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1年5月~6月对葛氏鲈塘鳢的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两条雌鱼共产卵3937粒,孵出仔鱼2890尾,孵化率为73.4%;从受精卵到仔鱼孵出经历时间平均为127h20min,观察葛氏鲈塘鳢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出膜前期和出膜期九个阶段25个时期。  相似文献   

2.
葛氏鲈塘鳢,俗称老头鱼、山胖头,黑龙江省土著小型鱼类,生命力极强。因其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而在消费市场上身价日高。为了探讨葛氏鲈塘鳢人工养殖的可行性,2005年在哈尔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我们在宾县鸟河乡齐家岗村进行了葛氏鲈塘鳢池塘单养实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平均初始体重为78.43g的葛氏鲈塘鳢进行了40d养殖实验,以检验其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实验共设5个处理组,4组鱼分别被饥饿5d、10d、15d、20d后再恢复正常投喂作为实验组,1组正常投喂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成体葛氏鲈塘鳢在断食5d后,体重开始下降;在断食10d、15d、20d后,葛氏鲈塘鳢体重与非断食组均产生显著性差异,且体重随断食天数的增加下降更加明显。断食5d组到25d时体重已超过非断食组;断食10d组在25d时葛氏鲈塘鳢已基本恢复到断食前生长水平;在30d时体重已和非断食组接近;断食15d组在35d时体重已超过断食前水平(表3);断食20d组在40d时已恢复到断食前生长水平。  相似文献   

4.
将体质量(13.41±6.31) g的葛氏鲈塘鳢分为3组,饲养在80 cm×60 cm×40 cm的玻璃水族箱中。对照组水温为17℃;渐变升温组的升温速率为1℃/d;急性升温组试验鱼直接由17℃水族箱转至31℃水族箱中。两个试验组水温恒定在31℃后,测定各组葛氏鲈塘鳢的死亡率,肝脏、脑和肌肉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丙二醛的浓度,以深入了解急性升温胁迫对葛氏鲈塘鳢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葛氏鲈塘鳢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试验结果显示,急性升温组葛氏鲈塘鳢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肝脏和脑的抗氧化酶活性升高,6 h后脑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恢复至17℃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在12 h时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1 h内肝脏中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中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渐变升温组(P0.05),肌肉中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而恢复过程中脑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长时间的高温胁迫后,肝脏和脑组织受损伤无法恢复,而肌肉比肝脏和脑组织更能适应急性升温变化。脑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最先响应急性升温的氧化损伤,随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升高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渐变升温下葛氏鲈塘鳢的存活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5.
6.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系统观察和描述了葛氏鲈塘鱧(Perccottus glenii Dybowski)卵巢各时相卵母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化。卵巢切面显示: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第Ⅰ时相卵母细胞由处于原始分化阶段的卵原细胞构成;第Ⅱ时相卵母细胞进入滤泡细胞期,胞外形成滤泡细胞膜: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由质膜向核膜逐渐积累皮质液泡: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主要形成卵黄颗粒:第Ⅴ时相卵母细胞为成熟的卵子,胞内含有丰富的卵黄;第Ⅵ时相卵母细胞是未排出的处于退化吸收阶段的卵细胞,卵膜破裂,卵黄被吸收。根据卵巢切片及性腺系数变化推测葛氏鲈塘鱧属于一次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7.
褐塘鳢的生物学及繁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新平  陈永乐 《珠江水产》1998,(3):33-34,50
  相似文献   

8.
尖塘鳢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尖塘鳢(Oxyeleotrismarmoratus)分类上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虾虎鱼亚目(Gob ioidei)、塘鳢科(Eleotridae)、尖塘鳢属(Oxye leotris)。泰国称为砂虾虎(SandGoby),越南称为大...  相似文献   

9.
正葛氏鲈塘鳢属鲈形目、塘鳢科,俗称"老头鱼"、"山胖头"、"还阳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图门江以及辽河水系,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小型底栖肉食性土著鱼类。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独特、无肌间刺等特性,近年来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成为最受欢迎的鱼类品种之一,极具市场价值和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10.
塘鳢是淡水小型经济鱼类,江浙沪一带将其视为名菜,为发展特种小水产品,作者于1992~1995年进行了塘鳢养殖试验工作,取得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饲养的成套经验,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在20m^2的网箱中进行,鱼孵化率和苗种(夏花)成活率分别达到59.71%和71.03%,成鱼饲养采取池塘混养方式,在267m^2的池塘中经170天养成尾重20g以上的商品鱼18.25kg,成鱼饲养成活率为64.5%  相似文献   

