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析2份冷冻精液样本和4头可疑种公牛血样的BM1862、BM2113、BM720和TGLA122 STR基因座遗传多样性,旨在判断该2份冷冻精液的种公牛来源,为建立奶牛个识别方法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应用STR基因座对个体进行识别,鉴别能力达0.9999。说明四个STR基因座可以用于冻精质量监测或奶牛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土壤拮抗放线菌分离方法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海南土样拮抗放线菌的分离,实验初步解决了土样中的细菌和真菌在放线菌分离培养中的污染问题。研究测定了细菌和真菌抑制剂K2Cr2O7的最佳使用浓度、土样稀释浓度、土样加热和风干处理以及土样的贮存时间等对放线菌分离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K2Cr2O7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使用可以明显抑制细菌的生长,对放线菌的生长无明显的影响,浓度在50μg/ml时效果最佳。当K2Cr2O7 的使用浓度在70μg/ml时放线菌生长受到抑制,使用浓度在30μg/ml时对细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土样溶液涂抹平板培养时,土样溶液浓度在10-3~10-4时平板内长出的菌落在30~40个间,菌落的重叠率在20%左右,分离效率较高,是理想的浓度;在土样放置一个星期的自然风干后,同时使用细菌抑制剂K2Cr2O7可得到较理想的培养效果;对土样进行加热处理后,可明显降低细菌的数量,但同时也会降低放线菌数量,分离效率过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保护极度濒危的普氏原羚物种,选择非损伤性样品-粪便作为研究材料,选用10对非洲糜羚微卫星引物和10对绵羊微卫星引物作为筛选普氏原羚基因组DNA微卫星位点的引物。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PCR的扩增产物,结果发现20对引物中有8对引物在普氏原羚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了多态性位点。通过等位基因数目和等位基因频率对这8个位点的基因杂合度、多态性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这8个位点在39个普氏原羚粪便样品中的基因杂合度介于0.71~0.84,平均杂合度为0.78;多态性信息含量介于0.79~0.6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3;有效等位基因数介于3.40~6.0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5.98,这表明所筛选到的8个微卫星基因座在研究普氏原羚粪便样品中均为中高度多态性基因座,具有比较明显的遗传变异,完全适合普氏原羚各种分子遗传分析。因此试验应用这8对多态性引物对39个粪便样品的个体进行识别,发现这39个粪便样品来自35个不同的个体。  相似文献   

4.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奶农十分渴望购到理想的优质奶牛,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然而,有些奶农不十分了解高产奶牛的体貌特征,很难避免购入劣质杂种奶牛。媒体曾报道,一些不法分子采取欺骗手段销售假奶牛,使一些养牛户遭受较大损失。具体手段如下:一是制假者利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保护极度濒危的普氏原羚物种,选择非损伤性样品-粪便作为研究材料,选用10对非洲糜羚微卫星引物和10对绵羊微卫星引物作为筛选普氏原羚基因组DNA微卫星位点的引物。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微卫星PCR的扩增产物,结果发现20对引物中有8对引物在普氏原羚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了多态性位点。通过等位基因数目和等位基因频率对这8个位点的基因杂合度、多态性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这8个位点在39个普氏原羚粪便样品中的基因杂合度介于0.71~0.84,平均杂合度为0.78;多态性信息含量介于0.79~0.6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3;有效等位基因数介于3.40~6.0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5.98,这表明所筛选到的8个微卫星基因座在研究普氏原羚粪便样品中均为中高度多态性基因座,具有比较明显的遗传变异,完全适合普氏原羚各种分子遗传分析。因此试验应用这8对多态性引物对39个粪便样品的个体进行识别,发现这39个粪便样品来自35个不同的个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奶牛繁殖性状(产犊容易度、排卵数)、体型性状(乳房性状、肢蹄性状、体型性状)、健康性状(体细胞和乳房炎抗性)和生产效率性状(生产寿命、泌乳速度等)等四类次级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徐大文 《科学种养》2010,(10):44-44
<正>钙制剂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现根据临床经验将钙制剂在奶牛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汇总如下,供参考。1.生产瘫痪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乳热症,是母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以知觉消失和四肢麻痹、卧地似瘫为特征的严重代谢疾病。常以静脉注射5%氯化钙注射液或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0~1000毫升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英国奶牛业协会日前说,预计在2 0 0 5年前后,将有一种能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来抵抗传染病和肿瘤的新型牛奶面市,这种牛奶就是共轭叶酸牛奶,又称“免疫牛奶”。有研究表明:牛奶中的共轭叶酸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但它在目前普通牛奶中含量甚微或根本检测不出含量。该研究项目是  相似文献   

