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科技》2013,(12):122-122
在冬季气温低于5℃的情况下,花叶万年青极易遭受寒害,如不及时管理则会造成死亡。那么,受到寒害后如何采取相应措施呢?微度寒害:叶面失去应有的光泽,叶片像失水样下垂。此时应将花叶万年青搬到温度较高的地方,使之逐渐恢复正常。注意温度不可在受害后骤升,以免叶片萎蔫。  相似文献   

2.
正在冬季气温低于5℃的情况下,花叶万年青极易遭受寒害,如不及时管理则会造成死亡。那么,受到寒害后如何采取相应措施呢?微度寒害:叶面失去应有的光泽,叶片像失水样下垂。此时应将花叶万年青搬到温度较高的地方,使之逐渐恢复正常。注意温度不可在受害后骤升,  相似文献   

3.
(1)微度寒害:叶面失去应有的光泽,叶片像失水样下垂。此时应将花叶万年青搬到温度较高的地方,使之逐渐恢复正常。注意温度不可在受害后骤升,以免叶片萎蔫。  相似文献   

4.
正花叶万年青,叶片宽大、色彩斑斓明亮、观赏价值高。养好花叶万年青,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时换盆一般10月份需换盆一次。换盆时,要剔除衰老根茎和宿存枯叶,用腐叶土2份、泥炭1份、砂1份混合栽植。浇透水后放于遮荫处养上几天,移入温室或室内。(2)科学浇水花叶万年青喜高湿环境,冬季室内进行越冬的盆土要间干间湿,不可过干。盆土过干,则会出现叶尖黄焦,枯死,甚至整个植株枯萎。主要原因是根系吸收不到水分而导致。  相似文献   

5.
花叶矢竹复绿期光合特性及叶绿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无损伤测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筛选不同复绿程度的叶片,揭示花叶矢竹白叶复绿过程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为探讨白化突变材料的复绿机制及观赏竹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花叶矢竹花叶株白色不同复绿程度的叶片为研究材料,绿叶株相同位置的绿叶为对照组CK(100%),按照复绿程度为0、10%、30%、50%、70%和90%划分6个阶段,测定其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参数,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花叶矢竹白叶色素含量极低,叶片复绿过程中,光合色素含量逐渐升高,而完全复绿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正常绿叶的87.02%、98.20%、89.37%、85.02%,叶绿素b恢复至绿叶水平,但叶绿素a、总叶绿素及胡萝卜素含量均未达到绿叶水平;白叶无光合特性,复绿叶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升高,气孔导度在复绿一定时期后趋于稳定,胞间CO2浓度显著降低,表明复绿叶片光合速率变化受非气孔因素影响;复绿叶片光饱和点升高,光补偿点降低,复绿叶暗呼吸速率与绿叶无显著差异,完全复绿叶表观量子效率仅为绿叶的78.66%;荧光参数Fo、NPQ呈先上升后下降,Fv/Fm、Y(Ⅱ)和ETR均显著升高,说明光合色素含量升高时PSⅡ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和光化学转化效率逐渐恢复,用于热耗散的能量逐渐减少;qP在复绿初期变化缓慢,到复绿后期变化不大,表明叶绿素a/b反应中心开放比例受复绿过程影响不大;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显著,白叶叶绿体无成熟类囊体片层结构,绿叶叶绿体类囊体垛叠清晰均匀,复绿叶叶绿体内膜结构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光合色素累积及类囊体片层有序排列、垛叠是导致花叶矢竹复绿叶片光合功能逐渐恢复的2个重要的非气孔因素。  相似文献   

6.
雪松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也是我国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但雪松疫病的发生是培植中必须克服的。一、发病症状雪松疫病的发病症状可分为3种类型:(1)根腐型。是常见的雪松发病类型。多为新生根感病,病根初为浅褐色,内皮层组织水渍状坏死。病株不发新梢,长势衰弱,针叶失绿,易脱落。(2)干腐(溃疡)型。常为多年生大树表现症状,病株干部常流出树脂,内皮层组织水渍状腐烂,深褐色,老化后变硬并开裂。幼树病部常凹陷。(3)猝倒和立枯型。幼苗根茎病斑浅褐色向上扩展,延伸至针叶,叶变暗枯萎。茎组织坏死软化,病苗倒伏。苗龄稍大,根茎部木质化,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7.
以植物嵌合体花叶假连翘全绿叶、花叶、全白叶3种叶色表型叶片为试验材料,测定并比较了其光合色素含量、叶片解剖结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研究不同叶色表型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分析光照强度对叶片叶色表型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叶假连翘3种叶色表型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均表现为全绿叶>花叶>全白叶。叶片细胞层间叶绿体分布不均,是导致不同叶色表型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色存在差异的原因。全绿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和初始量子效率显著高于花叶;花叶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显著高于全绿叶;全绿叶的光合能力(Amax)、光呼吸速率(Rp)和初始羧化效率(CE)显著高于花叶;花叶的CO2补偿点(CCP)和CO2饱和点(CSP)显著高于全绿叶。3种叶色表型叶片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表现为全绿叶>花叶>全白叶,全绿叶和花叶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大而升高,到达最大值后趋于平缓,而全白叶变化不大;胞间CO2浓度(Ci)表现为全白叶>花叶>全绿叶,全绿叶和花叶的胞间CO2浓度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大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全白叶变化不大。3种叶色表型叶片的光合特性与叶绿素含量显著相关,全绿叶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而花叶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强,因此,可将花叶假连翘栽种于光照强度较大的环境中,以此来保持花叶性状和诱导形成更多的花叶表型。  相似文献   