11.
东海假长缝拟对虾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渔获率表示了假长缝拟对虾在东海的数量分布 ,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调查区 ,该种的年平均渔获率为 1.4 kg/ h,春季较高 ,其余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南北数量分布变化大 ,30°0 0′N以北海域密度低 ,主要密集区在 2 6°0 0′~ 30°0 0′N,6 0 m水深以东海域。以 10 0 m水深附近密度较高 ,最高站位达 2 4 .2 kg/ h,出现在春季。其主要分布区在台湾暖流海域 ,底层水温、盐度比较恒定 ,渔场季节变动不大。繁殖期 7~ 10月 ,盛期在 8月 ,8月份开始出现补充群体 ,翌年春季生长加速 ,8~ 9月达最大值。为合理利用该资源 ,建议实行春保、夏捕 ,增加补充群体资源数量 ,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是水生动物的重要病原,为研究哈维弧菌溶血素基因vhh缺失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该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V.harveyi 345的vhh基因缺失突变株,并比较了野生株和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变化。结果显示,vhh基因的缺失不影响菌株的生长、胞外蛋白酶分泌、过氧化氢(H2O2)和铜离子(Cu2+)的压力感应、铁的吸收利用、15种抗生素抗性和生物膜形成等生物学特性,但会导致菌株游动和涌动显著增强;另发现,vhh基因虽然在野生菌株内高表达,对绵羊红细胞却未表现出溶血活性。结果表明该基因负调控着菌株的运动能力。该研究为认识哈维弧菌vhh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王文磊  徐燕  纪德华  谢潮添 《水产学报》2023,47(11):119104-119104
大型海藻栽培业是全球最活跃的渔业产业之一,近二十年增幅是整体渔业增幅的两倍以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中,中国大型海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9%,海带、紫菜、裙带菜、龙须菜以及羊栖菜产量均排名世界第一。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的“芯片”和整个产业链的源头,大型海藻产量99%来自人工栽培,这更体现了新品种对产业的贡献度和重要性。但目前经过审定的大型海藻新品种仅有24个,约占海水养殖新品种的18%,与其产量占比并不匹配。为此,本文介绍了大型海藻产业的特点、近60年育种技术进展和育种成果,并针对大型海藻育种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大型海藻育种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 HV-2)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以及病毒在细胞内的超微形态发生过程,利用新建立的对Cy HV-2敏感的异育银鲫脑组织细胞系(Gi CB),对Cy HV-2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比较了不同来源鱼类细胞系对Cy HV-2感染的敏感性,并对体外培养细胞中Cy HV-2病毒粒子及其超微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显示,Cy HV-2对热、酸、碱、有机溶剂和冻融敏感;常用鱼类细胞系EPC、RTG-2、Koi-Fin、CIK、CCK、PF-Fin对Cy HV-2的感染不敏感,特异性巢式PCR检测盲传至第7代Cy HV-2细胞培养物,结果均为阴性;Cy HV-2在Gi CB细胞中的增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感染细胞经过12 h的隐晦期,24 h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96 h病毒滴度达到最高值(107.52±0.26 TCID50/m L),然后进入平台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Cy HV-2感染细胞可分为吸附与侵入、复制与装配、成熟与释放3个主要过程,病毒进入对数生长期后,被感染细胞内可见形态典型的疱疹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5.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damselae, PDD)是广泛分布于全球海洋环境中的一种致病菌。本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高致病性PDD菌株(PDD1608)作为对象,初步探究毒力基因dly对PDD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力的影响。利用λRed重组技术成功构建毒力基因dly缺失株Δdly PDD1608::Cm,比较野生株和缺失株的生长、涌动性、药物敏感性、生理生化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菌株及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 ECP)的溶血性和磷脂酶活性等生物学特性。选用海水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作为实验动物,通过人工感染实验测定野生株和缺失株及其ECP对海水青鳉鱼的致病性。结果显示,毒力基因dly缺失后导致PDD菌株生长变慢,涌动性、溶血性和磷脂酶活性均降低;野生株和缺失株的药物敏感性和生理生化特性未产生变化;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有显著差异(P<0.05);人工感染实验表明,缺失株及其ECP对海水青鳉鱼的致病性降低。毒力基因dly影响PDD菌株的生长、涌动性、溶血性和磷脂酶活性等多种生物学特性,并且与PDD菌株及其ECP的致病力强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刘洋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23,47(11):119103-119103
本文系统介绍了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筛选的研究历程、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首先,作者回顾了我国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研究历程,包括探索期(2001—2006年),突破期(2007—2012年)和快速发展期(2013—2023),其中在突破期重点描述了半滑舌鳎、黄颡鱼等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发现,为我国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研究和性控育种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其次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研究进展,采用性别特异分子标记辅助培育出半滑舌鳎“鳎优1号”,黄颡鱼“全雄1号”、“全雄2号”等新品种,极大的推动了我国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工作。最后,文章对我国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今后应从持续开发养殖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强化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筛选方法创新、优化鱼类性别特异标记的应用方法等方面加强鱼类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蛭弧菌是一种以捕食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菌,对诸多水产动物病原菌具有吞噬和裂解作用。蛭弧菌能够预防水产动物的细菌性疾病、改善养殖环境以及增强水产动物机体免疫力。养殖刺参的疾病以细菌性病害为主,利用蛭弧菌可以预防刺参疾病的发生。关键词蛭弧菌水产养殖刺参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章晋勇 《水产学报》2004,28(3):329-333
近十多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飞速发展及人们对生物免疫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入,抗体技术已从细胞工程抗体(杂交瘤技术)进入了分子重组抗体即基因工程抗体时代.  相似文献   

19.
文蛤病原菌——需钠弧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病文蛤Meretrix meretrix体内分离出一优势菌株WT01,回归感染试验证明是文蛤的致病菌。对该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盐度、温度和PH值生长条件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阳性,生长需NaCl,无色素,不发光,在TCBS平板上形成圆形黄色菌落,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具有弧菌属的典型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其同源性达999/6以上。因此,将该菌鉴定为需钠弧菌。实验显示其半数致死量为5.5×10^6CFU/g。19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氟哌酸、复方新诺明、菌必治、先锋必、链霉素、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较为敏感。并对其胞外产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日本黄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日本黄姑鱼的形态、生态、生长及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报道了有关亲鱼选择培养及人工促熟催产技术,胚胎发育及仔稚鱼的生长发育情况,室内苗种培育和室外土池培育等繁育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