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历史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以往学者在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口问题时,往往对人口年龄结构多加回避,这是因为人口资料本身的稀缺性;除此之外,中国历史文献留下的人口数字,可谓一笔糊涂账,(1)(P24)中国传统上对人口的记载非常粗略,一般只记男大口、男小口、女大口、女小口,甚至只记总口数,这对于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尤其是对老年人口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对土地的认知和利用有着其鲜明的民族特点。通过对历史文本和现实状况的研究,论述了这8个人口较少民族对土地的需求、土地利用的认知,总结了他们继承的土地认知的传统历史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今天建设美丽中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茅盾小说所反映的三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与其创作主题相应合,即及时反映重大事件的时间性和战斗性,揭示社会本质特征的深刻性和明确性,以及内容上的互补,时间上的相互衔接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从而成就了其小说的史诗性质。  相似文献   

4.
黟县宏村万氏宗族遗存了将近三百份的万氏宗族文书,时间跨度达268年,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万氏宗族迁徙至宏村的历史片断以及与主姓的经济互动。黟县宏村万氏遗留文书显示徽州人口异姓之间的本土迁徙现象在清朝早期就已经出现,揭示了清中期之前徽州宗族统治的增强并不能掩盖住徽州宗族内部松解问题——村庄地缘性在逐渐消解着,村庄的社会性在逐渐形成中。然而对于迁徙到异姓村庄的庶小宗族来讲,面对强宗大族仍然要在精神与物质层面上向大宗看齐,否则就会沦为佃仆或者被驱逐。  相似文献   

5.
人类使用化肥已有上百年历史。化肥对于提高粮食产量,养活地球上的数十亿人口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常规化肥对农业的增产效果呈现递减趋势,而且对水和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新型化肥缓控释肥,已经成为环保肥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类使用化肥已有上百年历史。化肥对于提高粮食产量,养活地球上的数十亿人口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常规化肥对农业的增产效果呈现递减趋势,而且对水和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新型化肥缓控释肥,已经成为环保肥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对改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落后面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西双版纳基诺族为例,在实地调查获得反映其人力资源现状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升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如转变观念,树立新型人才观;加大对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资力度,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等。  相似文献   

8.
对比了对于中国历史上土地兼并状况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描述,通过系统分析中国传统农业体制下农民和大土地所有者的偏好及投入产出情况,建立农业产出——土地兼并的数学模型,证明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兼并非对于小农土地的大量剥夺,其危害也不至于成为专制王朝灭亡的主因。  相似文献   

