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用代表我国温带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群的4个标准测验种(B73、丹340、Mo17和黄早四)和来自5个热带的玉米群体Suwan1、Pop21、Pop32、Pop28及Antigua种族的25个典型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得到100个杂交组合,将这些组合种植在云南省景洪、德宏、保山三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再根据产量进行配合力分析,并结合SSR分子标记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第一群包括丹340和黄早四,属国内玉米种质类群;第二类群包括Mo17和来自Antigua种质的M9,属Lancaster种质类群;第三类群包括B73,属Reid种质类群;第四大类群包括除M9以外的24个热带自交系,属于热带玉米种质。第四类群又可分为A和B两个杂种优势群,其中A群属于马齿型的Tuxpeno种质,可再分为亚群1和亚群2,其中亚群1包括除除M15以外的Pop21的4个自交系;亚群2包括M15和M17两个自交系;B群是硬粒型种质,可再分为4个亚群,其中亚群1属于Suwan1种质,包括自交系M1、M2、M3和M5;亚群2属于黄色硬粒型的Antigua种质,包括自交系M6、M7、M8、M10和来自Suwan1的M4;亚群3基本属于硬粒型的ETO种质,包括来自Pop32的M16、M18、M19和来自Pop28的M22、M24;亚种4基本属于Antigua种质,包括来自Pop32(ETO)的M20和来自Pop28的自交系M21、M23、M25。划分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27个玉米地方品种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地利用我甸玉米的种质资源,对选自我国西南地区的27个玉米地方品种和3个美国玉米群体(BSSS、Lancaster和品种综合种)进行了配合力分析。方差分析表明,12个性状在组合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大多数性状尤其是株高、倒伏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基因型方差中,一般配合力方差占的比例较高。白瘦地根、大子白、花六十早和六十早等几个地方品种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一般配合力,是组建基础群体的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玉米自交系及其组合性状的配合力,确定其应用和改良方向。[方法]采用NCⅡ设计,以3个强优势组合的亲本自交系为测验种,与12个新选系配制72个杂交组合,分析18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结果]N045、N1150、内自268和N303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易配制出高产组合;N98、779-1、N1150、Z544、内自N36、内自268和济533在降低株高和穗位高方面应用潜力较大;N303、1F1-1、779-1、779-3和N33可归为内自N36、4011和F15所在的A群,N98、C38012、G-3、N1150、N045、SU17和Z544可归为内自268、济533和F06所在的B群。[结论]该研究可为自交系的改良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分析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7  
 采用NCII设计 ,以Mo17、B73、黄早四、丹 340、K12、K2 2为测验种 ,12个自交系为被测系 ,通过两年、两点完全区组试验设计 ,分析了 18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 ,18个自交系可分为 5群 ,即兰卡斯特 (Mo17和P138)、瑞得 (B73、8112、铁 792 2和掖 10 7)、四平头 (黄早四、K12和 5 15 )、旅大红骨 (丹 340、E2 8、自 330、S37和 8 93)和PA群 (K2 2、CA15 6、掖 4 78和沈 5 0 0 3)。在 72个杂交组合中 ,K12× 8 93、B73×S37、B73× 8 93、K2 2×S37、Mo17× 8 93、Mo17×S37、丹 340×铁 792 2、丹 340×P138、丹 340×S37为 9个强优势组合。K12、S37、8 93和丹340的产量一般配合力高 ,参与组配的强优势组合较多。因此 ,这 4个自交系及其衍生系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会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选用墨白1号、苏湾1号、双M9为基础材料,以自交系掖478为导入系制成热带、亚热带种质比例为25%~75%的群体,采用NCⅡ设计,分析包括3个基础材料在内的12个群体(系)与丹340、昌7-2、Mo17、齐319及CML161、C144、Tafa2组合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含50%~75%双M9种质群体、墨白1号、含75%墨白1号种质的群体和苏湾1号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而含25%~50%墨白1号种质、50%苏湾1号和25%双M9种质群体的一般配合力较低;在"热带×热带"模式下,不同热带种质含量群体均有较高的产量表现,但以热带种质含量50%~75%与CML