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长期施用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肥结合等不同施肥条件下的作物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农家肥、饼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具有改良培肥土壤、促进作物持续增产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1989 ̄1996年在耕型棕壤上进行了施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等处理的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区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产量。无肥处理区不仅产量低,而且土壤肥力也在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3.
长期定位施肥对暗棕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9年肥料效应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养分水平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产量差异较大,有机肥和氮、磷化肥的配合施用对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养分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氮素在土壤中累积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肥料用量较高的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少肥料施用的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均能保证番茄产量稳定,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平均增收19 127元·hm-2,其中(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经济效益最高.(2)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降低番茄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分别降低5.4%和7.0%;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提高番茄果实中Vc的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的提高9.4%.(3)与番茄种植前相比,番茄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上表现出表层增加、深层降低的趋势;大幅减施肥料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均低于习惯施肥处理相应土层硝态氮含量.(4)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可显著降低渗漏水中硝态氮渗漏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平均分别降低35.5%和55.1%.在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适宜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为(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无机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劲峰  崔红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90-5492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耕层土壤无机态氮含量的影响。以玉米品种丹玉16为试材,采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1979~2003年),设不施有机肥区(CK)、低量有机肥区(M1)和高量有机肥区(M2),有机肥施肥量分别为13.50、27.00 t/(hm2.a),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不同时期耕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播种前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耕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的含量,这种规律在玉米施肥后以及抽穗期较为明显。多种化肥配合施用也可以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在作物播种前、施肥后、苗期、抽穗期都明显高于单施氮肥处理。在拔节期施用高量氮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土壤硝态氮含量和铵态氮含量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高于其他处理。该研究探明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无机态氮含量影响的季节变化规律,为玉米合理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潮土的钾素状况与钾肥效应的长期定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黄潮土18年肥料定位试验的系统资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钾素平衡、速效钾的变化以及钾肥的效应。结果表明:①长期不施钾肥或仅施化学钾肥,土壤钾素始终亏缺,有机厩肥-无机化肥配合施用,土壤钾素可达到平衡有余;②不施钾肥地NP处理,第1年土壤速效钾含量即达到“最低值”,连续施用钾肥的NPK处理,10年后土壤速效钾含量趋于稳定;③土壤钾素呈亏缺状况下,土壤缓效钾含量与作物产量显著相关,且缓效钾是  相似文献   

7.
经过20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施用不同种类肥料对草甸暗棕壤有机质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下降;长期单施NP化肥能有效缓解有机质含量下降的趋势;长期单施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能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尤其是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不仅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并且在产量上较无肥及单施肥料的处理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或单施有机肥对作物产量以及对土壤有机质的改善作用,开展此项研究,构建小麦有机无机肥料配方施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效果明显,不仅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种植业肥料施用向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转化,而且在产量上增产幅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9.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肥效,以潍花8号为供试花生品种,马来大壮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供试肥料,研究了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不同施肥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中等肥力土壤,施用复合肥580kg·hm-2、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550或700kg·hm-2产量均较高,且三者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对于一般肥力的砂壤土,在肥料施用量相同情况下,适当调整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作为基、种肥的比例,可以提高花生的产量。在施肥成本增加不多的条件下,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4/5基肥+1/5种肥)+化肥追肥(含微肥)配合施用的花生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于2005—2015年进行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以及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长期定位施肥可以使作物增产;单施有机肥、无机化肥在提高小麦产量上效果相当,差异不大;无机-有机肥混合施用可增产78.6%,效果显著。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与速效钾含量,有机肥可更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结论]该研究为小麦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磷素累积及层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县褐土旱地15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及单施有机肥都能显著增加0~4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单施化肥能够提高0~2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长期施肥主要增加了0~20 cm土壤全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土壤磷素层间分布随不同的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施肥对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分配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有机肥与化肥配施(NPKM)和秸秆与化肥配施(NPKS)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及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增加.不同的施肥处理中,施用有机物料处理对黑土有机碳在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分配影响最为突出,有利于土壤粉粒级和细砂粒级复合体的形成,使土壤中这2个粒级的复合体含量增加,粘粒复合体含量减少.同时使土壤有机碳在粉粒级和细砂粒级复合体中的分配量增加,在粘粒复合体中的分配量减少.施肥使有机碳的各组分在不同的复合体中含量都趋于增加,其中HA.C增加的幅度要大些.不同施肥处理中,有机肥与化肥配合(MNPK)施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投施肥料结构对沿黄稻麦轮作产量和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设于黄河北岸黄灌区和南岸井灌区的沿黄稻麦轮作肥料定位试验,3年6季的研究结果表明:施肥特别是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稻麦产量;单施有机肥或氮肥的增产效果不如有、无机肥配合施用,产量始终以MNPK或MNP区最高;6季作物的肥料效应约为总产的45.8%~53.2%,其中氮肥约为27.5%,磷肥约为6.9%~11.8%,而钾肥肥效不明显;基础地力对产量贡献约占46.8%~54.2%;5季作物轮作后,不同肥料投施结构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开始表现差异,土壤有机质、N、P、K全量、土壤三相比率及容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有机无机肥配合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4.