8.
病虫害是直接造成城市植物黄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将植被黄化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发病症状发病初期,部分新梢叶片黄化,出现"黄梢"。黄梢最初出现在植株顶部,春梢病状出现在叶片转绿后,先在叶脉基部转黄,后部分叶肉褪绿,叶脉逐渐黄化,叶片出现不规则黄绿斑块,且有淀粉积累现象。夏梢症状则多在嫩叶期,叶片不转绿均匀黄化、硬化失去光泽,似缺氮状;有的叶脉呈绿色,叶肉黄化,呈细网状,似缺铁症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闽楠幼苗耐低温胁迫的能力,以闽楠一年生盆栽苗为材料,人工模拟不同的低温环境(10℃、5℃、0℃、-5℃)进行培养试验,以25℃条件下生长的幼苗为对照,观察幼苗叶片在胁迫下的形态变化,并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胁迫10d时,5℃和10℃处理的幼苗其叶形、叶色和枝梢形态与对照相比未见明显变化,但0℃处理的幼苗叶片则有明显变化;20d时,10℃条件下闽楠成熟叶片萎蔫下垂并伴有少许叶片脱落现象,而0℃处理的叶片还伴有失绿现象。经过-5℃/24h处理,幼苗叶片失绿且伴有结冰现象;常温恢复1h和12h后,叶片出现反卷、失绿严重、叶片重度萎蔫并脱落的现象。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和持续长时间的处理,闽楠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SOD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加,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叶绿素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经过24h的冻害处理及常温恢复1h和12h,闽楠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闽楠幼苗半致死温度为-2.9℃。试验结果说明闽楠幼苗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低温,但持续20d的冷害和-5℃/24h冻害及常温恢复12h处理,其幼苗叶片的正常代谢及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益智水生根系诱导及水培营养液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益智水生根系诱导及水培营养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培前,先把根系剪去1/2,再把根系用IAA 300mg·kg^(-1)、IBA 100或200mg·kg^(-1)浸30min,可以诱导出较好的水生根系。较高剂量的营养液不利于益智生长,日本园试配方1/2和1/4较好,生长较快、新叶多、叶色绿、叶片叶绿素总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丙二醛含量相对较低;市售德沃多营养液1剂量长势良好、叶片黄绿、叶脉与叶片有色差、具有不错的观赏价值、操作简便,亦可作益智的水培营养液;美乐棵营养液剂量为1和3/2不适合作为益智的水培营养液。  相似文献   

11.
兰花软腐病是严重危害兰花新芽和叶片的细菌病害.最令养兰者头疼,能使全叶变褐.发病严重时.整株枯死.现将其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症状识别。兰花软腐病是主要危害叶片的细菌病害,叶片发病时,开始出现水渍状圆形或椭圆形污白色小斑点。在1—2天内.病斑迅速扩大,变成褐色斑.这时叶表面失去光泽,并略具皱纹,病部组织稍凹陷。  相似文献   

12.
一个新培育的小蜡花叶嵌合体——‘新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洪明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1):65-66,75
对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小蜡绿篱中发现的一个小蜡花叶变异枝进行培育,得到了一个小蜡的花叶栽培变种,定名为'新顺'(Ligustrumsinense'XinShun')。描述'新顺'的植物学特征、栽培性状和园林用途。'新顺'叶片由金黄色的表层包被着绿色心层或包围着表层裸露的绿色心层组成。'新顺'叶片具有花叶性状,因而比小蜡更具观赏性,凡适合小蜡栽培的地方都适合'新顺'的栽培。园林应用上可以作为模纹花坛,花叶小蜡绿篱或花叶小蜡球,盆栽或制作盆景。  相似文献   

13.
林间调查发现,高山榕盲蝽若虫及成虫以刺吸式口器群集于叶片取食,叶片被害处形成红褐色针头大小的坏死点,受害严重时,斑点连成一片,形成花斑,甚至全叶失绿变白。珠三角地区高山榕盲蝽发生普遍,该虫对高山榕株危害率达100%,叶片危害率高达80%以上。高山榕盲蝽自然种群性别比例为1∶0.33(237∶78)。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解剖榕盲蝽雌雄成虫发现:雌虫腹部较粗壮,腹部末端椭圆形,有少量刚毛分布。腹部末端有一细长"羊角状"黑褐色斑纹。雄虫腹部狭长,末端呈锤状。雄成虫腹部末端两侧对称黑斑间有一大一小倒三角形浅褐色斑。雄虫阳基侧突尖锥状。  相似文献   

