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pH值变化规律及将液态发酵饲料转为固态之后0 h和继续发酵24 h后的pH值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pH值变化规律及液态发酵饲料转为固态之后pH值变化规律分别可以利用方程y=-0.179x+7.584和y=-0.142x+8.587估测,均在初始水温17~20℃之间pH值显著下降,并且呈线性相关,而初始水温在20℃以上时发酵对pH值影响不显著(P>0.05)。液态转固态再发酵24h后各个温度段的pH值变化都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固态发酵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饲料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在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同时,还能对畜禽产生有益影响。国内外对畜禽饲喂固态发酵饲料的应用进行大量研究,文章主要从不同原料和不同菌种的固态发酵饲料对畜禽影响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玉米、小麦粉、菜籽粕和豆粕按一定比例混合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法,探讨复合益生菌接种量、发酵水分、温度、时间等发酵工艺参数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种接种量、水分、温度和时间均对发酵饲料品质有显著影响,选择适宜的发酵工艺参数,可显著提高饲料乳酸菌数量、乳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和粗蛋白体外消化率.本试验中,饲料发酵的适合工艺参数为:复合益生菌接种量5%、发酵水分40%、温度30~35℃、发酵时间3 d,所得发酵饲料表观品质为金黄色、芳香味、质地良好,pH值为4.27,游离氨基酸氮/总氮为13.73%、总菌数为5.50×108 cfu·g-1、乳酸菌数和乳酸含量分别为16.17×108 cfu·g-1和4.86 g·kg-1,干物质回收率为99.04%,粗蛋白体外消化率较发酵前提高了17.81%.  相似文献   

4.
木薯渣生产菌体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利用固态发酵技术生产菌体蛋白的适宜菌种及条件。[方法]以木薯渣为主要原料,选用霉菌单菌种、酵母菌单菌种及二者混菌种为供试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并以混合菌为菌种进行4因素正交试验。[结果]混菌种发酵所得蛋白含量高于单菌种;在混菌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无机氮源,产物中蛋白含量显著提高;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生产菌体蛋白影响顺序为:发酵温度>接种比例>培养基含水量>发酵时间;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温度30℃,时间5 d,培养基含水量60%,酵母菌和霉菌接种比2∶1,其蛋白质含量可达15.68%,较原料有明显的提高。[结论]木薯渣混菌固态发酵后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作为饲料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浅析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微生物发酵饲料分类及原料来源(一)固态发酵饲料,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来改变饲料原料的理化性状,提高消化吸收率,或变废为宝,或解毒脱毒。这一类发酵饲料包括青贮、饼粕类发酵脱毒饲料以及固态菌体发酵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6.
糟渣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发酵条件的优化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开发出的发酵剂,进行了多菌种混合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研究,初步确定了多菌株混合发酵酒糟等食品工业糟渣,生产SCP 的培养条件:啤酒糟(糟渣)88%,豆饼粉10%,尿素2%~2.5%,原料︰水=1︰0.8;接种量15%;培养温度28~30 ℃;培养周期72 h;其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可达34.6%,并且每克发酵产物含有1260 U半纤维素酶、1080U纤维素酶(Cx)、1660 U淀粉酶、1360 U蛋白酶和160 U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这里介绍普通面包的加工技术: 2.发酵液制作制面包需要发酵剂,可采用酵母或酒花。用酵母发酵,工艺简单,酵母市场上可买到,但成本高;也可以用酒厂生产的酒花发酵,这样面包巯松、味香、成本低,但发酵难度大些。菌种液的制作以50公斤面粉为一料,取酒花18克,马铃薯0.8公斤切成块,水15公斤,把这些原料放入铝锅中煮1小时左右。将马铃薯捣碎去渣,再在酒花汁中加入面粉100克、白糖100克、上期的菌种液1公斤拌匀,置于30℃左右的室温中,待液面浮起一层白沫,并有酒香气、有微苦时即成为菌种液。从其中取2公斤装入玻璃容器内留作下次用,其余菌种液全部用于本次生产面包。  相似文献   

8.
<正>引子发酵法。在调制大批发酵饲料前,先制作酵母种,留作饲料引子发酵,可降低饲料调制成本。以100千克饲料为例,先取0.6~1千克面包酵母,加进40~50℃温水45~50升稀释,撒入玉米、高粱、糠麸等精料20千克,拌匀。间隔20~30分钟搅拌1次,经过4~6小时室温发酵即成为引子。再加入100~150  相似文献   

9.
多菌种混合发酵提高酱油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酿3.042米曲霉和黑曲霉AS3.4309混合制大曲,采用固态低盐发酵酿造优质酱油,探讨了混合菌种的最佳配比、盐水原料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酱油中总氮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对酱油的固态低盐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固态低盐多菌种混合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水原料比为2.0∶1,发酵温度为45℃,发酵时间为120 d。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酿造酱油的蛋白质利用率达86.28%,氨基酸转化率达55.64%。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测量EM发酵组和对照组pH值变化、EM发酵饲料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异和第8天发酵饲料中粗蛋白粗纤维变化。旨在说明有效微生物群(EM)发酵稻壳的优点。实验表明:实验末期(6~8 d)时,EM发酵稻壳的温度基本恒定在40℃-45℃之间;实验组pH下降到4.5以下,对照组pH在5.0以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粗蛋白提高了2.21%,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粗纤维降低了8.60%,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由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畜牧兽医局承担的《集约化繁育母猪饲料发酵湿喂技术》项目顺利通过山东省饲料质量检验所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采用"专家-行政-场户"一体化推广模式,充分依靠农技推广体系,形成了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的"数字化技术交流"等推广体系;以国家允许使用的菌种为发酵剂,主要推广了菌种扩培技术、发酵饲料质量监控技术,重点推广了麸皮、玉米袋装发酵、冬季薄膜发酵技术,辅以地面堆积发酵和瓷  相似文献   

