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筛选适应重庆市潼南县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适应"麦//玉//苕"三熟变"麦//玉+豆//苕"四熟耕作制度改革的大豆后备品种,于2002—2004年选择七个大豆品种(系)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潼大豆9906’平均667 m2产量147.8 kg,在丘陵区域中台位地种植表现好,但成熟后必须及时收获、晾晒。‘潼大豆9923’平均667 m2产量140.5 kg,是目前潼南丘陵区域中台位地至以上坡土首选的秋大豆良种。‘黑豆9号’平均667 m2产量135.6 kg,耐旱性差,耐湿性差,不耐连作,在坝地沙壤土、丘陵低台位沙土种植表现较好。‘黑豆4号’平均667 m2产量128.6 kg,耐湿性差,不耐连作,在坝地沙土、坡地中台位地种植表现较好。以上品种(系)均较CK1(塞凯20)、CK2(渝豆1号)增产。‘潼大豆9901’平均667 m2产量117.0 kg,较CK1、CK2减产,适宜在丘陵高台位瘠薄地种植。2013年,‘潼大豆9923’、‘潼大豆9906’在潼南县推广种植面积分别达3760 hm2、1620 hm2。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节本增效的旱地麦田麦/玉/苕、麦/豆/苕和麦//胡/玉/苕等三种多熟制间套作种植模式系列,以及旱地优质小麦间套作种植的一些配套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重庆市潼南县近十几年来进行的坡地耕作制改进探索实践表明,丘陵地条件下,实行粮作与菜用大豆间套作,每667 m2可增收大豆60~ 125 kg,新增纯收益240~ 1000元;既养地,又省工、省肥、成本低,其农事活动在农闲,操作简便,适宜弱势劳力群体,效益显著.重点介绍了“麦//玉+豆//苕”四熟耕作制大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重庆市潼南县选育出了适宜丘陵瘠薄地种植的耐旱大豆品种潼豆9769、潼豆9923,开创性地探索实践了"麦—苕"、"油—苕"两熟变"麦—豆/苕"、"油—豆/苕"三熟的耕作制度,并总结出了农艺措施,在当地示范推广已具一定规模。三熟制比原来的两熟制实现每667m2增收大豆60~92kg,新增纯收益200元以上;在增加收益的同时,还能促进土壤养分良性循环,耕地用养结合,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大豆新品种‘潼豆9923’净作667m2产量129~156kg,在各种熟制中配用该品种可增收大豆60.0~126.5kg。潼南县2011年净作、间作和套作示范推广该品种达3533hm2。文章简介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筛选适宜重庆市忠县"三山两槽"丘陵地貌以及麦/豆/苕,麦/豆//豆,玉//豆/苕等不同耕制条件的优质、高产、高效大豆品种,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引进了7个大豆新品种,与对照(南豆3号)进行品比试验。试验于2009年在忠县涂井乡龙滩村实施。初步结果表明:高农优1号产量最好,产量差异极显著,抗性好;豫豆25综合性状最好,抗逆性最强,产量差异不显著;齐黄26比对照增产2.53%,产量差异不显著,抗逆性一般,单株综合性状一般;鲁豆10号、贡豆E30、沔509、贡豆9101比对照减产3.80%~20.25%,综合性状一般,不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2008—2013年巫溪县开展了农业部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落实万亩高产示范片1个(3.28万hm2),千亩核心示范片57个(0.4万hm2),通过推广"以脱毒种薯推广和晚疫病防治为核心的‘四推三改’集成高产技术",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重庆万亩高产创建活动中,4年综合评比巫溪县获得重庆市第一名,曾连续3年创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最高单产达到3962.6kg,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和种薯产业的发展。在引进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指导晚疫病防治和推行"薯-玉-苕"和"薯-玉-苕-薯"套作模式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在西南山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制种玉米种子乳线发育的水氮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线是判定玉米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明确灌水和施氮对制种玉米种子乳线发育的影响,以‘郑单958’和‘先玉335’制种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充分灌溉(6 000 