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种名为"层粘连蛋白受体"新的猪瘟病毒受体,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发现,可针对此细胞受体设计特异性抗病毒策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著名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理的认识,还可利用已发现的细胞受体,重构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增进对猪瘟病毒复制机适合病毒生长繁殖的细胞系,有效提高猪瘟疫苗的生产效率,对猪瘟疫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猪瘟是威胁养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品     
<正>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发现猪瘟病毒新受体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4月14日发布消息,该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猪瘟病毒受体即层粘连蛋白受体。这将有助于增进我们对猪瘟病毒复制机理的认识,同时可以针对细胞受体设计特异性抗病毒策略。此外,还可以利用已发现的细胞受体重构适合病毒生长繁殖的细胞系,有效提高猪瘟疫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猪瘟病毒受体即层粘连蛋白受体。这将有助于增进我们对猪瘟病毒复制机理的认识,同时可以针对细胞受体设计特异性抗病毒策略,此外,还可以利用已发现的细胞受体重构适合病毒生长繁殖的细胞系,有效提高猪瘟疫苗的生产效率。因此,细胞受体研究对于猪瘟疫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猪瘟病毒受体即层粘连蛋白受体。这将有助于增进我们对猪瘟病毒复制机理的认识,同时可以针对细胞受体设计特异性抗病毒策略,此外,还可以利用已发现的细胞受体重构适合  相似文献   

5.
病毒入侵易感细胞是病毒建立感染的必要过程,猪瘟病毒如何入侵易感细胞尚未明确。笔者对猪瘟病毒入侵细胞与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利用抑制剂氯丙嗪和Dynasore及shRNA技术,对网格蛋白及动力蛋白功能进行抑制,干扰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发现猪瘟病毒的细胞入侵效率明显下降;通过利用内体酸化抑制剂NH4Cl及shRNA技术下调内体标志蛋白Rab5和Rab7的表达量,发现内体酸化过程受到抑制后猪瘟病毒的感染效率受到了明显抑制。本研究初步证明猪瘟病毒能够利用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完成对易感细胞的入侵,感染的过程依赖于初级内体和次级内体,为了解猪瘟病毒的感染过程积累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抗猪瘟病毒高免血清和猪瘟病毒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充当免疫压力,在免疫压力存在下进行猪瘟病毒的细胞传代,对猪瘟病毒在细胞水平传代过程中是否会发生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免疫压力下,猪瘟病毒在细胞水平进行传代(7代)后,未表现出逃逸抗体中和作用的表型,仍能够被高免血清中和,对传代后病毒的Erns、E2、NS5B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后未发现氨基酸的变异。本研究为我国现行的猪瘟防疫政策的执行提供了科学数据,为进一步开展猪瘟病毒遗传变异、病毒演化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病毒不能在细胞外增殖,只有侵入到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代谢系统完成自身的复制周期。病毒与细胞受体或入侵因子相互作用是病毒感染宿主的重要起始环节。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给全球  相似文献   

8.
《今日养猪业》2010,(2):55-56
巨噬细胞(macrophage,MФ)是天然免疫防御的重要卫士,可它也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袭击目标。之前,有人仅研究了ASFV感染诸如绿猴肾细胞等非白细胞的初期特征,并未对ASFV感染初级MФ细胞作过研究,SamehBasta在《兽医微生物学》杂志发表文章报道其新发现:MФ细胞受体介导的胞吞并非病毒侵入的唯一途径,并深入研究了ASFV的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姜黄素(curcumin)及其衍生物在猪肾上皮细胞(PK-15)上对猪瘟病毒(CSFV)复制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共聚焦检测等方法,鉴定姜黄素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结果: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SFV非结构蛋白Npro含量显著下降(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发现,姜黄素处理后病毒进入细胞依赖的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重排受阻;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显示,姜黄素可抑制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显著下调环氧化酶2(COX-2)和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P<0.05)。研究表明:姜黄素可减少CSFV进入PK-15细胞,抑制CSFV引起的细胞应激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PK-15细胞免受病毒感染,为姜黄素的抗病毒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抗猪瘟病毒活性的干扰素刺激基因"鸟苷酸结合蛋白1",并阐明了其抗病毒机制。专家说,此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宿主抗病毒机理,也为揭示猪瘟病毒逃避宿主抗病毒策略提供了线索。结合抗病毒干扰素刺激基因开展研究,对创新猪瘟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猪瘟病毒所在黄病毒科其他成员的抗病毒研究提供了参考。此研究结果已在国际著名病毒学杂志  相似文献   

11.
<正>1技术措施1.1疫苗选用可选用质量好,不易被外源病毒污染的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即猪瘟ST苗进行免疫。该苗采用了进口克隆同源细胞,避免了使用和培养异源细胞(如牛睾丸细胞)易被外源病毒污染的缺陷。该疫苗病毒滴度高,可达牛睾丸细胞苗的10倍以上,成品苗RID(即疫苗感染量或反应量)可达15000个以上,由于RID含量高,可控制猪瘟亚临床感染,故该苗对体内有一定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的猪的免疫效果也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5,(4):525-529
首先采用蛋白印迹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猪瘟病毒感染对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及定位的影响;然后用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或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处理猪肾细胞,通过病毒滴度测定研究细胞自噬对病毒复制的影响。发现在病毒感染24h后自噬相关蛋白LC3由LC3-Ⅰ酯化为LC3-Ⅱ,并观察到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出现了LC3蛋白聚点;细胞自噬体的诱导能显著增加病毒滴度。本研究表明猪瘟病毒在感染细胞后能诱导细胞自噬,该细胞自噬过程有利于病毒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筛选的阳性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从中发现1株单克隆抗体能与感染猪瘟病毒的猪肾、肝病理组织切片及PK15细胞产生特异性染色反应,与非感染猪的肾、肝组织切片和PK15细胞无染色反应。单克隆抗体与猪瘟病毒感染的PK15细胞或猪肝、肾小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猪瘟病毒呈现较强的特异性棕色着染,表明该单抗是针对猪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对研究猪瘟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生命活动和繁殖定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单抗命名为YNF,培养上清液和腹水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80和1:10000。抗体蛋白属IgG类,亚类为IgG2/κ。  相似文献   

