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当前"三农"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比较准确地摸清重庆务农农民现状,为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依据,笔者带队在15个区县20个乡镇开展了此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重庆市长寿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通过政策驱动、龙头带动、技术推动、市场拉动,有力促进了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坚持以"园区"模式为载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以"名、优、特"为目标,狠抓特色产业管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长寿现代农业园区升级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4家;家庭农场521家,农民合作社394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405个,入社农户11.03万户。2016年,全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3 336元。分析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探索新型农业经营管理和融资机制,深挖特色效益农业潜力;2)加大科技投入,打造优势品牌,提升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3)抓好市场对接,拓宽产品销路,提高特色农业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学的国外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内外有关农业生态学的文献持续大幅度上升。国际上,人们深刻认识到传统还原论思维主导的农业科研方法及其影响下的农业方式遇到的严峻危机,认识到农业生态学的生命力正是由于运用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农业方法。目前国外对农业生态学内涵的认识既有"硬农业生态学"和"软农业生态学"之分,也有把农业生态学作为一个学科、一类实践或一个社会运动。农业生态学作为一个实践的做法类似我国的生态农业实践,主要内容包括资源节约型技术、投入替代型技术、农业系统结构调整和食物供应体系关系调整4个层次。农业生态学作为一个社会运动,在以拉丁美洲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发展迅速,成为交流农业生态经验,改善农民民生,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组织形式。这个运动影响到了政府的政策取向。农业生态学作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科范畴,人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强化层次上推的方法论研究,以及进行更多定量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国际上农业生态学的发展态势反观我国的农业生态学发展,可以发现很多优势和不足。论文进一步讨论了对我国农业生态学和生态农业发展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正>梁平是传统农业大县,农耕条件相对优越,农业基础较好。在深八贯彻落实中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梁平紧紧围绕"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这条主线,努力做实特色产业、美丽村镇、服务体系、和谐村社"四篇大文章",抓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着力将梁平打造成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走好生态涵养发展之路。一、返乡创业促特色产业发展2013年,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999元,其中农民经营性收入仅占31%。这充分说明梁平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效益不够高,农业种养殖业收益还未能成为农民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农村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个是农村家庭数量逐年减少,特别是随着农村居民进城入户政策的全面放开,变化呈加快之势;另外一个是农业经营效益不高,农民来自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也在下降。这两个变化的作用,逼使"谁来种地"这个问题更加凸现。为此,我们确实要研究和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个重大课题了。我国现在正在走发达国家几十上百年前走过的路。从他们农业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不少国家农业户均规模都经历了从大到小、然后又由小到大的过程。比如与我们资源条件相当的日本,1950年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土壤侵蚀的严重性,阐明了持续农业的内在涵义,从农业土地和农业经济的损失两个方面,着重叙述了土壤侵蚀对我国持续农业的危害;系统分析了水土保持与发展我国持续农业的内在联系。最后,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了发展我国持续农业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沧源县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增收越来越受到国民经济和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深刻影响。农民持续增收有机遇,但也有压力和挑战,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重庆市武隆县坚持以发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农业道路,着力推进以扶贫攻坚为重心的农村民生事业,为统揽’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探索农村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和机制,着力推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有效实现了农民收人的持续较快增长。201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2558万元,农业增加值161263均纯收入7633元,增速居全市前列。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河南省最主要的产业标签,因而在中国农业整体向现代化过渡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大批职业农民来服务于农村土地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同时,农民职业化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求,是"三农"政策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分析河南省农村农民的现状,引出河南省农民劳动力流失严重及农民素质低的问题;其次,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解决思路;最后,对农民职业化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和它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河南省农民职业化的推进受到了农民素质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制不健全以及政策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阻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农民职业培训体系对策,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健全的一系列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大对农业、农民、农村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是加快农业、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设置农业专项资金,既积极推动了科技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又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但在农业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强化涉农事业单位农业专项资金预算管理能力,最大化地发挥农业专项资金的作用,促进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和核心,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我国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要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运用先进技术成果,进行规模生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就农民文化素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弥渡生物资源丰富,素有"滇西粮仓""蔬菜王国"和"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弥渡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十二五"末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实现100亿元产值、打造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中心的目标,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和创新举措。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是统筹城乡发展、拉动财政增长、提高农民组织化经营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弥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渭北旱塬农业的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区域内部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黄土高原县域(市)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县域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确定了渭北县域农业持续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提出以水肥资源持续利用为中心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相应配套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之年。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要求,坚持"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这条主线,突出"保供给、促增收"两大任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夯实发展基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  相似文献   

15.
协同发展生态农业与社区支持农业促进乡村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问题总是存在于农业之外。本文从政治生态学视角把脉新时期我国农业产业及其相关的农村、农民问题之困,梳理为了缓和或解决"三农"问题在全国上下方兴未艾的生态农业与社区支持农业协同创新实践,唤起全社会对"三农"出路的思考和参与。文章涉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方面面,包括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农业基本经营体制、农业产业体系、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核心观点是通过生态农业和社区支持农业的协同发展,促进农业"三产"有机融合,从"产业兴旺"角度推进乡村振兴。作者提议:1)体现农民(生产者)的主体地位,用社区支持农业理顺农业经营体系;2)强化生态保护的主导目标,用生态农业构建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3)突出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用生态农业和社区支持农业的协同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投入品和农村生活垃圾造成农村水质普遍明显下降;化肥、农药、地膜等的大量投入,恶化了农业环境;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工业污物的随意弃置或大量堆积,给农村水土造成深度污染;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挤压。本文针对亟待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与持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矛盾,提出推进农业农村生态化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云南省永进彝族山区农民增收情况的实地调研,发现生存环境条件差、农民文化素质低和农村产业结构不协调是影响该地区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认为实现永进彝族山区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在于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8.
<正>巴南区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坚持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业和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业同步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农村社区化进程,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特色农业有"看头"。累计流转土地32.83万亩、流转比例35.17%,适度规模经营24.62万亩、规模经营度26.38%。建成水稻、五布柚、茶园梨园、渔业、蔬菜和花卉苗木等多个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南—南线(南泉—南彭)万亩蔬菜基地和万亩花木走廊、惠—东线(惠民—东温泉)生态休闲渔业带、木  相似文献   

19.
《南方农业》2012,(9):2
2011年,重庆市南川区"三农"工作面对严重的冰雪冻害、五十年一遇夏旱、持续高温伏旱等不利影响,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历尽艰辛,在极不平凡的一年里,实现了大灾之年稳产增收目标。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3%;农业增加值达到28.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17元,比上年增长23.1%培育农村万元  相似文献   

20.
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量,解决"农民荒"问题的根本之策。目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培育对象综合素质较低、主体职能不明确、培育过程中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应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意识引导,明确农民主体地位;整合培育主体,多元主体齐参与;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环境;科学设置培育方案,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