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施肥对水稻病虫害和产量的影响,以淦鑫699水稻迟熟品种为例,分析不同施肥处理方法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增加。没有配施氮肥、磷肥、钾肥的稻田产量最低5742.10 kg/667m2,而配施氮肥、磷肥、钾肥的稻田最高产量为8298.60 kg/667m2,增产44.52%。同时,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90 kg kg/667m2、55 kg/667m2、135 kg/667m2,最佳配比是1:0.3:0.7。今后在水稻种植与施肥过程中,可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试验探索了前作(冬季)种植蔬菜的情况下,不同氮磷肥施用量与配施植物/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N、P肥施用量呈抛物线型关系,土壤植物调理剂在提高水稻N、P肥吸收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本试验条件下,667 m2施N5.9 kg+P2O5 4.1 kg+ K2O5 kg+土壤植物调理剂33 kg,能获得高产.对于高需N、P品种,在合理施肥的同时配合使用土壤植物调理剂能充分发挥其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3.
试验探索了前作(冬季)种植蔬菜的情况下,不同氮磷肥施用量与配施植物/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N、P肥施用量呈抛物线型关系,土壤植物调理剂在提高水稻N、P肥吸收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本试验条件下,667m2施N5.9kg+P2O54.1kg+K2O5kg+土壤植物调理剂33kg,能获得高产。对于高需N、P品种,在合理施肥的同时配合使用土壤植物调理剂能充分发挥其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产幅度顺序为测土配方施肥1底2追>测土配方施肥1底3追>测土配方施肥1底1追>秸秆腐熟还田,分别比对照增产50.9%、49.9%、46.2%、44.0%,测土配方施肥1底2追、1底3追模式增产效果相对较好,可以在重庆市江津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过量施用化肥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同时也会加剧病虫害的发生;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注意配合施用微量元素及施用适量的有机肥,可以弥补单一施用化肥的不足。配合施肥可以预防和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程度,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让农业生产处于健康的环境。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综述了不同肥料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河南省潢川县推广应用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潢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该县黄寺岗镇油坊村与白术村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化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潢川县内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磷肥次之,钾肥较小.2)氮肥利用率与土壤基础地力养分含量有关,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低则氮肥利用率较高.3)磷肥利用率与土壤...  相似文献   

7.
堆肥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高温发酵使有机物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而变成腐熟肥料的过程,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不但生成大量可被植物利用的有效态氮、磷、钾化合物,而且又合成新的高分子有机物—腐殖质,它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活性物质[1]。本文以堆肥、缓释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3类养分缓释型肥料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肥料产品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的干燥花蕾,为常用中药,种植历史悠久.通过不同施肥试验,本试验通过不同施肥处理,探索其对款冬花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总结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0年4—10月贵州省余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小腮镇实施了水稻翻耕直播不同施肥试验(A.缓效肥料加一钾,B.缓效肥料加两钾,C.两蘖两穗一钾,D.两蘖两穗两钾),结果表明:直播处理产量A相似文献   

10.
水稻抛秧栽培不同施肥技术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同的施肥技术对抛秧栽培的水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早稻施用蘖肥会因前期施肥比例过大,促进水稻的分蘖生长,使分蘖过多,中、后期因营养不足有效穗反而少,影响水稻产量;施好施足穗肥,能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使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提高产量。晚稻因气温高,养分释放快,在注重对穗肥施用的同时,也应适当注意蘖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施肥技术对抛秧栽培的水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早稻施用蘖肥会因前期施肥比例过大,促进水稻的分蘖生长,使分蘖过多,中、后期因营养不足有效穗反而少,影响水稻产量;施好施足穗肥,能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使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提高产量.晚稻因气温高,养分释放快,在注重对穗肥施用的同时,也应适当注意蘖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产量对长期不同施肥和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开始于1982年的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择氮磷钾肥(NPK)、有机肥(牛粪,M)、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肥+有机肥(NPM)、氮钾肥+有机肥(NKM)和磷钾肥+有机肥(PKM)共6个处理,采用产量年际变化、变异系数(CV)、产量可持续指数(SYI)、肥料增产贡献率及AMMI模型对影响双季稻稻谷总产量稳定性的施肥处理、环境和二者互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历年稻谷产量(1982—2012年)对长期不同施肥和环境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NPKM处理稻谷产量最高;在养分投入量相同的情况下,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对于早稻产量的影响效果一致,但单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有利于提高晚稻稻谷产量。