m3·hm?2,W6000)、中度胁迫(4 500 m3·hm?2,W4500)、重度胁迫(3 000 m3·hm?2,W3000)3个灌水梯度,不施氮[0 kg(N)·hm?2,N0]、中氮[225 kg(N)·hm?2,N225]、高氮[450 kg(N)·hm?2,N450]3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水氮应用对制种玉米种子乳线发育进程、籽粒含水量、百粒重、籽粒脱水和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制种组合在不同水氮条件下种子乳线发育表现出明显差异;不同水氮条件下‘郑单958’乳线发育进程历时18~24 d,较‘先玉335’的33~36 d短;随灌水量增加,‘郑单958’种子乳线发育有延迟趋势,而‘先玉335’种子乳线受灌水量影响不显著;在乳线同一发育阶段,灌水和施氮均对籽粒含水量无显著影响,百粒重均表现为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不同灌水处理间,‘郑单958’种子在重度胁迫条件下的脱水速率显著高于中度胁迫和充分灌溉,施氮量间无显著差异,‘先玉335’种子脱水速率各灌水量间无显著差异;‘郑单958’种子的灌浆速率各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充分灌水条件下,不施氮处理灌浆速率显著高于施氮处理,而‘先玉335’灌浆速率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同一灌水条件下均是中氮处理高于不施氮和高氮处理;‘郑单958’种子每脱水1%,籽粒百粒重增加幅度在0.37~0.88 g,而‘先玉335’在0.43~1.34 g。因此,‘郑单958’种子乳线发育受灌水影响显著,水分亏缺致使种子脱水加速,乳线进程加快;‘先玉335’种子乳线发育受氮素影响显著,氮素不足和过量均影响种子灌浆,延迟乳线发育。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红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以及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选择大豆、萝卜与玉米间作及3种作物的单作进行田间试验,在作物成熟期采样,进行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玉//豆)、玉米-萝卜(玉//萝)、玉米单作(玉单)、大豆单作(豆单)、萝卜单作(萝单)处理中,大团聚体(> 0.25 mm)的百分含量明显高于微团聚体(<0.25 mm),其中以大团聚体中粒径为0.25~2 mm的百分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两种粒径,大团聚体百分含量表现为:玉//豆>玉//萝>玉单>萝单>豆单,微团聚体则与其相反。团聚体粒径中的有机碳含量表现为0.25~2 mm粒径最高、<0.25 mm粒径次之、>2 mm粒径含量最少、玉米大豆间作含量最高、玉米单作含量最低。团聚体粒级中全氮含量与有机碳分布一致,但单作的全氮含量高于间作。有机碳与全氮的C/N为间作高于单作,>2 mm粒径C/N高于其余两种粒径。微生物量碳、氮在团聚体粒径中的分布趋势一致,都表现为间作模式高于单作模式,大团聚体中的含量高于微团聚体。微生物量碳、氮的C/N为单作模式高于间作模式,微团聚体大于大团聚体。与单作相比,间作能提高土壤中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增加大团聚体粒径内的有机碳、氮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遵辣8号’是遵义市农科院选育的遵义朝天椒类型地方常规品种,2014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在贵州省2年的区域示范中,表现出辣味始终、粗脂肪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适当、产量高等特点。为提升黔北地区的辣椒科技含量,促使遵辣8号的推广应用,通过宣传发动、试点示范、资金补助等方法,示范带动种植1200 hm2,收获干椒447.2万kg,产值达到8944万元,增收产值达到1600万元,户均增收10610元。示范表明,‘遵辣8号’丰产、优质性状表现稳定,可加大推广种植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粳型糯稻新品种‘安糯2号’的丰产栽培技术模式,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该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措施(插秧密度,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产量与各因素间的数学模型:Y=513.31-12.83X1-20.03X2+4.12X3+8.85X4+3.69X12-13.68X22-6.25X32-0.55X42-0.24X1X2+3.55X1X3+1.33X1X4+1.61X2X3-4.11X2X4-0.70X3X4。进一步分析得到影响该品种产量的4个因素作用大小依次为施氮量栽插密度施钾量施磷量。