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葛氏鲈塘鳢,俗称老头鱼、山胖头,黑龙江省土著小型鱼类,生命力极强。因其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而在消费市场上身价日高。为了探讨葛氏鲈塘鳢人工养殖的可行性,2005年在哈尔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我们在宾县鸟河乡齐家岗村进行了葛氏鲈塘鳢池塘单养实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 Dybows),属鲈形目(Perciforme)、沙塘鳢科(Eleotridae)、鲈塘鳢属,俗称山胖头、老头鱼、还阳鱼、沙姑鲈子等,是一种小型淡水土著鱼类。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图们江、辽河等水系。葛氏鲈塘鳢由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且营养价值较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极具市场开发潜力。为探索其人工养殖的可能性,从哈尔滨市松北区万宝镇的野生芦苇塘获取180尾葛氏鲈塘鳢,在车间暂养。经过一段时间暂养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技术扩增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及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的线粒体D-loop区并测序,获得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中华沙塘鳢、葛氏鲈塘鳢及尖头塘鳢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分别为853bp、853bp、1028bp、852bp、848bp,结合GenBank中平头沙塘鳢(Odontobutis platycephala)、刺盖塘鳢(Eleotris acanthopoma)、黑体塘鳢(Eleotris melanosoma)、褐塘鳢(Eleotris fusca)、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sinensis)、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溪鳢(Rhyacichthys aspro))等7种虾虎鱼类同源的D-loop区序列,分析了这12种虾虎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所使用的同源序列长度为832~846bp,其中保守位点452个,变异位点405个,简约信息位点258个,单态位点145个,转换/颠换平均值为0.8。基于Kimura2-parameter模型的12种虾虎鱼类遗传距离范围为0.043~0.312,在Kimura2-parameter模型构建的邻接树和非加权配对法系统树中,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中华沙塘鳢、平头沙塘鳢聚为一大支,刺盖塘鳢、黑体塘鳢、褐塘鳢、尖头塘鳢、溪鳢、葛氏鲈塘鳢聚为另一支。  相似文献   

4.
对平均初始体重为78.43g的葛氏鲈塘鳢进行了40d养殖实验,以检验其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实验共设5个处理组,4组鱼分别被饥饿5d、10d、15d、20d后再恢复正常投喂作为实验组,1组正常投喂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成体葛氏鲈塘鳢在断食5d后,体重开始下降;在断食10d、15d、20d后,葛氏鲈塘鳢体重与非断食组均产生显著性差异,且体重随断食天数的增加下降更加明显。断食5d组到25d时体重已超过非断食组;断食10d组在25d时葛氏鲈塘鳢已基本恢复到断食前生长水平;在30d时体重已和非断食组接近;断食15d组在35d时体重已超过断食前水平(表3);断食20d组在40d时已恢复到断食前生长水平。  相似文献   

5.
2011年5月~6月对葛氏鲈塘鳢的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两条雌鱼共产卵3937粒,孵出仔鱼2890尾,孵化率为73.4%;从受精卵到仔鱼孵出经历时间平均为127h20min,观察葛氏鲈塘鳢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出膜前期和出膜期九个阶段25个时期。  相似文献   

6.
将体质量(13.41±6.31) g的葛氏鲈塘鳢分为3组,饲养在80 cm×60 cm×40 cm的玻璃水族箱中。对照组水温为17℃;渐变升温组的升温速率为1℃/d;急性升温组试验鱼直接由17℃水族箱转至31℃水族箱中。两个试验组水温恒定在31℃后,测定各组葛氏鲈塘鳢的死亡率,肝脏、脑和肌肉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丙二醛的浓度,以深入了解急性升温胁迫对葛氏鲈塘鳢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葛氏鲈塘鳢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试验结果显示,急性升温组葛氏鲈塘鳢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肝脏和脑的抗氧化酶活性升高,6 h后脑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恢复至17℃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在12 h时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1 h内肝脏中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中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渐变升温组(P0.05),肌肉中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而恢复过程中脑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长时间的高温胁迫后,肝脏和脑组织受损伤无法恢复,而肌肉比肝脏和脑组织更能适应急性升温变化。脑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最先响应急性升温的氧化损伤,随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升高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渐变升温下葛氏鲈塘鳢的存活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用硫酸铜、聚维酮碘、菌毒净对体长(7.21±0.88)cm,体重(3.95±0.41)g的葛氏鲈塘鳢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对葛氏鲈塘鳢24h、48h、96h的半致死浓度,硫酸铜为0.623mg/L、0.505mg/L、0.389 mg/L,聚维酮碘为76.7 mg/L、74.6 mg/L、65.7 mg/L,菌毒净为3.253 mg/L、2.976 mg/L、2.487 mg/L。3种药物的安全浓度依次为0.1 mg/L、21.17 mg/L、0.74 mg/L。  相似文献   

