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山西县域农产品区位比较优势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区位商值法测量山西96个县级行政区域(剔除23个市辖区)农产品区位优势,结合空间地理数据绘制优势作物分布图,在山西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传统种植的基础上,为山西"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建设提供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县域优势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在不同农产品作物上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山西的小麦产区主要分布在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太原盆地;玉米种植以太行山区及晋南、晋中、大同、忻定四大盆地为主;杂粮生产以忻定盆地、太行山地区为主;蔬菜种植以晋南、晋中、忻定、上党和大同五大盆地为主。油料作物中油菜籽主要集中在山西省南部冬油菜产区,向日葵在忻州市黄河及其支流西北流域内集中分布,花生在山西境内汾河、沁河等盆地流域有分布,胡麻以晋西北种植为主。  相似文献   

2.
江汉盆地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含油盐湖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滩坝砂作为陆相湖盆重要的储集类型,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分析、单井沉积相分析、原型盆地恢复等多方法的综合研究认为,江汉盆地新沟嘴组下段滩坝砂按照古地貌关系可分为古缓坡沿岸滩坝、水下隆起周缘滩坝和三角洲侧缘滩坝共3种类型;在盆地物源体系控制下,江汉盆地滩坝砂体主要发育于盆地的中北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2000-2010年间的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利用净初级生产力(NPP)估算模型模拟银川盆地NPP,分别从逐月、逐年对其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进行预测分析,阐述11年期间银川盆地植被NPP的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探讨NPP与植被健康指数(VHI)之间的耦合关系。【方法】选取2000-2010年间的SPOT VEGETATION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数据、考虑了研究地区内及其周边气象站点数据等,利用CASA 模型,一元线性回归、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对银川盆地NPP空间分布进行估算与分析。【结果】2000-2010年,银川盆地逐月NPP平均值呈现小幅度增长,月均增加0.51 gC·m-2,以7月、10月NPP值增长最为显著;2000-2010年,银川盆地逐年NPP平均值也呈小幅度增长,年均增加0.24 gC·m-2,NPP 年平均值总体呈波动趋势,以2007、2009年NPP增长最为显著,降水直接导致了2005、2006年的NPP值出现低值;2000-2010年,从银川盆地NPP空间变化来看,行政区域年平均NPP物质量大小依次为:大武口区>永宁县>灵武市>西夏区>青铜峡市>利通区>平罗县>贺兰县>惠农区>兴庆区>金凤区。银川盆地NPP 平均值表现出“南北高中间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其中NPP低值集中在西夏区、兴庆区、金凤区等区域;NPP趋势的好坏与村镇点数量大小、人口数量呈异步变化关系;银川盆地的VHI变高(低)时,NPP随之变低(高),第一模态左右场的相关系数为-0.69,呈现异步耦合关系。【结论】采用光能利用模型对银川盆地的NPP进行估算模拟和实测验证,发现其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接近,该模型测算银川盆地的NPP较为合理;银川盆地NPP总体趋于良好,但局部区域出现恶化情况;银川盆地NPP波动明显,主要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因此NPP对干旱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凉山不同环境区域烟叶的质量特征,对沿江地带干热河谷地区、山地区域、盆地坝区的烟叶综合质量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烟叶外观质量表现为山地区域>河谷区域>盆地坝区;盆地坝区烟叶烟碱、总氮含量最高,总糖、还原糖、氧化钾、氯含量及总糖/烟碱、钾/氯指标最低,河谷区域与山地区域烟叶化学成分指标均差别不大,但山地区域烟叶总糖、还原糖、氧化钾含量和总糖/烟碱、钾/氯均略低于河谷区域烟叶;山地区域烟叶物理特性最好,盆地坝区烟叶最差;烟叶各类香气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均表现为山地区域>河谷区域>盆地坝区。山地区域烤后烟叶综合质量最高,河谷区域烟叶综合质量好于盆地坝区。  相似文献   

5.
南薇西盆地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南薇西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及油气地质条件。研究表明:南薇西盆地构造演化可以分为3个主要阶段;沉积环境总体上表现为海侵和海扩的过程;盆地普遍发育中始新统、上始新统-下渐新统、上渐新统-中中新统共3套烃源岩层系;主要发育中始新统、上始新统-下渐新统、上渐新统-中中新统、上中新统共4套储层;盖层主要以局部泥岩交互层为主。南薇西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较大,估算的盆地地质资源量中石油为8.76×10~8t、天然气为13382×10~8 m~3。  相似文献   