14.
以2年生桢楠幼树为材料,采用双套盆法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处理(水涝、水渍、自然条件和干旱),研究了水分胁迫对桢楠幼树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桢楠幼树的培育及其人工林科学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抑制了桢楠幼树的生长,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的叶片发黄、下垂等症状;胁迫解除后,植株症状减轻,但水涝条件下植株存活率仅为56.38%;2)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桢楠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SP)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水涝胁迫下变化幅度最为显著;3)在水分胁迫件下,桢楠幼树的MDA含量显著增多,整体变现为:水涝水渍干旱对照。胁迫解除后,桢楠幼树MDA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和抗水渍能力;4)涝渍和干旱引起的水分胁迫会导致桢楠幼树的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胁迫第50 d表现为水涝水渍干旱对照,说明水涝对其伤害最深,但胞间CO2浓度(Ci)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综合各指标说明,桢楠幼树不耐长时间水涝,因此,在桢楠育苗中,应严格采取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15.
(1)调整光照。一些性喜强光的花卉,例如月季、扶桑等在入房后要是放到了荫蔽之处,由于光照不足,植株多会出现黄叶。相反,将性喜荫蔽的鸟巢蕨、龟背竹放置在光照太强处也会造成叶片失绿泛黄。入房花卉摆放地点也应调整合理。  相似文献   

16.
苏铁俗称铁树,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优良观叶植物。由于土壤板结、施肥过量、浇水超常等原因,往往易造成叶片发白枯萎、根系腐烂,若不及时救治,会使全株死亡。抢救烂根的铁树,要易土为砂,以利于重萌新根。将铁树从花盆中托出,剪去枯叶和烂根,重新选一个干净的花盆,然后再垫瓦片,用无病菌污染的素砂栽种,并浇1次透水,随即把它放置于雨水淋不到的凉爽通风处,经常注意浇水保湿,恢复生机,为明年初夏生根发叶创造条件。对叶片全部枯死、茎干受损不大的铁树,剪去枯叶后,更换新花泥,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置半阴处管理即可。(翟洪民)铁树烂根的救治@翟…  相似文献   

17.
选用2年生民勤小枣和临泽小枣幼苗露天盆栽,并对1年生枝进行水培,研究其耐盐性。在氯化物-硫酸盐型混合盐的胁迫下,民勤小枣和临泽小枣的盐害症状为叶失去光泽→出现点状失绿→变成水渍状斑点→萎蔫→干枯或脱落。水培枝在≤9.55dS/m(约3.18%)的盐溶液中盐害较轻。土壤含盐量为(14.55±1.01)dS/m(约4.63%)和(16.33±1.55)dS/m(约5.2%)时,临泽小枣和民勤小枣出现较重的盐害症状。民勤小枣和临泽小枣对离子毒害的表现较渗透胁迫明显  相似文献   

18.
蝎尾蕉(Heliconia L.),又名赫蕉、鹤蕉等,是姜目蝎尾蕉科蝎尾蕉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以及南太平洋一些岛屿上。自然生境为热带雨林中的河流及路旁能透过阳光的地方,少数种类生长在季节性干旱地区。蝎尾蕉叶片宽大、线条飘逸,叶柄鞘状抱茎,花序呈二列状排列,有许多舟状花苞组成,直立或下垂,十分奇特;花苞片蜡质,颜色有红、黄、粉、绿等,颜色夺目;蝎尾蕉花期很长,许多品种甚至可以全年开花。目前在热带、亚热带许多地区如美国夏威夷和佛罗里达、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等地广泛栽培和应用,可以很好的展示热带、南亚热带风情。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从国外引种蝎尾蕉,主要用于切花生产。目前,在我国广州等地的年宵花中开始出现盆栽蝎尾蕉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泰山玉帘’是从银杏种质资源圃中发现的1个枝条自然下垂的单株,经过嫁接繁殖试验所得。叶片有2种类型:一种为人字形叶片,中裂极深,可达叶片基底或接近基底;另一种叶片的中裂较浅或极浅,叶片呈扇形、窄扇形或半圆形,叶片上缘呈波状或齿牙状短裂。雌株,雌球花有长梗,梗端有1~2盘状珠座,每座生1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核果状,种核(即白果)较小,外种皮肉质,有白粉。10—11月果熟,熟时淡黄或橙黄色,有臭味。中种皮骨质,白色;内种皮膜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盆栽法对1年生麻栎实生苗进行了盐(Na Cl)胁迫试验,结果显示,土壤含盐量为0.4%和0.5%时,苗木叶片边缘会出现明显的失绿现象。高含量的盐处理会明显抑制麻栎新梢生长。土壤含盐量高于0.3%时,苗木叶片的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而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土壤含盐量较高时,苗木嫩叶中的N含量有所下降。苗木细根中的K含量会随着土壤含盐量的提高而降低,叶片中的K含量却呈相反趋势。当土壤含盐量低于0.3%时,苗木叶片中的Na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但高于0.4%时,叶片中的Na含量会显著升高;细根中的Na含量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升高而升高。综合分析认为,土壤含盐量低于0.2%时,麻栎苗木能够正常生长;土壤含盐量高于0.3%时,麻栎苗木的生理会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