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选好大小相宜的孵化室,如果一次孵化50公斤土元卵块,则需要6立方米空间。把卵块和饲养土搅拌在一起,放到孵化室内,同时开始加温加湿。加温用煤炉或电热炉。用煤炉加温应注意用管道把煤气排出孵化室外。孵化室内温度长期保持28 ̄30℃,不能忽高忽低。相对湿度保持在50% ̄60%。选用直径60 ̄80厘米的塑料盆,每个塑料盆内可放置4公斤种卵,每天需翻动一两次,大约20 ̄30天开始出小虫,一般43天出完。土元卵块在适宜的环境下,约孵化30多天后,白色幼虫就会脱壳而出。因幼虫的爬动,使饲养土下沉、卵块上浮,用手翻开有很多白色小幼虫,这时可以将幼虫筛出…  相似文献   

2.
1 孵化 选好相应面积的孵化室.如果1次孵化50kg土元卵块,需要6m3空间,把卵块和饲养土搅拌在一起,放到孵化室内,同时开始加温、加湿.加温可用煤炉或电热炉. 用煤炉加温应注意用管道把煤气排出孵化室外.孵化室内温度长期保持在28~30℃,不能忽高忽低,相对湿度保持为50%~60%.选用直径60~80cm的塑料盆,每盆可放置4kg种卵,每天翻动1~2次,20~30天开始孵化出小虫,一般43天出完.  相似文献   

3.
选好相应面积大小的孵化室,把卵块和饲养土搅拌一起,放到孵化室内。 选用直径60~80厘米的塑料盆,每个盆内可放置4公斤种卵,每天需翻动1-2次,20-30天开始出小虫。当土元出壳后,用4毫米孔的筛子将卵块和幼虫分开。  相似文献   

4.
养好土元关键是孵化好幼虫。其方法是:1.选好孵化室要选好相应大小的孵化室,如果一次孵化50千克卵块,需要10立方米空间。把卵块和饲养土拌合在一起,比例为1∶1。然后将拌合好的种卵分装在直径60~80厘米的塑料盒内,每盒可放置4千克种卵。将装好种卵的盒子摆放孵化室内,开始加温  相似文献   

5.
<正> 有关鳖卵极性变化对鳖人工孵化效果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日本川崎义一先生所著《甲鱼—习性和新的养殖法》一书中明确提出:收集鳖受精卵,必须把乳白色的部分(即动物极)朝上放置,否则就孵化不出稚鳖来;湖南师范大学和汉寿县特种水产研究所合作的温度等生态因素对甲鱼(鳖)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把鳖卵在孵化过程中能否翻动与鸡卵在孵化过程中必须翻动的情况作比较,提出:鳖卵在孵化过程中不能翻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及孵化温度对花斑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采用5、7.5、10、12.5、15℃低温储藏和20、26、32℃诱导孵化相结合方法对花斑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低温不适合储藏花绒寄甲卵,其会致使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其他低温(7.5~15℃)都可以用于储藏花绒寄甲卵,储藏70 d内,不会降低卵活力,孵化率与对照(未低温处理)差异不大;储藏70 d内,储藏时间对卵的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诱导孵化的温度对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存在显著影响,同一低温储藏的卵,20℃条件下的孵化率最高,与26℃、32℃下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总体上,20℃条件下的孵化高峰期为8~12 d,26℃的高峰期为7~11 d,32℃的高峰期为5~8 d;同一天内卵的孵化率与孵化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早上的孵化率极显著高于中午和傍晚。花斑花绒寄甲卵的最佳储藏温度为10℃,最佳孵化温度为20℃,储藏时间应在70 d内,在此条件下,孵化期为5~14 d,孵化高峰期为8~12 d,即卵卡应在取出后5~8 d释放于林间。野外释放卵卡也应在平均气温达20℃时释放,此时卵的孵化率及寄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山东单县郭村镇田桥是全国较大的土元生产基地,每年要向全国各地供应大量的种卵和商品土元。  1.怎样识别种卵?  种卵是多养虫、养好虫的先决条件,好的种卵外壳呈鲜艳的棕色、饱满,里面好像一个个蚂蚁蛋似的,双层排列着。若捏破呈乳白色状浆。坏卵外壳为黑色,有霉点,里面是黄色干硬的肉,无浆。  2.种卵孵化多少天能出虫?  在温度控制在25℃~32℃条件下,湿度在饲养土的含水量占20%~25%时(用手抓成团放下马上散开为准),约有40天左右就能出虫。只要种卵不变坏,时间长一点也是常有的,有的种卵到60天才进入出虫高峰期。 …  相似文献   