通过频数分析得出‘安糯2号’获得500.32 kg/667 m~2产量以上的优化方案为:栽插密度(1.145~1.230)×10~4穴/667 m2,667 m~2施纯N4.144~4.893 kg、P_2O_5 8.249~9.752 kg、K_2O 11.575~13.15 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有机肥与不同量氮、磷化肥配施对旱地小麦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确定适用于山西南部丘陵雨养旱地小麦不同降水年型的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方案。  【方法】  2013—2016年在山西临汾开展田间试验,共设5个处理:羊粪 22.5 t/hm2 + N 150 kg/hm2 + P2O5 105 kg/hm2 (MsN150P105)、猪粪 22.5 t/hm2 + N 150 kg/hm2 + P2O5 105 kg/hm2 (MPN150P105)、羊粪 22.5 t/hm2 + N 105 kg/hm2 + P2O5 75 kg/hm2(MsN105P75)、猪粪22.5 t/hm2 + N105 kg/hm2 + P2O5 75 kg/hm2 (MPN105P75),以不施肥为对照 (CK),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其中,2013—2014年、2014—2015年为丰水年份,2015—2016年为干旱年份。以强筋小麦‘晋麦92号’为供试品种。在收获后,测定各处理小麦产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并根据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200 cm土层蓄水量和年降水量,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  【结果】  降水年型、有机肥与氮磷配施及二者交互作用均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丰水年羊粪、猪粪与氮磷配施增产显著,增产幅度为6.14%~18.45%,其中MsN150P105、MpN105P75处理增产幅度较大;干旱年猪粪与氮磷配施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达14.18%~19.15%,羊粪与氮磷配施增产效果不明显;猪粪与氮磷配施增产效应表现为干旱年大于丰水年。干旱年水分利用效率低于丰水年,猪粪与氮磷配施在丰水年、干旱年的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7.68%~15.76%。与对照相比,两种降水年型下猪粪、羊粪与氮磷配施处理小麦的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均提高或延长。  【结论】  山西南部丘陵雨养旱地小麦,丰水年施用羊粪 22.5 t/hm2,配施N 150 kg/hm2 和 P2O5 105 kg/hm2 增产提质效应最好;丰水年或干旱年施用猪粪 22.5 t/hm2,配施 N 105 kg/hm2和P2O5 75 kg/hm2 均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提质效果,且干旱年效果更好。因此,从增产提质与化肥减施综合分析,山西南部丘陵雨养旱地小麦施用猪粪22.5 t/hm2,配施 N 105 kg/hm2和 P2O5 75 kg/hm2是高产稳产提质增效的最佳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前,重庆市长寿区‘W.默科特’杂柑种植面积0.38万hm2,投产面积0.08万hm2,产量1.5万t,主要分布在石堰、龙河、双龙、长寿湖、葛兰5个镇,系重庆市集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长寿区东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W.默科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收益。从"培肥园土;促花控冠,提高品质;病虫害安全防控;越冬防寒"简介该公司总结的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并以月份为序,逐月介绍该品种的周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新疆麦后复播大豆适宜滴灌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着北疆地区麦-豆两熟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麦后复播大豆加剧了与春播作物的用水矛盾,因此,为缓解农业用水压力,本研究通过设定不同滴灌量,从中筛选出适宜复播大豆种植的灌水量,为复播大豆节水、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以‘黑河43′为试验材料,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设置3000、 3600、 4200、 4800 m3/hm2四个灌溉量处理,研究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 分配及植株中养分吸收特征的影响。