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日本革菌摇床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8种常见植物病原菌和4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具有抑制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活性。正丁醇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更佳,但对细菌的抑制效果不如乙酸乙酯萃取物。在50 mg.mL-1药液浓度下,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明显抑制西瓜枯萎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75%以上;正丁醇萃取物对苹果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80%以上。随着浓度的降低,两相萃取物的抑制率均明显减小。日本革菌发酵液中具有抗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
从新鲜苦皮藤根皮中分离并筛选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As菌株,对其代谢产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As菌株发酵产物菌丝体的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较乙酸乙酯好,在4 000μg/mL浓度下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62.9%-85.1%;抑制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菌丝体甲醇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毒力较好,其EC50仅为62.5328μg/mL;抑制细菌活性表明菌丝体甲醇提取物对蜡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冬青卫矛内生真菌2QR1菌株代谢产物的杀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寻找天然植物源新的具有农药活性的先导化合物,从冬青卫矛根皮中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2QR1,初步鉴定其为半知菌亚门,曲霉属(Aspergillu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QR1菌株发酵液的杀菌活性远高于菌丝体的杀菌活性。该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麦根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叶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53.6,63.1,63.3,98.2,106.5,115.9和166.3μg/mL;对玉米大斑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抑制孢子萌发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94.8,139.1,146.6和180.1μg/mL;在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对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在16 mm以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QR1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在质量浓度为2 000μg/mL时,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分别为61.9%和81.6%。选用硅胶柱层析,以杀菌活性追踪为指导,对该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得到化合物B9。化合物B9对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抑制孢子萌发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8,1.4,3.3和5.0μg/mL。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试验研究,探索蒜汁对苹果炭疽病抑制的效果、原理、浓度等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两种提取方法,通过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果实防治,进行形态观察和分离鉴定,对苹果炭疽病进行抑制试验,测定蒜汁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培养4 d气生菌丝开始由白色转为灰绿色。在培养6 d后开始产生(9~24)um×(3~4.5)um大小的桔红色苹果炭疽病菌孢子;10 mg·mL~(-1)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5.63%,20 mg·mL~(-1)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100%;10 mg·mL~(-1)的提取液对苹果炭疽病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远大于农药的抑制效果,以200 mg·mL~(-1)以上的浓度抑菌效果最好;200 mg·mL~(-1)、10 mg·mL~(-1)的蒜汁对苹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1.38%和30.38%;20 mg·mL~(-1)的提取液接种4 d和6 d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0.00%和64.71%,超过常用多菌灵的预防作用,但治疗效果在接种后4 d和6 d时治疗效果仅为30.26%和0.04%。【结论】蒜汁对苹果炭疽病有明显的抑制和预防效果,而且效果远大于化学农药的抑菌效果。随着蒜汁浓度的升高而对炭疽病病丝、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在增强。  相似文献   

5.
猫眼草粗提物对常见植物病原菌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利用超声波技术对猫眼草全草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采用抑菌圈法室内分别测定了猫眼草粗提物对8种常见的植物病原菌小麦赤霉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葡萄白腐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当在培养基中加入粗提物质量浓度为0.01g/ml时,对其中的5种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达70%以上;当质量浓度为0005g/ml时,对其中3种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达60%以上,随着浓度的降低其抑制率显著减弱,几乎没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苦皮藤内生真菌2B菌株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鲜苦皮藤根茎韧皮部分离并筛选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2B菌株,其发酵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活性,抑制率在62.5%~87.2%。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等方面研究,将该菌株鉴定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  相似文献   

7.
