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绣线菊亚科是蔷薇科的著名类群,亚科内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栽培品种繁多,其代表属为绣线菊属(SpiraeaL.)。本文主要介绍了绣线菊在引种栽培、繁殖技术、抗逆性生理、化学成分、园林及药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绣线菊属植物提供了主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长期以来繁育珍珠绣线菊的经验,从种子处理、播种方面详细地介绍了珍珠绣线菊的育苗技术,另就其育苗后的管理作细致地说明,希望人们在珍珠绣线菊育苗及栽培管理方面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3.
粉花绣线菊栽培繁殖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39-4740
介绍了粉花绣线菊的生物学与生态学习性,以及繁殖方法与栽培管理措施,阐述了粉花绣线菊在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在佳木斯市新引种栽培的金山绣线菊和金焰绣线菊的物候期和抗寒性及生活力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金山绣线菊和金焰绣线菊在佳木斯地区的萌发期为4月下旬,展叶期为4月末,现蕾期为6月上旬,初花期为6月中下旬,抗寒性一般,等级为Ⅳ级,生活力等级为Ⅱ级,较好。初步认为作为地被植物可以在佳木斯市绿化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绣球绣线菊和土庄绣线菊强的抗旱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干早地区的园林绿化中,合理选择树种,从叶片解剖结构、水分生理和光合作用3方面对绣球绣线菊(Spiraea blumei G.Don)和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 Turcz.)的抗旱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绣球绣线菊的叶片结构比土庄绣线菊更适应干旱环境,在水分胁迫状态下,绣球绣线菊的光合速率、组织含水量等水分生理指标也高于土庄绣线菊.初步认为,绣球绣线菊的抗旱性比土庄绣线菊强.  相似文献   

6.
原产美国的金焰绣线菊、金山绣线菊和布什绣线菊, 在杭州园文局苗圃连续5 a 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在本地区生长良好, 2 年生幼树(2 株1 丛)的冠幅可达50 cm , 无性繁殖容易, 成活率可达90 %。总结出一套较成熟的无性繁殖与栽培技术。金焰绣线菊等3 个品种为叶色、花色均美丽的优秀小灌木, 在园林绿化中值得推广应用。表5 参2  相似文献   

7.
[目的]森林光环境是影响林下灌木植物正常生长和良好更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求土庄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一年生幼苗对不同森林光环境的适应特点和二者的区别,本研究选择林下和林外两种森林光环境。[方法]通过测定土庄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一年生幼苗植株的高、地径、地径比、叶鲜重、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生物量和生物量分配,从而得到两种绣线菊一年生幼苗在形态特征上的不同光适应性,为两种绣线菊的造林使用、更新和维护提供依据。[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森林光环境下两种绣线菊的根、茎、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两种绣线菊在林内环境中均显著提高了地上生物量的比例。林外环境土庄绣线菊根生物量比显著高于林内植株,在叶生物量比指标上则相反。从株高、地径、高径比来看,林内遮荫环境明显降低了土庄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的地径,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庄绣线菊的高径比。从叶面积特点来看,两种绣线菊叶生物量林外和林下差异显著,而且比叶面积对光响应一致,林下环境使比叶面积明显增大。林下环境土庄绣线菊存活率略高于三裂绣线菊,林外环境三裂绣线菊存活率明显高于土庄绣线菊。说明二者并不是传统的喜光植物,三裂绣线菊对不同森林光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土庄绣线菊具有较强的耐阴性。[结论]所以在以后的造林的计划中可以在林下多配置土庄绣线菊,在林外种植三裂绣线菊,以达到造林复层的目标,提高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山绣线菊引种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9年4月从北京市植物园引进金山绣线菊,经过6a的引种栽培试验,对金山绣线菊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及繁殖技术等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金山绣线菊适应性强、喜光、耐寒、抗旱、耐贫瘠、易繁殖、根系发达,未发现病虫危害,而且叶色鲜艳、萌生能力强、枝繁叶茂、花色秀丽、观赏期长,冠形整齐优美且不须修剪,是观赏价值高、发展前景广且引种成功的优良彩色叶花灌木新品种,是极理想的园林美化树种。  相似文献   

9.
用离体培养法测定了12种绣线菊花粉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生活力。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低,绣线菊花粉的保存效果越好,在超低温条件下,大多数绣线菊可以实现花粉的长期保存。不同贮藏条件下绣线菊花粉的生活力有差异,华北绣线菊、柳叶绣线菊、石棒绣线菊、美丽绣线菊、石蚕叶绣线菊花粉较耐贮藏,曲萼绣线菊、土庄绣线菊、珍珠绣线菊花粉贮藏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遮阴度对金山绣线菊和金焰绣线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的叶绿素a,b及总含量随遮光度增大而升高,而叶绿素a/b值降低;脯氨酸含量、电导率升高,可溶糖含量降低;分别得出了二者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并发现金山较金焰绣线菊更耐阴.  相似文献   

