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由此,着眼于构建发展生态水利的河道综合治理体系,着手于建设水利工程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建设生态环保的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实施这3个方面,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及对水资源的大力开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愈加严重。国家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以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着眼点,重点分析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并针对当前农业生态坏境现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在施工中提高生态坏境保护意识,促进水利工程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3.
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水利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建设共同发展的目标,需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积极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机制、补偿机制以及影响预测机制,有效推动水利工程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4.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推广与应用势在必行,因而在设计阶段解决好相关的技术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实际应用标准的生态水利工程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探究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并总结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及其在水利建设中的主要应用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型水利工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复杂而深远,新形势下生态文明理念已逐步融入水利工程建设中。以大型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重大环境影响因素弃渣场为主线,以秦岭隧洞工程黄三段为例研究弃渣场的选址、设计思路更新变化、工程实施过程中弃渣场优化配置与防护设计,研究新形势下大型水利工程弃渣场设计理念更新、设计内容新要求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其他工程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工程在调控水资源时空平衡,防止洪涝灾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对于河道治理工程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河道生态问题。现今,河道治理问题与水利工程都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就水利工程对河道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探讨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直接生态破坏和间接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通过自然和人工对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可改变水流运动规律,形成新的绿地,让生物有栖息之所,从而构建新的稳定的生态系统,对推进水资源持续利用、水环境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区域响应的机制与原理、分析与识别、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在人为扰动和自然营力综合作用下,水资源、土地资源及其环境遭受加速破坏和损失的过程,由于施工活动高度集中在有限的范围内,对地表的扰动非常强烈,水土流失强度急剧增加。水利工程通常建设在江河湖海区域,施工过程涉及对原地形地貌的改变及大量土石方的开挖等,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需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的同时重视水土资源管理和水土流失预防治理,从而达到项目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目的。从当代水利发展的生态保护要求和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特点出发,总结分析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水土保持策略,旨在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建的燕山水库工程为例,在分析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评价该水利工程的影响范围、程度等指标的选取原则与方法,初步建立了一个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模型,可以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化评价该评价方法可以克服以往水土保持生态影响评价中单因素评价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环境较恶劣,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干旱区其表现更为突出.科学的分析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可为区域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以Landsat遥感影像和水文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开都河流域第一分水枢纽工程建成前后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径流量与生物量变化趋势,进一步讨论水利工程建设对开都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第一分水枢纽工程建成以后,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增加,其中耕地面积直线增加;2)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前后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得知水利工程可以调节开都河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适应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要求;3)水利工程运行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与生物量逐渐增加,裸地面积逐渐减少,说明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可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因此,为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明确建设管理思路。基于此,结合渭源地区的实践,基于生态理念的视角,分析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以更好地促进生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水利工程属民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地表植被及其他水土保持设施产生破坏,从而加剧水土流失。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分析,根据工期短、人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的情况,探讨了应采取的规划、工程、植物、临时等四大水土保持措施,可为建设绿色山西、生态山西、健康山西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而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衡量一个水利工程的成败不仅要看它的工程技术解决的如何,还要看它在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是否得到重视,是否有具体的、完善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项目,对社会生产生活均有着重要影响,其施工建设过程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基于水利工程建设环境的特殊性,很多情况下施工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导致原生态系统被破坏,为贯彻落实生态理念,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调整施工方案和方法,以不影响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满足工程实用要求为根本,完成各部分内容的设计,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型水库是我国水利工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要树立保护优先、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理念,落实管理机构建设、水土保持方案报审制度和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等水土保持工作。在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能够优化小型水库工程整体布局、落实"三同时"制度、发挥水土保持方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节约水资源,促进粮食的增产增收。基于此,为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对当前水利工程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提出有效可行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策略,更好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涌现出很多问题,导致部分水利工程建设不达标,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严重阻碍了我国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因此,要对影响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积极探索有利于基层水利事业建设管理和发展的新思路,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构建完善的维护管理措施,促进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水利的海绵城市设计原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兴超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5):250-254,289
[目的]探索基于生态水利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生态恶化等一系列水安全问题。[方法]概括海绵城市的科学内涵,归纳总结其传统建设方式,分析中小尺度雨水管理措施的局限性,指出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分析生态水利应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可行性和优势。[结果]通过制定任务目标、基本原则和整体架构,围绕构建海绵城市的生态水利保障体系,提出一系列重点生态水利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结论]生态水利理论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是保障城市水安全、解决城市水问题的根本之道,海绵城市建设应建立以生态水利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证经济建设和生态系统的双重良性循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时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为农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快地发展农业生产,就要增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会受到环境、地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渗漏问题,对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对此,要强化对防渗技术的有效运用,全面提高施工技术,这样才能解决渗漏问题,促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