猫眼草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利用超声波技术对猫眼草全草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采用抑菌圈法室内分别测定了猫眼草提取物对8种常见植物病原菌(小麦赤霉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葡萄白腐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当在培养基中加入粗提物质量浓度为0.01g/mL时,对其中的5种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达70%以上,当质量浓度为0.005:g/mL时,对其中3种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达60%以上,随着浓度的降低,其抑制率显著减弱,几乎没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泽漆粗提物对常见植物病原菌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利用超声波技术对泽漆全草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在室内采用抑菌圈法分别测定了泽漆粗提物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小麦根腐病菌(cochliobolus savus Drechsl)、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 Jones et Grou)、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 sporum f.sp.niveum)、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sp.)、葡萄白腐病菌(Coniella dipodiwlla Speg)、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等8种常见的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当在培养基中加入粗提物质量浓度为0.01 g/ml时,对其中的5种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达70%以上;当质量浓度为0.005 g/ml时,对其中3种病原菌的相对抑制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生物多糖合成银纳米颗粒,并解析其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活性及机理,探索生物多糖合成银纳米颗粒的农业应用前景,为开发安全、高效的抗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海藻酸钠作为还原剂与表面活性剂在水浴锅中(65℃)一步合成银纳米颗粒(S-AgNPs)。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Zeta电位-粒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分别对S-AgNPs粒径、分散性、稳定性及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分析。应用Nano Measure软件统计TEM与AFM图像中S-AgNPs的平均粒径。采用平板生长速率法探究S-AgNPs在PDA培养基中浓度为0.0625、0.125、0.25、0.5、1.0μg·mL-1时对赤星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赤星病菌在S-AgNPs浓度为1.0μg·mL-1的液态PDA培养基(PDB)中培养后,分别通过测定菌丝的鲜重与干重、SEM观察、电导率测定和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分析S-AgNPs对菌丝生长量、形态、细胞膜通透性和菌丝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用孢子悬浮液注射接种法测试S-AgNPs在离体烟草叶片上对赤星病的防治效果。最后通过测定S-AgNPs对鲫鱼生长的影响分析海藻酸钠合成的银纳米颗粒的安全性。【结果】S-AgNPs的TEM、SEM、AFM图像分析表明该方法所合成的S-AgNPs具有分散性好,粒径统一,稳定性强等特点,平均粒径为9.83 nm。生测结果显示S-AgNPs在1.0μg·mL-1时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83.9%。S-AgNPs处理组的菌丝鲜重与菌丝干重明显低于清水对照组,S-AgNPs可以明显破坏菌丝表面结构。进一步抑菌机制研究表明S-AgNPs主要通过抑制赤星病菌可溶性总蛋白合成而破坏其生物膜结构,降低生物膜保水能力,快速破坏菌丝细胞膜通透性,造成大量细胞质渗漏而抑制菌丝生长发育。最终,离体试验证实S-AgNPs能够有效地抑制烟草赤星病菌侵染烟草叶片,且S-AgNPs在有效浓度(1.0μg·mL-1)内对鲫鱼无明显毒害作用,不影响其正常生命活动。【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够稳定合成分散性好,粒径统一,稳定性强的银纳米颗粒。该银纳米颗粒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具有潜在的田间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肉桂Cinnamomum cassia活性成分肉桂醛、肉桂酸、肉桂酸乙酯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抗药性菌株(ZJR)、芒果炭疽病菌敏感菌株(ZJS)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肉桂醛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肉桂酸和肉桂酸乙酯.肉桂醛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20 7、0.020 2 和0.049 6 mg·mL-1.肉桂酸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的EC50分别为0.828、0.847 和1.225 mg·mL-1.肉桂酸乙酯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的EC50分别为0.290 0、0.063 5 和2.290 0 mg·mL-1.肉桂醛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0.033 3、0.033 3和0.100 0 mg·mL-1.肉桂酸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1.250、2.500和2.500 mg·mL-1;肉桂酸乙酯对ZJS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500 mg·mL-1.  相似文献   

11.
