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桂广薯1号马铃薯品种系广西大学和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方法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薯2014004号。该品种为中早熟、耐旱的鲜薯食用型品种,块茎品质优良,在广西秋冬种一般鲜薯产量为22500~34500千克/公顷。  相似文献   

2.
徐薯27是一个高淀粉甘薯新品种,2001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从徐薯18自然开花放任授粉后代中选出。2007年起参加山东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增产幅度较大,综合性状表现好,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地上部茎叶全部淡绿色,薯蔓短,茎偏细,叶片小,心形无齿,分枝多,通风透光好;结薯早,整齐而集中,单株结薯数3-5个,大、中薯率高,薯块长纺锤形,  相似文献   

3.
<正> 9 冀张薯3号(无花) 9.1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采用组培系选方法,从荷兰品种奥斯塔拉Ostara组培变异株中选育而成,系谱号84系2—12,1994年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并定名。因一般不开花,亦称“无花”。 9.2 植物学特征:株高75厘米,株型直立,主茎粗壮发达,茎深绿色,分枝中等。叶色浓绿,复叶肥大,花冠小,白色,一般不开花。薯块圆形,薯皮黄色、光滑,芽眼平浅,外观漂亮,薯肉黄色,结薯集中。  相似文献   

4.
正鄂马铃薯15于2016年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海拔7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种植。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90天,株型半扩散,生长势强。株高94厘米左右,茎绿色,叶绿色,花冠白色,开花繁茂,天然结实性弱。匍匐茎短,结薯集中,商品薯率70.2%。块茎扁圆形,薯皮淡黄色、光滑,薯肉白色,芽眼中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育鲜食、能源兼用型紫甘薯新品种,为促进广西紫甘薯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2009~2011年,以广薯79为母本、越南紫薯紫美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进行系统选育,2012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3~2014年参加广西品种区域性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选育出紫甘薯新品种桂经薯3号.2012年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桂经薯3号单株结薯数与对照桂引薯9号相当,单株薯重比对照高0.45 kg,鲜薯折合产量为26173.2 kg/ha,比对照增产20.5%.2013~2014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桂经薯3号平均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干物率分别为26041.5、9649.5kg/ha和37.1%,分别比对照桂薯二号高1.1%、60.3%和58.5%,且食味表现较优;生产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平均鲜薯产量24078.6kg/ha,比对照桂引薯9号增产8.5%.该品种属中熟品种,生育期120 d,植株长势中强,分枝能力中等,结薯较集中,单株结薯数为7个,大中薯率61.4%.201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经薯3号薯形美观,薯干和淀粉含量高,于物率高且食味较优,可作为食用能源兼用型品种在广西各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苏薯3号是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徐薯18为母本,中产高干品种群力2号为父本,通过诱导亲本开花、人工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原系号83-1-289),199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苏薯3号。  相似文献   

7.
正桂经薯9号2016年通过了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形匍匐,最长蔓长130厘米,基部分枝数4~7个,茎粗中等。叶片浅裂复缺刻形或心形、绿色,叶脉绿色,茎绿色。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浅紫色,薯块光滑美观,商品薯率高,熟食味甜、香、粉。鲜薯花青素含量23.1毫克/100克,可溶性糖含量5.7%。在土壤硒含量为0.7毫克/公斤的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育适宜广西地区种植的早熟、高产马铃薯新品种,丰富广西秋冬种马铃薯品种.[方法]以日本品种Dezma作母本、日本北海道品系长系65号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进行选育.[结果]鲜薯食用型马铃薯新品种桂农薯1号表现为早熟、高产、维生素C高、商品性好,具有较强的耐酸咸性、耐退化、晚疫病抗性;株型直立,分枝少,生长势强;块茎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短等,在广西秋冬种从出苗到成熟周期为80~90 d.2008年11月~2009年2月进行冬种产量比较试验,桂农薯1号鲜薯产量为30682.5 kg/ha,比对照东农303增产10.5%;2009年6~9月在广西高海拔地区进行品比试验,鲜薯产量为29829.0 kg/ha,比对照东农303增产12.6%.2010~2013年分别在不同地区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和生产试验,该品种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37350.0、23751.0、30292.5、30205.5 kg/ha,比对照东农303分别增产35.3%、149.8%、14.2%和41.0%.桂农薯1号于2013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农薯1号是广西首个自主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适宜在广西各地秋冬种植及高海拔地区夏种.  相似文献   

9.
徐薯30系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以高产高淀粉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薯品种徐薯22作母本、以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高淀粉高抗线虫病品系徐781作父本,于2004年通过嫁接诱导开花、有性杂交、单系鉴定、品系比较和多点综合鉴定选育而成.在2009-2011年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1 635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56%,平均干物质率为31.61%.徐薯30具有鲜薯产量高、干物率高、耐贮藏等特点,201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鉴定.徐薯30适宜在中等以上肥力条件下种植,栽培技术要求氮、磷、钾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0.
中薯6号     
1. 特征特性。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早熟特色品种,于2001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型直立,株高50cm左右,生长势强,茎紫色,复叶大小中等,叶缘平展,叶色深绿,分枝数少。开花繁茂性好,花冠白色,天然结实性强,有种子;块茎椭圆型,粉红皮,薯  相似文献   