9.
城市人口分布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当地经济、文化、政治活动情况,众多方法中,Clark的人口密度梯级模型是研究城市人口分布的经典模型。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于城市郊区化问题的研究正是采用此方法,本文运用人口密度梯级模型对北京市的人口密度分布进行拟合,分析北京市的郊区化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郝宏桂 《农业考古》2006,2(6):44-47
乡村建设运动和新村运动是中、韩两国为了实现其农业现代化而开展的历史探索与实践,尽管其总体目标、基本内涵和实践方案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在历史基础、根本任务和具体指标上又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对比研究其异同得失,对于推进东亚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南京紫金山地区优势种群生活史特征与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径级大小替代年龄大小"和"空间差异替代时间变化"的方法,从重要值、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以及优势种群幼龄期个体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研究了南京紫金山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枫香种群、麻栎种群和白栎种群在南京紫金山地区森林群落中占有优势地位;枫香种群、麻栎种群和白栎种群在其生长过程中,在低龄时期,死亡率都较高,进入中龄期后,由于上层空间都被栎木占据,枫香种群全部死亡,而麻栎种群和白栎种群的死亡率则随着径级的增大而增大;南京紫金山地区枫香种群属于典型的增长型种群,麻栎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白栎种群总体上属于增长型群落,但中间径级不完整,种群更新较为困难;在所研究的每一个样方中,一般只有一个优势物种呈聚集分布,而其他优势物种呈随机分布,或样方中所有优势物种都呈随机分布。这种分布格局是由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不同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对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中国古代人口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气候温暖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纬度较高的边疆地区适合耕种,大批汉民迁至边疆地区开展农业生产;气候寒冷时期,人口数量减少,少数民族南迁,掠夺粮食和土地;为躲避战乱,中原人口也大量南迁.气候变化可直接对人口产生影响,如人口被冻死或被迫迁移;也可以通过导致农业减产、诱发战争、促进瘟疫的传播等途径间接地对人口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清两代,政府及官方不遗余力地引进江南先进稻作技术,以在畿辅地区推广水稻种植,形成了明清农业史上一道景观。学界虽对此有所涉猎,但很少有人分析当时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起因与背景。本文从生态学史的三个重要维度人口、资源与环境出发,从长时段来揭橥明清畿辅种稻运动背后所隐藏的背景,认为畿辅地区环境恶化、人口增长导致的人地矛盾与粮食匮乏是这次水稻推广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而江南的先进农业、水利技术与江南士人的推动是这次水稻推广运动的重要外部动力。同时,本文还重新厘清了先前畿辅种稻史中的若干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14.
采用理论模拟与实地选种资料分析对比的方法,对长期选择作用下的群体变化特征作了初步探讨。实地选种资料取自南斯拉夫新杨工厂化养猪场,共15个世代的6245头纯繁长白母猪的繁殖记录。研究性状为头胎总产仔数和头胎断奶仔数。发现在群体均数、群体方差以及在群体分布的变化趋势方面理论模拟结果与实际分析结果颇为一致。还发现,仅由加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同由加性和非加性(完全显性和超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群体均数与群体方差两者变化关系,以及选择反应的变化趋势方面各有特点。本研究表明,长期选择作用下的群体均数、群体方差、群体分布以及选择反应等参数的变化,其内在联系的本质在于控制所选性状基因频率的变化。若根据控制所选性状的各类基因数目、频率及其对表现作用的大小来估测选择后代的群体生产性能可能更准确,随着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这将会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5.
贾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97-12299
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人口流动现状和趋势,从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两方面阐述了人口流动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促进城乡资源与环境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云杉扁叶蜂(Acantholyda piceacola Xiao et Zhou)的生物学特性并研究其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取人工饲养观察与野外调查观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云杉扁叶蜂的发生、危害现状、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研究云杉扁叶蜂各区域的发生程度以及扁叶峰数量分布与土层深度的关系,并进行了多种防治措施的对比试验。[结果]云杉扁叶蜂1年或1年以上完成1代,不同样地的有虫株率差异显著,虫口密度差异也极显著。在幼虫4龄前进行防治,采用树干注药法和叶面喷雾法,对云杉针叶的保护效果较好;在卵期采用14%吡虫啉·敌敌畏进行树干注药的防治效果较好,针叶损失率较小,为8.43%,今后可大面积推广使用。[结论]试验结果为园林植物主要害虫榆紫叶甲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东北红豆杉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东北红豆杉种群的径级结构,高度结构和年龄结构,运用生命表描述了东北红豆杉种群动态的总趋势,判定了东北红豆杉种群分布格局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在种群系统的信息处理中,本文着重讨论控制指数在种群系统控制中的应用。控制指数是以系统方法改进昆虫种群生命表和Morris-Watt种群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排除分析法、添加分析法和干扰分析法提出的一个指数。在各种边界因子中提取的控制作用的信息。其量纲是各环相同的。通过建立的模型,转换为与种群系统传输相同的量纲,才能把各个边界因子的控制信号直接输入种群系统的联系之中。控制指数把控制信号转换为存活概率或达到标准卵量的概率,即与系统传输的量纲取得一致,从而可以作为边界因子控制作用的一个“纂子”,直接镶嵌于系统传输之中。这将便于种群系统控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3种茄科类作物花期西花蓟马种群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3种茄科类作物(番茄、辣椒、茄子)花期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花蓟马成虫在3种作物开花初期数量较多,若虫数量在整个花期变化不明显。番茄花上成虫量最多为5.6只/朵,若虫量最多为1.4只/朵;辣椒花上成虫量最多为7.8只/朵,若虫量最多为1.4只/朵;茄子花上成虫量最多为13只/朵,若虫量最多为2.6只/朵。  相似文献   

20.
塔河流域不同生境条件下柽柳种群结构异质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荒漠生态系统优势灌木柽柳的种群结构及其形成机理,在塔河流域的沙地、盐生地、岩性土地等3种立地条件下开展柽柳种群调查,结果表明:3种立地条件下,优势柽柳灌丛中伴生有旱生灌木和草本植物,共计8科9属9种;3种立地条件下不同径级的柽柳种群个体数量随着径级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沙地环境条件下柽柳种群径级结构较盐生地和岩性土地的相对完整,但均以Ⅱ、III级个体的数量较多;随着高度级的增加,沙地柽柳种群不同树高级的个体数量变化趋势与其径级的变化一致,盐生地的呈下降趋势,岩性土地的呈上升趋势;沙地条件下,随着林地盖度的增加,柽柳种群中小径级个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林地郁闭度的增加为柽柳个体的存活及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沙地的柽柳种群结构受土壤氮、镁、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盐生地的主要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岩性土地主要受土壤氮质量分数、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量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