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支序分析法探讨了中国隐脉叶蝉亚科Nirvaninae 15属的系统发育关系。支序分析选用了41个形态学特征和1个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在15个属中,薄扁叶蝉属因其前翅革片基部翅脉明显、前缘城具横脉等祖征,为最原始的类群。隐脉叶蝉属 内突叶蝉属与凹片叶蝉属 扁头叶蝉属是最进化的一对姐妹群。从族级水平上看,在现有的4族(隐脉叶蝉族、额垠叶蝉族、棱头叶蝉族及缺缘叶蝉族)中,缺缘叶蝉族与其余3族先构成姐妹群,隐脉叶蝉族与棱头叶蝉族 额垠叶蝉族为姐妹群。依据支序分析的树形图,建议将缺缘叶蝉族、棱头叶蝉族从隐脉叶蝉亚科中移出。  相似文献   

2.
葡萄斑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又名葡萄小叶蝉、葡萄二星叶蝉,近年来传入新疆。2002年该虫在库尔勒市发生,危害日趋于加重。为摸清该虫发生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2004~2005年两年间课题组对本地区的葡萄斑叶蝉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中国阉蜡蝉科阉蜡蝉属7种,其中包括6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江苏省蜡蝉总科2新纪录科,即袖蜡蝉科(Derbidae)和颖蜡蝉科(Achilidae);袖蜡蝉科2新纪录种,即红袖蜡蝉(Diostrombus politus Uhler 1896)和甘蔗长袖蜡蝉(Zoraida pterophoroides Westwood,1851);颖蜡蝉科1新记录种,即印度卡颖蜡蝉(Caristianus indicus Distant,1916).记述了2新纪录科的简要识别特征、世界及中国的分布;3新纪录种的别名、识别特征、寄主、江苏省及世界和中国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璐蜡蝉科Lophopidae国内1新记录属:斯璐蜡蝉属symplanaKirby;1新记录种:绿斯璐蜡蝉symplanaviridinervisKirby及3个新种:短线斯璐蜡蝉Symplanabrevistrata、长头斯璐蜡蝉Symplanalongicephala、短头斯璐蜡蝉Symplanabreicephala。  相似文献   

6.
安小叶蝉属Anaka由Dworakowska等建立于1975年,模式种为产于印度卡纳塔克邦(Kamataka)的Anaka colorata Dworakowska et Viraktamath,1975。该属隶属于叶蝉科Cicadellidae小叶蝉亚科Typhlocybi-nae叉脉叶蝉族Dikraneurini。迄今为止,该属全世界共记录7种,中国尚无报道。该属种类均取食为害竹类植物。  相似文献   

7.
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绿叶蝉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发生普遍,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小绿叶蝉分茶小绿叶蝉和茶假眼小绿叶蝉两种。在我县茶园以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为害为主,是主要茶叶害虫之一。茶假眼小绿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枝叶为害,  相似文献   

8.
雅小叶蝉属四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小叶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同翅目叶蝉总科小叶蝉科的雅小叶蝉属Eurhadina Haupt四新种:褐盾雅小叶蝉E.fusca Cai et Kuoh,红冠雅小叶蝉E.rubrocorona Cai et Kuoh,黄冠雅小叶蝉E.flavicoronaCai et Kuoh,红肩雅小叶蝉E.rubromia Cai et Kuoh。标本均采自我国福建省崇安。模式标本保存于安徽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9.
稻田重要害虫褐飞虱,二点黑尾叶蝉,属单食性害虫,主要取食水稻,白背飞虱,则为寡食性,能在一些禾本科杂草上生存,田间系统采样表明,尽管稻田周转的生境并非稻飞虱和稻叶蝉的栖息地,但仍有少量的褐飞虱、二点黑尾叶蝉和白背飞虱存在并能在禾本科植物上产卵。稻田周转生境及植被栖息有大量的非稻田飞虱和叶蝉,可为稻飞虱和稻叶蝉的天敌缨小蜂和寡索赤眼蜂。提供有效的替换寄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所藏的菱蜡蝉科和象蜡蝉科昆虫标本进行整理与鉴定,鉴定出江苏省菱蜡蝉科4个种,象蜡蝉科4个种,其中四带脊菱蜡蝉(Reptalus quadricinctus Matsumura,1914)、云斑安菱蜡蝉(Andes marmorata Uhler,1896)、瘤鼻象蜡蝉(Saigona gibbosa Matsumura,1910)和中野彩象蜡蝉(Raivuna nakanonis Matsumura,1910)为江苏省新纪录。记述了两种菱蜡蝉和两种象蜡蝉的主要形态特征、寄主以及分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进行鉴定,明确陕西茶区该类害虫的学名和特征,并对危害我国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进行了探讨。【方法】运用网捕法采集小绿叶蝉成虫,用显微照相机(CCD)拍摄成虫照片,在解剖镜下观察其一般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并对小绿叶蝉种类进行鉴定。【结果】采自陕西茶区茶园的小绿叶蝉的外部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与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相同,而与该地已有报道的小绿叶蝉的特征不同。【结论】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应为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的种名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2.
对四川省蝉花资源分布进行调查,并分析蝉花自然分布与海拔、林地类型、光照、温度、坡度、相对湿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四川省蝉花自然分布区域有绵阳市安州区、北川羌族自治县通、乐山市犍为县、南充市蓬安县和金城山等地。先后分离获得蝉花菌分离株20株,经过分子鉴定蝉花种类分别为大蝉草和小虫草。相关生态因子分析发现,四川省蝉花生长密度与海拔没有相关性;四川省蝉花生长密度与光照强度、温度、坡度、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蝉花生长密度与光照强度正相关,但随着温度、坡度、相对湿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该研究首次对蝉花资源自然分布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探索,对于深入了解蝉花的生物学及人工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同翅目叶蝉总科大叶蝉科暗大叶蝉属的两个新种,即黑斑暗大叶蝉与红斑暗大叶蝉。这两种标本均采自我国云南。  相似文献   