11.
应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对绣球绣线菊培养基和移栽过程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宜于绣球绣线菊各时期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初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1.5 mg/L,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1.5 mg/L+NAA0.05 mg/L,生根培养基以1/2MS+IBA0.5 mg/L或1/2MS+NAA0.5 mg/L或1/2MS+IBA0.5 mg/L+NAA0.5 mg/L的效果最好。选用珍珠岩∶蛭石∶草炭土(腐殖土)为1∶1∶0.5或砂子∶草炭土(腐殖土)为1∶1的移栽基质,移栽效果都比较好,移栽成活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绣线菊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 Agardh)是蔷薇科(Rosaceae)最原始的亚科,共有22属280余种,我国有8属100多种。绣线菊属(Spiraea)是该亚科最原始的属,我国约有70余种,是本属植物的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绣线菊属植物花色艳丽,叶型多样,耐旱、耐寒,而繁殖技术简便易新行,值得大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民和脑山引种树莓,试验栽植了3个品种:ych1号、ych2号和北极1号,试验表明这几个品种适应性强,对灌溉条件要求不高,3个品种的成活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引进24个中小果型西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鉴定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果实品质等重要的品种特性,从中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SYT1801、玲珑王、金冠、泊洪西瓜2号,4个参试品种综合表现优异,适合在海南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广西食饲兼用型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来宾、藤县、田阳、都安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市为试点,对近几年育成的11个食饲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进行大面积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鲜薯产量通过生产试验的有10个品种,排在前3名的是桂06-235、桂05-192、桂05-162,其中桂06-235鲜薯平均每公顷34.46t,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40.7%,且全部试点增产;干薯产量通过生产试验的有9个品种,排在前3名的是桂06-235、桂06-99、桂06-2,其中桂06-235干薯产量最高,平均每公顷8.74t,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51.46%。通过试验筛选出3个适宜广西各地推广种植的食饲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即桂06-235、桂05-192、桂05-162。  相似文献   

16.
大麦条锈菌菌株 Q1、 Q2致病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已获得的2个大麦条锈菌菌株 Q1、 Q2,分别在小麦已知基因系、部分小麦和大麦生产品种上进行了苗期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大麦条锈病菌株 Q1、 Q2为小麦专化型, Q1较 Q2具有更强的致病性和更宽的毒性范围.Q1、 Q2分别对46个小麦生产品种及抗源品种中的32个和29个有致病作用,仅对极少数大麦品种有致病作用,致病特点与小麦条锈菌新菌系贵22-9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工作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通过分析,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总结。1983年以来,河南省共鉴定油菜品种150多个,其中有47个品种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省油菜品种的更新换代。从试验设计、队伍建设、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改善,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质量得到了不断地提高。通过对1996~2009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和河南省油菜生产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建议育种家们不但要选育出优良的油菜品种,还要研究和推广其高产栽培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92年~1993年,在陇东旱塬的平凉镇原及灵台3县(市)进行12个冬小麦新品系(种)的多点联合试验。结果表明,品系83 49 107和81202 2 3 6 3,丰产性强,特别适种区为平凉市和镇原县。品系76 89 4和83 53 5,稳产性好,特别适种区为镇原和灵台县。911 28 1 83 49 19 3,82194 71 5 1 1 1,76 89 101 5等品系均有较好的丰产性产稳产性,适种区广泛,在陇东旱塬各地均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开展氮高效型优质常规稻品种筛选,为生产上氮高效型优质常规稻品种选用及改良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以58个广西和46个广东历年通过审定的优质常规稻品种为材料,依据不同供试品种在不施氮(N0)和施氮(N1)下的产量,将供试品种分为4种氮效率类型,进一步分析其中双高效型品种的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相对产量,筛选出氮高效型水稻品种。【结果】104个供试品种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相对产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变异(P< 0.01,下同)。在N0处理下供试品种产量间的变异系数为18.83%,在N1处理下供试品种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01%、34.96%和11.01%,供试品种相对产量间的变异系数为17.16%。分别以供试品种在N0和N1处理下的产量平均值为横、纵坐标,将供试品种分双高效型品种27个、高氮高效型品种34个、双低效型品种30个和低氮高效型品种13个。27个双高效型品种中,有11个品种在N0或N1处理下的产量与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 0.05,下同),其余16个品种在2种氮处理下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P< 0.05,下同)或极显著高于供试品种平均值,其中除茉丰占1号、南桂占和华航38号外,其余13个品种的相对产量均超过0.70。【结论】桂育9号、桂育8号、桂育11号和黄华占等16个品种为氮高效型品种,可在推进水稻生产化肥减施增效和遗传改良培育氮高效品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常龙波  于立芝 《农学学报》2023,13(10):23-30
为优化黄瓜DUS测试中符合系数、变异系数、F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的应用,明确试验黄瓜品种的特异性和稳定性,观察测量3个黄瓜品种植株、叶片和果实性状,对黄瓜群体目测性状和个体测量性状表达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测试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1个群体目测性状中有14个性状的符合系数为1,生长势、果实棱、刺毛密度和瘤数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雌花节率、果实瓜把长度的变异系数幅度分别为0.18~0.27、0.12~0.19,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F检验和相关性分析得出,第一雌花节位、雌花节率、主蔓节间长度、果实纵径、果实纵径/横径、果实棱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利用F检验得出品种间的产量呈现显著性差异。综合分析可以判定,品种1(新改良烟台地黄瓜)和品种2(中农烟地1号)具有特异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