不同施肥处理稻谷产量CV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有机无机配施相比较单施化肥能够减小产量CV,各处理晚稻产量的CV大于早稻,但其SYI值小于早稻。NPKM处理的SYI值最高,为0.51;M和NPK处理的SYI值分别为0.44和0.42。肥料对于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有机肥化肥氮化肥磷化肥钾。AMMI模型交互效应主成分(IPCA)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在不同试验年份对环境的响应不一样。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氮磷钾完全肥基础上配施有机肥(NPKM)是该区域双季稻高产和稳产的最佳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分析土壤脲酶、纤维素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作物产量的变化,以探索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和作物产量的施肥方式。结果显示:土壤脲酶、土壤纤维素酶均表现为施肥处理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p<0.05)。T5(常规氮磷钾肥+秸秆+秸秆腐熟剂)处理的微生物数量测定结果在两季中与其它处理相比略有增加。小麦产量以T5处理最高,比对照增产38.2%,而玉米产量最高的处理是T3(0.7倍常规氮磷钾肥+有机肥),比对照增产29.2%。相关分析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两种土壤酶活分别与产量和微生物数量有一定相关性,其中土壤脲酶和土壤纤维素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肥力,而土壤脲酶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土壤微生物数量。综合以上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T5是最佳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4.
间作是一类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增加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农田种植模式。本研究通过一年两季的田间试验,探讨了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对水稻生长性状、病虫害防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作相比,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在早稻分蘖末期、抽穗期降低了水稻株高,而在早稻抽穗期、成熟期及晚稻分蘖末期和成熟期提高了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间作下水稻分蘖数明显提高,在早稻分蘖末期、抽穗期和晚稻成熟期水稻分蘖数分别提高25.20%、11.20%和26.01%。在病虫害防控方面,水稻与美人蕉间作降低了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其中在早稻分蘖中期、末期以及晚稻分蘖末期、抽穗期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分别显著降低35.61%、19.55%、24.83%和16.05%;在晚稻分蘖中期和末期,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显著降低46.35%和60.31%;水稻与美人蕉间作显著提高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幅达11.16%。研究表明,水稻与美人蕉间作是一种能促进水稻生长、降低水稻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新型生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辉  朱德进  黄卉  宁运旺  张永春 《土壤》2012,44(6):966-971
通过在姜堰地区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油菜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变化.试验设10个肥料处理:对照(不施肥,CK),缺氮(PKB)、缺磷(NKB)、缺钾(NPB)处理,大量营养元素平衡施肥处理(NPK)、增施微量营养元素处理(NPKB、NPKBZn),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1/2N+PKB、3/2N+PKB、2N+PKB).结果表明:①缺失氮、磷、钾中任何一种养分时均能降低油菜产量,且当氮肥施用量为N 18 kg/667m2时,产量最高,而硼和锌肥对油菜增产没有显著效果.②在氮、磷、钾缺素处理中,油菜硫甙含量大小顺序为NKB> PKB> NPB,芥酸含量大小顺序为PKB>NKB>NPB,油菜含油量没有显著变化,油酸含量为NPB>NKB>PKB,蛋白质含量在PKB处理下最低.③在NPK处理平衡施肥条件下,施加硼肥能显著降低硫甙和芥酸含量,显著增加油菜含油量、油酸、蛋白质含量;继续增施锌肥对油菜含油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能进一步显著降低硫甙和芥酸含量,并显著提高油菜油酸和蛋白质含量;④油菜硫甙对氮肥施用量具有拐点效应.油菜芥酸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氮肥施用过高(2N+PKB)显著降低含油量.氮肥施用量对蛋白质的影响趋势和油酸一致,即先随施氮量(< 12 kg/667m2)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进一步增施氮肥则没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叶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桑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桑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主要是通过影响桑树春季新稍长和秋季条长及其米条产叶量,进而影响桑叶产量。随着单因素施肥量的增加,桑叶产量也随之增加,在X1-2X2-2X3-2达到最大(其中X1、X2、X3分别为N、P、K肥料因子),为30780.1 kg/hm2。通过建立桑叶产量的肥料效应函数,获得该地区最佳推荐施肥量为N 736.47 kg/hm2、P2O5 215.29 kg/hm2、K2O 267.74 kg/hm2,桑叶最佳产量为30709.5 kg/hm2。