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92年和1993年用14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鉴定并分析了53个品种的抗性,其中41个材料具有广谱抗性。分析了21个抗病品种的抗性类型,有9个品种为全生育期抗性,12个品种表现成株期抗性,其中有些品种与菌系存在着明显的交叉互作反应。本研究根据品种对国际鉴别菌系的系列反应型,初步尝试推测了17个品种具有Xa-4基因,10个品种具有Xa-3基因。  相似文献   

3.
播期对水稻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六个品种为试材,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播期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间产量差异显著,播期推迟,多数品种的产量下降。另外,每穗批粒数、每穴成粒重的播期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每穗批粒数的品种播期互作效应显著,因而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播期。六个品种中,沈农315、辽粳454在4月23日播种,6月2日移栽,适于当地种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高抗白叶枯病系列杂交稻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丁伦友 《杂交水稻》2005,20(1):11-14
利用携有抗白叶枯病显性基因Xa-7的DV85作原始抗源,先与台中本地1号(TN1)杂交,育成携有Xa-7基因的中间衍生抗源TD,再用TD作母本与明恢63进行杂交,杂交后代中选择目标个体与明恢63持续多代回交,经测交、筛选,相继育成携有Xa-7基因的高抗白叶枯病的恢复系抗恢63、抗恢98及D205等,分别与珍汕97A、Ⅱ-32A等配组,先后育成了抗优63、抗优98(Ⅱ优98)、Ⅱ优205等高产、高抗白叶枯病的系列杂交稻新组合,并通过了省级审定,从而解决了我国杂交水稻不抗白叶枯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系)抗白叶枯病性的田间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92年,对1092份水稻品种(系)于田间进行了抗白叶枯病性的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鉴定,从中筛选出一批抗丰兼优良种,可为育种和生产部门因地制宜地择优利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高产群体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试验结果表明,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成粒率和每穗成粒数。每亩穗数与产量及每穗颖花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低温年抽穗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且存在最适抽穗期;高温年抽穗期与产量、每穗颖花数及每穗成粒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结合型品种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7.
水稻白叶枯病一旦发生极难防治,为筛选出适合在白叶枯病发生区种植的杂交水稻抗性品种,选择仙居县主栽的7个杂交水稻品种,在下各镇病区开展小区试验。结果显示,甬优12号和浙优18在药剂防控的条件下表现较好,病叶率低于80%、病情指数15.0左右,产量达到10.50 t/hm2以上,相对适合在病区种植;中浙优8号(CK)表现极感病,产量损失严重,不适合在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水稻白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拔节后,特别是孕穗至抽穗期发生严重。侵染来源主要是病稻种和病稻草,可用10%叶枯净、10%敌枯双、50%代森铵等在发病初期喷洒防治。  相似文献   

9.
以六个品种为试材,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播期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间产量差异显著,播期推迟,多数品种的产量下降。另外,每穗秕粒数、每穴成粒重的播期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每穗秕粒数的品种播期互作效应显著,因而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播期。六个品种中,沈农315、辽粳454在4月23日播种,6月2日移栽,适于当地种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水稻主导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病圃鉴定的方法,评价了广州市近年的水稻主导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参试11个品种对稻瘟病抗病的有7个,占63.6%。其中,高抗的2个,占18.2%;抗的3个,占27.3%;中抗的2个,占18.2%;感病(中感)的4个,占36.4%。对白叶枯病优势致病菌系Ⅳ型菌的抗性,表现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5个类型。抗的1个,占9.1%;中抗的3个,占27.3%;中感的5个,占45.5%;感病的1个,占9.1%;高感的1个,占9.1%;所有参试品种不抗强毒菌系V型菌。对白叶枯病Ⅳ型菌和稻瘟病双抗的品种有黄华占、粤晶丝苗2号和丰秀占3个,占27.3%。广州市水稻生产主导品种对主要病害稻瘟病和自叶枯病总体抗性比较好,这些品种在广州稻区推广种植能较有效地抵御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1.
水稻白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拔节后,特别是孕穗至柚穗期发生严重。侵染来源主要是病稻种和病稻草,可用10%叶枯净、10%敌枯双、50%代森铵等在发病初期喷洒防治。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成粒率和每穗成粒数。每亩穗数与产量及每穗颖花数呈极显著及相关。低温年抽穗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且存在最适抽穗期;高温年抽穗期与产量、每穗颖花数及每穗成粒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结合型品种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水稻区试抗性鉴定结果为依据,对1985-2007年通过湖南省审(认)定的282个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分析.在审定的205个杂交稻组合中,表现抗或中抗白叶枯病的组合有30个,占14.6%,表现抗或中抗稻瘟病的组合有9个,占4.4%;在审定的77个常规稻品种中,抗或中抗白叶枯病的品种有23个,占29.9%,抗或中抗稻瘟病的品种有19个,占24.7%.说明湖南杂交水稻抗性育种水平急需提升.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国家和湖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30年参加国家和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情况,并对审定推广的抗病品种进行了分析,以为我国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育种提供参考,减轻白叶枯病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特性表达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杂交水稻不同于常规稻,它是一个群体结构同质、个体结构异质的杂种F1群体。本文从遗传、种子 生产、杂种优势以及栽培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抗白叶枯病特性表达的因素;提出了为使抗白叶枯病特性正常表 达,在杂交稻三系育种,种子繁殖以及栽培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了五丰占2号的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及在回交世代中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用白叶枯病菌株浙173(Ⅳ型)接种,五丰占2号表现中抗,IRBB5表现抗;五丰占2号的白叶枯病抗性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基因效应分析表明,该性状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隐性主效基因xa5控制的IRBB5对白叶枯病菌株浙173的遗传符合隐性主基因的分离比。对白叶枯病菌株浙173的抗性反应与xa5基因的PCR检测结果一致。在五丰占2号2/IRBB5 B1F1群体中,基因型Xa5Xa5与Xa5xa5的分离比为1∶1;在五丰占2号2/蜀恢162 B1F1群体中,白叶枯病抗性达到五丰占2号水平的植株数占群体总数的68.3%。如果要将IRBB5中的xa5基因与五丰占2号的微效基因聚合,用五丰占2号回交1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19.
高抗水稻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转导超级杂交水稻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提供的中野5112、中野5114、CBB23等具有高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材料,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Xa-23基因转导到超级杂交水稻恢复系、保持系和光敏核不育系.并配制出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本文就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的转导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预期达到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关于噬菌体在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抗白叶枯病菌的水稻品种,是公认的防治水稻白叶病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水稻抗性基因单一,容易导致对该病抗性的脆弱;化学防治方法的效果不理想。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急需探索一条有效、安全、廉价的新途径。本研究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新的技术体系。利用噬菌体来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结果显示。特殊的病原噬菌体能够显著地降低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