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枫香优良家系和单株选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分析枫香家系和单株间遗传增益的大小 ,进行优良家系和单株的选择 ,结果表明 :家系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中选优良家系与平均数比较的遗传增益大于与CK比较值 ,以枫香地径和树高为主要选择指标 ,造林后 1a初选家系是 12 9号和 12 4号 ,造林后 3a选出 2 1号和 132号为优良家系。在单株选择中 ,与CK比较的遗传增益值小于与平均数比较值 ,造林后 1a选出的树高优良单株是 12 4号家系第 3株 ,地径优良单株是 12 9号家系第 7株 ;造林后 3a选出的优良单株是 2 1号家系第 7株 ,132号家系第 5株 相似文献
2.
3.
4.
不同家系枫香种子贮藏活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7个不同家系枫香种子贮藏后的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枫香种子在室温透气贮藏一年后,生活力降为0,而在低温(3-5℃)密闭条件下贮藏枫香种子,其种子活力基本保持不变。因而,枫香种子宜采用低温(3-℃)密闭贮藏,而不能采用在室温透气贮藏;在参试的27个家系中,有11个家系种子具浅体眠,并可通过低温贮藏解除体眠。 相似文献
5.
不同家系枫香苗木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6个枫香家系苗木所观测的13个品质指标(总干重、茎干重、茎鲜重、根鲜重、叶面积、叶干重、叶鲜重、根干重、地径、总鲜重、苗高、侧根数、主根长)进行因子分析,将13个品质指标综合为少数相对独立的质量因子,从而较好地反映了各个不同枫香家系间苗木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不同遗传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片色素含量变化及其呈色响应开展试验研究,从生理生化角度探寻影响秋季枫香叶片呈色的关键因素,为枫香叶色改良、新品种选育和应用环境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不同家系的1年生枫香幼苗为试材,测定其在不同环境下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枫香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红色、深红色。同时4个家系叶色变化差异显著,其中17号家系叶片主要为深红色,14号家系叶片颜色以黄绿色为主。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下降趋势,特别在平均温度最低、平均昼夜温差大的3号试验点下降幅度最大。4个家系叶片花青素含量显著升高。同时4个家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各试验点均较试验前有不同程度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花青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平均温度和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家系和不同环境对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可溶性糖和叶片红色面积比例变化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不同家系枫香叶片颜色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同一环境下不同枫香家系叶片变化也显著不同,温度变化的差异和枫香叶片色素比例的改变是导致其颜色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枫香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生长性状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枫香是南方林区主要的造林阔叶树种之一,对54个中国枫香优树半同胞家系进行的苗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的苗木在苗高、地径2个性状上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变异,家系遗传力受中度以上遗传控制,在苗期通过一性状对另一性状的间接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我国首批选出的枫香优树 83个子代进行了苗期测定 ,其结果表明 :优树子代平均场圃发芽率 35 .6% ,最高家系达 5 7.0 % ,最低家系仅 12 .3% ,家系间差异极显著 ;保存率主要受场圃发芽率影响 ,差异不甚明显。家系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 ,有 15个家系显著优于对照 ,占参试家系数的 18.3%” 相似文献
9.
枫香优树子代苗期测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对我国首批选出的枫香优树83个子代进行了苗期测定,其结果表明:优树子代平均场圃发芽率35.6%,最高家系达57.0%,最低家系仅12.3%,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保存率主要受场圃发芽率影响,差异不甚明显。家系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有15个家系显著优于对照,占参试家系数的18.3%。 相似文献
10.
11.
黑木耳中含大量的由多糖及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木耳凝胶,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利用微波法提取黑木耳凝胶,找出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颗粒度为1.46mm,固液比为1:30,时间为8min,功率为640W时,黑木耳凝胶的提取率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13.
黑木耳已经成为黑龙江省食用菌的主导产业,将保护地栽培模式科学引入寒地黑木耳产区,不仅可节省土地资源,规避“靠天”种植的风险,提高栽培质量、产量及效益,而且对提升黑龙江省寒地黑木耳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优质、高效、稳产、高产的产业升级目标,由黑木耳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酶法提取黑木耳多糖的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优化改进的Sevag试剂法对酶法提取的黑木耳粗多糖进行蛋白质的脱除。采用SephadexG-200凝胶层析对黑木耳粗多糖进行分级纯化,得到两个组分AAP1、AAP2,合并收集液,透析、浓缩、冻干得到黑木耳纯多糖,为白色粉末。采用SephroseA-200凝胶层析、紫外光谱扫描对黑木耳纯多糖进行纯度鉴定。SephroseA-200凝胶层析结果表明,多糖的两种组分都为单一洗脱峰;紫外光谱扫描说明多糖中不合有蛋白质、多肽及核酸物质;说明黑木耳多糖的纯度已经达到物理化学的分析标准。红外光谱扫描的结果表明,黑木耳多糖中合有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纸层析法对黑木耳纯多糖进行组分分析的结果表明黑木耳多糖由葡萄糖、木糖、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组成,是一种杂多糖。 相似文献
16.
于1996年开始,在丹东地区开展了优良黑木耳菌种选育研究。并于1998年在辽东山区的清原、新宾、桓仁、凤城、本溪等县(市)开展了开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丹林5号菌种菌丝健壮,产量性状、抗逆性状和稳定性均优于对照菌种及其他菌株;丹林5号菌种定植快、出耳旱、产量高,比原设计指标提高1.72倍,比对照种提高单产41.6%;该菌种经开发应用3.7万m^3耳木,创产值4532.5万元,获利税2841.5万元,目前已成为辽宁省黑木耳生产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7.
18.
黑木耳超微粉制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机械法和机械结合真空冷冻干燥两种方法制备黑木耳超微粉。对原料和制得样品分别进行了氨基酸分析,采用SEM和TEM技术研究了粉碎后样品粒度和微观结构,机械法粉碎后产品平均粒度为1-5μm,机械结合真空冷冻干燥法粉碎后产品平均粒度为0.5-1μm。两种方法粉碎后黑木耳粉的复水性等性能都比黑木耳原料有所提高,保质期也明显延长。结果表明机械结合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制备的黑木耳超微粉在各方面性能明显优于机械法制备的黑木耳超微粉。图1表2参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