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兰温室盆花自动化生产装备系统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荷兰为增强盆花企业市场竞争力,解决温室花卉生产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大力发展了自动化生产装备系统,实现了温室盆花高效自动化生产,其温室盆花自动化生产装备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该文介绍了荷兰温室盆花自动化生产装备系统的构成,分别说明了种苗移植、盆花输送、疏盆、分级、包装等环节装备的作业原理和特性,总结出荷兰温室盆花自动化生产装备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盆花栽培管理专家系统管理生产,生产作业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温室周年高利用率生产,自动化装备生产企业积极创新开发新产品。荷兰温室盆花生产的发展模式,对中国温室生产所面临的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逐年提高等问题具有借鉴作用,中国应结合国情首先在温室花卉生产中发展自动化生产装备系统,待技术成熟后,将温室花卉自动化生产技术推广到温室蔬菜生产中,促进中国温室园艺生产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磷、钾肥施用位置对夏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磷、钾肥对夏玉米苗期生长的位置效应,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磷、钾肥施用位置对夏玉米苗期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根系生长的影响,施肥位置包括种子侧方5 cm、种子侧方10 cm、种子下方5 cm、种子下方10 cm,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磷肥施用距离对夏玉米苗期生长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磷肥近距离施用能够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干物质累积量;磷肥施用方位(侧方和下方)对夏玉米苗期生长无明显影响。钾肥不同施用位置对夏玉米苗期干物质累积量和根系长度无明显影响,但对植株根系干重和植株含钾量有一定影响,钾肥近距离施用有减少钾素吸收的趋势。此结果对于玉米苗期的磷、钾养分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磷、钾肥施用位置对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多数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生长多为2~5个月,周期短,花朵繁茂,色彩丰富鲜艳,植株较低,生长整齐,美化效果好,栽培管理、栽培设施简便,从繁殖、栽培至出圃的时间短,便于经常更换,因此草花被大量应用于城市广场、公园、校园、居住区等场所的摆花布置。我国于2000年颁布了盆花等级标准,明确规定了部分盆栽花卉的质量标准。对于盆花生产者来说,盆栽草花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出圃率和经济效益。笔者总结出提高盆栽草花质量的五项措施,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4.
针对东北松嫩平原中南部黑土区玉米带农田长期旋耕导致耕层变浅、容重增大等问题,开展深翻-旋耕轮耕模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试验设置连年旋耕配施化肥(RT)、连年旋耕配施化肥与有机肥(RM)、深翻-旋耕轮耕配施化肥(DT)和深翻-旋耕轮耕配施化肥与有机肥(DM)4个处理,分析0 ~ 45 cm土壤含水量、容重、紧实度、团聚体的变化及10 cm、20 cm、30 cm各深度处土壤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RT处理相比,DT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玉米苗期和拔节期20 cm、30 cm深度土壤温度,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15 ~ 4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并且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提高了30 ~ 45 cm土层 >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同时DM处理能够增加苗期、收获期各土层含水量,且对0 ~ 45 cm土壤容重均有显著降低作用;而RM处理仅使0 ~ 15 cm土层容重有降低,但并不显著,且对深层土壤容重无明显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在0 ~ 15 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紧实度、容重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P < 0.05);在0 ~ 45 cm土层中,土壤容重与土壤紧实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DM的耕作模式能降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以及 > 0.25 mm 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能够较好的改善土壤耕层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量化常规垄作和免耕不同量秸秆覆盖处理条件下,玉米不同生育期尿素氮来源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垂直运移特性和淋失风险,于2016年在连续运行9年的长期免耕定位试验基地上设置田间原位~(15)N同位素示踪微区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垄作(RT)、免耕无秸秆覆盖(NT-0)、免耕33%秸秆覆盖(NT-33)、免耕67%秸秆覆盖(NT-67)和免耕100%秸秆覆盖(NT-100)。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和抽雄期,0~20 cm和20~40 cm土层尿素来源NO_3~--N的累积量显著高于尿素来源的NH_4~+-N,尿素来源NO_3~--N占所施入尿素氮的比例在苗期最高,各个处理相应土层的平均值分别为24.0%和17.4%。玉米成熟期,0~1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的尿素来源的矿质氮96%以上是NO_3~--N,约有7%左右的尿素氮以NO_3~--N的形态垂直运移至80~100 cm土层中,其对相应土层总的土壤NO_3~--N库的贡献比例达50%以上,说明当季作物施入氮肥的淋溶损失风险较高。与常规垄作处理相比,免耕67%和100%秸秆覆盖处理降低了尿素来源NO_3~--N在深层土壤剖面的残留,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董秋玲 《南方农业》2009,3(3):50-51
长寿花(Kalanchoe blossfeldiana)是非常惹人喜爱的盆栽花卉。最早是由德国人波茨坦(R.Blossfeld)自非洲南部引入欧洲,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在欧洲较广泛地栽培观赏。目前,在世界花卉出口大国荷兰,长寿花的产值巳列盆花生产的第三位。而在丹麦,长寿花已成为丹麦盆栽花卉之冠,产量与产值均列第一位。说明长寿花在盆栽花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国际花卉市场中发展最快的盆花之一。  相似文献   

7.