161及C144组合的配合力及产量表现最高;在"温带×热带"杂优模式下,不同比例热带种质群体与温带测验种杂交组合间杂种优势差异较大,总体上墨白1号群体及含25%其他热带种质的群体与丹340配合力较低;自交系CML161和C144能较有效地区分不同的材料,可作为本地测验种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中熟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和杂种优势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新疆中熟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模式,以13份新选育中熟玉米自交系为试材,采用NCⅡ的遗传设计,以B73、MO17、黄早四、齐319、丹340为标准测验种,13个新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测定并分析18份玉米自交系材料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18个自交系可分为5群,即兰卡斯特(MO17、TS31)、瑞德(B73、L4-6、X1)、四平头(黄早四、8504、108F和B2)、PB群(齐319、W313、L4-10)、旅大红骨(丹340、Q3012、L4-89、L4-20、X3、B1)。其中,TS31、108F、L4-89、L4-10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以作为优良的亲本直接用于杂交种的选育。65个杂交组合中L4-10×丹340、L4-89×B73、108F×B73、W313×丹340等13个的杂种优势比较强。可见,新疆地区SS群与NSS群配置的组合杂种优势一般较强,所有的强优势组合的两亲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而且产量构成因子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以8个玉米综合群体的双列杂交和6个群体与6个自交系的NCII交配设计试验,根据杂交种的单株产量和产量因子表现以及配合力表现,对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合成的群体WBM和豫综5号的单株产量较高,且其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好,是2个遗传基础较好的合成群体。豫综5号和WLS与Lancaster,WBM和LBM与BS(M-S)C23的特殊配合力较好,但LLS与Lancaster和BS群体的特殊配合力均较低。另外,WLS和LBM与Mo17杂交,LLS、WBM和豫综5号与HZ51杂交,WLS与HZ32杂交具有较高产量和特殊配合力。这些结果为新合成群体的配合力轮回改良提供了可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玉米改良群体MM中选系的产量配合力及 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玉米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组合,探明玉米MM群体的育种潜势、所属杂优群体及杂优模式,为其进一步改良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6个分别代表我国玉米主要优势群的自交系(丹598、WN11、武109、丹599、X104和昌7-2)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选自玉米MM改良群体的9个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结果】MM群体中自交系3、4、5、7和9具有较高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相对效应值;组合9×丹599、6×WN11、3×武109、8×WN11和1×丹598的产量特殊配合力(SCA)相对效应值较高;9×丹599、3×武109、5×丹598、4×丹599和7×丹598的产量配合力总效应(TCA)较高;9×丹599和3×武109的产量对照优势较强;MM群体与WN11和X104间杂交无优势,而与丹598和丹599杂交优势较大。【结论】玉米MM群体中自交系3、4和5产量GCA较高,可用于配制组合;组合9×丹599和3×武109较对照增产,可进一步进行试验;MM群体与兰卡斯特群和瑞德黄马牙群种质亲缘关系较近,为这两类血缘兼有的优势群,可与旅大红骨群及P群构建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9.
不同杂种优势模式下六个玉米外引群体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外引玉米材料在我国更有效的改良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于2003-2005年在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长治)选择了6个不同血缘的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6个美国引进的玉米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群体GT-MAS:gk、RFC-Rm2m10、GT-R14和2C2451#(P)(C3)为瑞德的近缘群体,GT-FAWCC(C5)和GT-DDSB(C5)为兰卡斯特的近缘群体;适合在春播区杂种优势模式下遗传改良的群体为RFC-Rm2m10、GT-R14、GT-MAS:gk和GT-FAWCC(C5),适合在夏播区杂种优势模式下遗传改良的群体为GT-MAS:gk、GT-FAWCC(C5)和GT-DDSB(C5)。  相似文献   