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桑叶中粗蛋白、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脂肪含量也随之显著增加,在2水平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2.63%、18.62%、17.76%、9.19%;所以适量氮、磷、钾施肥量及其配比能显著提高桑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可为四川丘陵蚕区高产优质桑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站的养分循环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利用单个生长季的数据研究不同施肥制度对水稻产量构成(单穴有效穗数、单穗粒重和单穴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对产量构成及其稳定性与水稻孕穗期植株的养分含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有利于水稻有效穗数的形成,N处理的单穴有效穗数比CK处理多4.2穗,比NP和NPK处理分别多0.9穗和0.7穗;施用氮肥显著降低水稻单穗粒重,氮磷配施可以协调水稻单穴有效穗数和单穗产量之间的矛盾,获得较高的单穴产量.施用猪粪可以增加水稻的单穴有效穗数和单穴产量,但不会降低水稻的单穗平均粒重.施肥处理仅对水稻单穴有效穗数的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对单穴产量和单穗平均粒重的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CK、N、NP、NPK处理单穴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9.5%、17.9%、1813%和22.9%,施用钾肥会显著增加水稻单穴有效穗数空间变异.施用猪粪对3个指标的稳定性影响不显著.水稻3个产量构成因素及单穴有效穗数标准差与水稻孕穗期茎秆和根系养分含量间具有较好的线性拟合关系,单穴有效穗数变异系数与水稻植株钾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与慈姑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害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合理的间套作种植能够显著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但已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旱地作物种类或旱稻上,而水田环境下水稻间作体系的作物搭配及种植模式研究目前还十分缺乏。本文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与慈姑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害、微环境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间作栽培模式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无显著的防控效果。但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期间,间作栽培模式下水稻纹枯病病丛率分别比单作处理低64.3%和88.2%,稻瘟病病叶率在灌浆期和乳熟期显著低于单作,表明间作栽培模式显著降低了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间作栽培模式下水稻叶片POD、SOD和CAT酶活性与单作模式相比出现了不同程度降低,单作模式下水稻较高的病害发生程度可能是导致叶片保护酶活性增高的原因;间作栽培在早午时段降低了水稻叶片表面的空气湿度,且水稻叶片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在多数时段均高于单作栽培,说明间作栽培模式改善了稻田小气候环境,有利于降低病菌的滋生和传播;光合气体交换日进程测定结果表明,灌浆期间水稻/慈姑间作栽培模式下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气孔导度在日间大部分时段均高于单作水稻,说明间作栽培模式提高了水稻的群体光能利用率以及群体光合效率;间作栽培模式下的土地当量比为1.17,表明水稻与慈姑间作栽培模式不仅能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能起到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长期减量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减量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对巢湖流域连续10年减量化施肥和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后的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磷钾、有效铜锌铁锰含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减氮30%或减磷50%处理对水稻产量无明显降低作用,减量+秸秆还田有增产作用,但增产不显著;减氮30%或减磷50%会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中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减磷50%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减量+秸秆还田会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有效铜锌铁锰含量,对有效磷的增加效果不显著;较不施肥相比,施肥能够明显提高土壤的酶活性,减少氮磷肥会一定程度地降低土壤中的酶活性,减量+秸秆还田对脲酶的增加效果不明显,但会显著增加土壤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土壤酶活性与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考虑减量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可提出在巢湖流域实施减量化施肥+秸秆还田处理来代替高产施肥。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处理对梁平柚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连续3 a (2014—2017年)的田间试验,以10 a生梁平柚为研究对象,研究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50%化肥+50%有机肥(CF+OF)和单施有机肥(OF)下梁平柚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中,CF+OF、OF和CF的单果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F+OF的柚子单株果实数最高,柚子产量分别高出OF、CF和CK 8.2%、31.2%和11.82%;CF+OF处理中,柚子果实中的果汁含量、总糖、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比CK分别提高20.40%、18.95%、64.34%和27.06%,而柚子果皮厚度、种子数和总酸度显著降低,品质改善;施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不同施肥处理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介于7.39~13.89,且差异显著(P<0.05)。CF+OF处理中,柚子成熟期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或相似于单施化肥,说明化肥和有机肥配施能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协调土壤养分供应,改善柚子营养。虽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与CK相比,OF和CF+OF处理有机质和速效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