溢油分散剂处理平湖原油对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溢油分散剂处理原油的海洋生物毒性效应,分别进行了溢油分散剂、平湖原油的水溶性组分(WAF)和溢油分散剂处理的平湖原油水溶性组分(DWAF)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仔鱼和幼鱼、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幼体以及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溢油分散剂、WAF和DWAF与黑鲷仔鱼、黑鲷幼鱼、脊尾白虾和缢蛏幼体均存在极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以96 h LC_(50)值为判别标准,溢油分散剂对黑鲷仔鱼、黑鲷幼鱼、脊尾白虾和缢蛏幼体的毒性效应大小依次为脊尾白虾幼体(57.55 mg·L~(-1))黑鲷仔鱼(136 mg·L~(-1))黑鲷幼鱼(261 mg·L~(-1))缢蛏幼体(397 mg·L~(-1));WAF的毒性大小依次为黑鲷仔鱼(1.51 mg·L~(-1))脊尾白虾幼体(2.62 mg·L~(-1))黑鲷幼鱼(3.37 mg·L~(-1))缢蛏幼体(11.62 mg·L~(-1));DWAF的毒性大小依次为黑鲷仔鱼(0.66 mg·L~(-1))脊尾白虾幼体(1.20 mg·L~(-1))黑鲷幼鱼(1.75 mg·L~(-1))缢蛏幼体(3.09 mg·L~(-1))。DWAF对海洋生物毒性大小的次序与WAF相同,但毒性效应显著增加。分析认为DWAF会增加溶入海水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导致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合理的微咸水利用方式,揭示微咸水喷灌下作物生理生长响应机理,在河北低平原地区开展了冬小麦微咸水喷灌试验,研究了225 kg·hm-2施氮量条件下不同矿化度(2、3 g·L-1)微咸水灌溉和不同施氮量条件(高氮275 kg·hm-2,中氮225 kg·hm-2,低氮175 kg·hm-2)下2 g·L-1矿化度微咸水喷灌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淡水喷灌相比,采用矿化度3 g·L-1微咸水喷灌会导致冬小麦叶片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净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37.0%~106.8%;2 g·L-1微咸水喷灌高氮和中氮处理的Gs、Pn与淡水喷灌无显著差异,且拔节期高氮处理的叶片Pn略高于淡水喷灌处理5.0%.2 g·L-1微咸水喷灌对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株高影响不显著,3 g·L-1矿化度微咸水喷灌对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密度造成不利影响.2 g·L-1微咸水喷灌3个处理冬小麦产量与淡水喷灌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但3 g·L-1矿化度处理冬小麦平均产量比淡水喷灌处理显著降低了25.9%.综上所述,矿化度不大于2 g·L-1的咸淡混合水喷灌适用于河北低平原地区冬小麦田间灌溉,添加适量氮肥会促进作物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影响,为不同经营目标的降香黄檀人工林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0年生降香黄檀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叶面喷施3种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多效唑(PP333)和6-苄氨基嘌呤(6-BA),测定盛花期内一年生新梢、花、叶的形态生长和干质量变化,再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种生长调节剂处理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叶面喷施200、100 mg·L~(-1)的GA3和500 mg·L~(-1)的6-BA均能显著促进降香黄檀的营养生长,抑制其生殖生长;其中,200 mg·L~(-1)的GA3对生殖生长的抑制效果最理想,施用后其营养枝率比对照显著提高140.84%,花序数显著降低79.41%;100 mg·L~(-1)的GA3对营养生长效果显著,施用后其营养枝枝长、直径、复叶数和单叶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18.08%、120.70%、132.38%和217.33%,且均达显著水平。1 500、2 000 mg·L~(-1)的PP333和50 mg·L~(-1)的6-BA均能显著促进降香黄檀的生殖生长,以2 000 mg·L~(-1)的PP333作用效果较好,处理后其花枝率、花序数量和花序径依次比对照提高73.50%、50.37%和31.30%,且均达显著水平。【结论】降香黄檀人工林培育中,叶面喷施200或100 mg·L~(-1) GA3能显著抑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有利于大径级木材培育,2 000 mg·L~(-1)的PP333则有利于生殖生长,有利于良种壮苗生产。  相似文献   

14.
选取99.5%草甘膦原药,研究其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和21 d慢性毒性效应,观察其对大型溞生长和繁殖指标的影响。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对大型溞的48h-EC50为151.057 mg·L~(-1),其对溞类的毒性为低毒;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对大型溞的初次产幼溞时间、产幼溞数量、产幼溞胎数以及存活个体的平均体长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3.125 mg·L~(-1)的暴露浓度可以显著减少大型溞产幼溞数量和产幼溞胎数。综合考虑各项指标,21 d最低可观测效应浓度(LOEC)值为3.125 mg·L~(-1),无可观测效应浓度(NOEC)值为1.56 mg·L~(-1)。此外,研究还发现在草甘膦暴露浓度为25 mg·L~(-1)时,可以显著延长大型溞首次产卵时间,但未发现草甘膦暴露对大型溞初次蜕壳时间以及蜕壳次数有何显著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草甘膦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型溞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药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防止与延缓抗药性产生.