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迎茬大豆对其产量的影响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管理局二道河农场孟敬泽,高波二道河农场自1984年垦荒以来,生产上主要的种植作物是小麦大豆,种植业结构非常单一。在两大作物中尤以大豆面积为大,每年都占粮豆作物的50%以上。由于大豆比例过大,重迎茬便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3.
大豆重迎茬与效益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重迎茬与效益农业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汪锡德大豆是垦区的传统出口商品。近年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大豆售价不断上扬。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幅度扩种大豆,已成为垦区多数农场生产队不约而同的选择。许多场、队不顾大量的重、迎茬,准备把大豆种植比...  相似文献   

4.
大豆重迎茬减产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重迎茬种植是我省大豆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重迎茬大豆单产低、品质差、病虫害严重。早已为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所证实。坚持合理轮作,避免重迎茬种植是保持土壤肥力和增产稳产的基础。历来作物栽培学中都提到大豆是忌连作的作物。然而,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豆价格的上涨,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由单纯的追求高产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农业转向,必将极大的推动我省大豆生产的发展。大豆面积的上升,重迎茬比例的增大,已成为限制我省的大豆单产提高的重要障碍因素,因此,弄清重迎茬大豆减产机制,探求可能的缓解措施是我省大豆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垦区大豆具有很强的商品优势,在市场经济中占居有利地位。发展垦区大豆生产的首要途径是迅速提高单产。“七五”期间,垦区依靠技术进步使大豆亩产突破了100公斤。当前迫切需要取得新的突破。发展垦区大豆生产的第二个途径是适当扩种大豆。所谓适当就是要寻找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最佳结合点,在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的前提下,努力减少重迎茬所造成的危害,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取得两个规律最佳结合点的关键,是要根据重茬与迎茬、及其在不同条件下减产程度的差异,选择适当比利、适宜条件,最大限度地将大豆安排在只是迎茬、避免重茬范围内。对重迎茬大豆注意壮根、壮苗栽培,有针对性、有重点地采取农艺、水分、营养、品种、生物和药剂等防治措施。同时要注意建立良性种植结构,既要发挥大豆在效益农业中的作用,又要保持较强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6.
7.
地处黑龙江省西部的安达市,是大豆孢囊线虫病的重病区,也是大豆重迎茬播种禁区。不仅重迎茬减产严重,相隔3-4年减产幅度也很大。大豆重迎茬大幅度减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孢囊线虫危害,其次是根蛆和根腐病危害,再次是某些元素缺乏。解决的措施:一是选用抗线大豆良种,二是感线大豆品种要执行相隔五年以上轮作,三是采用大豆种衣剂拌种,四是叶喷内吸杀菌剂。  相似文献   

8.
试述减轻大豆重迎茬减产的途径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述减轻大豆重迎茬减产的途径与前景文安奎(同江市农业委员会)我市地处三江平原北部,地平土肥,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适宜种植大豆。我地区农业机械化和技术装备水平较高,并具有生产区集中连片,能够专业化生产等优越条件。因此,我市大豆每年实际面积约有3.5~5...  相似文献   

9.
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影响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1 大豆重迎茬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通过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 ,东部低湿区 ,西部风沙干旱区 ,西南部盐碱土区和中南部黑土区五个生态区 8个试验点 ,设 9个固定轮作区和相应生态区的 8个县生产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迎茬和不同重茬年限对大豆产量、品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 ,重迎茬大豆均较正茬减产 ,重茬减产 6 1% ,重茬一年、二年、三年分别减产 9 9%、13 8%、19%。不同生态区减产幅度不同 ,以北部高寒区和东部低湿区减产幅度小 ,西南部盐碱土区减产幅度大。重迎茬对大豆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商品品质下降 ,百粒重降低 ,病虫粒率增加。短期重迎茬对…  相似文献   

10.
耕作措施对重迎茬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1.
黄泛区农场位于豫东平原,属河南省大型一类农工商综合企业,拥有土地面积98km2,其中耕地面积6800hm2,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在2800-3600hm2,大豆重迎茬现象十分严重。为克服重迎茬对大豆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黄泛区农场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品种改良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大豆产量水平维持在每667m2平均产量180—212kg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重迎茬对大豆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刘忠堂  于龙生 《大豆科学》2000,19(3):229-237
本研究采取在五个生态区设置9圃固定轮作区与相应生态区生产地块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豆迎茬,重茬一年、二年、三年对大豆生育,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构成产量因子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三年研究结果表明,重、迎茬大豆均较正茬大豆减产,减产幅度随重,迎茬年限增加而加剧,以迎茬减产最少的6.1%,重茬一、二、三年分别减产9.9%,13.8%和19%。不同生态区减产程度不同,重迎茬对大豆生育,干物质积累及构成  相似文献   