6.
<正>本试验是鉴定新品种或即将审定命名的冬小麦品种(系)在塔城盆地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及抗逆性,从而为塔城盆地的冬小麦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塔额盆地4个常规气象台站1960—2009年的实测资料,分析塔额盆地日照时数的年平均变化、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规律,并通过Mann-Kendall法进行年平均日照时数变化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0年来,塔额盆地年平均日照时数以2.9 h/10 a的气候倾向率波动式增加;日照时数的增加主要表现在春、夏、秋季,尤其是春季最为明显;塔额盆地年平均日照时数存在2个突变点;日照时数与总云量、低云量及≥0.1 mm的降水日数之间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其中总云量与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大量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资料为依据,对东北地区上三叠统中侏罗统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并结合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对岩相古地理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晚三叠世的沉积区主要位于东部边缘地带的虎林盆地,从内陆到边缘依次发育河流相、海陆过渡相和浅海陆棚相。早侏罗世主要沉积区位于二连盆地和虎林盆地,二连盆地大部分地区发育河流相,局部地区发育滨浅湖相;虎林盆地发育一套近海碎屑岩系的浅海陆棚相沉积。中侏罗世,沉积中心向中西部迁移,虎林盆地遭受抬升剥蚀,松辽盆地区域性沉降接受沉积(主要的沉积体系为河流相和滨浅湖相),二连盆地沉积环境由河流相过渡到滨浅湖相,再由滨浅湖相向深湖半深湖相演化。东北地区上三叠统中侏罗统油气勘探目的层分布于二连盆地阿拉坦合力群、根河盆地与拉布达林盆地中侏罗统万宝组、海拉尔盆地中侏罗统兴安岭群下段以及松辽盆地白城组。  相似文献   

9.
晋南区冬小麦种植分布卫星遥感反演及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南区作为山西省冬小麦种植主产区,其冬小麦种植结构的变化对农业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MODIS数据,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一个波段,与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同时作为分析波段,分析主要地物波谱特征,确定反演冬小麦面积的理想时期,优化混合像元分解法的端元选取方式为裸地—冬小麦—林地—水体模型;然后提取了2000—2014年晋南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分布,并结合实际统计数据对结果进行校正,校正后相对误差小于15%的县占总数的92.41%;基于提取结果对2000—2014年晋南区冬小麦种植分布变化和种植概率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晋南区冬小麦种植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主要分布在运城盆地、临汾盆地、长治盆地和晋城市中部等地势较平坦的地区,且2000—2014年冬小麦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长治减少幅度最大;晋南区冬小麦种植核心地带主要分布在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大部地区种植概率变化较小,运城盆地种植概率增减不一,晋城市种植概率下降较多,在长治盆地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冬枣气象生态适应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西5个不同引种栽培地区试验园冬枣的物候期、产量和果实品质进行观察研究,比较分析引种地和原产地的气象条件、枣树生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①冬枣栽培适宜的气象生态条件是盛花期日平均气温为24~27℃,空气相对湿度在55%以上;果实迅速生长期日平均气温为25~27℃;果实成熟期日平均气温为18~21℃,平均气温日较差在10℃以上;无霜期在185 d以上。②山西南部黄河沿岸地区、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与冬枣原产地的气候条件和产量品质比较接近,适宜冬枣栽培;而晋中盆地和忻州盆地因气温较低、有效积温少和无霜期短冬枣不能正常着色成熟,不宜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焉耆盆地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8 OLI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改进的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以及地表温度(Ts)等,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模型和植被供水指数(VSWI)模型反演新疆焉耆盆地的土壤湿度,比较不同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对研究区的适应性,进一步分析焉耆盆地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构建NDVI-Ts、MSAVI-Ts、SAVI-Ts、EVI-Ts空间特征,其散点符合三角形的关系,R2均0.83以上;利用不同植被指数NDVI、MSAVI、SAVI、EVI计算出的TVDI、VSWI与土壤相对湿度0~10 cm RSM数据呈现负相关关系,两种模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MSAVI指数反演的TVDI、VSWI决定系数最高,R2分别为0.296、0.235;焉耆盆地湿度总体上以半干旱(0.60.8)为辅;土壤湿度空间格局,焉耆盆地中部出现正常现象,东南部和东...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地层为稳定的浅海环境沉积,地层发育齐全,沉积厚度大,是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有利勘探区.通过薄片观察和岩心物性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储层特征与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储层地层岩性主要是灰岩和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的孔、洞、缝,主要包括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铸模孔等;物性分析显示储层物性较好;在纵向上储层主要发育层段为桌子山组和克里摩里组.  相似文献   