14.
于2012和2013年在福建省闽北、闽南和闽中等茶区采集茶小绿叶蝉标本,同时结合2006-2008年在武夷山茶区采集的标本,进行物种形态鉴定.先后共鉴定514头雄性茶小绿叶蝉成虫,结果均为小贯小绿叶蝉,所有鉴定标本中未发现假眼小绿叶蝉.因此,笔者对福建省乃至全国各茶区的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归属问题提出质疑,并同意秦道正等(2014)提出的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种类仍需深入探究的观点,建议在全国各茶区展开大范围的茶小绿叶蝉种类调查.  相似文献   

15.
蝉棒束孢菌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蝉棒束孢菌(Icaria cicadae Miq.)是中药蝉花(Cordyceps ciecadae Shing)的无性型,作为一种功能食品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广阔开发利用前景。从蝉棒束孢菌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发酵生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探讨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蜡蝉雄性生殖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发现更多的分类特征,为其所属类群乃至蜡蝉总科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Leica MZ125解剖镜下,对缘蛾蜡蝉(Salurnis marginella(Guérin-Menev-ille))、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Walker))及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White))3种蜡蝉的雄性生殖系统进行解剖观察,应用QImaging Retica 2000R CCD数码相机进行照相,并对3种蜡蝉的雄性内生殖器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3种蜡蝉的雄性生殖系统的形态结构基本一致,射精管端部膨大,生殖附腺发达,但每侧精巢内精巢小管的数目因种类不同而具明显差异,八点广翅蜡蝉12根,缘蛾蜡蝉和斑衣蜡蝉均为6根;八点广翅蜡蝉和斑衣蜡蝉的贮精囊外周被以薄膜,而缘蛾蜡蝉的贮精囊则无薄膜包被。【结论】缘蛾蜡蝉与八点广翅蜡蝉的雄性生殖系统结构较为相似,其2个精巢相互分开,而斑衣蜡蝉的2个精巢相向包被在同一薄膜之中,这表明雄性生殖系统在蜡蝉总科系统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稻叶蝉俗称浮沉子。在国外广泛分布于很多国家。在国内大部分稻区均有分布。我国危害水稻的叶蝉有二十多种,在黑龙江主要有大叶蝉、二点叶蝉和六点黑尾叶蝉等。稻叶蝉除危害水稻外,  相似文献   

18.
三种叶蝉触角化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Uhler)、甘蔗叶蝉Exitianus indicus(Distant)和尼氏铲头叶蝉Hecalus nitobei(Matsumura)3种叶蝉昆虫成虫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种叶蝉触角上有1种毛形感器、1种鳞形感器,其感器数量和分布在雌雄两性个体间相似。  相似文献   

19.
邓晗嵩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561+7673-7561,7673
记述了贵州省蛾蜡蝉科1新记录属1新记录种—澳迷蛾蜡蝉Mimophantia australensis Korkaldy,1906。综述了该属的的分类研究史,描述了澳迷蛾蜡蝉属的特征,并绘制了成虫特征图。  相似文献   

20.
记述半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叉脉叶蝉族一新记录属戴克小叶蝉属Dikraneura Hardy,1850,及一新纪录种齿突戴克小叶蝉Dikraneura denticulate Knight, 1968。概述了戴克小叶蝉属的特征,详细描述了齿突戴克小叶蝉的形态特征并附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