12.
胡弘 《饲料博览》1993,5(1):27-28
本试验以湖北枝江菜籽饼在模拟菜籽饼固体发酵去毒制饲工业化生产条件下,从菌种活化和液体菌种制备到固态发酵去毒等工艺的实验,以确定菌种制备及固态发酵的最佳温度和时间。1 材料及仪器Lactobocteriom delbrackii 乳酸菌种;精密 pH试纸;1000倍显微镜,载玻片石碳酸复红;25型酸度计;发酵用锥形瓶,大磨口瓶,罐头瓶;  相似文献   

13.
以豆渣为原料,利用混合菌种固态发酵将其转变成一种耐贮藏、适口性强反刍动物饲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培养基组成、接种物配比、接种量及培养温度对发酵品质影响。结果表明,35℃最适温度下培养基组成为豆渣麦麸=73,接种物配比为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11,接种量5%时为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植物源蛋白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探讨发酵饲料替代传统膨化饲料饲养克氏原螯虾的可能性。[方法]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3个菌种的混合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该工艺条件生产的发酵饲料来饲养克氏原螯虾。[结果]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5%、固液比2∶1(g∶mL)、发酵时间96 h、温度32℃,且接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的比例为12∶3∶2;原料经过混合菌发酵后,小肽含量提高了约10倍,粗纤维含量有所降低,粗蛋白、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变化不明显。采用发酵饲料喂养的克氏原螯虾,在生长初期增重速率明显高于投喂膨化饲料的,发酵饲料组虾田水体pH和溶氧都略低于膨化饲料组,氨氮对比差异不明显。[结论]发酵饲料更易于克氏原螯虾生长初期消化吸收,可部分代替膨化饲料使用,且对水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正>1.投足培养料。在培养料配制时,要求投料量30~35千克/平方米,并做好培养料的堆制和后发酵工作,这样有利于克服出菇后期因营养不足而死菇,从而获得高产。2.用优质菌种。挑选菌丝生长健壮的菌种。菌种培养基养分要充足,培养室清洁卫生,空气新鲜。菌种培养过程要经常检查温度变化,使菌丝在适温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纳豆的风味和口感,提高其可食用性,通过优化纳豆芽孢杆菌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工艺,降低纳豆的氨腥味;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纳豆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纳豆固态发酵的最优条件为:混合菌种比例为3∶1,大豆含水量为60%,大豆的铺层厚度为3 cm,高温蒸煮30 min,接种量6%,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8 h,后熟1 d,此条件下,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降低了40.1%,纳豆激酶活力提高了39.1%,纳豆的风味和口感均得到提升,更适合我国居民食用。  相似文献   

17.
一.温室条件 墙体厚度80cm以上,后坡厚35cm以上,后坡投影宽1m以上,高跨比1:2―2.4,要求双层覆盖,门窗严密,冬季最低室温7℃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菜籽饼粕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法研究了单菌和混合菌发酵对菜籽饼中抗营养因子降解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了菜籽饼发酵去除抗营养因子的菌种及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菜籽饼去除抗营养因子的条件。结果表明,纳豆杆菌、侧胞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去除抗营养因子的效果比较明显。最佳条件如下:发酵时间为5 d,发酵温度为35℃,接种量为6%,发酵pH为6.5。在此条件下,植酸、纤维素、单宁的降解率最高分别达到93.74%、36.59%和14.75%。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低盐固态发酵酿造酱油风味较差的问题,通过后期添加优选的嗜盐乳酸菌和耐盐酵母,进行有机酸发酵和醇酯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酱油多菌种混合阶梯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蛋白质水解完成后,浇淋盐水降温,接入1%的乳酸活化种子液,在35℃下有机酸发酵7d;有机酸发酵完毕,浇淋盐水降温,添加0.5%的鲁氏酵母种子液,15 d后按1∶1的比例加入蒙奇球拟酵母种子液,醇酯发酵35 d.在此工艺条件下酿造的酱油,无论是感官指标还是理化指标都比未添加乳酸菌、酵母菌以及仅添加乳酸菌或酵母菌发酵的酱油好,其乳酸和总酯的含量明显提高,甚至可与日本特选酱油相媲美.  相似文献   

20.
<正>秋季的平菇、柳松菇,冬季的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秋冬季节的香菇等,大部分秋冬季节栽培出菇品种的菌种生产都集中在6~9月。1.菌种选择:要生产好的食用菌,菌种的选择很重要。平菇2020:中广温型,适应早秋出菇;发菌温度5~35℃,最适24~28℃,出菇温度最佳15~20℃;丛生或覆瓦状叠生,小叶片、大朵,菌盖灰至深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