13.
阳曲县旱塬甘蓝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正>阳曲县地处忻定盆地与晋中盆地的脊梁地带,其中旱地31 192 hm2,占耕地面积的93.2%。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较大、蒸发量较小、光能资源丰富,该地区适宜发展旱地甘蓝蔬菜产业,具有建成山西省蔬菜生产基地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吐鲁番盆地最高、最低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吐鲁番盆地1974~2008年1月、7月和年的平均最高、平均最低以及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其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吐鲁番盆地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增温主要在夜间;形成的负面影响是夏季的极端高温事件会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5.
运用土壤多样性理论及其测度方法,在MAPGIS支持下对山西省永济市不同地形单元上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发育的土壤类型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定量化的研究。在不同地形上,土壤丰富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山地、盆地、滩涂、丘陵;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山地、盆地、滩涂、丘陵;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盆地、山地、滩涂、丘陵。并初步探索了土壤多样性与土地利用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海拉尔盆地塔木兰沟组构造复杂,后期改造强烈,原型盆地认识不清,导致原始沉积沉降中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展.从剥蚀量计算入手,采用地层趋势法,对塔木兰沟组的地层剥蚀量进行计算,结合地震及构造特征,利用Sufer软件恢复了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形态,发现地层原始厚度的展布特征与残留特征基本一致,最大的区别是分布范围.塔木兰沟组归属于侏罗纪,根据构造属性和盆地沉积充填特征,侏罗纪盆地原型可分为前陆-褶皱冲断盆地和伸展盆地2个阶段:早-中侏罗世,盆地遭受来自西部的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和碰撞的挤压作用与东部古太平洋板块平板俯冲的挤压作用,盆地基底与中古生界发生大规模褶皱冲断作用,形成宽阔连片的褶皱冲断带;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由平板俯冲转为回撤,对东亚大陆的作用也由挤压转为伸展,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板片发生断离,诱发增厚的地壳垮塌;两者的联合作用,导致海拉尔盆地及其周缘由挤压环境进入裂陷期,早期深大断裂与逆冲褶皱体系解体、反转,沉积了断层-火山联合控制的塔木兰沟组.  相似文献   

17.
<正> 盐源盆地位于四川省西南隅,广泛分布着红色土壤。以往的文献将这类土壤归为山地红壤,或褐红壤。本文根据最近的调查研究,对其发生分类进行初步探讨。(一)盐源盆地的成土条件盐源盆地属于台缘拗陷,其基本构造轮廓完成于印支运动末期,在第三纪后的新构造运动中,  相似文献   

18.
晋中盆地是山西省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这同时也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土壤重金属Pb含量是最能反映城市化对土壤影响程度的指标,故对重金属Pb进行了研究。在晋中盆地选取6个县市样地,沿各县市中心的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分别采集土壤,用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后,运用基本统计及地统计学方法对盆地内土壤Pb含量进行分析及克里金空间插值,得到盆地范围内土壤重金属Pb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盆地内土壤Pb含量整体分布较少,仅有太原市的部分区域超过了背景值;同时,盆地内土壤Pb含量在县市中心及其附近分布比较多,随着距县市中心及附近距离的增大,周围郊区、农村的土壤Pb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区域内城市化对盆地内的土壤重金属Pb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8—2011年统计资料,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与文献调查方法,分析焉耆盆地近20多年来耕地时空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理,并讨论耕地动态变化对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 1988—2011年间,焉耆盆地耕地面积动态变化存在着明显的波动状态,大体上呈增加趋势。耕地面积从1988年的76.25×104 hm2增加至2011年的135.70×104 hm2,增加幅度为178%,净增加59.45×104 hm2,各县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 影响焉耆盆地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可归纳为政策变动 、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等四大因素;(3) 耕地动态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焉耆盆地生态环境同时,导致了绿洲外围沙漠化,绿洲内部土壤盐渍化,湖泊、湿地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了绿洲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胡诚鑫  阴红兵  陈鹏  陆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26-8628,8634
以晋中盆地介休地区为例,通过对晋中盆地介休地区1983~2010年光、温、水资料统计整理,证明气候变暖的事实,并通过2011年在介休地区进行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复播试验研究夏玉米复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晋中盆地的气候条件能够改变原有的种植制度,进行夏玉米复播作业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晋中盆地的平川区水浇地可进行全面推广,达到充分利用丰富热量资源提高农作物产品的产量、增加农民效益,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