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结了常德市鼎城区近年来农业标准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详细阐述了该区以"政府主导、农业部门主管、合作社为主体、整合多方力量"为核心的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机制,结合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提出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要破解土地流转、合作社培育和品牌创建3个难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业防灾减灾的思考——以常德市鼎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灾害种类多,发生面广,经常发生在关键农事季节,部分灾害呈加剧趋势,新的灾害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对灾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农业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3.
鼎城区是国家的菜籽油大县,近年来,该区油菜面积总产稳定增长、单产水平稳步提升、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但还存在油菜种植区域不平衡、比较效益偏低、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滞后、气象灾害多发重发等问题。推进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从稳定扩大种植面积、推进“三品一标”生产、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加大产业支持力度等方面综合发力。  相似文献   

4.
运用C-D生产函数对吉林省1978~2012年粮食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影响吉林省粮食产能的因素依次为农村用电量、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小型拖拉机动力、旱灾面积。  相似文献   

5.
常德市鼎城区位于洞庭湖西滨,环绕常德市城区,现有耕地面积7.7933万hm^2,其中水田69200hm^2、旱地O.8733万hm^2,全区总人口82.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05万人,农民人均耕地0.122hm^2,是一个以种植水稻、油菜、棉花、蔬菜、柑橘等农作物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常德市鼎城区蔬菜生产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生产效益稳步提高。但是现存的蔬菜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设施化程度偏低、产销对接不畅等问题,制约了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议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主攻“两品一标”生产,创新模式机制,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粮食主产区存在的种粮比较效益低,粮食种植规模小、生产资料利用率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冬闲田仍然较多、没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财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发展超级稻,推广良种良法,推行适度规模种植,发展禽畜养殖业,实施"粮变肉"、"粮变奶"工程,调整种植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思路,推进粮食主产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关于黑龙江省粮食增产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到5 571万t,其中,商品粮达到78%,成为全国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双第一的省份,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对黑龙江省粮食增产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制约黑龙江省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加强水利建设、增加对中低产田改造的投入、加大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力度等促进黑龙江省粮食增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粮食产业化经营、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本质上是辨证统一的。本文针对目前粮食供求趋紧的现状,在深入湖南常德产粮地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阐释了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粮食企业的经营路经及经验进行剖析和总结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最后提出了如何做强粮食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2001~2010年《湖南农村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分析了湖南未来粮食增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农业自然资源约束加大、种粮效益低、农业劳动力"量"与"质"同降、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农田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提出了增产潜力主要在于农业科技进步、作物结构调整、中低产区耕地改良、防灾减灾、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机化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常德市鼎城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区)和产粮大县(区),2000年以来,优质稻米产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业化开发程度、稻米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但在该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中,仍存在着农业基础及环境弱化、区域布局不集中、农业灾害加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削弱等突出问题.实施"湘米振兴"战略,要从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基础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市场营销、惠农政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粮食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粮食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阶段常德市农村科技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新时期常德市农业科技工作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主要差距,提出了常德市当前农村科技工作要以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狠抓星火科技项目的实施、大力开发农业科技人才、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技推广体系作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主体,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做出重要的历史贡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常德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常德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鼎城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对莴苣氮磷钾肥料效应进行研究,优化施肥模型模拟莴苣的最大和最佳施肥量。增产效应以氮肥增产效果最好,增产3 825 kg/hm2,增产16.9%,其次为钾肥和磷肥;单位养分增产效果以磷肥最高,为34 kg/kg,其次为氮肥、钾肥。综合得出莴苣在该区河砂土上N、P2O5、K2O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43、65、105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马铃薯肥料效应模型,在常德稻区开展马铃薯"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缺钾使马铃薯产量下降,缺氮缺磷使单株块茎重、商品率、产量显著下降;在当前地力水平下,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接近70%,氮、磷、钾肥肥效均随施肥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施肥水平2时最高,氮肥肥效磷肥钾肥;块茎养分总利用率为22.16%,块茎中的氮、磷、钾含量均随施肥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并在施肥水平2时最高,块茎氮肥利用率钾肥磷肥;以"3414"试验结果为基础建立三元二次及一元二次肥效模型,根据复测试系数和产投比最后确定氮、磷、钾推荐每667 m2施肥量分别为15.1、7.6、2.2 kg,最佳施肥配比为1∶0.50∶0.15。  相似文献   

17.
关于推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在理论研究动态分析述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与现实顾虑,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视角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方式进行深入解析。结果表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范围和经营主体具有多层次和多样性,由此催生出农业生产要素规模化、农业经营环节规模化、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化和农业产业融合规模化等多元化发展模式。不同资源禀赋、经济水平、要素构成和政策环境等影响下的农业适度规模路径不尽相同,要在满足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表明,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践过程中,并不存在"普适性"的发展路径。因此,要深刻认清农业规模经营中面临的多元化风险,从实际情况出发,紧密结合民众意愿,顺应农业经济规律适时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不断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种粮大户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持续发展不仅关乎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关乎亿万农户的切身利益。基于安徽省403户种粮大户的生产经营数据,构建粮食收购市场上买卖双方的议价模型,分析粮食销售渠道和收储设施,探讨种粮大户粮食销售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粮食销售渠道主要有政府(国家粮食收储企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个体商贩等,但种粮大户的粮食销售渠道过于单一,以个体商贩为主。晒场和仓库等收储设施情况和销售渠道对种粮大户粮食销售价格有显著影响。在粮食收购市场上,晒场和仓库等必要收储设施的缺乏,使得种粮大户在粮食收获后面临短时期大量售粮的压力,种粮大户在粮食销售时常处于被动地位,被迫接受低于公正基准价格的价格,平均而言最终的销售价格比公正的基准价格低了1.1%。因此,提出通过完善我国的粮食流通市场,完善种粮大户收储设施,解决种粮大户售粮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估算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生产能力估算模型是研究粮食生产能力的科学手段之一,是分析当前及今后粮食生产能力的必要手段。文章总结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用于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估算的模型,分析了以机理性模型、统计模型及综合模型为代表的三类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模型的研究脉络,并针对这几类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国内外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模型充分利用机理性模型、统计模型特点,取长补短,为目前较为有效、准确的估算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但通过对已有模型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模型仍存在一些问题,该类模型应该向着多方法、多角度交叉,社会因素结合自然因素及多种模型综合发展的方向继续改进,逐步加强研究方法的更新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