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壤冻融作用是季节性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常见的自然现象,主要是指由于土壤温度变化而出现的反复冻结解冻过程。冻融作用不仅影响土壤的理化和生物学性质,而且还会改变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从而可能对冻土广泛分布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生产力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冻融对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理生态过程的影响效应以及全球变化背景下高寒植被生态系统对不同冻融格局的响应特征,总结了不同气候环境条件及生境胁迫下植物光合作用、生物量和生产力、根系生长及其对水分和温度胁迫响应等的生理生态表现,同时对当前土壤冻融与植物生理生态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释,提出全球变化背景下频繁的土壤冻融作用将强烈改变植被生态格局和功能,并指出这种改变在高寒生态系统中表现将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干湿变化与作物补偿效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干湿变化是作物生产的水分环境,利用植物旱后复水所产生的补偿效应是农业抗旱节水的新途径。论述了农业干湿变化类型和补偿效应的内涵、干湿变化对作物生态补偿和生长发育阶段间补偿及生理代谢功能间补偿性。通过土壤大气温度组合的玉米实验,研究了大气温度提高补偿土壤干旱作物生长与水分效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分对华荠苧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闭路气流法对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100%、60%、40%和20%的环境下华荠苧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荠苧日平均净光合速率(PNmean)、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60%水分处理下最高;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的值在100%和60%处理下较大,该水分条件可降低强光对植物的伤害。野外调查表明中生偏湿生境中华荠苧生长良好,但对这种生境的占据能力差,说明华荠苧的最适水分生态位为中生偏湿,野外华荠苧实际水分生态位与最适水分生态位不符,这可能是限制该物种野外种群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用闭路气流法对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100%、60%、40%和20%的环境下华荠荸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荠荸日平均净光合速率(PNmean)、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60%水分处理下最高;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的值在100%和60%处理下较大,该水分条件可降低强光对植物的伤害。野外调查表明中生偏湿生境中华荠荸生长良好,但对这种生境的占据能力差,说明华荠荸的最适水分生态位为中生偏湿,野外华荠荸实际水分生态位与最适水分生态位不符,这可能是限制该物种野外种群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对珠海运用碳氧平衡法,生态阈值法,氧气需求法等城市生态指标的计算方法对珠海市的生态绿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珠海城市生态规划建议,以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陆生植物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而陆生植物对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机制。在生理过程中,信号物质能够对植物的生理过程进行调节,植物会主动积累或合成小分子物质以减轻逆境的伤害。在个体水平上,植物通过调节同化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来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植物对水氮资源的权衡利用可以使其适应不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由于对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奢侈利用,植物生长不会受碳供应的限制。植物生理生态过程中的适应机制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只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整合植物适应机理的数学模型,才能准确预测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草本植物物候及其物候模拟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深入了解草本植物物候与气候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精确的草地植被物候动态模型,更好地模拟和预测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对国内外草本植物物候及有关草本植物物候模型研究进行了回顾。已有的研究表明物候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气候变化的趋势,且温度、光照和水分等环境因素作为物候的主要驱动力在不同的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植物物候模型从简单统计模型,逐渐向可描述生长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的动态机理模型发展。但可用于天然草地植被物候模拟的模型较少,仍存在物种单一、适用范围小、缺少机理性研究等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只有加强对天然草地植被物候与非生物因子关系的分析,特别是水分对物候的影响研究,努力探索各个物候期的生理特征,不断验证完善已有物候模型,才能建立起精确的草地植被物候模型服务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干湿变化与作物补偿效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湿变化是作物生产的水分环境,利用植物旱后复水所产生的补偿效应是农业抗旱节水的新途径。论述了农业干湿变化类型和补偿效应的内涵、干湿变化对作物生态补偿和生长发育阶段间补偿及生理代谢功能间补偿性。通过土壤大气湿度组合的玉米实验,研究了大气湿度提高补偿土壤干旱作物生长与水分利用效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土壤冻融作用是指由于土壤温度变化而出现的反复冻结和解冻过程,是季节性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常见的自然现象。冻融作用不仅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且还会通过生境胁迫或土壤环境改变影响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从而可能对冻土广泛分布地区的植被生态系统生产力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别论述了土壤冻融作用对植物生理生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总结了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植物物候、光合作用、细胞膜和渗透调节物质、生产力和和群落组成、根系生长等的生理生态表现,并对目前土壤冻融与植物生理生态领域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加强冻融作用对植物生理生态的长期影响研究,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其机理等研究冻融胁迫对植物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对珠海运用碳氧平衡法、生态阈值法、氧气需求法等城市生态指标的计算方法对珠海市的生态绿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珠海城市生态规划建议,以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蒋定生 《水土保持研究》1999,6(1):14-19,106
