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在小五台山4个林区展开为期1a的调查,利用红外相机记录保护区野生动物,兽类5目9科16属16种,鸟类1目1科6属6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为褐马鸡,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是斑羚和勺鸡,西伯利亚狍的相对丰富度13.60,是兽类里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环颈雉的相对丰富度21.15,是鸟类里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辉川林区的动物种类有19种,是小五台山保护区物种种类最多的区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791,是小五台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2006年6月对湖北仙桃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夏季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共记录鸟类56种,隶属于12目28科,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21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稀有鸟类1种,易危鸟类1种.该保护区夏季鸟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鸟类密度为6.85只/hm^2,4种不同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是:树林(2.6570)〉芦苇(2.4095)〉水域(2.2713)〉农田(1.8697),均匀度指数依次是:树林(0.8569)〉水域(0.8387)〉芦苇(0.7582)〉农田(0.7524),树林生境中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积水条件下纳帕海典型湿地干湿季节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为高原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机制的理解提供数据支撑,为高原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纳帕海高原湿地不同积水条件的3种典型湿地(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和草甸),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0~20 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干湿季节动态特征,并结合冗余分析(RDA)探讨积水条件不同所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1)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土壤真菌5门29纲54属。积水条件显著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随湿地土壤水分减少,土壤真菌优势群落组成从未知菌群转变为子囊菌,未知菌群相对丰度从85.26%(干季)和66.27%(湿季)分别减少至5.63%(干季)和6.43%(湿季),子囊菌相对丰度从9.9%(干季)和10.57%(湿季)分别增加至71.11%(干季)和52.07%(湿季)。从干季到湿季,纳帕海湿地未分类真菌减少,已知分类真菌增多,优势菌纲从6个增至8个。2)真菌群落多样性在不同积水条件的典型湿地间和干湿季节间均存在差异(P0.05),在3种典型湿地间表现为无积水草甸显著高于常年积水沼泽湿地和季节性积水沼泽化草甸,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湿季干季,其中沼泽化草甸季节性变化最明显。3)积水条件显著影响高原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全钾含量在干湿季节均表现为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草甸,且湿季干季。4)经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无论干季或湿季,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是影响不同积水条件下高原湿地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结论】人为排干所引起的湿地水文条件变化可显著改变纳帕海高原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导致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样线法对大金川切割山地兽类多样性及人类干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记录到大中型兽类5目12科29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近危(NT)的物种分别有2、9、6种。物种多样性指数以牛科(D=1.62、H=2.12)最高,均匀度指数以松鼠科(J=2.06)最高;不同生境类型兽类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以灌丛最高;不同海拔区间多样性指数以3 700~4 200 m区间最高,均匀度指数以2 200~2 700 m区间最高。该区域兽类受干扰类型主要为放牧干扰,建议控制放牧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保护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结合文献资料,于2003-2004年对温州地区湿地鸟类、两栖、爬行、哺乳类野生动物物种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市湿地区共有脊椎动物59目210科795种,其中兽类5目12科32种,占浙江省湿地区兽类备种数的100%;鸟类14目34科185种,占浙江湿地区鸟类种数的88.12%;爬行类2目9科34种,占浙江省湿地区爬行类种数的100%;两栖类2目8科37种,占浙江省湿地区两栖类种数的84.09%;鱼类36目147科507种,占浙江省湿地区鱼类种数的72.53%。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62种(一级10种,二级52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49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98种,有37种被列入IUCN 2002年红色名录,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58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有151种,占协定所列候鸟的66.5%,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47种,占列入协定候鸟的58%,温州市湿地在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分析环境污染、过度渔猎、栖息地减少等主要的致危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建设,加强湿地珍稀濒危动物物种保护,治理湿地污染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样线法结合直接计数法对孝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进行调查,并以此计算不同的多样性指数,旨在全面了解湿地公园内鸟类资源状况。调查结果共记录到鸟类14目35科61属89种,以鸣禽、游禽和涉禽为主体;鸟类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为3. 4484,丰富度指数为11. 1815,均匀度指数为0. 7683,而且在不同生境中以林地的这3项指数为最高;鸟类的群落相似性以草地和农田最高,湿地与建筑区最低。孝河湿地公园鸟类群落结构组成复杂,多样性较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结果,为该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保护和公园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孝义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本底是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为了掌握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利用样线法、红外相机监测法、专项调查法等,对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大岭山森林公园共记录到脊椎动物126种,隶属于4纲19目57科103属,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与2018年调查数据相比,增加了44种,其中,鸟类物种数增加最多,为21种,两栖类仅增加2种。(2)根据样线法调查结果,优势度指数最高的两栖类为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0.612)、爬行类为中国壁虎Gekko chinensis(0.190)、鸟类为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0.197);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lef丰富度指数均是鸟类最高(分别是3.103、8.085),Pielou均匀度指数则是爬行类最高(0.933)。(3)根据红外相机监测结果,拍摄到兽类6种、鸟类36种;兽类优势种为野猪Sus scrofa(RAI=3.07),网格占有率最高的则...  相似文献   