8.
大蟾蜍卵孵化的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大蟾蜍卵的孵化率、发育起点温度、发育有效积温和蝌蚪成活率,将产出当天的大蟾蜍卵采集回实验室,分别置于5个不同温度(10℃、15℃、20℃、25℃和30℃)下孵化,观察和测量记录卵的孵化率、孵化后3 d蝌蚪的成活率、体长及每个温度下卵的发育历期。光照周期设为14L∶10D。结果表明:温度对大蟾蜍卵的孵化率影响显著;孵化后3 d蝌蚪的成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0℃下孵化的蝌蚪在2 d之内全部死亡;温度对大蟾蜍卵孵化后3 d蝌蚪全长的影响极显著(F=55.592,df=4,N=50,p<0.000 1),大蟾蜍的卵孵化后3 d蝌蚪的全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直线回归法和直接最优化法算得的大蟾蜍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0.35℃、68.64℃/d和0.15℃、69.29℃/d。  相似文献   

9.
室内试验研究了温湿度对铜绿丽金龟卵生长发育的影响。在16%湿度下设19、22、25、28、31℃5个温度,结果表明卵的重量从第一天到孵化前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温度高卵重增长快,温度低卵重增长慢;卵重增长率最大值出现在孵化前的1.2~1.9 d,25℃卵重增长率最大为249.3%;卵的孵化天数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10%、15%、20%、25%、30%5个土壤湿度下通过换土和不换土处理,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在10%~25%之间卵能正常完成生长发育,土壤湿度达到30%超过1 d卵的孵化时间显著地延长,超过2 d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换土时间延长1 d卵的孵化时间平均推迟1 d。  相似文献   

10.
2010—2012年,利用控温技术对乌龟的受精卵孵化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控温提高乌龟受精卵孵化率,主要在于受精卵的收集方法、受精卵收集后暂放置、选择排放、控温控湿等技术环节;试验收集龟卵时间为6:00—12:00,龟卵运回室内晾干后,暂放入蛭石护卵箱,待5~6 d,取受精卵转入孵化箱,控制气温32~34℃、水温30~32℃,保持孵化箱蛭石的湿度,55~60 d相继孵出稚龟,孵化率平均达到98%。  相似文献   

11.
<正>一、孵化温度。龟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28~35℃,以30℃为最好。温度低时,可采用电热、太阳能、火炉等方式加温;温度过高,则开窗通风降温。总之,一旦定好孵化温度,最大温差不能相差3℃。二、孵化湿度。龟卵孵化湿度一般为孵化用砂含水量7%~8%为宜。湿度太大,龟卵容易闭气而死;湿度太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的保护温度,研究南岭天蚕种卵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孵卵与孵化。结果表明:不同保护温度、孵化温度下的孵化率略有差异;孵卵时间与孵化历期长短,与种卵保护温度无相关性,孵卵和孵化期间的温度低,孵卵和孵化期的时间长,反之则短。同时可确定南岭天蚕卵的有效积温,不但高于柞蚕卵的有效积温,同时也高于长白山天蚕卵的有效积温。种卵在-15~-10℃条件下保护,对饲养效果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露地越冬种芋球茎易受冻害,安全贮藏的适宜温度为6℃~10℃、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可采取下列贮藏方式。1.室内贮藏球茎留种前要先剔除顶芽发白、柔嫩和有病虫害、伤残的球茎,晾晒至表皮充分干燥后贮藏。在室内地上铺垫干细土10厘米厚,上铺种芋10~15厘米,再盖干细土,再铺种芋,层层相间,顶部及四周也盖干细土15厘米左右,使码堆呈"馒头"形。保持室温10℃左右,当  相似文献   

14.
温度与花绒寄甲发育及生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温度与花绒寄甲卵、幼虫、茧蛹发育的关系,为其人工饲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不同温度处理花绒寄甲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每天定时观察记录其孵化、发育、化蛹和羽化情况,以及不同营养条件下成虫的死亡数量和产卵情况。【结果】花绒寄甲卵期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幂指数模型,有效积温K和发育起点温度C分别为(126.09±9.58)d.℃和(12.802 2±0.330 2)℃;幼虫期和茧蛹期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模型,K、C分别为(139.0±8.29)d.℃,(11.7±0.58)℃和(265.24±9.00)d.℃,(13.9±0.99)℃。在缺乏营养及16~19℃条件下,花绒寄甲成虫组群死亡率达50%的时间为62.2~63 d,当饲料供给充足时,在22~25℃条件下成虫的产卵量最大。【结论】保障食物供给后,花绒寄甲成虫在所有温度处理下的寿命均达5年以上,其饲养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22℃。  相似文献   