氮肥对水稻不同生长期土壤不同深度氮素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贵  陈莹  施卫明 《土壤》2013,45(5):809-814
为了探明太湖地区氮肥施用对水稻不同生长期稻田土壤氮素渗漏的影响,利用渗漏管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①土壤各层(20 ~ 40、40 ~ 60、60 ~ 80和80 ~ 120 cm)渗漏液中铵态氮(NH4+-N)的平均浓度在水稻分蘖期较高,而硝态氮(-N)和全氮(TN-N)的平均浓度则在苗期相对较高。渗漏液中NH4+-N和TN-N浓度随土壤深度增加基本呈降低趋势。②以土壤80 ~ 120 cm深处渗漏量为进入地下水的氮素渗漏量,发现TN-N渗漏量占施肥量的比例为1.69% ~ 2.04%。分蘖期的NH4+-N渗漏量相对较多,而苗期-N和TN-N相对较多,总TN-N渗漏量中NH4+-N和-N基本无差异。③氮肥用量增加降了氮肥利用效率,加剧了土壤各层氮素渗漏风险。当施氮量由N 200增至270 kg/hm2时,氮肥表观利用率下降7.14%,下渗至地下水中的TN-N增加12.3%。  相似文献   

8.
灌水频率对辣椒各生育期设施土壤盐分迁移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寻求设施栽培条件下辣椒各生育期适宜灌水频率,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研究辣椒苗期、现蕾期和成熟期同一灌水总量高(5 d灌1次水)、中(10 d灌1次水)和低(15 d灌1次水)3个不同灌水频率设施土壤剖面盐分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辣椒苗期,各灌水频率灌水后,0~20 cm土层脱盐率均达34%以上,积盐量降幅分别达47.57%、49.85%和52.41%,20~50 cm土层积盐量却表现为中频低频和高频;辣椒现蕾期,灌水前,中和低频灌水土壤含盐量最大值均出现在10~20 cm土层,而高频灌水最大值在30~40 cm土层,灌水后高频灌水由于优先流导致30~40 cm土层含盐量降幅最大;辣椒成熟期,灌水前,高和低频灌水盐分表聚现象强于中频,但高频灌水后,0~20 cm土层脱盐率仍相对较大,20~50 cm土层盐分有累积优势,中频灌水下20~50 cm土层含盐量降幅却较大,20~50 cm土层积盐量高频灌水比中频灌水高18.86%。在辣椒成熟期前采用中频适量灌水较优,但在辣椒成熟期宜采用高频少量灌水,低频大量灌水易出现将大量盐分离子淋洗出土体的现象,加大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酸钾对土壤孔隙及含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城沿线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常年因春旱缺墒造成的播种难、出苗难、保苗难问题严重。试验利用土柱人工模拟干旱环境,通过施用不同量聚丙烯酸钾(K-PAM)来改善土壤孔隙与水分状况,并借助CT扫描技术为深入研究K-PAM蓄水保墒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4个K-PAM用量(%,占土壤质量百分比),即0(CK)、0.02%(A)、0.06%(B)、0.10%(C)。结果表明:施用K-PAM可增加0~10 cm土层孔隙总数,从各级等效直径孔隙看,各土层1.0~2.0 mm孔隙数量最多。随着K-PAM用量增加,各级孔隙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以中等用量0.06%(B)表现最佳。随着苗期推进、持续干旱下各处理0~10 cm土壤紧实度在出苗6~7 d后开始不断增大,A、B、C、CK处理紧实度最高分别可达1 632.8、1 944.3、2 198.5、1 400.7k Pa;K-PAM用量小于0.06%时,可使苗期0~10 cm土层含水量较其它处理增加。用量大于0.06%时,0~10cm土层含水量较其它处理降低;干旱条件下,低用量K-PAM处理更有利于出苗数量增加。可见,确定合理KPAM用量是发挥K-PAM蓄水保水优势,增加出苗率、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耕深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为了解不同犁底层破除程度对黄淮海平原农田土壤蓄水保墒、穿透阻力动态变化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在山东德州试验基地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犁底层厚度处理,分别为犁底层不破除(RT15)、犁底层破除1/3(DL20)、犁底层破除2/3(DL25)和犁底层完全破除(DL40)。结果表明:1)完全或者部分破除犁底层均能够显著降低10~30 cm土层容重和穿透阻力,各处理降低幅度具体表现为DL40DL25DL20RT15。2)DL20、DL25和DL40处理有利于增加降水或灌溉后水分入渗,冬小麦苗期20~70 cm土壤平均含水率分别较RT15处理提高5.3%、15.9%和23.6%,且冬小麦季耗水量分别较RT15处理提高4.9%、10.2%和11.6%;DL20、DL25和DL40处理夏玉米苗期20~70 cm土壤平均含水率分别较RT15处理提高7.7%、14.2%和15.8%,但夏玉米季耗水量分别较RT15处理降低5.8%、7.6%和10.5%。3)冬小麦季0~15和15~30 cm土层穿透阻力均表现为双峰型,且2土层受冻融作用影响各处理在越冬期达到穿透阻力峰值1 489.2~2 128.1和1 925.4~4 423.7 kPa;30~45 cm土层各处理穿透阻力变化规律在两季作物生长后期差异较大,冬小麦生长后期表现为DL40DL25DL20RT155,而夏玉米后期表现为DL40DL25DL20RT15。