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业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基础产业,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培育市场农业经济的方式,实现农村经济的新跨越。基于此,分析目前我国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如何有效的培育市场农业经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
培育市场农业经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围绕面对当前世界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农业经济发展的八个特点,结合我国和吉林省市场农业生产的现实状况,发展市场农业或适度农业、农业转型、培育优势产业、建立市场农业基地、组建市场农业企业集团、培育龙头企业、完善市场农业经济体系、健全市场农业生产的保护支撑体系、占领国际市场农业制高点、抓好市场农业的队伍建设等十个方面,对如何加强市场农业经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3.
农业在我国整体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农村职业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国家坚持以减少农村人口压力、提高农民思想素质为准则,加强农业体制改革,完善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增加农业产出,为国家培育素质化农业从业人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业经济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稳定我国社会秩序,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农村经济也面临了很多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由此,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是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的战略性经济决策。通过对当今农村产业融合模式的梳理,分析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融合层次低、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正确处理一二三产业关系,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与政策支持;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对比了发达国家和我国农业的差异,指出为了完成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性任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使其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工程。列举事实阐述了农业工程对以下7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种植业效率和效益,加快畜牧业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中水利工程的建设功不可没。在新时代,我国将民生发展放在主要位置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基于此,探讨水利工程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农村发展现状的改变、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阐述了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于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农村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措施,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8.
刘涛 《核农学报》2022,36(2):493-494
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及高新信息技术创新进步的支持下,我国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曙光,使其不断向现代化改革创新发展道路前进。我国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农业必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且与我国社会经济息息相关。所以,农业未来发展前景与优秀的农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就是推广农村农业技术,提高农村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效地开拓农村农业市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相应的力量。基于此,从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入手,研究提高农村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的措施,希望能为农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产物,它是由农民自愿组成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相较于普通的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具有更多的经营权,而与"公司+农户"的农业组织形式相比,农村专业合作社则更注重农民的发展权利。以巩固我国农业基础性地位为出发点,分析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原因,然后通过分析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探究其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高效农业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高效农业就是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采取得力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快速发展农村经济,走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满城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科学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建设生态旅游景观,培育致富产业,为新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正>1月9日下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农业部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坚持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加强法治保障,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会议进一步明确了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重点。一是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草  相似文献   

14.
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的总体思路1.1指导思想着眼国内市场,面向国际市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在开发产品中应用无公害技术,在推广无公害技术中开发产品,以大宗农产品为基础,以名、特、优、稀、新农产品为重点,以生产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围绕生态环境目标进行全过程控制,用产品信誉培育市场,用市场拉动产品生产,进而逐步形成无公害农产品为龙头的农业环境产业,把生态农业建设推向更高阶段,从而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这就是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的指导思想。1.2基本原则(1)统一完善的系统管理原则。无公害农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5.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组织新格局的新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随之蓬勃兴起;产业分解决了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几个基本矛盾,要因势利导,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新理论、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领域经济文化产业纷纷借势革新发展,传统农业、农产品营销也应充分利用时代发展良机走上新台阶、打开新局面。传统农特产品都是通过产地收购-区域整合批发-零售的方式营销,这种农特产品营销方式不仅环节众多,严重影响农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而且产业营销信息相对滞后,具有严重的市场盲目性,往往容易造成部分农民生产养殖过剩、农特产品积压,而某几类农特产品又供不应求,不利于农特产品营销产业现代化、电商化、成熟化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农特产品营销关乎农村人口民生福祉,需要坚持实事求是、以农村产业发展为中心,尊重市场经济、新时期农特产品营销产业基本规律,积极利用现代化理论、技术、平台创新开展农特产品营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生产实践,我国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基于此,从现代农业的内涵入手,以云南省为例,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阐述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与前景,创新云南省农业发展形势,为农民提供更多增收渠道,使云南省形成农村经济新业态,实现农村经济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济源市立足市域经济.发挥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培育了以蔬菜、畜牧养殖、薄皮核桃、烟叶、冬凌草为主导的区域特色产业,建设了优质粮食、水产养殖、苗木花卉三大基地,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济源市迈向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1.1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关部门需要充分坚持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重点强化并落实新农村建设改革工作,并通过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来大力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从而促进我国农村更快更好地发展。基于此,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与探索工作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