15.
正1种蛋的孵化条件1.1温度孵化最适温度随肉鸡的品种、季节、孵化器类型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一般立体孵化低于平面孵化,胚龄大的低于胚龄小的,夏季低于早春或晚秋。最合适的孵化温度为37.8~38.3℃,在出雏机内的出雏温度为37.3℃,采用整批孵化,掌握温度的原则是前期高、中期平、后期低。孵化期中的温度控制可采用变温和恒温孵化两种。(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蔗根土天牛(Dorysthenes granulosus Thomson)成虫产卵习性和温度对卵发育的影响,为蔗根土天牛的预报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野外捕获的蔗根土天牛成虫按雌、雄成虫1:1配对置于自制的养虫盒中,观察其产卵特性后收集卵粒,在室内恒温(19、22、25、28、31和34℃)和变温条件下测算其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等生物学特征,并分别采用加权平均法和加权直线回归法计算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历期.[结果]蔗根土天牛具有多次交配习性,交配后第2 d即可产卵.雌虫喜在蔗茎近地表下1~3 cm处产卵,单粒或数粒散产,以2.0~3.0粒为主;平均产卵期4.29 d,单雌平均产卵量493.2粒,最多809.0粒,最少211.0粒.雌虫在产卵期第1 d的产卵量最多,约172.0粒,占总卵量的35.0%,随着产卵期的延续,产卵量逐日减少.雌虫腹中的遗腹卵量多达160.0粒,约占总卵量的32.6%,说明雌虫腹中只有2/3左右的卵粒可顺利产出.恒温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6.70±1.96)℃,有效积温为(153.07±24.95)d·℃;变温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21.73±2.53)℃,有效积温为(130.08±39.29)d·℃.室内变温条件下,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历期为14.57 d.[结论]蔗根土天牛具有发达的生殖系统和较强的繁衍后代能力;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与温度密切相关,且变温条件影响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大口黑鲈是国内淡水养殖的名优鱼类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探究大口黑鲈优鲈3号适宜孵化温度和孵化装置,在5个温度梯度(20、22、24、26和28 ℃)和2种孵化装置(孵化盆和孵化框)下进行了受精卵孵化试验。结果显示,水温在20~28 ℃时,胚胎发育速度与水温成正比;2种孵化装置对孵化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出苗数差别明显,孵化盆组各温度下出苗率为0;孵化框组孵化率和出苗率均在26 ℃达最大值,分别为66.0%和62.5%,均与24 ℃无显著差异,与28 ℃差异显著。孵化盆会导致初孵仔鱼的大量死亡,不宜作为初孵仔鱼培育装置;优鲈3号适宜孵化温度为24~26 ℃,适宜孵化温度内可适当提高水温来加快胚胎发育,缩短孵化时间。  相似文献   

18.
瓜实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瓜实蝇B actrocera(Z eug od acus)cucurbitae在10、14、18、22、26、30、34和38℃下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羽化、取食、交尾和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瓜实蝇的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最适发育温度在26~30℃范围内。14℃下卵期3.5~4.0 d,平均(3.68±0.14)d,30℃下仅需1 d;幼虫于14℃下历期最长为(9.0~16.0)d,平均(11.73±1.21)d,30℃下最短为4.0~6.0 d,平均(4.83±0.24)d;蛹14℃下最长为24.0~33.0 d,平均(26.95±0.41)d,最短30℃下为6.0~7.0 d,平均(6.39±0.02)d。成虫白天活动,黄昏时交尾,羽化多集中于凌晨。卵产于瓜皮内,以幼虫蛀食瓜肉为害,老熟幼虫脱离瓜果进入土中化蛹。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牛角花齿蓟马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陕西关中地区严重为害苜蓿的牛角花齿蓟马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室内饲养结果表明,青霉素瓶法是饲养蓟马的好方法。牛角花齿蓟马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8~25℃,当温度超过35℃时,牛角花齿蓟马不能正常发育为成虫;温度为38℃时,卵不能孵化。牛角花齿蓟马卵散产于苜蓿叶片边缘组织内,1 d可产卵8~11枚。在22℃时单雌产卵量最大,达91.36枚。牛角花齿蓟马卵、若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1686,8.8213,10.4356和7.9424℃,有效积温分别为66.7577,93.1758,42.9243和245.3000(d.℃),其发生代数约为11代。牛角花齿蓟马喜欢在植株顶活动,其对颜色有选择性,绿色和黄色对其成虫的诱集能力最强。在陕西关中地区牛角花齿蓟马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6月上旬和7月中旬~8月上旬。当降雨量较大时,牛角花齿蓟马的数量减少,干热有利于其大发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28℃是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孵化的最佳温度,13℃下不适宜卵囊孵化,但有少量卵囊可孵化出二龄幼虫(J2),2℃下卵囊不能孵化。J2在13℃下存活时间最长,可存活30 d;13℃以上和以下J2存活时间都缩短,-12℃以下不能存活。田间调查发现,温度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存活有显著的影响,土壤线虫数随大气温度的降低数量减少。11月中旬0~5 cm土层线虫数最多,12月5~10 cm土层线虫数最多;12月以后土壤线虫总数减少,10~15 cm土层线虫数最多;翌年2月中旬线虫数量接近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