13.
农艺措施对减缓大豆重迎茬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艺措施对减缓大豆重迎茬损失的研究曹玉娥赵士宽︵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本项目是由黑龙江省科委下达并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农垦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业大学、省农牧渔业厅五大单位组成联合攻关课题组的研究任务,嫩江农科所是研究基点之一。一、研究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农艺措施对重迎茬大豆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桂范  于佰双 《大豆科学》1998,17(3):248-255
1994-1996年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大豆联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采取缓解的各项农艺措施均可(1)减少量、迎茬大豆的产量损失,使重茬产量损失较正茬 10%以内,迎茬产量接近正茬产量;(2)对重、迎茬大豆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志到促进作用;(3)可减轻重迎茬大豆根部病虫害。  相似文献   

15.
不同耕作方式对重迎茬大豆产量影响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09年分别在重茬和迎茬条件下进行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大豆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耕作措施增产原理是生态控制了重茬大豆减产的影响因子,通过调控土层,改变病原菌、虫卵和生化他感物质的位置,使有害生物由于改变了生境而致死,有害物质遇到了更有利于被分解的环境而被分解。耕作措施改善了土壤水、肥、气、热、菌,使大豆生长旺盛,根系发育良好,抵御因重迎茬带来的逆境,缓解了危害,最终达到了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提高重迎茬大豆产量的几项栽培技术胡立成,张德贵(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拜泉分校)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大豆种植面积猛增,重迎茬面积不断扩大,给大豆生产造成很大危害。虽然近两年玉米种植面积有些增加,但重迎茬面积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17.
东北黑土区重迎茬对大豆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重迎茬导致大豆病虫害发生明显加重,为了探讨黑土区生产田重迎茬对大豆病虫害发生的影响,选择有代表性的丘陵区(岗地)、平原区(平地)和低湿区(洼地)所有处理均一致的正茬、重茬和迎茬大豆田进行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同地势的不同茬口大豆病虫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其中重茬和迎茬根腐病、灰斑病和大豆食心虫发生程度较正茬严重,重茬又重于迎茬,重迎茬根腐病和食心虫在洼地发生较平地和岗地严重,平地灰斑病发生重于岗地和洼地,土壤中胞囊数量岗地重茬最多.  相似文献   

18.
农艺措施对重迎茬大豆产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赵桂范 《大豆科学》2000,19(3):243-249
对 1 994 -1 996三年不同生态区重迎茬大豆采取缓解的各项农艺措施的产量结果分析表明 :处理间、区域间、年份间、处理×区域间、区域×年份间差异均达 1 %显著水平。各处理的综合评价是 :有机肥 >缓解剂 +钾肥 >破垄夹肥 >钾肥 >缓解剂 ;但各农艺措施受不同生态区、不同年份间及其各因素互作等影响较大 ,因此 ,应因地制宜采取农艺措施提高重迎茬大豆的产量。另外 ,采用各重迎茬减缓措施总体上东部低湿区好于西部干旱区 ,雨水调和年份好于干旱年份  相似文献   

19.
黑河地区大豆重迎茬对产量的影响及解决途径姚卫华刘发(德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黑河地区是我省早熟大豆产区,虽然活动积温不及我省南部一些县(市)高,但其主产区≥10℃活动积温仍可达到2000~2200℃,基本可以满足早熟大豆生...  相似文献   

20.
大豆重迎茬障碍研究已开展多年,但同一土壤类型不同地势对大豆重迎茬障碍的影响程度尚不十分清楚,为了探讨这一问题,选择丘陵区(岗地)、平原区(平地)和低湿区(洼地)进行大豆正茬、迎茬和重茬试验,在大豆生育期调查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果显示:低湿区和平原区3种茬口大豆出苗率、株高、根瘤鲜重、植株干重和面积指数均明显高于丘陵区,低湿区大豆生育后期植株干重和面积指数稍高于平原区,3种地势大豆各项生育指标均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总体上低湿区产量最高,其次是平原区,丘陵区产量最低,并且低湿区重迎茬减产幅度较小,丘陵区减产幅度最大。所以,干旱年份丘陵区大豆重迎茬障碍大于平原区大于低湿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