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3年10-11月,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以蚕业技术推广为切入点,对蓬安县龙蚕镇的蚕业养殖现状进行了调查。但存在蚕业养殖推广专业人员不足,农技人员专业技能不高,农村养蚕劳动力缺乏,蚕业技术推广的传播内容与农户需求间还有差距等问题。通过调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平  钟茂北 《南方农业》2010,(4):41-41,46
分析重庆市永川区发展蚕业循环利用的优势和成效,总结永川区发展蚕业循环利用的几种模式,最后指出充分利用现有桑树资源进一步发展种养殖业生产桑枝食用菌、蚕沙饲养龙虾、桑园种草养兔等蚕业综合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蚕业生产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业生产决策支持系统属于典型的半结构化、多层次、多目的的决策支持系统。本文主要探讨蚕业生产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构建方法,它包含了蚕业生产方面数据库的设计,包含了构建在此基础上的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库、知识库的功能特点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集约养蚕技术体系生态效能不足,蚕业生产废弃物污染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在集约养蚕技术体系构架上,以桑树年生物合成总干物质利用率为衡量指标,采用技术生产力效能与生态效能平衡集合评价方法,对集成到生态蚕业技术体系内的各单项技术进行技术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效"平衡评价;应用蚕业资源物质生产利用技术模式和回流利用技术模式,优化蚕业资源物质流向利用方式,控制生产过程废弃物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程度,形成以桑枝食用菌产业化生产链、蚕沙沼气治污和缫丝生产废水循环利用链为构架的生态蚕业技术体系。生态蚕业技术体系在秦巴山区农村应用以来,有效提高了蚕业生产技术的生态效能,蚕业资源物质生产利用效率提高了20.8%,回流利用效率达52.9%,环境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达70.4%,排放废水的CODCr(采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需氧量)<85 mg.L 1,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有效减轻了蚕业生产污染农村环境的程度,改善了秦巴山区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5.
桑蚕业产业化及规模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目前,省力化种桑养蚕综合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已经为我国桑树的种植以及蚕虫的养殖提供了巨大帮助。针对省力化种桑养蚕综合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对未来的种桑养蚕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种桑养蚕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短平快项目。通过种桑养蚕,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快速脱贫致富,还可以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对促进东兰县的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东兰县发展蚕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当前制约蚕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科技兴蚕"的主要措施与对策:1)提高认识,加强对桑蚕生产的领导;2)制定激励机制提高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3)合理布局,连片开发;4)依靠科技兴蚕;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桑蚕生产发展需要;6)善种桑养蚕的服务体系,做好产前、产中、产后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论述柞蚕场砂化成因和危害的基础上,提出生态蚕场建设的5项技术措施:植物措施;工程措施;蚕场树形优化配置;培育中刈树形、实施科学放养;宣传贯彻蚕业法律法规,落实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桑蚕业的迅速发展,蚕房饲养量和劳力人均饲养量成为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障碍因素:广西河池市从2005年开始探索活动大棚条桑饲养大蚕技术,已取得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蚕丝业的发祥地,现今仍居世界茧丝生产的中心地位,全国大约有2000万农户养蚕,丝绸工业年产值约700亿元,茧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总额的80%以上,年创汇最高时达40亿美元,可谓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但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科技发展滞后,尤其没有大的科技创新,蚕丝业已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蚕业生产目前的总体情况是效益低、消耗大。  相似文献   

10.
以当地主栽品种临蚕6号为对照,在庄浪县高寒阴湿区对6个蚕豆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青蚕14号、临蚕7号综合性状优良,生长势强,晚熟,丰产性好,平均产量分别为5 000.00、4 909.09 kg/hm2,较对照品种临蚕6号分别增产4.8%、2.9%,可在庄浪县高寒阴湿区推广种植。对照品种临蚕6号综合性状好,生长势较强,晚熟,丰产性较好,平均产量为4 772.73 kg/hm2,可继续种植。  相似文献   

11.
会昌县大力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昌县充分开发利用沼气、沼液、沼渣的多种功能,发展推广了多种生态农业业食物链模式,改善了生态环境,建立了绿色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12.
柞蚕业是辽宁东部山区农民一项经济支柱产业,在多年的放养过程中,蚕场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山洪灾害时有发生。目前辽东山区有柞蚕场40万hm2,植被分为密闭型、中间型、稀疏型,中间型和稀疏型植被的柞蚕场水土流失量分别是密闭型植被的1.5倍和7倍,因而,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稀疏型和中间型蚕场植被的改造和修复。补植加密柞树,扩大树冠体积;保护草灌植被,栽种灌状梯带;柞树+胡枝子治理沙砾化;柞树适期轮伐;叶蚕匹配利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目前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把种桑养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该县逐渐构建起了小蚕共育体系,为新养蚕人、贫困户快速掌握养蚕技术,提高养蚕成功率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但在日常养蚕过程中,小蚕共育技术推广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改善。基于此,就目前凌云县小蚕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使用小蚕共育技术集中饲养小蚕的优势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4.
信宜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6.5~22.8℃,沼气池可常年产气,在该地大力发展沼气前景广阔.根据信宜市的特点提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有效地推广沼气厌氧发酵技术,带动和促进沼气液养鱼、喂猪、浸种和喷果,以及畜牲业和无公害的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2005年开始,木薯蚕年饲养量有所增加,其原因是饲养木薯蚕的县居民形成吃蚕蛹的习惯,市场销售看好,经济效益倍增。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区内外目前木薯蚕蛹综合利用现状,对比分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提出木薯蚕蛹开发利用思路,旨在恢复广西木薯蚕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蚕桑产业发展迅速,蚕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剂。但从当前养蚕防病层面来看,部分蚕农的蚕室条件较差、养蚕防病技术落后、蚕病暴发严重,甚至危及周边蚕农的蚕茧产量,导致部分地区蚕茧产量稳定性差。基于此,分析了蚕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着重阐明养蚕防病技术要点,以促进蚕桑产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于吕梁地区油桃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尚不成熟,致使果品产量不高、品质低劣、病虫害猖獗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为在该区成功推广油桃日光温室栽培,增加群众收入,吕梁地区蚕果站进行了两年的示范栽培,并从日光温室的建造、油桃品种选择、定植、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温湿度控制等方面作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于本区推广的油桃日光温室密植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新研制的防治细菌性疾病的蚕药“蚕保一号”为液体制剂,成品加水稀释给蚕添食可防治蚕病。试验表明:给蚕添食1000mg/L的“蚕保一号”水剂,治疗细菌性疾病效果达95%以上;一次性给蚕预服500mg/L“蚕保一号”2~4h后,预防细菌性蚕病效果平均为60%以上。蚕期使用,对蚕的生理以及茧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在小蚕期集中饲养一定数量蚕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在便于管理、节省能源、节省劳动成本等方面均有着优异表现。基于此,简要介绍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技术要点,并探究了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辽东山区柞蚕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柞蚕业是辽东山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但近些年来柞蚕场植被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生产力明显降低。调查研究表明,柞蚕场的植被类型变化与经营水平关系极大,经营水平较高的柞蚕场植被状况好,水土保持的功能也较强。针对不同类型的蚕场,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技术,既能增加植被,又能起到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还可增产蚕茧,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