8.
正葛氏鲈塘鳢属鲈形目、塘鳢科,俗称"老头鱼"、"山胖头"、"还阳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图门江以及辽河水系,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小型底栖肉食性土著鱼类。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独特、无肌间刺等特性,近年来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成为最受欢迎的鱼类品种之一,极具市场价值和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1月,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委托,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的专家组对由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承担完成的"渔业新品种引进、开发"和"吸血类水蛭的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技术研究"两个项目进行了鉴定,认为两项目的研究成果总体均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渔业新品种引进、开发"项目实施6年(2008-2013),系统地开展了唇鱼骨规模化人工繁殖、池塘和网箱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研究;建立了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方法(专利号:ZL 2009 1 0223296.2),研究了胚胎发育及早期生长;首次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 Günther)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鲙)虎鱼亚目( Gobioidei)、塘鳢科(Eleotridae)、沙塘鳢属(Odontobutis),俗名塘鳢鱼、沙乌鳢、草婆鱼、土憨巴、土蒲鱼、鲈土鱼、虎头鲨、慈姑呆子等,是淡水小型底栖肉食性鱼类,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沿江各支流、钱塘江和闽江等水系,偶见于黄河水系[1].河川沙塘鳢个体虽小(常见个体30~50 g,最大个体175 g[2]),但可食部分比例大,且肉嫩刺少,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深受江、浙、沪、闽等地人们的喜爱,是著名的淡水小型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1.
Influence of Colored Light on Growth rate of Juveniles of Fis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main aim of our experiments wa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lored light on juveniles of Carassius carassius, Perccottus glenii and Poecilia reticulata. The species of fish used for studies differ in their biotopes and feeding behavior.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different species of fish can have different response to light quality. Thus crucian carp developed better by green light, rotan-by blue and green, guppy - by blue light. By red light the growth rate in all species decreased. The response in different species of fish to the light environment appears to be governed by changes in energy metabolism and hormone disproportionation.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2004年2月~2005年3月在闽南近海逐月采集的中国团扇鳐(Platyrhina sinensis)样品,以脊椎骨为材料,采用硝酸钴染色方法,研究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团扇鳐脊椎骨上的年轮结构多数为单带型、少数为双带型和多带型;年轮形成期为每年的1~3月份;雌鱼年龄结构为1~7<'+>龄,平均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卫星遗传标记技术对三倍体牙鲆群体及二倍体对照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取2012年冷休克诱导和培育至11月龄的三倍体及同期二倍体对照牙鲆个体各32尾,通过高盐法提取肌肉组织总DNA;利用筛选得到的21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并经1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后,进行人工判读和分析。结果显示,21个微卫星位点均为多态,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基因型总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5.6和5.0、190和142、3.7和2.8、0.613和0.868、0.681和0.629。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42和0.589,个体识别率(DP)为0.660和0.609,非父排除率(PPE)为0.482和0.399,其累积个体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均达到0.999,表明所选座位均属中高识别力的遗传标记,可以将它们应用于今后牙鲆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以及进一步的遗传育种的研究中。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为0.312,遗传相似系数(I)为0.732,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971。以上结果说明,三倍体诱导对牙鲆的遗传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三倍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二倍体有所下降,二倍体和三倍体牙鲆的基因型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牛蛙爱德华氏菌病病原菌的鉴定和致病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爱德华氏菌病的牛蛙肌肉、肝、肾、血液和腹水中分离到8株细菌,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野生型迟钝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实验均为该病的病原菌,毒素检测试验表明,致病因素主要是内毒素而不是外毒素。分离菌株的主要特性为杆状、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兼性厌氧。接触酶、甲基红试验和硝酸盐还原均为阳性。在三糖铁琼脂上产H2S。氧化酶、丙二酸盐利用、V.P试验、明胶液化、尿素酶。苯丙氨酸脱氨酶为阴性。分解葡萄糖、甘露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利用甘露醇、蔗糖和阿拉伯糖。  相似文献   