通过对东新村的水量平衡分析表明:该村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在当前生产水平下,年缺水约50万m3,必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维持地下水采补平衡,以维持该村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绿水概念是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学家Falkenmark于1995年首次提出的,它拓宽了传统水资源的范畴,更新了水资源的思维,引起科学界对水资源概念和水文功能的重新思考。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严峻情况下,从绿水概念出发,可以看出"水土保持"概念的全面性,也更加明确了保水的思路和方法,为全面做好水土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水土保持中"保水"的对象就是绿水,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增加绿水比例,林草措施可以储蓄绿水,耕作措施可以提高绿水利用效率。应完善保水评价体系,加强绿水资源管理,发展保水技术,完整地宣传水土保持概念,树立完整的水土保持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为探求再生水灌溉对斥水和亲水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该文选用有代表性的斥水黏壤土和亲水黏壤土、斥水砂土和亲水砂土,测定其在自来水、再生水和其他4种生活污水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不同水质综合指标,分析水质综合指标对不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采用van Genuchten-Mualem模型对黏壤土土-水曲线的参数进行拟合,并分析水质综合指标对黏壤土累积当量孔径分布、比水容量和水分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基质吸力情况下,黏壤土含水率随水质综合指标增加(水质变差)而减小,砂土的含水率随水质变化不大;在低吸力段,斥水和亲水黏壤土的比水容量随水质综合指标的增加而增加;土壤进气值与水质综合指标呈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R~2分别为0.94和0.78);相同水质条件下,斥水土壤的进气值比亲水土壤小;随着水质综合指标的增加,斥水和亲水黏壤土的极微孔隙降低,而中等孔隙和大孔隙增加,小于某当量孔径的累积百分比增加;随着水质综合指标的增加,斥水和亲水黏壤土的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有效水和易利用水比例均减小,但再生水对田间持水率和易利用水比例降低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大面积再生水灌溉及其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保水剂构件的保水保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水土流失造成的肥料养分流失及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问题,进行节水保肥的系列研究,阐明保水构件的保水保肥效果及其应用前景。[方法]利用保水剂加工成各种形状的保水构件,并使其获得的保水保肥效果优于把保水剂和土混匀的常规方法。[结果]在同等淋水量的情况下使用保水构件可减少65%的水分流失,N,P,K养分流失可减少89%以上;盆栽试验中,在干旱胁迫情况下,保水构件可使玉米增产155%;大田试验显示,自然降雨条件下,保水构件可使玉米增产26%,甘蔗增产10.5%且糖度增加。同时N,P,K养分下渗流失减少而对养分的吸收增加。[结论]系列试验说明保水构件可提高作物产量、质量和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制约我国农业高效用水发展的主导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约我国农业高效用水发展的4个主导因素,节水虽得到高度重视,但行业之间协调不力,缺乏整体思路;节水虽有一定科学积累,但未形成整体优势,甚至有些方面科研滞后于生产,亟待提升;管理水平落后,缺乏用水标准;政策法规不健全,投资体系不完善,节水实施不力。最后,对如何实现农业高效用水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循环是自然界水体的自然规律,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任何破坏水循环机理的因素都将阻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相反,有利于水循环机理的因素都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这里从水循环机理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的内在联系,分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探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的辩证关系,进一步阐述水土保持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以甘肃省2007年行业经济及用水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地区水资源投入产出表。通过对甘肃省行业用水系数、用水乘数、用水量等指标的分析,研究了甘肃省各行业对经济系统的水资源消耗间接拉动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经济系统内部行业间虚拟水的转移,分析了经济系统内部虚拟水的流向,并通过计算甘肃省虚拟水的进出口量对经济系统间虚拟水的流向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用水系数、用水量在该省行业中处于最高,对经济系统水资源的间接拉动影响较小,是主要的虚拟水输出行业。其中一部分虚拟水流向制造业,经由制造业流向建筑业与服务业等行业,另一部分流向省外。在构建节水型经济系统的过程中,由于行业间水资源消耗的关联性,考虑到其他行业对种植业的间接拉动,在采取缩小种植业规模提高种植业节水效率及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情况下,应将减少消费端的物质消费因素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水源保护林水资源保护功能的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北京市密云县密云水库上游清水河流域现有水源保护林类型现状,对油松林、刺槐林、板栗林及混交林4个林分类型的截留降雨、枯枝落叶容纳雨量、林地土壤蓄水、减少地表径流及净化水质能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最小消耗水资源和有利于水资源积累的前提下,水源保护林中的油松水资源消耗较少,混交林次之,刺槐林、板栗林最多。因此建议水源保护林营造应加大耗水能力小和净化水质的树种比例。  相似文献   

19.
BP保水剂及其对土壤与作物的效应   总被引:88,自引:7,他引:81  
对美国生产的BP保水剂在土壤中的试验结果表明,BP保水剂有极强的吸水保水能力,对无离子的吸水能力为38.7mL/g,含盐量在0~0.1%范围内,溶胀度变化最大,在0.1%盐水中的溶胀度仅为蒸馏水的63%,吸持的有效水占2/3以上;BP保水剂施加到土壤中可改善土壤物理水分性状,土壤持水性能显著增大,在0.01~1.5MPa土壤水势范围内,砂土和重壤土较轻壤土和中壤土有显著增加;土壤中施加BP保水剂,土壤饱和导水率显著降低,土壤蒸发性能无显著变化,土壤团聚作用增强;其中砂土增加效果显著;BP保水剂加入砂土中盆栽种植小麦试验表明,加入BP保水剂,可使小麦幼苗株重、根系长度和根重有明显的增加,根冠比明显增大,根系营养状况良好,对小麦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磁化与去电子等活化水处理技术在农业灌溉领域的应用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为了阐明磁化—去电子水入渗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机制,利用自来水、去电子水、磁化水(0.4 T)、以及磁化—去电子水开展一维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磁化—去电子活化水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盐分淋洗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磁化—去电子活化处理能够有效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