刘钊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79-81,107
通过11a的肥料定位试验,对8种肥料施用方法的小麦、大豆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作物产量的持续增长,依赖于作物品种的遗传改良;有机一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产量都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的产量,有机一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是实现高产稳产的主要途径。氮素是产量提高的关键因子,而磷素则是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施用氮肥必需配合施磷。结合我省自然生态条件,以期摸索出在我省淮北地区生产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且简便易行的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利用10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进行试验,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以及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检测,探究不同施肥方式针对小麦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肥可以使作物增产;单施有机肥、无机化肥在提高小麦产量上效果相当,差异不大;无机-有机肥混合施用可增产78%,效果十分理想。针对土壤养分,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与速效钾的含量,有机肥可更有效的提高土壤中有机质与速效钾的含量。土壤在不施肥的情况下土壤肥力指标在短期几年内有所下降,同时土地所种植小麦产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常规施肥、纯化肥施用、有机无机配施和秸秆粉碎还田结合化肥施用4种典型的粮田土壤管理技术模式对粮田土壤培肥的效果、作物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粮田培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部分化肥玉米季较常规施肥能提高作物产量11.9%,小麦季提高14.44%,与纯化肥施用、有机无机配施两种技术模式相比产量略有提高或基本持平,但无显著差异。同时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玉米季和小麦季分别提升土壤有机质5.56%和9.60%。因此在京郊粮田土壤管理上推荐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的技术模式,并且在玉米秸秆还田填加秸秆腐熟剂。  相似文献   

17.
氨挥发是肥料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损失率因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肥料用量、施肥时间和方式等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为了筛选提高氮肥利用率的肥料运筹方式,本文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平台,采用间歇密闭通气法,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长期施用条件下小麦季土壤氨挥发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种类和配施强烈地影响着土壤氨挥发,在150kgN·hm~(-2)用量下小麦季氨挥发损失量以NK和有机肥处理为最高,分别达到17.89和15.70 kgN·hm~(-2),占氮肥用量的10.47%~11.93%,显著高于NPK、NP和有机无机肥配施(1/2OM)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基肥施用后灌水可以有效地降低氨挥发损失.NPK肥料平衡施用或者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减少氨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18.
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鲜食玉米营养特性和新型肥料的供肥特性,设计施用氮磷钾养分总量360 kg/hm2为适宜用量的中心项,并采用不同新型肥料(缓控释肥料和生物有机专用肥)一次性施用技术,与常规化肥进行比较,旨在探讨鲜食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鲜食玉米有机无机专用肥会显著地影响玉米产量的构成因子,提高其指标含量;使用鲜食玉米有机无机专用肥处理的玉米增产幅度最高,较对照增产36.12%,纯增收增加6 606.0元/hm2;玉米收获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速效养分存在差异,施用有机无机专用肥和控释复合肥处理的土壤速效养分均高于常规化肥的处理;施用控释复合肥的土壤速效养分均高于施用有机无机专用肥。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对绿洲农田土壤生产力及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漠土上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表明,连续20年不施用任何肥料,导致农田土壤生产能力严重衰退。2001年不施肥的小麦产量仅是试验开始时(1982年)的25.7%,2000年的玉米产量为1984年的28.2%。肥料是影响农田土壤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不同肥料的影响程度依次是:氮肥>有机肥>磷肥>钾肥,其平均增产率分别为36.5%、27.3%、24.7%和2.9%。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施任何肥料的对照产量持续降低,故氮肥的增产效果增加;磷肥增产效果比较平稳;钾肥在试验开始后最初6年(1982~1987年)无显著增产效应,中期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1988~1992年),后期8年(1993~2001年)显著增产。施用有机肥的增产作用随着试验延续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具有明显的残效叠加效应。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NO-3-N的积累与分布有显著的影响。施用化肥的处理(NP和NPK)导致NO3--N在土壤剖面中大量积累,尤其是在20~140 cm土层。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MNP 和 MNPK) 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积累显著低于化肥处理。长期连续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均导致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的积累;与化肥相比,有机肥导致更深土壤剖面(140~180 cm)中硝态氮的积累,因此,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显著增加绿洲农田土壤生产力,维持和提高土壤质量,但从持续农业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应适当降低施肥量。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25a(1979~2005年)的不同种类有机肥料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等氮等磷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处理间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CK比较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施肥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最低,其次为单独施用化肥,但比CK高3.7%,与秸秆和绿肥配合化肥处理间差异不明显;从松结态和稳结态腐殖质与紧结态腐殖质的比值看,以单施化肥最高(0.898),而施用有机物料后比值均有所降低;单独施用化肥处理的胡敏酸含量最高;增施有机物料特别是有机无机结合,可以增加土壤微团聚体的团聚度和团聚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