11.
统计2004—2014年福建省审定的13个马铃薯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抗性性状,并对它们的演变情况、相关性及通径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年来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 0. 01),平均每年提高0. 792 1 kg/hm~2;审定品种与对照生育期相差时间逐年增加,平均每年比对照延迟0. 381 9 d;马铃薯品种的株高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高0. 913 9 cm;各审定品种的其他农艺性状,如单株块茎数、单株薯质量、商品薯率和干物质含量在不同年份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高单株薯质量单株块茎数生育期干物质含量商品薯率,其中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提高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其次是单株薯质量,二者通过单株块茎数和商品薯率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福建省马铃薯品种突破性高产育种,急须加强种质创新与改良,今后育种首先应重视株高的选择,其次是单株薯质量,不宜选择单株块茎数过多的品种,以确保提高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有性杂交选择了早熟菜用型马铃薯青薯7号,该品种黄皮黄肉、产量高、薯型好、商品薯率高,适于在我省各类地区种植,通过省级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徐渝薯35系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和西南大学以渝06-1-2作母本、宁紫薯1号作父本,于2007年通过嫁接诱导开花、有性杂交、单系鉴定、品系比较和多点综合鉴定选育而成。在2014~2015年的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6 876.42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5.69%,胡萝卜素含量达100μg/g·FW(鲜重)。该品种具有鲜薯产量和胡萝卜素含量高、食味优等特点,2015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14.
<正>中薯12号该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薯2009001。特征特性早熟鲜食品种,生育期70天左右。植株直立,生长势较强,株高47厘米左右,分枝少,枝叶繁茂,茎绿带褐色,叶绿色,复叶大,花冠白色;结薯集中,块茎椭圆  相似文献   

15.
龙薯 9号由龙岩市农科所选育 ,2 0 0 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3年笔者引种试种 ,单产达 60 42 0kg/hm2 ,较金山 5 7(CK)增产 42 %。该品种全生育期 13 3d ;薯块下纺锤形 ,薯皮红色 ,肉色淡红色 ,晒干率 2 1.8% ,出粉率 10 %左右 ;食味软甜 ,略低于金山 5 7(CK) ;高抗蔓割病和薯瘟病Ⅰ型 ,但高感薯瘟病Ⅱ型。提出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龙薯24号’是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于2005年以‘龙薯39-1’放任授粉选育成的甘薯新品种,在福建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晒干率31.97%,比对照高6.51个百分点;出粉率21.45%,比对照高5.66个百分点。平均薯干产量与对照‘金山57’相当,淀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龙薯24号’薯干产量及淀粉产量高,鲜食品质优,较抗甘薯蔓割病,是一个理想的淀粉型品种。201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薯2013002)。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川芋6号鲜薯产量高,较脱毒川芋56[1]及脱毒米拉增产显著;具有株矮,生育期适中;抗病毒PVX、PVY,抗晚疫病;大中薯率高,休眠期较长,耐贮;鲜薯块茎干物质含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食味优等优良特性。并适应性广,是鲜薯加工和食用兼用型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并被列为四川省主要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育高产、高淀粉含量及适合间作套种的木薯新品种,为广西木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5年,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母本,采用自然杂交与胚挽救的方法,经连续多年多世代系统选育,获得木薯新品种桂木薯6号,并对其鲜薯产量、淀粉含量、收获指数、发芽率及抗逆性等进行评价。【结果】2012~2013年初级与高级评价结果表明,桂木薯6号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和收获指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华南205(CK),其中在广西武鸣初级评价中,鲜薯产量比CK高66.7%,在广西武鸣和隆安高级评价中,鲜薯产量分别比CK高70.1%和73.3%,增产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两年不同地点的评价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比CK增加70.0%,平均淀粉含量比CK增加1.0%,且收获指数均高于CK。2014和2015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广西武鸣、桂平和合浦)桂木薯6号平均鲜薯产量分别比CK高53.4%和50.3%,平均淀粉含量分别比CK增加1.4%和2.1%,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桂木薯6号平均发芽率98.5%、平均株高2.5 m、平均茎粗3.5 cm,生长势较强,属不分枝类型,具较强抗旱性,但抗风性较差。该品种于2016年4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木薯6号具有稳产高产、收获指数高、品质优良及抗旱能力强等优点,生产中可单独种植,也可与其他经济作物进行间作或套种,适合在广西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正>该品种200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早熟、食用型品种,短蔓,半直立,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光滑,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育高产、高淀粉、耐寒及加工与饲食兼用的木薯优良新品种,丰富广西木薯品种.[方法]2007年,从100多份木薯品种(系)中评价筛选出30多份优良亲本材料;2008年起,通过诱导开花等手段,以筛选出的30多份优良材料为主要杂交亲本,在广西本土进行有性杂交获得种子,经过多代评价,并在广西、湖南、江西等地进行多点检验、示范等综合考察,选育出桂木薯1号等5个木薯新品种.[结果]2013~2014年品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木薯新品种的鲜薯平均产量为36.23~46.88 t/ha,分别比华南205(CK)增产8.64%~40.57%.在2013~2014年区域试验中,5个新品种的鲜薯平均产量为39.77~43.49 t/ha,分别比CK增产6.76%~16.76%.在2015年生产试验中,5个新品种隆安县试验点的鲜薯平均产量为35.25~43.82 t/ha,比CK增产7.54%~34.99%;崇左市江州区试验点的鲜薯产量为26.96~30.19 t/ha,比CK增产20.48%~34.93%.5个新品种的干物质含量为31.4%~40.1%,淀粉含量为28.8%~33.8%,除桂木薯2号外,其他品种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均高于CK;氢氰酸含量为17.6~48.8 mg/kg,均低于CK.5个木薯新品种于2016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木薯1号等木薯新品种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和优良的品质,可作淀粉加工和鲜食、饲用等,在生产上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