[方法]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其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及5∶1、3∶1、1∶1、1∶3、1∶5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值分别为1.038 8μg/ml、0.3583 μg/ml、0.612 9μg/ml、0.530 1μg/ml、0.2326 μg/ml、0.232 8μg/ml和0.329 6μg/ml;5种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1.29、1.33、2.29、1.84、1.22,其中以1∶1复配的组合增效作用最大.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药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以及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对葡萄炭疽病防治效果分别为91.54%、90.80%、82.88%、76.43%、74.10%.[结论]因此,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防治葡萄炭疽病增效明显,其中以质量比1∶1混合后对葡萄炭疽病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果穗套袋前采用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000~2 000倍液浸果防治葡萄炭疽病害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田小曼  许蒙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1):183-187
采用常规方法从南蛇藤的叶与果实中分离得到21株内生真菌,以PDB培养基对其进行液体培养,用高压蒸汽灭菌过的发酵处理液和丙酮粗提物对小麦赤霉菌、棉花枯萎菌、番茄叶霉菌等8种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丙酮粗提物中.筛选出1株抗菌谱较广的内生真菌Y9,其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苹果褐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 6种病原菌有较好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氮(N)、磷(P)是影响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培养液中N、P的浓度,可能实现对蛋白核小球藻富集砷(As)进行调控。为探讨N、P浓度对这种微藻吸收As的影响是否与其生长变化有关,采用室内培养实验,首先研究不同N、P浓度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影响;进而选择不影响小球藻生长的N(247、24.7 mg·L-1)、P(6、0.6 mg·L-1)浓度组合,设置0.8、8 mg·L-1的亚砷酸盐(As3+)和砷酸盐(As5+)处理3 d,研究N、P浓度对小球藻As富集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浓度为6 mg·L-1时,N浓度降低到24.7 mg·L-1不会影响小球藻对As3+和As5+的富集及其胞内As形态的转化;而当N浓度为247 mg·L-1时,P浓度降低到0.6 mg·L-1则会显著增加小球藻对As3+和As5+的吸收和富集,藻细胞内As5+还原、甲基化和外排也显著增强。因此,在不影响小球藻细胞生长的条件下,P对其As富集和转化过程的影响比N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一株溶磷菌对盐地碱蓬修复盐渍土Cd污染的促进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盐渍土Cd污染植物修复效率,探讨溶磷菌对盐地碱蓬生长和镉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浸根法收集水培(含2%NaCl)盐地碱蓬的根系分泌物,将其作为唯一碳源培养5株具有Cd活化能力的溶磷菌并依据细菌OD值绘制生长曲线。挑选繁殖速度较快且溶磷和活化Cd能力显著性强(P0.05)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在3个NaCl浓度(0.3、6、12 g·L~(-1))处理下,采用摇瓶实验研究该条件下大肠埃希菌对Ca_3(PO_4)_2和CdCO_3的溶解效应及代谢产物变化。进一步采用Cd平均含量为1.37 mg·kg~(-1)的污灌菜园土,在3个外源NaCl浓度(0、4、8 g·kg~(-1))处理下,利用盆栽实验研究大肠埃希菌对盐地碱蓬修复盐渍土Cd污染的促进效应。结果显示:随盐分增加(0.3、6、12 g·L~(-1)),菌株平均绝对溶磷量(扣除不接菌对照值)分别为80.19、78.79、77.54 mg·L~(-1),平均绝对活化Cd量依次为17.84、17.30、19.73 mg·L~(-1),说明盐分的增加没有阻碍菌株的溶磷功能,且随盐分的增强,可促进Cd的活化。不同盐分下菌株的代谢物组成有明显变化,0.3、6、12 g·L~(-1)盐分处理下菌株分泌的有机酸分别为5、10、13种,分泌的氨基酸分别为4、8、8种。其中缬氨酸的量随盐分增加显著增加(P0.05)。盆栽实验中,4 g·kg~(-1)盐分胁迫下,接菌处理的生物量和根际土壤溶液Cd含量较不接菌对照显著增加(P0.05),Cd总活化量平均增加3.17倍,全量和DTPA提取态Cd富集系数平均提高260%。综上,盐分胁迫下大肠埃希菌可正常生长并促进盐地碱蓬Cd富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从苦皮藤根皮中分离的一株编号为2K3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杀菌活性。生物测定结果表明,2K3菌株菌丝体的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比乙酸乙酯提取物强,在1 000μg/mL浓度下对烟草赤星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大于90%;抑制孢子萌发法试验结果表明,2K3菌株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的EC50分别为59.4μg/mL、96.5μg/mL和132.5μg/mL;管碟法生测结果表明,2K3菌株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 mm和27 m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K3菌株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在2 000μg/mL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