9.
机器学习在农作物品种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学习在图像识别领域的成功应用,为农作物品种的自动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了全面了解机器学习在农作物品种识别中的应用现状,把握农作物品种识别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本文归纳了农作物图像的常用获取方法,分析了光谱图像和RGB图像结合机器学习方法识别农作物品种的研究现状。基于RGB图像进行农作物品种识别研究起步较早,图像获取成本较低,识别率一般;基于高光谱图像进行农作物品种识别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识别精度较高,但图像获取成本较高,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通过总结,指出了农作物品种识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深度学习在农作物品种自动识别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一、小柴胡汤粗解方剂组成:柴胡40克,黄芩30克,半夏25克,党参45克,甘草、干姜各15克,大枣10枚。功用: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用法:共为细末,温开水灌服。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资源群体、高密度的遗传标记图谱和科学的生物统计方法是奶牛数量性状座位作图研究的三个前提条件:奶牛资源群体的试验设计方法主要有父女设计和孙女设计以及美国等国家正在建立的F2设计;生物统计分析方法中多种分析模型应用和相关软件的开发为QTL作图提供了工具;DNA样品采集及基因型测定方法上有了一定的改进。到目前位置,已经检测到多个奶牛数量性状QTL,对这些已经检测到的QTL进行精细定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疾病,在奶牛业中属多发病。特别是亚临床乳房炎引起的牛奶损耗和经济损失更为严重。介绍奶牛乳房炎的表现、成因以及预防。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产后1h和24h的初乳及三合激素诱导产后高产奶牛提早发情。结果表明,应用产后1h的初乳、产后24h的初乳及三合激素处理后,奶牛的发情率分别为90.00%、35%和100%;奶牛的配种受胎率分别为38.75%、41.67%和35.00%。应用产后1h的初乳处理产后高产奶牛的发情率较高,与三合激素处理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方法处理后奶牛的受胎率差异不明显,结果相似(P>0.05)。  相似文献   

14.
黄花柳基因组微卫星分离及多态性位点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素标记的(CT)15和(GT)15为探针进行杂交,借助磁珠筛选出含微卫星的Sau3A I酶切片段,构建了黄花柳微卫星富集文库,获得960个阳性克隆.随机挑选36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发现含有微卫星的克隆比例达45%,最后获得的44条非同源性克隆中共含有53个微卫星位点,其中(TC/AG)n,(GA/CT)n,(CA/GT)n比例最高,占74%.随机选取其中的18个微卫星位点设计引物,用5个种个体混合DNA组成模板池,检测引物种间的多态性信息,初步筛选出5对引物在柳属种间有很好的通用性.说明微卫星富集法开发SSR标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奶牛胚胎体外生产环节,对体外受精和培养等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建立奶牛性控胚胎体外生产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卵母细胞外周卵丘细胞至少保持3层以上,在成熟基础液中添加10 ng/ml的EGF,利于核质成熟;在精子获能液中添加咖啡因降低精子的存活时间;牛胚胎前3 d用CR1aa+BSA培养,再用SOFaa+5%FBS培养,获得高的囊胚发育率,并且添加50 ng/ml IGF-I后胚胎的发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利用性控精液进行体外受精,受精率有轻微下降,但对生产的胚胎发育质量无明显(P>0.05)影响,胚胎移植后受胎率为4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利用碱消值差异显著的大粒粳稻DL115与小粒粳稻XL005杂交获得的200个单株F2群体为作图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利用SSR标记进行了粳稻碱消值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F2群体中碱消值呈正态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碱消值相关的QTL3个,qADV3、qADV5和qADV11,分别位于第3、第5和第11染色体的RM14870~RM1284、RM3838~RM3351和RM1812~RM332区间,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6.5%、10.3%和8.1%。qADV5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碱消值较小的亲本XL005,qADV3和qADV11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碱消值较大的亲本DL115;基因作用方式表现为显性或超显性。  相似文献   

17.
以IGFBP3基因作为侯选基因,对秦川牛及其利秦杂种牛群体共计114头个体IGFBP3位点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秦川牛(Q)及其利秦牛(LQ)群体IGFBP3基因座的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6667/0.3333和0.6829/0.3171;从位点间杂合度(He)来看,LQ>QQ;位点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QQ>LQ位点间Shannon信息熵SQQ>LQ位点间多态信息含量PICQQ>LQ  相似文献   

18.
旨在比较新疆褐牛和土黄牛不同部位肌纤维面积的差异,为研究新疆褐牛肉质品质的形成提供组织形态学依据。选择同一饲养条件下2.5~3岁的健康新疆褐牛和土黄牛各3头进行屠宰,采集里脊、大黄瓜条、腱子肉、辣椒条、米龙、牛霖、上脑、臀肉、小黄瓜条、胸肉、眼肉等部位肌肉组织样品,采用冰冻组织切片技术,HE染色技术及Motic Images Advanced 3.2测量软件对肌纤维横截面积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新疆褐牛的牛霖、小黄瓜条部位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显著小于土黄牛(P0.05);腱子肉、里脊、上脑、臀肉、胸肉部位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显著大于土黄牛(P0.05);其他部位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品种间无差异。新疆褐牛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与土黄牛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在不同部位差异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