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短波     
《新农村》2017,(3)
<正>我国油菜含油量育种技术获专利优秀奖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发明的"油菜含油量性状主效基因位点及应用"获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采用该专利技术可大大加快选育油菜高含油量品种。利用该专利技术创制的高油新材料YN171含油量高达64.8%,比原油菜含油量世界最高纪录61.7%还高3个百分点,为高油育种提供了独特的种质资源。摘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网  相似文献   

2.
油菜高含油量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贵春  杨光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373-5375,5411
近年来,我国油菜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生产上推广的油菜品种含油量普遍偏低,导致产油量不高。育种家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概述了油菜高含油量育种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生物技术和分子育种方法在高含油量育种上的应用进展。单株选择、诱变育种、黄籽育种和品种间杂交是高含油量育种的常用方法,育种家已把多种育种方法结合起来用于育种实践中,并结合生物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选育出了很多高含油量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高产油量优质杂交油菜中油杂8号的选育及优良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杂种优势利用来提高油菜产量的同时提高种子的含油量,从而获得油菜生产最终目标性状--产油量的总体提升是发展高效低成本油菜产业的保证。介绍了利用辐射诱变、有性杂交结合单株成对测交等方法,改良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育性、产量和含油量性状,选育高产油量杂交油菜品种中油杂8号的过程及其特性。在湖北省和中国油菜品种区试中,中油杂8号比对照中油821分别增产9.82%和10.64%,达极显著水平;含油量和产油量在湖北省区试中均居参试品种首位,分别达42.77% 和1 051.05 kg·ha-1,比对照品种分别提高3%和161.3 kg·ha-1,是目前长江中游区含油量最高的少数几个优质杂交油菜品种之一。文中还对中油杂8号的强优势基础、增产高油因素及通过大粒性状培育高产油量油菜品种的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1月28日,《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院士团队最新成果。该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了农作物种子性状的第一个细胞质调控基因orf188,并揭示了该基因调控油菜种子高含油量的作用机制。该成果为油菜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了新途径,为育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区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为甘蓝型油菜的高含油量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6个含油量不同、遗传差距较大的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为亲本,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模式Ⅰ配制36个试验组合(正反交+亲本),在大荔冬油菜区和张掖春油菜区2个试验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F1代油菜籽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并分析环境效应。【结果】在2个不同生态区仅有少数组合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在张掖春油菜区正向中亲优势组合比例为80.00%,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在不同生态区的表现有差异,但出现杂种优势的组合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不同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90%,狭义遗传力均接近80%;各亲本含油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配合力虽受环境影响,但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趋势总体上一致;在张掖春油菜区,含油量正反交效应达极显著水平,而在大荔冬油菜区正反交效应并不显著。【结论】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同时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高含油量杂交油菜育种应以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为主;为春油菜区配制杂交种还需考虑组合的正反交差异。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特高含油量育种技术与资源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品种间单交、复交和生态育种,黄籽育种,DH系育种,高含油种质杂种优势育种等途径,将甘蓝型油菜种质材料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60%左右,最高达61.7%;杂交种的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50%以上。在高油杂优利用上提出"高油种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的杂交育种模式,比CMS、GMS杂交育种途径更高效、安全,并能更快地把高油种质应用到生产中去。笔者依据细胞生理和成分的分析以及向日葵育种的经验,提出油菜含油量可达70%左右,可能成为育种者今后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科技》2006,(1):36-36
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员王汉中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双低超高产高含油量多抗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的选育与应用”,前不久荣获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双9号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选育成功的优质油菜新品种。2002年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油菜生产的目的在于获得食用油,因而不断提高油菜籽中的含油量是油菜育种的主要目的。近年来,国内外(1)(2)(3)(4)都很重视采用指示性状(即黄色种皮),作为选育高含油量的新品种的一种手段。据加拿大研究(2)白菜型的黄籽油菜,具有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也高、纤维素含量少的特点,并提出1982年实现油菜品种黄籽化的育种目标(1)。1675年春季我们在甘兰型油菜中发现黄籽油菜(4)后,连续五年(1976-80年)进行系统研究,1980年春收后考种分析。己  相似文献   

