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小麦亲本间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及其聚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主成份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39个小麦亲本的遗传距离,并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它们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将所研究的亲本分成10个类群较为合理,在配制杂交组合过程中,除考虑亲本其它选配原则外.要尽量在类群间(遗传距离D≥(?)=7.20)选择亲本.研究还提出了综合评价亲本的主成份指标.据此,从39个小麦亲本中筛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亲本19个.  相似文献   

2.
基于同一度的亲本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瑞林  周阳 《作物学报》2004,30(9):937-941
将集对分析理论与模糊聚类原理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亲本分类分析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对20个亲本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于指导杂交组合配制,培育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10个小麦新品种培育成功的事实,从育种实践的角度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种方法的应用前景及其优点和尚需  相似文献   

3.
南亚的小麦育种工作者试图培育抗长蠕叶斑病的小麦新品种。有关南亚小麦品种长蠕叶斑病抗性的配合力研究较少。本研究测定了9个小麦亲本的长蠕叶斑病抗性,评价了其特殊配合力和一般配合力。用9个亲本杂交得到了36个群体。在尼泊尔的Rampur田间评价了F1、F2代及其亲本。  相似文献   

4.
矮秆大穗多粒小麦亲本百泉3380和郑州86115与6个小麦品种(系)组成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表明,百泉3380和郑州86115的矮秆性和多粒性的一般配合力高,宜作为小麦高产、超高产杂交育种的矮秆大穗多粒亲本使用  相似文献   

5.
小麦培养细胞与燕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电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保  吴琴生 《作物学报》1994,20(3):370-372
燕麦(Avena sativa L.)具有许多农业上重要的性状.但小麦和燕麦分类上属不同族,亲缘关系较远,有性杂交十分困难.近年来,在双子叶模式植物上建立的只转移供体亲本部分遗传物质的原生质体不对称融合技木为将燕麦有益性状导入小麦提供了可能.实现体细胞杂种定向不对称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利用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的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为供体亲本与作为受体亲本的培养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由于二者分裂速度的差异,使前者染色体大量片段化  相似文献   

6.
王拯 《中国种业》2020,(11):21-24
近几年二系杂交小麦研究及应用发展迅速。产业化过程中不育系繁殖是种子生产工作的关键点,也是产业快速发展的难点之一。针对杂交小麦不育系繁殖存在开颖授粉保纯困难、亲本需求量大、繁育系数较低,以及异地鉴定等难点,提出不育系繁殖工作中重抓原始纯度、建立高效繁育体系、开展有效隔离和去杂工作等对应解决方案。并进行杂交小麦产业发展中关于亲本繁育和产业分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再论小麦育种方向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小麦品种资源,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本文根据目前小麦育种,优质小麦育种,超级小麦育种和饲用小麦育种,并从亲本选配,杂交类型选择。生理生化特性的改进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小麦育种方向的方法和途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外小麦早熟品种在云南利用情况及云南省育成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1)在过去近30年中,云南省小麦育种的中心亲本为Mentana、Funo、Mexipak65、Mexipak66、NP798及Chapingo等5个品种。(2)由于中心亲本的时间性,80年代初期云南的中心亲本仅有Mexipak65、Chapingo、Mexipak66等3个品种。(3)尽快发掘新的育种中心亲本是云南小麦生产及育种上新台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豫麦56号选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城乡居民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的消费需求,研究分析了小麦育种资源的状况,制订了适合麦田两熟种植的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目标。按照既定育种目标选配亲本,以优质品系郑州891、丰产品系周麦8836、适应性及综合性状较好的冀麦5418为亲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粗杆抗倒穗大粒多、耐旱抗逆、广适抗病、优质高产的小麦新品种豫麦56号(郑优6号)。  相似文献   

10.
苯酚染色测定小麦种子纯度的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苯酚染色法对不同特征特性的小麦品种种子进行了颜色分类鉴定,并测定了温麦8号小麦种子的纯度,对苯酚染色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在实际鉴定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向回交;转育和轮回选择方法,将核不育基因源转育到巴盟黄淮区优良品种(系)的群全或个体中,应用南北两地跟踪测试的方法,简化和加速了小麦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进程,拓建了小麦动脉基因库,为小麦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对核不育基因源的遗传、代换、骨干亲本的不育基因定向转育、混合互交和轮回选择等技术环节进行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介绍几个小麦抗病亲本在小麦育种攻关中,选育了几个高代品系,它们具有优良的综合农艺性状和突出的抗病性,可作为抗病亲本利用。现介绍如下:192中71组合为鲁麦1号/冬协2号。半冬性,株高67cm,长方穗,长芒,白壳白粒。常年千粒重50g左右。对条锈病免疫...  相似文献   

13.
以复合杂交育成的优良小麦矮秆种质材料绵阳01821,具有秆矮、株高致矮力强、早熟、抗倒抗病、大粒白皮,综合性状优良等突出特点,是西南麦区小麦育种中可资利用的优良小麦矮秆亲本材料。以它作为中心亲本,现已育成4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7个优良新品系正在参加各级区域试验和多点试验。用其育成的品种已在生产上推广种植2569.12万亩。  相似文献   

14.
曹Yang  严建民 《作物学报》1997,23(1):102-106
用^14C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6个小麦品种叶片的RuBP羧化酶活性对孕穗期湿害逆境的响应能力及其产量性状表现;用完全双列杂交法测定了9个小麦亲本耐湿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在孕穗期湿害逆境下,不同品种间的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与主茎绿色叶片数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相一致,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亲本之间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组合间特殊配合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小麦品种的耐湿性受  相似文献   

15.
小麦×玉米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5个组合的小麦×玉米杂交后代中筛选出42个变异株系与其小麦亲本作比较,这些株系在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粒重、成熟期及抗病性等性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且这些变异是双向性的;从这些变异株系中筛选出了一些植株较矮、高抗白粉病、农艺性状好的株系,可以作为优良的育种亲本材料。证明小麦×玉米杂交途径在小麦单倍体育种、品种改良和提高育种效率方面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浅析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中育5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育5号的杂交组合及其系谱进行分析,认为在超高产小麦育种研究中选用高产潜力大的亲本材料作为中心亲本是最重要的。然后再考虑其它亲本及其组配方式。同时对杂交后化选择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了18个组合进行药培养,研究小麦亲本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绿苗分化的配合力。试验表明,一般配合力高是花培选配亲本的基础,本试验中,愈伤组织,绿苗诱导率和一般配合力均高的亲本是“日本、号”和“84-20”。  相似文献   

18.
易自力  徐乃瑜 《种子》1992,(2):14-16
本文以稳定的核质杂种小麦为材料,以其同核亲本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异源细胞质对普通小麦中国春种子蛋白含量的影响以及卵园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不同品种的种子蛋白含量和主要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指出了在小麦品质改良中有较大应用价值的细胞质材料。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小麦温光型不育系C49S为材料,从转育不育系的亲本选择、杂交方式、选育方法、鉴定目标等方面出发,论述了小麦温光型不育系转育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从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的选育谈四川“三高”小麦育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庞启华 《种子》1994,(5):49-51
该文根据四川省气候特点和生态条件,提出了“三高”小麦育种目标,着重分析了绵阳系列品种的选育特点及与其亲本间的性状表现,肯定了利用四川省现有育种材料培育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的可能性,并对实现“三高”小麦育种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