.7%;菌株Pc-2在9种供试培养基上均可生长,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燕麦片培养基,最适pH为9,温度为28℃;番茄培养基、pH为10和光暗交替有利于其形成孢子囊;pH为7、温度为5℃以及全光照处理是游动孢子释放的最佳条件;游动孢子萌发受酸碱度和光照的影响均不明显,28℃是其萌发的最适温度;在先灌药后接种处理中肃克对辽椒12号疫病的防效为78.2%。研究表明,3号生理小种为辽宁省辣椒疫霉菌的优势小种,低温促进游动孢子的释放,肃克防效优于其它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9.
生产实践表明,利用大蒜与辣椒轮作能有效控制辣椒疫病的危害。大蒜根系分泌物的抑菌活性与病害的控制有关。本文分析了大蒜根冠细胞脱落物的种类以及不同温湿度和根长对大蒜根冠细胞脱落物产生的影响,并测定细胞脱落物水培液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大蒜根冠细胞脱落物为椭圆、长椭圆形和长形类似根缘细胞。这些类似根缘细胞的产生受根长、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根系在2%水琼脂的平板内,20℃条件下培养至25mm以上产生的类似根缘细胞最多。大蒜类似根缘细胞水培液对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游动和孢子囊释放都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该研究表明,大蒜根系产生的类似根缘细胞也是化感抑菌物质释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两株对辣椒疫霉菌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分泌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平板对峙生长法筛选到两株对辣椒疫霉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测定了无菌滤液的抑菌活性及两菌产生拮抗物的热稳定性。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到对辣椒疫霉菌有拮抗作用的抗菌蛋白。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用G培养基、pH7、培养32小时,XA1、XF1能产生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拮抗物。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新疆半干旱地区辣椒疫霉病的发生流行与种植密度、灌水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和高秆作物套种可明显控制病害的发生程度,随着密度不断增加,病害初始发生时间呈现逐渐向后推移的趋势;与高秆作物套种可明显抑制辣椒疫霉病的发生,约可推迟疫霉病初发期10d,发病率下降70%以上。高频率的灌水可控制病害的发生,而低频率的灌水有利于促进病害的传播和发生。该地区辣椒疫霉病的防治应采取:育苗前对苗床进行药剂处理,合理密植或者套种高秆作物,配以合理的灌水可有效的控制其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2.
 辣椒疫病是为害辣椒的世界性、毁灭性病害。70年代以来,我国的新疆、甘肃、吉林、北京及江苏等地辣椒疫病逐年加重,造成的损失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辣椒疫霉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彦全  王振中 《植物保护》2008,34(1):99-103
从广东省各地采集了54个辣椒疫霉菌株,分别测定了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囊形成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嘧菌酯对辣椒疫霉的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范围为0.1428~1.9509μg/mL,平均为0.9649μg/mL;对游动孢子囊形成的抑制作用更强,EC50范围为0.0010~0.0844μg/mL平均为0.0239μg/mL。正态分析表明,辣椒疫病菌54个菌株菌丝生长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符合正态分布,而孢子萌发则在高浓度区具有拖尾现象,表明自然界中已存在个别具有一定耐药性的辣椒疫霉种群。  相似文献   

14.
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 Gerdemann)侵染大豆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Root Rot of Soybean)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该病害于1948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首次发现,1955年公开报道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前苏联、匈牙利、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埃及、尼日利亚等国家相继有了报道。  相似文献   

15.
一种适用于大豆疫霉菌研究的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沈崇尧和苏彦纯首次在我国分离到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 M.J.Kaufmann&J.W.Gerdemann)。目前,该菌已成为三江平原大豆产区影响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原菌。在国外,用于P.sojae研究的主要培养基之一是利马豆(Phaseolus lunatus L.,Lima bean)培养基,而国内利马豆很少,一般不易获得,为此,我们尝试用与利马豆同属的粒用菜豆(芸豆)(P.vulgaris L.,Common bean)制作培养基代替利马豆培养基用于大豆疫霉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生物活性,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观察了处理后供试菌菌丝形态结构的变化;测定了对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盆栽试验测定了药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为111.89 mg/L;对病菌孢子囊产生的EC50为61.09 mg/L;对孢子囊萌发的EC50为95.14 mg/L;对游动孢子萌发的EC50为54.88 mg/L。肉桂精油可显著降低辣椒疫霉菌菌丝的鲜重和干重,并使菌丝分支增多、变短;亦能提高该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盆栽试验表明,肉桂精油对辣椒疫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见,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防治辣椒疫病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的研究现状王源超,郑小波,陆家云(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95)甲霜灵(metalaxyl)属酰基丙氨酸类杀菌剂,1977年由瑞士汽巴一嘉基公司生产,用以防治包括疫霉菌在内的卵菌所致植物病害,具强内吸性和治疗、保护作用。该药剂最早...  相似文献   

18.
《植物医生》2005,18(2):15-15
针对我国目前霜霉病、疫霉菌病等病害的严重发生,由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制、开发的新型双向内吸性杀菌剂一艾霜已经问世.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由霜霉菌属、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的适生性,以田间自然产生及室内诱变获得的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为材料,测定了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各菌株的游动孢子囊产生量为9.6×103~13.0×103个/mL,孢子囊释放率为61.3%~68.4%,游动孢子萌发率为35.3%~42.1%,适温条件下的菌丝平均生长速率约为10.28~11.55 mm/天;各菌株在含100μg/mL孔雀石绿的CA培养基上均不能生长,淀粉水解指数为0.18~0.95;接种辣椒、番茄、南瓜、西葫芦和茄子等果实所致病斑平均直径分别为34.11、18.47、30.19、37.78和32.73 mm。经方差分析,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的生物学性状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表明甲霜灵并未改变其生物学性状,辣椒疫霉对甲霜灵具有较高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20.
广州地区为害黄瓜的疫霉菌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家壮 《植物保护》1992,18(1):12-13
从广州地区黄瓜植株表现不同症状的病部分离得到50个疫霉菌菌株,对其中较重要的4株之形态、培养性状及寄主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有德雷疫霉(Phytophthora drechesleri Tucker.)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on.)两种。前者分离到45株,此种出现的频率较高,危害性也较大,后者仅分离到3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