16.
杨文鸽 《水产学报》2006,30(3):383-389
2003年3月和2004年4月,新疆某养殖场和西安灞桥区某养殖场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相继爆发“败血症”。从具有明显症状的濒死病鱼体表病灶和内脏组织分离得到12株优势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其中10株分离菌为致病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认为该病原菌为杀鲑气单胞菌史氏亚种(Aeromonas salmonida subsp.smith)。血清学试验表明各分离菌株具有相同的保护性抗原。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患病狗鱼病灶肌纤维明显肿胀断裂,肌纤维束之间出现间隙;肝胰组织严重坏死,细胞核溶解消失,细胞浆崩解;肾小管绝大部分均已坏死,细胞破裂,胞浆呈红色团块状流失于管腔。脾脏细胞大量坏死,髓质内含铁血黄素沉积。代表菌株EL0304-1药敏试验结果为:对供试24种抗菌药物中的磺胺二甲嘧啶钠、磺胺二甲嚯唑钠等不敏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新霉素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7.
四倍体和二倍体泥鳅及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分析方法测定了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 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鲜重) 分别为18. 68%、18. 69%和18. 20%; 脂肪含量分别为0. 796%、0. 106%和1. 203%; 水分含量分别为79. 81%、79. 52%和78. 40%; 灰分含量分别为0. 951%、11188%和1. 162%。3种泥鳅肌肉中都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 其中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鲜重)分别为17. 57%、18. 11%和17. 47%; 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 84%、7. 98% 和7. 76%, 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 /WHO 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 98%、7. 33%和6. 95%。经比较分析, 四倍体泥鳅和二倍体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很接近, 但都明显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18.
吴煌荣 《福建水产》2016,(6):493-500
2012年10月和2014年5月在诏安湾海域进行了鱼卵、仔稚鱼的调查,对诏安湾秋季和春季的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域共鉴定的鱼卵7种、仔稚鱼7种,隶属于10科10属;秋季共采集到鱼卵31个和仔稚鱼47尾,密集区出现在湾口的西屿北侧海域,春季共采集到鱼卵662个和仔稚鱼69尾,密集区主要分布在诏安湾中部偏北海域和湾口西屿西侧海域。秋季主要优势种为隆头鱼科鱼类、美肩鳃鳚,春季主要优势种为黄姑鱼、红鳍笛鲷和美肩鳃鳚。与东山湾相比,春季诏安湾鱼卵密度明显较大、仔稚鱼资源密度略低;秋季两个海湾的鱼卵、仔稚鱼数量均处于低水平;两个海湾的产卵时期主要在春季。  相似文献   

19.
废弃渔具(ALDFG)像幽灵一样长期在海洋中飘荡,导致一些海洋生物被网具缠绕而死,对渔业资源造成持续危害,形成“幽灵捕捞”现象。废弃渔具类型主要包括陷阱、刺网、拖网等。通过探讨造成幽灵捕捞的原因,总结了幽灵捕捞的现状和国内外研究进展;针对容易形成幽灵捕捞的渔具种类,介绍了ALDFG的结构与捕捞作业机理,阐述了陷阱、刺网、拖网等的幽灵捕捞过程,并对各种渔具造成的幽灵捕捞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最后总结目前对幽灵捕捞渔具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提出了减少幽灵捕捞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