9.
中国油菜生产上推广的油菜品种含油量普遍较低,提高含油量是目前油菜科研的主要目标之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聚合育种和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并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育种材料进行品质检测,选育出了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系T057-7.2003年、2004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T057-7含油量分别为50.15%和52.38%.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2A和77A测交结果表明,T057-7是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经田间鉴定,T057-7具有农艺性状优良、抗(耐)菌核病、高抗病毒病等优点,可以作为选育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和杂交种的育种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10.
项目承担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本项目研究人员原创性地提出“底物竞争”高油育种理论和反义PEP基因高油育种技术,并应用该技术成功育成世界上含油量最高(54.2%)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系。该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入选200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度开发与研究,已获得芥酸含量超过60%的超高油、超高芥工业用油菜和含油量达到25.4%的高油大豆新品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研究不同含油量的云南小油菜accD基因,并分析其表达对含油量的影响。[方法]以不同含油量的云南小油菜为材料,克隆了乙酰辅酶A羧化酶Ⅱ的β-CT亚基的编码基因accD,并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及其表达对种子含油量影响的研究。[结果]不同含油量的云南小油菜的accD基因发生了极少的碱基替换,其同源性高达 98.6%。accD基因的表达随生殖生长的进程依次增强,在晚期角果中表达最高。在中期角果、晚期角果中accD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种子含油量,呈正相关。[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解析油菜高含油量的分子机理及其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优质油菜品种秦优7号的选育、杂种生产及纯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油菜秦优7号是中国目前适应区域最广,年种植面积最大的高油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其芥酸含量0.39%,硫苷含量25.39μmol/g,含油量43%左右,在气候适宜的年份,含油量可达45%以上。本文基于秦优7号的选育,提出了秦优7号多基因、多亲本聚合育种技术;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3A以单株为本,父母本双双互选的高效育种技术;杂交油菜种子生产中的环境系、亲本系、媒介系3个系统的理论及其相应的关键制种技术;研制的应用油菜幼芽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和建立的RAPD和SSR分子标记快速检测杂交油菜种子纯度的技术,以及种子生产的质量控制技术、产业化运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2019,(3):34-35
为了解常德市近年来油菜的育种现状及方向,以2012~2016年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品种数、油菜籽产量、含油量、芥酸和硫苷含量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6年常德市参试品种累计166个,其中常规品种占11.44%,双低品种占92.17%;油菜籽平均产量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比对照品种低,表现为减产,2012年、2016年表现为增产;各年油菜籽平均含油量均比对照品种高,高含油量为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方向;芥酸和硫苷含量各年间及各品种间变辐较大。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李殿荣研究员领导的油菜育种技术课题组最近成功选育出一批含油量50%以上的油菜籽,其中含油量最高的达60%左右,这意味着一粒油菜籽至少能压榨出其体重一半的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双低油菜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油菜含油量却普遍偏低,严重制约着我国油菜产业的竞争力。绵阳农科院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多种育种方法,在高含油油菜材料创制和育种方面做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6.
对收集到的15个国家的22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脂肪酸组份、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含油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大多数来自欧洲国家的种质资源为低芥酸(<1%)品种,部分为双低(低芥酸、低硫甙)品种;高含油量(>45%)的品种仅在日本及德国品种中发现。通过鉴定筛选出22份优质油菜育种需要的优异种质资源,并成功地利用了其中的部分种质育成11个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种植60余万公顷。90年代,这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为云南省的优质油菜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表达外源GlgC基因增加甘蓝型油菜种子淀粉积累,从而可能增加含油量,为油菜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一种潜在的新途径。【方法】本研究将定点突变的大肠杆菌AGPase基因GlgC分别和2个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DOF(拟南芥球形胚阶段启动子)、Cruc(油菜种子特异蛋白启动子)重组,构建2个GlgC过表达载体pMB-DOF-TG和pMB-Cruc-TG。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甘蓝型油菜,获得转基因植株。【结果】PCR及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GlgC基因已导入油菜再生植株基因组并获得表达。【结论】获得了甘蓝型油菜转GlgC基因阳性株,为利用遗传改良技术实现上述途径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用一种聚合育种、诱变技术和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新方法,我国科技人员在世界上首次选育出一种“特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系。检测显示,其种子含油量高达54.72%。比同际上报道的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最高纪录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此外这种油菜种子的含油量比目前长江中游大面积推广的普通油菜品种也高出25%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6个含油量不同、遗传差距较大的高含油量黑籽甘蓝型油菜为亲本,按照GriffingⅠ完全双列杂交模式Ⅰ配制36个组合(正反交+亲本),在甘肃张掖春油菜区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F1代油菜籽含油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0.00%的组合表现出正向中亲优势,仅有20.00%的组合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含油量的广义遗传力为97.83%,狭义遗传力为78.19%;各亲本含油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组合含油量反交效应达极显著水平。甘蓝型油菜籽含油量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同时受非加性效应影响;高含油量杂交油菜育种应以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为主,同时还需考虑组合的正反交差异。  相似文献   

20.
《宁波农业科技》2007,(2):20-20
用一种聚合育种、诱变技术和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新方法,我国科技人员在世界上首次选育出一种“特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系。检测显示,其种子含油量高达54.72%。比国际上报道的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最高纪录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此外这种油菜种子的含油量比目前长江中游大面积推广的普通油菜品种也高出2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