【结果】复播大豆干物质、 植株中N、 P2O5及K2O的积累均符合Logictic生长函数模型。复播大豆单株干物质重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以灌水量4200 m3/hm2处理最高; 各处理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均在出苗后49.5~53.0 d,快速积累期为30.3~31.9 d,最大积累速率平均为0.48 g/(plant·d)。不同滴灌量处理大豆植株中N、 P2O5和K2O含量随着滴灌量的增加亦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最大吸收速率分别出现在苗后47.1~49.9 d、 44.8~45.1 d和44.6~46.1 d,快速积累期分别为31.7~36.4 d、 22.2~22.4 d和28.7~31.46 d,最大积累速率平均分别为26.35、 8.15和9.30 mg/(plant·d)。滴灌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以4200 m3/hm2(W3处理)最高,为3741.23 kg/hm2,分别较3000、 3600和4800 m3/hm2三个处理增产30.42%、 13.98%和8.44%。子粒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蛋白质和脂肪总量以4200 m3/hm2处理最高,为53.03%。【结论】适当增加灌水量,不仅能够促进复播大豆植株养分的吸收、 积累,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同时还提高了子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总含量。但灌水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及养分的吸收利用,导致产量降低。因此,推荐灌水量为4200 m3/hm2作为北疆复播大豆高产、 节水的合理灌溉定额。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金丝皇菊’在湖南地区种植面临的土壤问题以及实现湖南黑茶的茶渣废弃物再利用,本研究采用黑茶渣、黑茶渣腐熟有机肥、市售有机肥、黄壤土作为基质应用于‘金丝皇菊’栽培,并对4种栽培基质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测量‘金丝皇菊’栽培过程中的生长形态指标和光合特性指标,研究黑茶废弃物应用于‘金丝皇菊’栽培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黑茶渣有机肥基质理化性质在4种基质中表现最佳,容重、总孔隙度、持水能力显著大于黄壤土,碱解氮含量(791.18 mg/kg)为4组中最高。根据4组基质栽培的‘金丝皇菊’植株生长形态指标可知,黑茶渣有机肥基质栽培的‘金丝皇菊’营养状况最好,其株高(45 cm)、冠幅(28.125 cm)、茎粗(6.54 mm)、叶片总叶绿素含量(17.50 mg/L)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由4组基质栽培的‘金丝皇菊’植株光合特性指标可知,黑茶渣有机肥基质栽培的‘金丝皇菊’叶片净光合速率[19.34 μmol/(m2·s)]显著高于其他基质,光补偿点[2.77 μmol/(m2·s)]和暗呼吸速率[0.43 μmol/(m2·s)]则显著低于其他基质组。黑茶渣有机肥基质栽培的‘金丝皇菊’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较其他3组基质变形大,而初始荧光、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等荧光指标显著低于黄壤土,但其最大荧光、光化学淬灭系数等荧光指标显著高于黄壤土。由此可知,黄壤土中添加黑茶废弃物的腐熟有机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金丝皇菊’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了‘金丝皇菊’的生长。黑茶废弃物的再利用在提高‘金丝皇菊’生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缓解了黑茶废弃物的处理压力,通过有机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6.
油用牡丹良种‘凤丹’引种栽培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牡丹是结籽能力较强的一类牡丹品种的统称,其种子可用于提取优质食用油。20世纪60年代,‘凤丹’牡丹从安徽铜陵引种至重庆地区,作为药用牡丹种植以收获丹皮。通过多年的引种驯化,重庆市林科院2013—2015年研究发现,‘凤丹’牡丹在重庆表现出生长旺盛、分枝量大、种子产量高、种子含油率高等特点,适宜作为优良的木本油料品种种植推广。七年生植株产果平均为167.09 g/株,产种子平均为57.72 g/株,出籽率平均为34.5%,千粒重平均为373.86 g,667 m2产种子平均为138.53 kg。2015年11月该品种通过重庆市品种认定会专家评审,品种名称沿用‘凤丹’,良种编号为"渝R-ETS-PO-006-2015"。  相似文献   

17.