4)相对完全打破犁底层,部分打破犁底层更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作物产量,DL25处理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分别较DL40处理增加4.2%和2.4%。综合考虑,DL25是目前相对较好的犁底层改良方式,此时犁底层厚度适当,既可节省农机能耗,又可兼有透水、增产效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大粒鲜食蚕豆(品种为‘大白蚕’)的特征特性,并从整地施基肥、适时早播、苗期管理、植株调整管理、花荚期管理和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大粒鲜食蚕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中部BJ站土壤湿度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在高原能水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GAME-Tibet期间观测的青藏高原中部BJ站2001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00:00~230:0逐时高分辨率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4~210 cm深度土壤湿度的日、季节和年际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 cm深度土壤湿度日变化显著2,0~210 cm深度土壤湿度日变化微弱;土壤湿度日振幅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衰减,但在210 cm深度又出现增加的趋势;4 cm、20 cm、60 cm、100 cm1、60 cm和210cm深度土壤湿度的平均日振幅分别为0.97%、0.22%、0.03%、0.01%、0.01%和0.03%。(2)根据土壤湿度在时间尺度和垂直剖面上的变化特征,将土壤湿度年内的变化过程划分为积累期(3~8月)、衰减期(8~12月)和相对稳定期(12~3月)3个阶段。(3)2001~2005年,BJ站4 cm、20 cm、60 cm、100 cm和160 cm深度土壤湿度8月的平均值表现为线性增加的趋势,210 cm深度土壤湿度8月的平均值则呈现出线性减小的趋势;湿季,土壤湿度显著地受到降水的影响,干季,土壤湿度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进行4种不同冬种马铃薯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探讨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的出苗期最早;不同处理中以免耕覆盖稻草8cm的总产量和单株产量最高.因此,生产上采用免耕稻草覆盖8cm或免耕覆盖稻草2cm后盖玉米秸秆栽培方式,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水稻植株不同层次的秸秆养分特征,科学估算不同留茬高度下稻秸养分还田量,通过在成熟期采集江苏省生产上主推的水稻品种植株,用分层切断法,将秸秆从基部向上依次截取5段长度为5 cm的秸秆,剩余部分为第6段(分别用0~5、5~10、10~15、15~20、20~25和25 cm表示6段秸秆),对穗部单独进行脱粒处理获取穗轴与枝梗,对植株各部分秸秆分别进行烘干称重,并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植株基部0~25cm范围内5个层次秸秆干重占植株秸秆干重的比例都表现为随基部向上依次减少的趋势。水稻秸秆N与P含量呈现出从冠层向下递增的趋势,而秸秆K含量则表现出从冠层向下递减的趋势。江苏省水稻秸秆N、P和K养分总量分别为16.16×10~4、2.81×10~4和30.21×10~4t,不同留茬高度秸秆养分还田量不同,留茬高度为15 cm时,水稻秸秆N、P和K养分还田量分别为6.02×10~4、1.43×10~4和6.78×10~4t。不同稻区秸秆还田时应根据留茬高度及稻谷产量水平进行估算秸秆养分还田量,同时结合其它条件科学制定肥料运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典型菜地土壤剖面N2O、CH4与CO2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菜地土壤剖面N2O、CH4与CO2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地下气体原位采集系统与气相色谱法,周年动态监测3种典型菜地,即休闲裸地、轮作地Ⅰ(芹菜?空心菜?小白菜?苋菜)以及轮作地Ⅱ(菜心?芹菜?空心菜?大青菜)7 cm、15 cm、30 cm与50 cm土层N2O、CH4与CO2浓度变化。结果表明,0~50 cm土层范围内,N2O、CH4与CO2 3种气体浓度周年变异性较大,变幅分别为0.63~1 657.0μL(N2O)?L?1、0.8~72.5μL(CH4)?L?1和0.41~36.6 m L(CO2)?L?1。轮作地Ⅰ与轮作地Ⅱ的N2O平均浓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休闲裸地则呈现先增加(0~30 cm)后降低(30~50 cm)的变化趋势。两种轮作菜地4个土层N2O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休闲裸地,二者氮肥施用量不同并未造成相同土层间N2O平均浓度的显著差异。3种菜地CH4与CO2平均浓度均呈现50 cm30 cm15 cm7 cm的梯度特征。轮作地Ⅰ与轮作地Ⅱ0~15 cm土层CH4平均浓度均大于休闲裸地,而在15~50 cm土层则分别大于和小于休闲裸地。CO2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除轮作地Ⅰ50 cm土层外,两种轮作菜地其他土层CO2平均浓度均小于休闲裸地对应土层。