14.
正2月25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抗猪瘟病毒活性的干扰素刺激基因"鸟苷酸结合蛋白1",并阐明了其抗病毒机制。团队首席科学家仇华吉研究员解释说,该分子发挥抗病毒作用主要依赖其GTPase活性,而猪瘟病毒恰是利用自身NS5A蛋白与干扰素刺激基因相互作用,抑制后者的GTPase活性,进而干扰"鸟苷酸结合蛋白1"的抗病毒功能。专家说,此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宿主抗病毒机理,也为揭示猪瘟病毒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根据NCBI公布的猪瘟病毒石门毒株的E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检测猪瘟病毒E2基因的RT-PCR引物。自疑似猪瘟病料及接猪瘟F114毒的PK-15细胞中提取总RNA,经一步法RT-PCR扩增E2基因。建立了猪瘟病毒E2基因RT-PCR检测方法,RT-PCR从26份疑似猪瘟病料中检出阳性病料24份,阳性检出率为92.3%;结果表明,建立的 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CSFV的分离鉴定、临床病料的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猪睾丸(ST)细胞系作为猪瘟活疫苗生产用细胞基质的可行性,本试验取猪睾丸(ST)基础细胞库、工作细胞库不同代次细胞分别进行致瘤性检验和胞核学检验。结果表明,ST细胞在传代过程中无致瘤性且染色体遗传稳定。本试验取不同代次的ST细胞繁殖猪瘟病毒液并测定其毒液效价;取不同代次的ST细胞繁殖的猪瘟病毒分别对猪进行免疫攻毒测定其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将ST工作细胞传至第30代,其仍能良好地表达猪瘟病毒,且产毒稳定,病毒滴度高,连续收毒,病毒产量高,其所表达的猪瘟病毒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上述结果表明,猪睾丸(ST)细胞系适宜作为猪瘟活疫苗生产用的细胞基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猪瘟活疫苗效力检验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定猪瘟疫苗中病毒的兔体感染量(RID),但是用该方法易受到检验兔品种、个体和饲养环境的影响。为了探索一种不依赖动物的疫苗效力检验新方法,本研究将待检猪瘟活疫苗系列稀释后分别接种易感细胞,使用抗原捕获ELISA、RT-nest PCR和RT-PCR三种方法检测不同稀释度疫苗中活病毒在感染细胞后增殖的子代病毒,计算疫苗病毒的最高细胞感染剂量,建立了猪瘟疫苗病毒的细胞感染量(CID)的效力检验方法。结果显示:疫苗中活病毒粒子越多,CID就越高;对不同类型猪瘟疫苗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传代细胞源和细胞源猪瘟活疫苗的效力效检。使用CID和RID两种检测方法同时对12批猪睾丸传代细胞源(传代细胞源)和3批牛睾丸原代细胞源(细胞源)猪瘟活疫苗进行了比对效检,结果表明,用CID测定方法检验,12批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每头份均含105CID,3批猪瘟活疫苗(细胞源)每头份含量均为104CID;用兔子感染体温测定法,12批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每头份含量在2.6×104~3.0×104RID之间,3批猪瘟活疫苗(细胞源)每头份含7.0×103~8.0×103RID。试验证明:本实验室建立的CID检测结果与现有质量标准RID的结果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反映疫苗中活病毒的含量,有望成为RID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病毒进入我国已4年有余,因其无法消除且传播方式多样而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巨大威胁。研究非洲猪瘟 病毒的毒株蛋白和基因,解析其蛋白结构和功能是研发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和非洲猪瘟疫苗的首要措施。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蛋白基因的分析,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的一些基因可以作为诊断该病的目的基因,为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且随着对非洲猪瘟病毒蛋白基因的深入解析,发现有些基因可以为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提供帮助。文章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功能基因、致病基因、检测基因及疫苗研发基因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研发和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病毒受体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清  李冬 《动物医学进展》2009,30(7):95-100
受体在宿主细胞与病毒的相互作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病毒受体的特性与病毒的宿主范围、组织嗜性有密切关系,是病毒致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病毒受体的研究方法有经典的研究方法,也有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病毒受体的研究中,通常以分离纯化的细胞膜代替活体细胞来研究病毒受体。通过对病毒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已经发现很多受体阻断剂例如植物凝集素和肝素等物质可以阻断病毒与受体的结合,从而为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繁殖一些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病毒受体与病毒配体的结合是病毒吸附和侵染靶细胞的关键步骤,阻断病毒受体与病毒配体的结合,可以有效阻止病毒吸附靶细胞,从而控制病毒感染。因此,开展病毒受体与病毒配体的研究对病毒性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成为病毒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从病毒受体和配体角度阐明病毒分子感染机制,为进一步研发病毒性疾病的新型药物和疫苗奠定基础。本文从病毒受体与病毒配体的概念、猪瘟病毒(CSFV)受体和配体的研究进展以及病毒受体与病毒配体相互作用在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3个方面进行介绍,为预防和控制CSF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