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国胜 《新农村》2006,(4):29-29
编辑同志:我父母生有我们姐弟五人,现在都已长大成人。大姐婚后和父母同居一地,其余四姐弟都在外地工作。6年前大姐不幸病故,从此,照顾父母的重担都由大姐夫一人挑起。前不久两位老人相继去世,他们留下了不少遗产,但没有遗嘱。在分割遗产时,二姐认为小弟是家中惟一的男孩,财产应由他全部继承;而小弟则认为大姐夫赡养较多,财产应由他继承;我和三姐都认为姐弟四人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应当平分遗产。为此,形成了不同意见。请问父母的遗产子女必须平分吗?读者许琳许琳读者:根据《继承法》第10条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  相似文献   

2.
罗老师:我因家中兄弟较多,生活困难,父亲将我过继给侯某夫妇为子。养父母多年未育,把我视同己出,帮助我成家立业。但是,我始终没有忘记生父母的养育之恩,经常去照看他们。几年前,养父母相继去世,不久前,生父也因病身亡。期间,为了他们的身后丧事,我花费了一定的钱财和精力,但是在我要求继承生父母的遗产时,却遭到几位亲兄弟的反对。他们认为我已过继给侯某为养子,继承了他的遗产,就不能再继承生父母的遗产。请问:我是否还可以继承生父母的遗产?读者侯平侯平同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自收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  相似文献   

3.
我有个亲妹妹小时就被我伯父收养,伯父去世后,她一直随伯母生活。不久前,我父母因遇车祸双亡。妹妹得知后主动来和我料理了父母的后事,并要求与我一同继承生父母的遗产。我认为这个妹妹已送给他人收养,且在父母在世期间这种收养关系没有解除,她无权继承父母的遗产。请问,我的认识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4.
政策法律     
养子女有权分得 生父母的遗产吗 编辑同志: 我有个亲妹妹小时就被我伯父收 养,伯父去世后,她一直随伯母生活。 不久前,我父母因遇车祸双亡。妹妹 得知后主动来和我料理了父母的后事, 并要求与我一同继承生父母的遗产。  相似文献   

5.
有问必答     
<正>河南林州的张女士咨询:养子女、继子女有继承权吗?答复:《继承法》中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因此,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都是应当与亲生子女一样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的。但是,并不  相似文献   

6.
<正>问:父亲去世后,我和妹妹都放弃了遗产继承权,全权交由继母办理继承事宜。最近继母找到我,说父亲有很多债务,现在遗产还不够还债的,多出的部分要求我和妹妹承担。我已经放弃继承了,还要承担父亲的债务吗?答:继承人承担偿还责任的法律规范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三条:"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  相似文献   

7.
正问:我3岁时被姑姑一家收养,他们去世后我继承了二老的遗产。2009年12月,我家后面的厂房扩建,养父家的祖坟被征用,得款26万元。我养父两个弟弟的子女们都分到了钱,但我没有。他们说由于我没改姓,所以无权分征地款。请问:养子没改姓就无权分征地补偿款吗?答: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8.
《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第十二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  相似文献   

9.
辛祥 《新农村》2008,(11):36-36
5年前,我与朱某结婚,并于2006年初收养了一个孩子。我们与孩子的父母签订了收养协议,不过,没有到民政部门办理收养手续。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个月前,朱某因病去世。料理了丈夫的后事,一家人在分割遗产时又起波澜。我认为,养子是法定继承人,我又下岗在家,应当多分遗产;朱某的父母则表示,养子没有办理收养手续,不是法定继承人。请问:未经登记的被收养人是不是法定继承人呢?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从小被他人收养, 1990年结婚后在婆家生活,但每月照常给付养父母生活费用,并经常回去照看。 1996年养父母的生活起居发生困难,协议让养父母 20岁的侄子以“过继子”的身份到父母家生活并照料他们二人的生活。去年养父母相继去世。今年因继承养父母留下的五间房屋,我和养父母的“过继子”发生纠纷,他和他的亲属称他也是养父母的养子,并办理了协议收养手续,同样应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和我共同继承这五间房屋,像这样的情况,他能否和我共同继承养父母留下的房屋 ?  张 萍 张萍同志:   在我国收养子女是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的子女,从而建立拟制亲子关系的一项民事法律行为,这种民事行为应依照《民法通则》和《收养法》的规定进行。《收养法》第八条规定了“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如果当事人在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并办理了合法收养手续收养了一名子女后,再收养孤儿和残疾儿童的可以不受“收养一名子女”的限制外,即使收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子女,也不能违背“只能收养一名子女”的法律规定。建立收养关系除当事人依据《收养法》的规定必须具备收养关系的实质条件外,还必须依照收养法的程序履行一定的收养手续,只有这样收养关系才能合法成立。收养...  相似文献   

11.
正问:2015年11月我与丈夫张某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11月30日在当地民政局领取了离婚证。12月6号,张某因醉酒驾车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死亡。请问:我们离婚才7天,张某留下的遗产,我有权继承吗?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  相似文献   

12.
法律在线     
哪些财产是不可继承的?遗产,作为一种财产,继承人可依法继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遗产都可以继承,除《继承法》第三条规定的范围以内的遗产可依法继承外,下列遗产不能继承:一、与被继承人的人身密不可分的人身权不能继承。如公民的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科技》2006,(2):60-60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继承人接受继承,应当承受被继承人的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也就是说,继承人表示接受继承,就应当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如果继承人放弃了遗产继承,则对被继承人的债务没有清偿责任。依照我国法律规定,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06,(1)
彰武县哈尔套镇的王金良家有弟兄好几个,但父母一直住在王金良家,他平常替父母还了不少债务, 如今父母去世,属于老人的土地和财产在儿女之间该如何分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继承法>第3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作为继承法律关系的客体和继承权的标的,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和依法可以继承的财产权利,而不包括财产义务.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因婚后多年未孕,便收养了一个小孩(路边所拾),小孩现已满15岁。现在我们夫妻双双下岗,经济较紧张,不知可否解除收养关系。读者方园方园读者:为了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一般不得要求解除收养关系,这是许多国家收养法律的通例。《婚姻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你的收养行为虽然发生在《收养法》实施以前,根据这一规定的精神,也不允许收养人随便解除收养关系,除非收养…  相似文献   

17.
<正>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依照法定继承顺序分配遗产,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其继承权是平行的,如第一顺序中配偶、父母、子女,他们之间继承权是不应有什么区别的,可以同时继承,不应分先后。同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13,(16):55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赵某来电:我和哥哥对父母留下的房产因继承问题产生争议,听说仲裁可一裁终局。请问:我们能不能申请仲裁?答:《仲裁法》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由于你与哥哥间的纠纷属于继承纠纷,所以仲裁部门不予处理。  相似文献   

19.
小村 《福建农业》2007,(10):37-37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确定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及各继承人应继承遗产的份额。  相似文献   

20.
律师:请问法定继承应当如何理解?苍国华苍国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要按照顺序继承,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