10.
 采用NCII设计,以齐205、CA375和CA339为测验种,与22个来自于CIMMYT的亚热带QPM自交系配制66个测交组合,经过两年完全区组田间试验,分析22个CIMMYT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CML181、CML182、CML194、CML179、CML193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我国的QPM种质改良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来源于群体Pool32、UWO417、WOMTA、CYO和Pool33的自交系与CA375、CA339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可划在同一个杂种优势群,定为QA群。来源于群体Pool34和UYO的自交系与齐205的亲缘关系较近,可划在同一杂种优势群,定为QB群。  相似文献   

11.
用自选及从省内外引进的13个自交系(其中有5个自交系具有贵州地方血缘),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四组配78个杂交组合,进行了田间试验。估算了这些自交系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自交系大013﹑交51、5003的一般配合力较高。  相似文献   

12.
玉米机械化子粒收获是中国玉米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探讨不同玉米自交系材料的配合力及其组配杂交组合的机械化粒收质量影响程度,本研究以7个美国自交系材料作母本,'新01A3'的5个改良系作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以组配成的3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机械化子粒收获后,测定产量和子粒含水率,计算杂质率、破碎率和田间损失率,...  相似文献   

13.
高粱不同分类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份高粱不育系和24份恢复系组配的72个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高粱分类组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7种性状的总平均优势为121.5%。株高和穗长正优势占98.6%和97.1%,产量和产量组分在52.8%~81.9%之间,出苗至50%开花日数负优势占87.5%。不同分类组小区产量、穗粒重和穗粒数的杂种优势差异较大,除穗粒数外,顶尖族组和混合族组的平均超高亲优势水平和次数都高于都拉族组。顶尖族组的SC72614和SC5414,都拉族组的S21014和混合族组的SC37014和S11014E的产量及其多数产量组分具一般配合力正效应,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平准。在10个最高产杂交种中,父本是顶尖族的6个,属顶尖工艺群;父本是混合族组的4个,分属惹拉—惹拉、顶尖—考拉和浅黑—菲特瑞塔工艺群。因此,从顶尖族和混合族组里选择亲本更易获得强优势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了分析转Bt基因棉花蛋白高表达品系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采用NCII设计,利用4个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棉花品种与9个转Bt基因棉花蛋白高表达品系进行杂交组配,对36个组合的F1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组合的竞争优势明显,皮棉和籽棉的产量均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两者分别为16.1%和6.8%,皮棉和籽棉的产量的竞争优势率分别达到83.3%和80.6%。产量性状的优势大小依次为衣分、铃重和单株铃数,分别为3.7%、2.0%和0.8%。对组合的配合力方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九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系各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对这些组合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发现有3个组合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个不同类型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格林芬方法Ⅱ遗传交配设计,分析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采用SSR标记对这13个自交系及5个对照自交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CML162、S181、HN06-10、S147、掖478综合性状配合力表现优良;控制轴粗、穗行数、单粒厚度、百粒重、出籽率和秃尖6个性状的遗传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控制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粒长、单穗粒重7个性状的遗传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根据品种间的分子遗传多态性,将18个自交系划分成7个类群:丹340、渝5、HN06-10为一类;B73、掖478、京甜、CML162为一类;MO17、太191o2、青贮、S147为一类;HZ4(黄早四)单独为一类;齐319、S181、郑爆裂为一类;GY302、GY923为一类;泰甜独立成一类。  相似文献   

16.
Analysis of Maize Heterotic Groups and Patterns During Past Decade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investigation,maize heterotic groups and pattern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planting areas from 1992 to 2001 using 84 parent lines of 71 widely extended hybrids and classification results by SSR markers,in which these lines were assigned into seven heterotic groups based on Ni-LI's genetic distanc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certain extent change for major heterotic groups of maize took place during past decade in China.The majorheterotic groups were Lancaster,Reid,Tang SPT,Zi330 and E28 in the early 1990s,while they became Reid,Tem-tropic Ⅰ,Zi330,Tang SPT and Lancaster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Tem-tropic Ⅰ was a new heterotic group,which contained tropic maize germplasm.The changes for heterotic patterns also occurred.Some new heterotic patterns combining with Tem-tropic Ⅰ appeared,such as Reid × Tam-tropic Ⅰ,Zi330 × Tem-tropic Ⅰ,Tang SPT × Tem-tropic Ⅰ,etc..Another change was the order of heterotic patterns.In the early and middle 1990s,the top five heterotic patterns were Reid×Tang SPT,Zi330 ×Lancaster,Lancaster× Tang SPT,Lancaster × E28 and Reid × Zi330,while they became Reid × Temtropic Ⅰ,Reid×Zi330,Reid×Tang SPT,Zi330 ×Tem-tropic Ⅰ and Lancaster×Tang SPT in the early 21 century.Reid×Tem-tropic Ⅰ and Zi330 × Tem-tropic Ⅰ were laid on the first and forth Chinese heterotic patterns respectively in 2001.These results provided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he maize heterotic groups and patterns in China at molecular level.  相似文献   

17.
十年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变化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以中国大面积推广的71个优良玉米杂交种的84份自交系为材料,在利用SSR分子标记计算的遗传距离将其划分为7个杂种优势群的基础上,根据杂交种的年种植面积,分析了1992年至2001年我国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年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群的主次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的杂种优势群是Lancaster、Reid、唐四平头、自330和E28。到21世纪初,主要的杂种优势群则为Reid、温热I、自330、唐四平头和Lancaster,其中温热I是一个含热带玉米种质的新类群。十年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应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出现了含温热I群的新模式,Reid×温热I、自330×温热I、唐四平头×温热I等,由此大大拓宽了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模式。其二是模式的主次位置有明显的改变。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前五名的杂种优势模式是Reid×唐四平头、自330×Lancaster、Lancaster×唐四平头、Lancaster×E28和Reid×自330。到2001年,前五位的主要杂种优势模式是,Reid×温热I、Reid×自330、Reid×唐四平头、自330×温热I和Lancaster×唐四平头。2001年,Reid×温热I和自330×温热I已分别成为全国第一和第四大主要的杂种优势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Ⅰ,分析了不同双亲耐旱性组合类型对后代耐旱性的影响及其亲本间耐旱性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同时对耐旱性主要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耐旱性的GCA效应存在显著差异,SCA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R效应的差异不显著,6个亲本之间的耐旱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郑58耐旱性最强,PH4CV最差。用郑58、吉853、新自8717做耐旱亲本改良对后代耐旱性提高具有增益优势。基因的加性效应对后代耐旱性的提高因亲本和组合而异。因此,耐旱性遗传基因的表达,仅仅取决于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而与反交效应关系较小,玉米耐旱性的选择宜在高代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