以‘11S12’为材料,采用三因素的裂-裂区试验设计,探讨播期、施肥量和密度对新型蓝粒杂交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施肥量和密度对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产量随播期、施肥量和密度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播期以11月5日、施肥量以300 kg/hm2、密度以1.80×106株/hm2组合最好,此种组合可使小麦产量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玉红油2号’(选育编号:20-5-26-7)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于2000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双低高代材料"20-5",采用系统选育方法选育而成。2008—2010年参加云南省优质油菜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田油菜组),平均产量3132.9kg/hm2,比对照‘花油8号’增8.02%,增产显著,丰产性好。该品种生长整齐一致,长势强,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枝部位低,抗倒伏,平均株高151.16cm,有效分枝15.2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69.50角,每角粒数19.80粒,千粒重3.81g,单株生产力22.10g,平均生育期181.15d。品质优,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27.19μmol/g,粗脂肪含量40.65%。适宜云南省1500~2000m海拔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9.
辽西‘富士’苹果CND法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辽西地区‘富士’苹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占辽宁省较大比例,但其施肥管理缺乏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Compositional Nutrient Diagnosis(CND)法对辽西‘富士’果园的营养状况开展叶片分析研究,初步探明辽西地区‘富士’果园营养状况,指导果园施肥管理。【方法】以86个有代表性的‘富士’苹果园为研究试材,测定了果园产量,果实品质以及叶片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铜(Cu)、锰(Mn)、锌(Zn)元素的含量。采用CND法对高生产水平果园进行划分,并对低产水平果园进行营养诊断。采用CND法对高产果园产量划分标准临界值进行确定;对果实品质的划分标准进行确定:第一,对果实品质的6个指标进行归一化;第二,对6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6个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第三,采用CND法对果实品质综合得分进行划分,得到果实品质的划分标准临界值;选择同时满足产量和品质划分标准临界值的果园,结合专家咨询法,确定高生产水平果园的划分标准。根据高生产水平果园的营养状况确定CND法标准参比值,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叶营养诊断,得到辽西‘富士’果园的叶营养状况。针对叶营养状况进行土壤营养丰缺状况的分析,得到辽西‘富士’果园的营养状况的整体情况。【结果】根据CND法的叶分析可以得到:高生产水平果园的产量划分临界值为44.556t/hm2,品质评价综合得分的划分临界值为0.792,辽西地区满足此条件的果园有13个,占总体采样园的15.12%;不同营养元素CND法叶标准参比值为:V*N=2.776,V*P=0.212,V*K=1.884,V*Ca=2.042,V*Mg=0.814,V*Fe=-2.470,V*Cu=-5.090,V*Mn=-2.631,V*Zn=-3.867,V*R=6.330;SD*N=0.173,SD*P=0.144,SD*K=0.155,SD*Ca=0.266,SD*Mg=0.307,SD*Fe=0.189,SD*Cu=0.474,SD*Mn=0.467,SD*Zn=0.325,SD*R=0.134;辽西‘富士’苹果低生产水平果园需肥顺序为:FeMnPNCaKCuZnMg。【结论】CND法使叶分析研究可同时考虑果园产量和果实品质。以此方法进行分析,辽西地区高生产水平果园的产量划分临界值为38.451 t/hm2,品质评价综合得分的划分临界值为0.792,辽西地区满足此条件的果园有13个,仅占总体采样园的15.12%;辽西地区‘富士’苹果的树体营养状况表现为Fe、Mn、P和N元素缺乏;土壤丰缺状况表现为Fe、Mn元素含量适宜,N、P元素缺乏;建议辽西‘富士’低生产水平果园的N、P、K施用采用少量多次原则,适当增加Fe、Mn元素叶面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20.
‘玉红油3号’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于2006年用从中国油料所引进的"中双9号"品种作父本与本站选育出的"A35"品种作母本,通过人工杂交,采用系统选育方法选育而成的。2010-2012年,参加云南省优质油菜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山地油菜组),2 a区试18个点中15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在83.3%,2 a平均单产比对照‘花油5号’增产9.42%,差异极显著,丰产性好。该品种属春性甘蓝型中早熟优质双低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叶型倒卵型,叶色淡绿,叶缘波状,有叶柄,平均生育期173.6 d,平均株高147.91 cm,有效分枝13.9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4.87角,每角粒数20.56粒,千粒重3.46 g,单株产量16.53 g。品质优,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22.30μmol/g,粗脂肪含量45.42%。适宜云南省800~2 200 m海拔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