8.
于2016年、2017年10月至翌年4月,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条调查样线上布设70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显示,3780个捕获日,累计获得1169张独立有效照片,共拍摄到兽类6目13科28种、鸟类5目10科23种,分别占保护区记录兽类、鸟类的21.5%和4.9%。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的动物36种(濒危2种、易危6种、近危3种、低危25种);在保护区各主要植被类型中,物种的相对丰富度(RA)依次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暖性针叶林。提出在西双版纳运用红外相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应避开雨季;抽样强度应达到5%以上,需涵盖主要植被类型及一定量海拔梯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鸟伊岭湿地自然保护区生境类型多样,区系组成复杂,动物资源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该区有脊椎动物352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241种、爬行类12种、两栖类9种、鱼类39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8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43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7月~2007年2月对武汉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581种,其中种子植物556种;植被有5个植被亚型,20个群系.底栖动物29种,鱼类74种,其中省级保护鱼类2种.湿地兽类6目9科23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种类1种,省级保护种类4种;湿地鸟类11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种类一级3种,二级8种,省级保护种类36种;被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鸟类15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6种,被列入“中日候鸟协定”鸟类47种,被列入“中澳候鸟协定”14种,“三有鸟类”86种.认为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完整、自然,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珍稀特有,符合国家重要湿地标准.  相似文献   

11.
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径流区面积150083.0hm2,森林主要为纯林和相对纯林,中幼龄林占优势。文中介绍了“三湖”径流区森林资源概况及特点,对其评价结果认为,森林的防护作用和生态价值突出,针叶纯林比例大,不利于生态功能的发挥,用材林后备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提出大力发展林果业,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陡坡地生态治理,发展林下经济,加快低效林改造和中幼龄林抚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退田还湖工程前后洞庭湖区湿地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前后(1996年、2004年)两期TM遥感影像分析,进行湿地变化及湿地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洞庭湖区湿地面积减少了3 753.99 km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了1 213.19km2,人工湿地减少了2 540.80 km2.围垦区湿地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工湿地(水稻田)大面积减少,旱地面积大量增加,同时芦苇和林地面积增加.外湖区湿地变化主要表现为天然湿地的减少和林地面积的迅速增加,主要源于苔草滩地的减少,同时林地逐渐向泥滩地方向发展.退田还湖工程对湿地的减少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仍存在一定区域内的围湖造田现象.从整体上来看,洞庭湖区的天然湿地仍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瘦西湖生态园林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生态园林基本观点的基础上 ,深入地探讨了瘦西湖生态园林建设 ,认为在今后建设中要紧紧抓住生态园林的核心和原则 ,巧用生物多样性 ,努力实现功能与形式的和谐 ,依据生态法则控制园林病虫害 ;同时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尽快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2 )要因地制宜选择植物资源 ;(3)要摆脱小农意识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 ;(4 )要积极倡导生态旅游 ,以便将瘦西湖的生态建设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在对玫瑰湖湿地物种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赋值标准.从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两个指标对玫瑰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玫瑰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总评分为68.5分,结果表明玫瑰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处于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15.
泸沽湖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 年3 月采用样线法对泸沽湖自然保护区的啮齿动物进行调查, 发现泸沽湖保护区有26 种啮齿动物,分属于6 科, 16 属。依据调查资料, 对本区啮齿类种群的出现与植物群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还探讨了啮齿动物在本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吉林松花湖地区采集的螽斯标本进行了整理和鉴定,又经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初步整理出松花湖地区螽斯总科昆虫名录,共4科,9属,16种。  相似文献   

17.
长湖湿地生态价值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湖是湖北省第3大湖泊,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在湖北湿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概括了长湖湿地的自然概况,评价了长湖湿地的生态价值。并针对长湖湿地近年来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功能退化等问题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鄱阳湖湿地的特点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鄱阳湖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制约因素,从国际、国家、地方三个层次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将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和生态修复提供决策依据。充分考虑石臼湖湿地的实际情况,从湿地生态特征,功能整合性和社会经济环境等三方面共选取24项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石臼湖湿地的生态特征(湿地土壤、植被、水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物质生产与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水调节及水质净化功能等)进行了逐项具体分析与评价;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对数模型分别对石臼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两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石臼湖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湿地恢复的对策及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20.
对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镇海林蛙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区镇海林蛙的染色体数为2n=26,配型为2n=18m+6sm+2st,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其在染色体着丝点上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