可见,蔬菜地高氮肥施用、多频次耕作等复杂管理使得N2O、CH4与CO2表现出较大的时空变异特征,其中氮肥施用对N2O的影响大于CH4与CO2,CH4受施肥与耕作的影响均较小,CO2显著受土壤温度与耕作措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探究N2O、CH4与CO2的其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土壤Nmin在南疆棉花氮肥推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6个施氮水平下土壤Nmin速测值分析了土壤Nmin与施肥量和棉花产量关系,对应用土壤Nmin进行棉花氮肥推荐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min与棉花产量和施氮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深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0~20cm土层土壤与施氮量和棉花产量相关性最强,可以很好的表征土壤初始供氮能力,因而可以利用它作为棉花氮肥推荐的指标。在考虑土壤初始供氮能力下,供试棉花品种达到最高产量时的最佳施肥量为226kghm-2,此时0~20cm土层土壤Nmin临界值为为20mgkg-1,并结合最佳施肥量和0~20cm土层土壤Nmin临界值计算出了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的氮肥追施量。  相似文献   

17.
供氮方式对冬马铃薯氮肥利用效率及氮素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试材,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施N量160kg·hm~(-2)全部基施(T1)、55%基施+45%在齐苗期追施(T2)、55%基施+30%在齐苗期追施+15%在现蕾期追施(T3)3种方式,对冬马铃薯氮肥利用效率及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吸收的N约46%~52%来源于当季施用的氮肥,48%~54%来自土壤和种薯;肥料N利用率为35.16%~39.99%,残留率为47.71%~51.78%,损失率为8.23%~15.50%。3种施氮方式下,肥料N主要残留在0~15cm土层。随施氮时间后移,肥料N残留在0~15cm土层呈上升趋势,在15~45cm土层呈下降趋势。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总量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影响不明显,但T3肥料N利用率、肥料N残留率明显大于T1、T2。因此,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T3施氮方式的效果较为理想。本研究为马铃薯氮素养分的有效管理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心兰(Oncidium spp.)花形奇特,花色丰富,盆花和切花花期长久,因此近年来在我国产业化生产发展很快。介绍了文心兰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主要栽培品种,从繁殖技术、栽培环境管理、栽培基质、种植、挟盆、修剪、肥料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文心兰的栽培技术,并对其病虫害防治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罗正风 《南方农业》2012,(12):43-44
结合多年国庆盆栽草花栽培技术和实践经验,从"产前物资准备,草花品种选择,育苗技术,盆栽期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重庆地区优质国庆盆栽草花的生产管理技术和流程。  相似文献   

20.
滨海棉田土壤盐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个棉花早熟品种中棉所102(CCRI-102,苗期盐敏感)、中棉所103(CCRI-103,苗期较耐盐)和3个滨海盐土自然盐分水平(土壤浸提液电导率为6.29,9.51,12.83dS/m)进行盐土直播棉试验,研究滨海棉田土壤盐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滨海棉田花铃期土壤含盐量随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基本呈下降趋势;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含盐量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0—20cm土壤含盐量最高,变幅也最大。(2)水溶性盐离子以Na+和Cl-为主,分别约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60%~70%和70%~80%,其它阳离子主要为K+、Ca2+、Mg2+,阴离子主要为SO42-。(3)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加,棉株干物质累积、单株铃数、铃重、皮棉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两品种间趋势一致,且CCRI-102高于CCRI-103。土壤盐分对马克隆值影响最大,对纤维强度和纤维伸长率无明显影响,CCRI-102的主要纤维品质指标如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皆略高于CCRI-103。(4)CCRI-102花铃期的耐盐性高于CCRI-103。棉花品种苗期的耐盐性是立苗的基础,花铃期的耐盐性则是提高产量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