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物育种信息》2006,(2):18-19
杂交水稻超高产新组合“准两优527”,首次在贵州省遵义县试种获得成功。“准两优527”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选育的超高产新组合,也是袁隆平院士主持的总理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超级稻育种课题成果之一。据了解,这一组合品种具有穗大、粒重、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较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际凤  王锦  涂丹 《作物杂志》2002,18(6):47-47
汕优联合2号是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用新育成的恢复系Uni968与不育系珍汕97A配组而成的迟熟杂交水稻。适合贵州省及周边类似生态地区种植,一般能种汕优63的地区都可种植。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不仅表现高产稳产,而且具有突出的抗性和良好的适应性。2002年2月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过程我们根据贵州省生态多样性特点和区试中高产组合的穗粒结构特征,确立了杂交水稻组合选育目标,即高产、抗稻瘟、抗寒、迟熟,并设计了异地同步协迫育种法。本方法的技术要点是,根据育种目标,合理选择亲本进行杂交,然后从F3至F4 代开始选择优良单株。第二年在3种不同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九五"攻关玉米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泽志  石明 《种子》2000,(2):44-45
本文按Yijk=μ+τi+vj+(τv)ij+σjk+εijk恶性循环可加模型,分析了“九五”贵州玉米育种攻关9个新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结果表明,贵州“九五”攻关参试9个组合中,黔2607和143两个组合,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在生产上应用,同时,由于贵州山区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在品种审定及应用上,我们不但要选择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品种,还应注重丰产性好,同时具有特殊适应性的品种,如  相似文献   

4.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杂交稻超高产育种目标途经之一,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和利用是籼粳交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经。作为籼粳亚种间超高产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方法之一,就是创造粳型亲籼不育系。该不育系必备不育系及胞质与保持系和籼稻恢复系具有遗传协调性;不育系基因组属于粳或粳偏籼型;对现有恢复系有很高的配合力;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不育特性;不育系对病虫抗性除主效基因外还应累积其他有效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5.
中迟熟水稻杂交种选育一直是贵州省水稻育种工作的重点,生产上中迟熟生态区应用的品种也较多。以代表贵州省最新育种水平的2007~2008两年区试迟熟组各育种单位选育参试新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1.0和高稳系数(HSC)分析法对产量和主要性状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并对参试品种水平予以分析评价,提供迟熟水稻新品种市场信息,推荐未来生产主导品种或接替品种,并对其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丰优2号是黔西南州农科所选育的丰产、稳产、广适性小麦品种,1998年经贵州省审定,并迅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至2002年累计推广64.23万hm^2,仅黔西南州年应用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0%以上。本文通过对山区大面积丰产小麦品种丰优2号的选育进行分析,探讨了在贵州山区特殊自然生态条件下大面积丰产、稳产、广适性品种的育种目标和方法,提出了山区大面积丰产小麦品种产量结构指标和形态特征,同时对山区大面积小麦育种亲本组配及选择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水稻最高产的云南永胜涛源乡,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水稻高产生态气候条件,以贵州省自育品种黔优88为对象,在贵州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支撑下,研究了当地水稻超高产的适宜群体密度效应,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水稻群体密度为1.7万/667m^2的条件下能够获得较好的群体质量从而获得1290kg/667m^2的超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8.
Y两优7号母本直播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谋 《种子科技》2011,29(12):33-34
Y两优7号是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生物分子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超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属两系迟熟杂交籼稻。由于注入了水稻高产基因,品种的产量潜力很大,已通过湖南省审定和超级稻认定。该组合表现出稳产、高产、米质优、抗病性强和产量高等特  相似文献   

9.
龙风  王安康  鹿占黔  高志宏 《种子》2019,(9):124-126
陵优2064系贵州众望种业有限公司和贵州兆和丰水稻科技研发有限公司采用自育抗稻瘟病恢复系LDR2064与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选育的陵1A配组育成的早熟三系籼型杂交水稻组合。于201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80014号)。该品种全生育期158.1d,在2年贵州省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平均增产7.49%,生产试验比对照平均增产2.48%。  相似文献   

10.
陈文强 《耕作与栽培》1996,(4):32-32,45
论贵州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对策陈文强(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杂交水稻从三系向两系过度是减少种子生产程序、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实现水稻生产上新台阶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要实现杂交水稻从三系向两系的过度,关键在于选育出具有生产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